菱褐铁矿选矿研究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褐铁矿选矿工艺的现状及发展

褐铁矿选矿工艺的现状及发展
( a ut o R s uc dE vrn na E gn eig Ja g i nv ri S in ea dT c n lg , a z o 4 0 0C ia F c l eo re n n i me t n i er ,i x U i sLo c c e h o yG h u3 1 0 , hn ) yf a o l n n e f e y n o n
p o r s ft elmo ie p o e sn e hn l g n r c n e r . e f t r e eo me t loi n ai n o h i ni r g e so h i n t r c s i g t c oo y i e e ty a s Th u u e d v lp n a re tto ft elmo t e p o e sn e h oo ssa e r c s i gtc n lg i t td. y Ke r : i nt y wo ds lmo i e; g a i e r to r v t s pa ain; foai n; ma n t e r to y ltto g e i s pa ai n c
o c 2010 t.
文章编 号 :0 7 1 2 ( 0 0 0 — 0 5 0 10 — 2 9 2 1 )5 0 0 — 4
褐铁矿选矿工艺 的现状及发展
陈 江安 , 曾 捷 , 龚 恩 民, 罗仙 平,
( 西 理 T大 学 资 源 与 环境 T 程 学 院 , 西 赣 州 3 10 ) 江 江 4 0 0
The Cur e t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d De eo r ntS a usa v l pm e fLi o ie nto m n t
Pr c s i c o o y o e sng Te hn l g

浅析采矿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浅析采矿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浅析采矿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发布时间:2022-08-29T03:00:00.303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1月2期作者:朱庆鑫[导读] 众所周知,由于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条件千变万化,所以人们必须集中精力于处理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朱庆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西安工程有限公司 710000摘要:众所周知,由于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条件千变万化,所以人们必须集中精力于处理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

又因为安全问题和职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问题密切相关,而生产质量又取决于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工艺技术方面和生产质量方面所存在的困难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章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加以探讨并指出了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而对于优化当前采矿工程的发展现状,以促进中国矿业事业的高速发展并,我们已就上述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对策方法。

由于矿井生产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国采矿工程的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在采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优化我国采矿工程的状况,提升我国矿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并,我们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采矿工程,对策,问题探究众所周知,矿冶产业一直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从事矿冶工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逐渐将焦点转移到环境保护方面,旧式矿冶工程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如何在进行矿冶工作中兼顾环境友好逐步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通过分析旧式矿冶工艺,发现造成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采矿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极不均衡。

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希望为采矿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应有的参考价值,希望广大从事采矿行业人员采纳,我们把重点讨论集中在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对应的应对措施。

1浅析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据研究报道,中国的铁、煤、金以及稀土等矿产资源储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消耗。

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题

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题

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题矿产资源作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开发利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如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环境保护1. 加强环境评估与监测:在矿产资源开发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包括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

2.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减少水污染、土壤侵蚀和空气污染等不良影响。

比如,在矿山开采后应及时填充覆土,并恢复植被以防止土壤腐蚀;使用高效过滤设备净化废水;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3. 建立社会监管机制:加强与社区和公众的沟通,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举办公开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并及时向公众披露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信息。

二、可持续性发展1. 资源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体系,明确矿产资源储量、有效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等关键指标,并根据需求进行优化布局。

同时,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监管,确保资源开采在合理范围内进行。

2. 发展清洁技术与节能减排:引入先进的矿山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效益,减少废物排放量。

此外,优化运输系统和采用低碳生产工艺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3. 多元化经济发展:将矿产资源开发与其他相关产业相结合,以促进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

鼓励研究和应用高附加值产品,提升整个供应链价值,并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三、社会责任1.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促使企业认识到自己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企业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2. 提高劳工条件:为矿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确保其健康与安全。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劳动法规,防止虐待和恶劣的劳动环境出现。

3. 促进社区发展: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62022年5月上 第09期 总第381期油气、地矿、电力设备管理与技术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 引言我国物产丰富,占地面积在全世界居于第三位,而我国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且品种众多,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保障了发展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但是因为我国当前还在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基础设施等建设过程中对金属矿的需求和消耗非常大,但是金属矿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使用了就没了,因为它们的形成过程是非常漫长,且对环境的要求也是非常严苛的,所以金属矿只会越用越少。

因此在进行金属矿开采时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才能保障国家的稳步发展。

还有就是跟国外金属矿开采时使用的一些先进技术相比较,我国的开采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金属矿产业的一些管理制度及设施仍有可进步空间。

因此,中国的金属矿采矿行业在进行开采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及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找出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让我国的金属矿开采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1.金属矿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国内消耗量大,对外依存度高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金属矿的需求量非常大。

有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铜、铝、铅、锌金属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5.9%、56.0%、41.6%、45.6%,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消费量的49.9%、54.5%、41.3%、48.1%。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对金属矿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国对铜、铅、铝等金属的消耗量也是巨大的,虽然我国对金属矿的开采技术在不断改进,金属矿的提取也得到增加,但我国对金属矿的需求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对国外金属资源的依赖度高[1]。

我国前期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技术不是特别成熟,技术不够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稀少,开采技术力量比较匮乏,并且在技术培养和研究方面的经费不足,难以满足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发展。

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一、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铁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铁矿资源的储量有限,且大部分分布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
地区,开采难度较大。

其次,传统的铁矿石开采方式对环境造成了
严重的污染,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再者,铁矿资
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亟待寻找
新的开发利用方式。

二、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铁矿资源的开发
利用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我国可以加大对铁矿资源的勘
探力度,开发新的矿产资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同时,可以引
进先进的矿石选矿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可以加强对废弃矿山的治理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
绿色矿山建设。

最后,可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展出口渠道,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结语
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政府、企
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矿业行业中存在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方案

矿业行业中存在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方案

矿业行业中存在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方案I. 简介A. 矿业行业的重要性B. 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性II. 资源合理利用问题A. 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1. 案例分析:中国煤炭产能过剩2. 影响: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B. 损耗与浪费1. 提炼技术低效性2. 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善III. 资源合理利用对策方案A. 加强资源评估和管理制度1. 制定严格的资源准入标准和监管措施2. 推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B. 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1. 培养专业人才并提供必要资源支持2. 鼓励创新技术应用与推广C. 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发展1. 增加能源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2. 鼓励回收再利用和二次开发技术IV. 结论A. 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B. 对策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矿业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矿业行业面临着日益凸显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本文将就矿业行业中存在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方案进行探讨。

过度开采是导致矿产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中国煤炭行业为例,由于长期盲目追求规模化发展和高产能实现,导致了煤炭市场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谓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此外,在过度开采的同时也引发了土地沙化、生态退化等社会问题。

另一个影响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是损耗与浪费。

一方面,传统提炼技术存在低效性,导致很大一部分有价值的物质未能被有效提取;另一方面,因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善,导致能源和材料的浪费增加。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资源合理利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首先,应加强资源评估和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完善的资源准入标准和监管措施,防止无序开采和滥用资源。

同时,推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实现更有效的资源管理。

褐铁矿选矿现状与选别前景分析

褐铁矿选矿现状与选别前景分析

褐铁矿选矿现状与选别前景分析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的的得到较大的发展,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则是当前的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简要论述了褐铁矿选矿的现状以及选别的前景。

标签:褐铁矿;选矿;前景引言:我国铁矿石富砂少,贫矿多,铁矿石的平均品位只31.95%,97%需要处理后才能被利用,国内尚有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难选铁矿石。

我国褐铁矿的储量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已探明的储量为12.3亿吨,由于褐铁矿具有化学成分不稳定性,使铁含量存在着变化性,并且磨矿过程易产生泥化现象,属于极难选铁矿石。

1、褐铁矿的定义褐铁矿以针铁矿FeO(OH)或水针铁矿FeO(OH)·nH2O为主,并含纤铁矿、铝的氢氧化物、含水二氧化硅、黏土矿物等天然多矿物的混合物。

更是提取铁,制造生铁、钢、纯铁的矿物原料2、褐铁矿的分类褐铁矿可分为高硅型褐铁矿和矽卡岩褐铁矿两大类。

其中,矽卡岩褐铁矿占了66%,而高硅型褐铁矿占34%,高硅型褐铁矿主要由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和石英组成;矽卡岩褐铁矿主要由赤铁矿、石英、褐铁矿组成。

而褐铁矿石中的矿物种类有26种之多,但主要是褐铁矿及石英,其他的含量均很微少的。

褐铁矿的形成过程褐铁矿的形成主要是由黄铁矿和黄铜矿在地表氧化的情况下,同时通过有水的参与而发生变化形成的。

它们跟氧及水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了褐铁矿。

3、选矿工艺现状与分析3.1、选矿公司概述褐铁矿的性质也决定着褐铁矿之中富含结晶水,虽然结晶水对物理选矿方法的选矿是比菱铁矿要高的,但是铁精矿品位依然较难达到百分之六十之上,那么则就给物理选矿方法的使用产生了十分大的障碍。

因此,同菱铁矿一样,一旦使用物理方法来对褐铁矿进行选矿,也应该对其进行焙烧处理,只有当焙烧到特定的程度之后,铁精矿品位才可以有一定变化的发生,它的变化规律是烧损越大,那么铁精矿品位就越大,而这也是褐铁矿和菱铁矿相同点之一。

此外,因为褐铁矿的性质特点,使得在破碎磨矿过程之中比较容易出现泥化,而不像其他铁矿比较容易形成块状固体,那么这个特点也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加大了褐铁矿的回收难度,并且也会降低褐铁矿的回收价值,比较难得到较高的金属回收率,因此我们在制定褐铁矿的选矿方式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是否应该进行破碎磨矿的步骤,应该尽量避免对于褐铁矿的大规模的碾压,保证它的完整度,可以方便提高它的回收价值。

探析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探析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探析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峻的威胁,对于国民经济的进展产生了严峻的影响。

我们了解了对于我们GJ现如今的采矿工程来说,要想切实、可行地解决采矿工程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着重于采矿人员的培养,并且加强GJ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只有确保采矿的作业人员具有高专业的技术能力,才能实现采矿工程的科学、有效治理,从而提高开采技术,降低开采风险。

一、我们GJ采矿工程的现状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巨大,但是我国人口基数相对过大,使得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十分有限。

现如今,随着我们GJ经济社会的不断进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迅速的增加,可是同不断增长的矿产需求相比,我国的采矿工程技术远远落后于某些发达GJ,采矿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处于逐年上升的过程,这不仅损失了GJ大量的经济财产,还严峻威胁着采矿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与此同时,虽然我们GJ的矿产资源总额较大,但由于采矿工程的技术效果不佳,使得GJ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使用率极低,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现象。

以上的种种对于进展我们GJ的采矿工程,提高我们GJ经济实力,壮大我们GJ的进展力量都是有害的。

二、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我们知道采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通过上述对我们GJ采矿工程现如今的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较为准确地掌握它们。

1、采矿工程的技术问题。

我国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矿产资源大国,落后的采矿技术导致矿产资源采集使用率较低,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

随着GJ对于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不断进展,采矿技术相比之下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由于采矿工程实施的理论并没有随着采矿现状进行科学的创新,GJ对于矿产的采集手段仍然是较为传统的采集技术,因此,我们GJ的采矿工程仍然处于较为粗放的初级阶段。

与此同时,我国绝大多数的采矿工程的运营规模都相对较小,仅对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的矿山实行探究以及开采,而忽视了那些矿产资源较为稀缺的矿山,使得资源的开采范围变得局限、狭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矛盾El益突出,2006年进口铁矿石量已超过矿石总需求量的50%,价格在2005年上涨71.5%的基础上,又上涨19%。

铁矿石原料已经成为制约很多钢铁公司发展的瓶颈[1],是否有稳定的铁矿石原料基地已经成为钢铁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此,寻找新的铁矿原料成了各大钢铁公司的首要任务。

铁矿原料的紧缺及矿石开采巨大的利润空间,在国内形成了见矿就开的全民办矿高潮,有的小矿山只有球磨机没有分级机,磨碎就选,土法上马,连含铁只有10%左右的极贫磁铁矿石也有人开采[2]。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甚至个体经营者,纷纷将投资方向转向过去无人敢问津的菱、褐铁矿开发,往往忽视了此类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针对菱、褐铁矿选矿技术及其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菱铁矿的特征及分选优劣势分析1.1 菱铁矿的矿石特征菱铁矿(FeCO3)密度为(3.7~3.9)×103kg/m3,比磁化系数为(35~150)×10-9m3/kg,多数嵌布粒度微细(如果磁化焙烧,焙烧后因气体挥发磁铁矿晶格更细)、成分复杂、品位低,铁主要以碳酸铁的形式存在,理论品位48.2%,部分菱铁矿因Mg2+和Mn2+替代Fe2+形成类质同象而为镁、锰菱铁矿,且赋存于赤(褐)铁矿和磁铁矿中,部分甚至褐铁矿化而致使理论品位通常在32%~48%之间[3],这样的铁品位很难被钢铁公司所接受。

某些公司由于菱铁矿来源于自有矿山,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勉强将菱铁矿精矿配人铁精粉中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配人量达到7%~8%就会明显影响烧结矿强度。

因此菱铁矿必须通过磁化焙烧使FeCO3相变为Fe304,然后用回收天然磁铁矿的方法回收。

1.2菱、褐铁矿焙烧-分选的优劣势分析众所周知,铁矿是一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尽管这几年铁矿石需求量很大,铁矿价格较高,很多投资者将投资目光转到菱、褐铁矿领域,但由于其分选技术难度大,工艺流程长,选矿成本相对略高,没有成熟的可借鉴的大规模生产厂,很多投资者对投资开发菱、褐铁矿持观望态度。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总结多年菱铁矿选矿经验,对菱铁矿与磁、赤铁矿的选矿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

1.2.1菱、褐铁矿选矿劣势1)投资大。

要达到与磁、赤铁矿选矿相同的技术指标,必须先对菱、褐铁矿进行磁化焙烧,焙烧后的原矿才能达到与原生磁铁矿相近的入选条件,这一段要增加焙烧系统的设备投资及焙烧成本。

2)焙烧矿矫顽力大。

人工磁铁矿与天然磁铁矿相比,有磁性弱、矫顽力强的缺点[4],这将导致两个问题:①对磁选设备要求较高,需要对磁选设备的磁场强度和磁系结构进行调整,如果采用常规的磁选设备,铁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均难以达到要求。

②矫顽力强对阶段磨矿的实现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在脱磁器及分级方法上予以强化,才有可能达到天然磁铁矿的分级效果。

3)粒度变细影响分选。

菱铁矿焙烧粒度变细,导致铁矿物在弱磁选中容易流失,在进一步的浮选中恶化浮选过程,药剂耗量大。

4)毛细孔发达。

焙烧矿孔洞发育,导致毛细水含量高,即使采用陶瓷过滤机过滤,也很难将精矿水分含量控制在16%以下,这样势必增加运输成本,并影响球团烧结效果。

1.2.2菱、褐铁矿选矿优势1)分选段投资少。

与赤、褐铁矿直接分选相比,菱、褐铁矿通过磁化焙烧相变成人工磁铁矿后,用弱磁选设备即可回收,相对于弱磁一强磁-浮选回收红铁矿而言,分选阶段投资较少。

2)磨矿费用低。

由于焙烧过程中,大量CO2气体和结构水从菱、褐铁矿中挥发出来,使得相变后的人工磁铁矿具有结构疏松、孔洞发育的特点,多次对比试验研究表明,焙烧后的人工磁铁矿与原生矿相比,相对可磨度提高1.5~2倍。

3)沉降速度快,便于回水利用。

焙烧后的人工磁铁矿沉降速度较原生矿快3~5倍,这一特质使得焙烧矿冷却水可以快速澄清,得到回用。

同时沉降速度快可大幅度减少沉降面积,减少浓缩脱水设备投资。

2菱、褐铁矿选矿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2.1成本问题相对于其它磁、赤铁矿选矿而言,菱铁矿选矿必须先焙烧将FeCO3转化为Fe304。

焙烧成本有一定增加,但由于焙烧后矿石相对可磨度增加2倍多,而磨矿费用在选矿成本中所占比例近一半,焙烧成本的增加和磨矿成本的降低相抵,成本增加幅度并不是很大。

加之当前铁矿价格上涨,菱、褐铁矿在经济上有了开发利用的可能。

但生产实践中,焙烧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此由技术开发者总结出影响焙烧成本的关键因素,并对主要岗位技术工人进行理论及实践两方面的培训,同时在生产初期跟踪产业化进程中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技术方案,以达到综合成本最低的目的。

2.2技术问题讲到菱、褐铁矿选矿技术,很多选矿工作者都能如数家珍般讲到许多方法,有些学者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写了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论文。

但能在工业上低成本实现顺利选矿的几乎没有,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焙烧方法,也不是因为存在重大的不可克服的技术关键。

多数工业应用上的失败,都是因为细节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解决,而这些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节问题,往往是在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甚至工业试验中才会逐渐暴露出来。

如燃料选择和使用不当导致灰份过高,局部焙烧不均匀,固定碳的流失导致焙烧能耗高,窑内压力控制不当导致窑头出矿不顺等。

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重大关键难题,但的确是导致流程不顺行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结合现场其它相关技术参数的变化综合考虑后解决。

而要发现并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从反应原理人手进行前期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有在生产一线潜心研究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实验室工作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并及时加以解决。

因此,笔者认为,潜心解决研究成果工业化过程中的全流程顺行细节问题,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2.3协作问题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并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的放大过程,尤其是原料性质不稳定、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的矿石开发与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产品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生产质量不稳定,流程不顺行的问题,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从问题产生的原因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成果开发者从初期的研究方案设计,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及控制点,都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最有可能很快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此外,由于实验室研究工作和生产实验有较大的差异,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开发研究工作,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差距,有机的将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合理分工,紧密配合,是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尽管所有的研究成果走向产业化的进程中都面临这一问题,但菱、褐铁矿矿石性质的复杂性、在焙烧过程中控制技术的多变性,尤其是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可以借鉴,一旦在大规模生产中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是否会产生其它不良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这就要求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多年研究的科研人员,结合具体情况,找出问题所在,由企业中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按照研究人员的思路精心操作,同时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使得问题-暴露就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使产业化得以顺利完成。

2.4产权问题要实现技术开发者与技术使用者的密切配合,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就要将两者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成果转化成功,双方都能够从中及早收回前期投入并实现自己对项目的经济期望,如果失败,双方都要承担经济损失,为此,提前明确双方的利益分配是必要的。

3对策与建议3.1 国家加大科研工作前期投入由于企业比较注重很快有经济效益的项目投入,对诸如菱铁矿之类的前景不明朗但有研究价值的项目不愿意做前期投入,而愿意对其进行实验室研究也有能力完成此项研究的科研院所又因没有研究经费来源。

鉴于菱铁矿在我国铁矿资源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技术上的突破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可利用资源比重,对国民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从国家层面上,鼓励研究单位、学校和企业紧密配合,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在研发阶段,由国家投入资金并予以政策扶持,在研究单位和大学对菱铁矿的成矿机理及焙烧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及相变机理、能耗变化规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产生有发展潜力的原始创新技术,到了产业化阶段,由国家和研究院所共同投入研究经费,企业投入建设项目及设备购置的配套资金,共同促进菱铁矿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

当项目建成,产生经济效益后,从所得利益中返回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前期研发阶段各投入方的回报。

3.2注意研发阶段与试生产阶段科研力量的投入比例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1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60%~80%。

这与我国科研人员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和强烈的技术本位是分不开的,只要达到了课题要求,开发了一种新的装置或者工艺,发表了几篇论文或者拿到了成果鉴定证书,任务就完成了。

实际上,科研成果不能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原因,并不在于科学教术本身,而在于科研结构和各阶段投入的认识。

日本的科研组织有一个几何级数,即l:10:100的结构[5],这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1)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术人员才能构成一个有序的科研开发队伍。

2)从构想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有3个阶段,分别为创造构思阶段、中间试验阶段和商品化阶段,这3个阶段的投资分别为l:10:100。

3)在这3个阶段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体为1:10:100。

而我国曾有人对几百项获奖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做过分析,其实验室、中试、生产3个阶段的投入比为1:1.51:26.03,而全国平均的三者比值是1:5:9,这是我国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此外,我国很多的科研人员,一味追求“高、精、尖”技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创一些新的领域,从事艰苦的、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论文或者研究报告,但这些只不过是完成了l或者10的前期工作,85%的研究成果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的目标,这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低的原因之一。

各阶段投入比例不合理,是影响菱铁矿开发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因素,由于菱铁矿选矿相对较难,中间环节多,焙烧后的人工磁铁矿与天然铁矿石在物理、化学性质上均有很大的变化,尽管在实验室阶段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至今也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尤其没有工业实践的基础,因此,更应该加强工业应用阶段的技术力量、开发经费等方面的投入。

3.3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工业试生产阶段是极其重要的,一项研究成果能否形成生产力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能否顺利完成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成功转化,在转化期间的人财物方面的投资相当大,而资金注入的有限性与生产规模、技术力量的投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一阶段也尤为突出,相当多的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研究成果因不能筹集到足额资金而无法实现产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