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互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与空间互动研究

时间与空间的互动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时间的空间隐喻。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是语言结构体现一般认知能力。

既然时间的空间隐喻是一般认知过程,那么时空隐喻也应该体现在所有的语言中。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确实存在特定的语言在表达时间时并不求助于空间,不仅如此,从空间面向到时间关系的投射也存在跨语言的差异,有的语言倾向于过去在前,而有的则倾向于过去在后,而汉语中时间的空间面向则仍存争议。

进一步的跨学科研究显示,在认知层面上,时间与空间不仅表现出如时空隐喻所预测的非对称性,而且也存在对称性。事实上,关于时空互动已经形成对称与非对称两种主张的竞争态势。

跨学科的汇流证据还显示,时空互动在语言和认知上存在差别性的表征,并且时间的表达也并非不能独立于空间。这均提示,有必要对时间与空间在语言中的规约性互动作更为深入的考察。

本研究关注汉语复现结构中时间与空间的互动。结合复现结构,通过回顾以往关于空间与时间的研究,本文将空间和时间界定为广义的空间认知域和时间认知域。

空间域主要涉及物体、物体关系和物体运动;时间域主要涉及事件、事件关系和抽象时间。原则上,运动由时间域和空间域共享。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时间与空间的互动总结为时空相关、时空类比、时空依存、时空转喻、时空隐喻和时空整合。时空相关是时间与空间在认知上形成相互协同的相关关系;时空类比是时间与空间共享特定的特征和结构;时空依存是事件在概念上必然预设空间性实体的参与;时空转喻是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通

达;时空隐喻是通过空间组构或推理时间;时空整合是两个或多个现实的时空事

件整合成一个想象性或虚拟性的时空事件。

多种时空互动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时间与空间在不同抽象度上的纠缠以及时间的非团块性。实际上,通过空间所描述的时间是从运动或变化事件中抽象的时间,除此之外,时空隐喻本身还需要一个处理时间作为支持。

这样,时空隐喻对时间的描述范围就限制在抽象时间而非处理时间上。关于时空互动的不同发现并非通过一种研究方法就能获得,而是汇流证据的结果。

汇流证据的方法是认知语言学的主流导向,此导向涉及从内省到量化实证的转向。本研究通过总结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转向,发现时空互动的研究体现不同方法在揭示时空互动不同侧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时空互动研究中内省方法用作提出时空隐喻假设,而实证方法则用来验证时空隐喻的有效性,并且也对时空隐喻提出了挑战。综合考虑国内外在时空互动研究中所采取的各种研究方法,兼顾研究者自身的专长,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内省

和语料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考察汉语复现结构中的时空互动,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内省与语料之间的相互印证与否揭示时空互动在复现结构中的使用规约。

通过初步的内省,本研究发现,时空互动集中体现在具有对称性的复现结构中,其在本文的形式化表达式为“CACB”,其中“C-C”和“A-B”均可规约共现,也均可规约为框架或内容。“C-C”与“A-B”形成内容-框架或框架-内容的组配。

在此,框架为具有一定抽象度、不指称实质信息、充当结构的常量规约共现组配,而相对应地,内容为抽象度相对较低的、指称实质信息的变量共现规约组配。当框架表达空间,而内容表达时间时,则形成空间组构时间的复现结构,例如,“边走边吃”中空间框架“边-边”组构同时事件“走-吃”;当框架表达时间,而内容

表达空间时,则形成时间组构空间的复现结构,例如,“时高时低”中时间框架“时-时”组构空间格局“高-低”。

空间组构时间的复现结构证明时空隐喻的有效性,而时间组构空间的复现结构则证明,时间与空间之间的非对称性组构是双向的。时空互动还以对称性的方式体现在类比性复现结构中。

例如,“一推一挡”和“一桌一椅”中类比框架“———”既可组构相继动作“推-挡”又可组构空间物体列举“桌-椅”。此类复现结构中时间与空间均被描述为内容,二者存在类比和相关关系。

为更详细了解时间与空间在复现结构中的互动,本研究采取内省与语料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地考察了“C前/上/左-C后/下/右”“C来C去”“边A边B”等框架为空间的空间性复现结构,“又A又B”“时A时B”“忽A忽B”等框架为时间的时间性复现结构和“-A-B”“或A或B”“有A有B”“没A没B”“不A不B”等框架为一般性范畴的类比性复现结构。结果发现,这些复现结构中的框架具有较高的规约度,呈现出构式性的整合倾向,以此为基础,类比、相关、隐喻、转喻等时空互动获得连续性表征。

进一步的频率考察发现,空间性复现结构的频率分布呈现间距效应,即空间对间距越短,结构实例频率越高;时间性复现结构虽然整体上也呈现时间对间距越短而结构实例频率越高的间距效应,但不具有规律性。这样的频率分布提示时空的双向组构在规约上呈现非对称性。

本研究的结论是,在汉语复现结构中时间与空间可相互组构,在这种相互组构中相关、类比、依存、转喻、隐喻和整合等时空互动均发挥驱动作用;复现结构中的时空互动受语言形式的调节。这样的结果虽然证明时空隐喻在解释复现结

构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也说明时空隐喻的解释力是有局限性的。

当然,这并非否定时空隐喻在语言上的真实性,而是表明时空互动在语言结构中的表征方式具有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