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第1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时安排说明: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关情感与态度目标.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 进一

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 的数

量和图形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时我遵循 开放”的原则,重组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方式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 解

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了有效开放的学习环境。 本

节课共设计以下环节:第一环节:走进生活,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实践、 探

究新知;第三环节:学以致用,步步为营;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综合应用; 第五环节:学有所思,反馈巩固;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能力延伸。

第一环节 走进生活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请同学们自学第一节,提前两天搜集有关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提 炼

出数学图形,进行归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提前一天进行筛选,捕捉出有代表性的答案,课堂上由学生本人主讲,

最后概括出有关结论。

3•巩固练习:教师展示下列图片,学生快速回答:

结论:1■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_____ 和 _______ 2.定义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和n 是 ______ 。

问题2:在2,1—2和2.1— 3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活动目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前开放,

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

2.1 —

1

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为引入 新

课做好准备。通过亲身经历提炼有关数学信息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 的问

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引起 学生学

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相互探 讨中激发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课堂效率。

活动注意事项: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搜寻,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 见

解,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搜集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应注意捕捉 有效

信息,从激励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活动 中提高

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图 2.1 — 1中,

如果有学生提出a 和m 有何位置关系,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将课

内学

习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果学生的作品中已经包含了 巩固练习” 的内

容,教师应恰当取舍。

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问题2:剪子可以看成图2.1—4,那么剪子在剪东西的过程中,/ 1和/2还保持

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顶角的定义。

问题3:下列各图中,/ 1和/ 2是对顶角的是(

相等吗?/ 3和/ 4呢?你有何结论? 问题4:如图2.1—6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活动目的:概括归纳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设置问题1和问题2的目的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活动素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进行建模的能力。而问题3和问题4是利用学习过的有关事实解决实际问题,一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方法的不唯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动注意事项: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教育的始终,因此教师应将活动过程充分放手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的能力,简单合情说理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增加浓郁的学习氛围。

1. 请画出两个角,使他们的和为直角。

2. 请画出两个角,使它们的和为平角。

3. 小组交流画法,相互点评。

4.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补角余角的定义。

补角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

余角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

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ie

活动目的: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中,体验互补互余”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度量关系,并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动手实践二

(supplementary angie

注意:互余与互补是指两

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们的位置无关。

)

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