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的一个内容。在本套教材的各册内容中都设置了独立的单元,即”数学广角”,其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统筹优化、数学编码、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总复习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专门安排了《数学思考》的小节,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水平,分步枚举组合的水平和列表推理的水平。本节课是教材中的例5,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的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能够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同,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平时,这几个类型的问题是编排在数学奥赛内容里。现在在复习内容中出现,而且仅仅很小的一节,我认为编排在这里的目的,不但是让学生掌握这几个题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也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策略也是需要持续积累的,但不管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特别是这样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一定要注意有一份数学的思想。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让学生多总结,多归纳,并谈自己的感想。

二、教学成功的地方:

1、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先学后教”是我校新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我使用这个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找规律数线段”的探究过程,再回归生活加以应用,提升学生灵活解题的水平。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2、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己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3、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看书,动手画一画,理解教材例题,五分钟后再让学生讨论,达到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同时又让数学课饶有生趣。教学不能只走形式,蜻蜓点水,而忽略了知识的本质,内在联系和算理的理解,学生思维水平的开发与培养等。所以,在检测题中,我设计的习题由简到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新知,搞清算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让学生由2点到3点,4点等,学生回答并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能够连成多少条线段。这样既巩固算法,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使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教后遗憾的地方:

新课标下的课堂追求的是课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节课,学生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一面。但是也存有着好多遗憾的地方。

(1)教学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在备课时我欠考虑多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中下生,因为毕竟这是数学奥赛的内容,有点难度。既然已编入了教材,就应让所有的学生能接受它,我在总结规律时,只让少数几位学生汇报后(能够看出这几位学生是参加奥数比赛的),我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时间过于仓促。个别后进生有点似懂非懂。

(2)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处理得还不够到位。

如:有一位学生说点数乘增加线段等于总线段条数,后面我设计了表格,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即时的让学生去看一看表,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处理潦草。对于课堂上生成的知识,教师的应变水平不够强。所以,如何让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中共舞,这是我将来努力的方向。

(3)情感教学做的还不够好。在上课时虽然有激励性的语言,但肢体等语言不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