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与发展优选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

与发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送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与发展摘要:介绍了近年来送配电带电作业在技术、工器具、标准制定、作业方式等方面的现状和,针对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绝缘工具、保护间隙等关系安全作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和,并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及作业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带电作业安全距离保护间隙

前言

随着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带电作业已成为送配电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带电作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是在作业的多样化、作业工器具的轻巧化、作业项目的操作难度、的广泛程度等方面都具有特色。随着各电力单位带电作业的深入开展,在带电作业的技术理论研究、工器具的研究开发、标准制定和安全管理方面也不断地得到了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带电作业水平,正在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标准制定工作。标准化工作是促进带电作业安全开展的重要保证,我国从1978年参加IEC/TC78的标准制定工作,从1980年开始制定我国的带电作业工器具标准,至今已颁布了屏蔽服、绝缘绳、绝缘滑车、绝缘杆等20多个带电作业工器具标准,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快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以指导工器具生产厂家的生产和检验。

(2)带电作业理论研究。随着带电作业实践经验的积累,技术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一大批带电作业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和专业学术交流会议上发表,包括安全距离的研究、作业方式的研究、工器具的研究、新型绝缘材料的研究,涉及到带电作业的每一个领域。随着750kV输电线路、±500kV直流输电线路、紧凑型输电线路、500kV同塔双回线路的建设和发展,对带电作业理论和作业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将对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3)带电作业工器具的质量监督。

(4)带电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

另外,针对带电作业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近年来,分别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

1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在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时,过去基本上不考虑系统、设备和线路长短,一律按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来确定。这对部分小塔窗线路、紧凑型线路、升压改造线路的带电作业带来了限制和困难。实际上,当线路长度、系统结构、设备、作业工况不一样时,不同线路的操作过电压会有较大差别。如果装有合闸电阻或在带电作业时已停用自动重合闸,带电作业时的实际过电压倍数将比最大过电压低。因此,在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和危险率时,应根据系统的实际过电压倍数来计算分析。不同系统的过电压值可通过暂态分析仪(TNA)或数字计算机应用专用程序计算求得。在实际作业中,如果无该线路的操作过电压计算数据和测量数据,则应按该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倍数来确定安全距离。如果通过计算和测量已知该线路的实际过电压倍数,则可采用标准中推荐的方法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来加以校核确定。

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包括带电作业最小电气间隙及人体允许活动范围。在IEC标准中,最小电气距离是指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可防止发生电气击穿的最小间隙距离。最小电气间隙距离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主要包括间隙外形、放电偏差、海拔高度、电压极性距离等。一般来说,作业间隙的形状对放电电压有明显的影响。在正极性标准冲击电压下,棒-板结构的放电电压最低,其间隙系数为1.0。对于其他不同的间隙结构,可通过真型试验求出不同电极结构下的间隙系数。间隙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进入高电位的作业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间

隙距离下,处于等电位的模拟人对侧边构架的放电电压要高于对顶部构架的放电电压。这是因为当模拟人成站姿或坐姿位于模拟导线上时,对塔窗顶部构架形成明显的棒-板电极。所以,当模拟人距侧边构架和顶部构架距离相同时,放电路径大部分为沿模拟人头部至塔窗顶部构架。因此,为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在选择进入等电位的路径时,作业人员应从塔窗侧面水平进入,而不应从塔窗顶部垂直进入。

2 带电作业用保护间隙

为避免因带电作业而额外增大塔头尺寸,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国均开展了加装保护间隙来进行带电作业。加装保护间隙后,不仅使紧凑型线路的带电作业变得可行,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而且由于带电作业间隙不再成为控制因素,有效地减小了杆塔的塔头尺寸。

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线路的塔头设计中,为了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的要求,塔头尺寸必须加大,从而增加了基建费用。实际上,在带电作业过程中,恰遇高幅值操作过电压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为这一小概率事件而增加全线杆塔的塔头尺寸,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而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加装保护间隙后,带电作业间隙可不再成为塔头尺寸的控制因素,就不需要为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而额外增大塔头尺寸。

加装保护间隙后,可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紧凑型线路、升压改造线路和小塔窗线路,由于其相间及相对地距离偏小,按常规作业方式将无法满足标准和规程中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当系统过电压超过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时,就可能发生间隙放电而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如果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加装保护间隙,且设定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则在过电压作用下,保护间隙将先期放电,从而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起到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作用。

另外,当作业人员沿绝缘子串进入等电位或进行更换绝缘子作业时,如果串中存有不良绝缘子,一旦线路上出现过电压,将可能沿串放电而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由于保护间隙在绝缘配合上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相当于排除了沿串放电的不确定性,因此,加装保护间隙后不仅使作业间隙偏小的杆塔间隙的带电作业满足安全要求,即使对于作业间隙较大的杆塔,也可以起到进一步提高作业安全性的作用。

保护间隙的设计原则为:

(1)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应具有稳定性、重复性。

(2)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应不受导线布置、绝缘子类型、杆塔塔型、极性效应等的影响。

(3)保护间隙应可调节,在安装或拆卸时应增大间隙以保护装卸人员的安全,安装就位后可减小间隙到设定值。

(4)保护间隙应轻巧,便于拆卸、安装、运输,适于野外和塔上作业,便于作业人员操作。

(5)保护间隙应具有良好的动热稳定性,不因放电而损坏导线、绝缘子及铁塔构件。

间隙距离的设定原则为:

(1)为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间隙的上限放电电压应低于作业间隙的下限放电电压,即在任何工况下,在过电压出现时都应是保护间隙100%先行放电。

(2)保护间隙在最高工作电压(工频)下不动作。

(3)保护间隙的可调电极应有定位限制装置以保证电极间的标准距离,其间隙距离的整定值应根据实际布置下的试验值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