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认识

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中心小学卢进华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提到对古代优秀诗文的诵读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加强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育家于漪老师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她说:“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降格为技能技巧的分析,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

富的育人功能。”①目前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状况是不令人满意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意中走了极端,不是放任自流,就是降格为技能技巧的分析,以致于古诗词这颗最香甜可口,营养最丰富的果子,还没被咀嚼品味,

就囫囵吞了下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方法问题,也

有认识问题。下面我谈几点认识。我认为,古诗词教学:

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偏入教材中的古诗词,应是诗中极品,既是学习语言的典范的例子,

又是育人的最佳工具,所以古诗词教学,古诗词签赏向来受到重视。但

古诗词是陈年宝珠,产生的年代距现在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距离,加上古

诗词所具有的特殊的规律、结构特点和表现方法,要让学生去鉴赏它,

领悟其神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古诗词教学首先面临一个学习

材料(即古诗词)知识结构与学习主体认知水平的沟通问题。

著名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

已经知道了什么。妄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学生知道了什么呢?这看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似乎每个教师都可以回答,而事实上,又有

多少人能说清楚?又有多少教师从这方面去研究过学生?面对我们的

学生,你能够大致清楚他们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怎样的学识

水平和认知结构?学生的生活阅历、人生理想、情操和品德修养等方面

的准备怎样?等等这一切又恰恰是古诗词学习和鉴赏的重要前提。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抒倩饱满郁浓,意

境丰富深远,语言精练含蓄,声律和谐优美。从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古诗词的这些特征,对中小学来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要让

学生顺利地学习、鉴赏古诗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跨过这些障碍。

与其它文学作品相比,古诗词的语言更为精练,容量更深广。鉴赏

古诗词,必须先过语言关,要把握词的意思,以及词与词的组合关系,

这是鉴赏的基的和先决条件。意象是诗人摄影人诗词中并被升华了的客

观物象,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凭籍和媒介。它虽是具体的,却带有浓厚的

主观色彩。古诗词中经常出现花鸟虫草,日月雨露,孤帆长亭,流水浮

云等物象,虽然作为诗人创造物的意象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内

涵,但都与物象的基本特征相关联。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中不熟悉的物象

的基本特性是必要的,如果学生从未见过梅花,也不知道梅花特性,又

怎能理解梅花的品质?

古诗词中运用史实和典故的例于是很多的。史实和典故的运用,一

方面使语句变得更精练,内含更丰富。另一方面使作品艰涩难懂。教学

中如果不帮助学生解开这些疙瘩,再好的诗词学生也会觉和索然寡味。

还有背景。作品的背景总容易被教师忽视,认为学生不了解诗词的背景,对古诗词阅读关系不大,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不了解诗词的

背景,有时会曲解作品原意。举个例子说,在古诗词鉴赏课上,学生就

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诗人怎样老是思乡附,想家啊,在外面可以看到很

多新鲜东西,不是很有趣吗?”试想,学生如果怀着现代人重尚旅游的观

念去读崔颖的《黄鹤楼》,怎么能进入“日益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境界?更不会体谅在天涯的“断肠人”的。

教师不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个在教学中表现出这样三种情

,对古诗词的语言、意象,牵涉到的典故、史实、背况:一是“放任自然”

景不作交待或引导,让学生自己读,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是对诗词精分细割,面面俱到,想让学生把一切都弄懂弄透,以致使学生得

到的是一堆零碎的字、词,而不是完整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境界。还有

一种情况,是多数人所忽视的。诗词所蕴含的育人功能非常丰富,“可以这么说,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万事万物,皆入诗中。美丽的景色,做

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应有尽有,对情感的熏陶,精神

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②正因为如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恨不得把所有的有用的东西都塞进学生

的脑子里,却忘了学生还是一个心具远未发展成熟的活生生的人,忘了

他们的生活体验、人生阅历、思想情趣等方面的准备。这种硬塞的办法

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如愿以偿的。

二、要抓住一个“悟”字

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应是引学生“入境”。

“入境”就是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和交流。意境是诗词的生命。“境”由“情”生,

《文心雕龙·情采》篇中

“情”深则“境”丰。

指出:“昔诗人什篇,为倩而造文。”诗人的情感凝聚和蕴含在艺术境界之中。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③鉴赏古诗词,只有进入了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才能真正领略到作品的美。而“入境”

,正如宋代严羽所说:“大抵禅道惟在妙语,诗道亦在妙悟。”“妙悟”在于“悟”

是一种神奇的心理感受,是鉴赏者与诗人突破时空限制,遭遇在同一艺

术境界中的心灵交流,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悟”是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要让学生主动进入“悟”的状态,教师要营造恰当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氛围之中充分酝酿、启迪、萌发、展开,从而跨入意境的门槛”。

怎样让学生“悟“起来呢?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激趣之“引导想象法”,④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从编入中小学教材的古诗词作品看,绝

大部分有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虚实交映,动静相宜,构成了一幅幅意

境优美的画面,或清丽灵秀,或挥宏奔放,或沉郁厚重,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按照魏老师的做法,分四个步骤:l、勾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