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22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2课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2课

答案
解析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形象 答: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 生机。
答案
解析
【解析】概括时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麦苗生机盎然。然 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二、(201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返回 题目
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鉴赏方法 1.点明诗人选取的意象或景物形象。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既要忠实 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 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答案
解析
【解析】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写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的景象;②分析 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 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与奇 异的色彩;在结构上,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核心知识二PPT精品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核心知识二PPT精品课件
2.掌握鉴赏要点
(1)抓住事物特点。事物的形象有时通过相关诗句来 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作答时一定要结 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二节鉴 赏古代 诗歌的 形象核 心知识 二(共1 6张PPT )
(2)挖掘事物内涵。要由表及里地把事物的含义挖掘 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表达某种 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二节鉴 赏古代 诗歌的 形象核 心知识 二(共1 6张PPT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二节鉴 赏古代 诗歌的 形象核 心知识 二(共1 6张PPT )
[答案]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 表达的情感:表达出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 一样的高洁品质。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二节鉴 赏古代 诗歌的 形象核 心知识 二(共1 6张PPT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二节鉴 赏古代 诗歌的 形象核 心知识 二(共1 6张PPT )
[答案]①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 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②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二节鉴 赏古代 诗歌的 形象核 心知识 二(共1 6张PPT )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语言表达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语言表达 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定准角度,揣摩比较
别?请简要 效果
说明。(4分)
2022年新高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 赏析词语的表达
考Ⅱ卷 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效果
2022年新高 考Ⅱ卷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 赏析句子的表达
“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效果
(二)修辞角度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 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 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旷野是舒缓宁静的,对万物具有强 大的包容性;城市是激烈喧嚣的,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三)词语与语体风格角度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每逢端午前后,成百上千的花儿齐齐开放,整条巷子都弥漫在栀子 花的清香里。每个清晨,搬把椅子坐在花荫下读书,醉在花香里,也有 庄周梦蝶的迷幻:不知道是栀子花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栀子花?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花开了,栀子花香弥漫整条巷子。”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①原文多用修饰词,“成百上千”写花的数量多,“齐齐”写花 开的时间一致, 从视觉角度突出花开得热烈;先写“整条巷子”,强调 花香的范围之广和花香之浓郁,更能突出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
3.整散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 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 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 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第3课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第3课
答:① 不仅 ② 而且 ③ 但是 ④ 只有 ⑤ 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
答案
解析
正确辨析虚词的五个角度 1.词性的角度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如“他 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2.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场合等角度 例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介词“对”和“对于”的区别。(1)适用对象:都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 及的对象。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改用“对”。例如,他对于(对)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 都十分关心。(2)适用范围:“对”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作“跟”“朝”“向”等意思时,只能用“ 对”,不能用“对于”。例如,①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②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3)适 用场合:“对”多用于口头语体;“对于”更庄重些,更适合书面语体。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答案
解析
【解析】我们可以先确定逻辑关系相对清楚的几项。④处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故排除B、C。⑤ ⑥两处所在句子的句间关系为转折关系,A“即使”与“然而”搭配不当,应排除。故应选D。
返回 题目
释义 虚词是指不能 单独成句,意 义上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 作用的词。汉 语的虚词包括 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 叹词、拟声词 六类
类别 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 副词 而一般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 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起介引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三理解词句含义课件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三理解词句含义课件
周涛 是这样一些人来到球场上,来到了人们用渴望、期待、惊叹、 狂热织成的浪潮所包围的这块平坦的谷底上。海洋飓风一般的 喧嚣在他们周围和头顶上滚动,从风中,他们的名字像鸥鸟似的不 时闪掠而过。无数的目光交织碰撞,在他们头顶激起光环。他们 平静地或微笑着承受荣誉,出现在谷底了。 在谷底的两方,有两棵奇异的大树,在大树上有一只悬挂着的 空篮子。篮子底儿是漏的。他们的任务是给这个漏了底儿的空 篮子装满果实。这是一项既艰苦又光荣,并且徒劳无益的工作。 这是一个可笑的任务。但此刻没有人觉得荒唐。全世界正有五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 修辞手法。依托修辞格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 什么效果。如《荷塘月色》中的“袅娜”“羞涩”。
【答题模板】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 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特点)。
“再来一次!”他们喊道。你经不起鼓励和诱惑,因为你是一 个身躯的巨人而同时却是一个心灵的孩童。你振奋精神,一次又 一次地向那个空篮子扑上去——就像那位不断向山顶上推巨石 的神一样,也像那只用石子儿填海的鸟一样,拼尽全力地徒劳。
喂,你没看见那只篮子是空的吗? 看到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往里面装? 梦,为了梦。
【审题要点】 纵观全文 “篡改”的内涵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纵观全文”的提示至关重要,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 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整 合提炼即可得出完整的答案。(1)纵观全文,锁定“篡改”这个词 语所覆盖的信息区域。第九段,大机器对食物生产方式的改变,第 十段,化肥、激素、农药等对食物生长过程的改变。这些内容都 是不以食物的意志为转移的。(2)结合上下文语境,摘取关键词句, 适当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答案】 (1)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 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2)化肥、 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 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理论(评论)与文本互证+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理论(评论)与文本互证+课件
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 这一主张的。(6分)
四、(2024年教学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现代文阅读Ⅰ第五题: 请结合材料观点,对下面这个测验的依据和结果进行分析。(6分)
悲伤:个人体弱多病,家庭颠沛流离,时局动荡
不安,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以天津日租界为基地,积极也向华北伸展侵略的魔掌,数年间,天津的南开 中学和大学透过游行呼喊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1876年~1951年)深知局势危急, 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四川觅地建立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 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 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 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一九三七年上海失守后,国民政府在十二月一日正 式迁至战时首都重庆。南开中学在抗战我最艰困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 精神的延长。(第五段)
• ②通过描写孙少安与妻子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③通过记录实行责任制后田家圪崂点点滴滴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答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否则酌情减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
亦可酌情给分)
得分秘籍:
• 一、审题:解读理论(评论)与答题要求 • 1、关键词语 • 2、指向角度 • 3、作答要求 • 二、答题:双扣 • 1、扣住理论(评论)的内容,必要时对其作出准确解释 • 2、扣住文本分析、阐释所体现出来的文学理论 • 三、整理答案 • 注意分点作答,答案条理清晰
①悲伤:个人体弱多病,家庭颠沛流离,时局动荡不安,战争 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 ②愉悦:张伯苓校长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令人温暖,教育和精神 薪火相传; ③独特:文字精确冷静,叙述平白和缓,时间跨度漫长,人称 视角转换自然。 (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一 2 技法突破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一 2 技法突破

思路导引:这组字字音相近,区别只在声调上。①“蒺”读 jí,其余读 jī;②“邯” 读 hán,其余读 hān;③“芟”读 shān,其余读 shàn。
第3组 ①琥珀. 淡泊. 舶.来品 薄.利多销 气势磅礴. ②称.道 嗔.怒 撑.门面 瞋.目而视 瞠.目结舌 ③炽.烈 桎.梏 栀.子花 博闻强识. 鳞次栉.比 思路导引:这一组中,有因声母或韵母相近而被误认为是同音字的,要注意区别。
其余读 chù。
第3组
①隽.永 ②龟.趺 ③拾.取
隽.拔 龟.鉴 拾.掇
隽.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裂 捡拾.
隽.语箴言 龟.厌不告 拾.级而上
思路导引: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也可能形成多音字。①“隽
拔”“隽秀”的“隽”读 jùn,其余读 juàn,因古代“隽”同“俊”。②“龟裂”的“龟” 读 jūn,其余读 guī,因古代“龟”同“皲”。③“拾级而上”的“拾”读 shè,其余读 shí,因古代“拾”同“涉”。
第4组
①柏.林 ②朴.刀 ③贝壳.
黄柏. 朴.树 地壳.
柏.油路 朴.槿惠 驳壳.枪
松柏.常青 艰苦朴.素 金蝉脱壳.
思路导引:人名地名用字的读音和普通用法有时不同,也容易造成多音。①“柏”
分别读 bó,bò,bǎi,bǎi;②“朴”分别读 pō,pò,piáo,pǔ;③“壳”分别读 ké,
qiào,ké,qiào。
抵.抗/扺.掌而谈 盲.人/病入膏肓. 寒暄./大声喧.哗
谄.媚/胡诌.八扯 犄.角/掎.角之势 赝.品/义愤填膺.
思路导引:笔画的增减造成的形近字是最容易误读的一种字,这种字有的笔画发
生了细微的变化,读音却不变,有的笔画发生了一点细微的变化,读音却完全不同。

2022届高考复习——2021年新高考1卷古诗文阅读10-16题 课件(30张PPT)

2022届高考复习——2021年新高考1卷古诗文阅读10-16题 课件(30张PPT)

【第④层】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 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 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 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选D. “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比如:2021年6月7日高考语文时间——辛丑年 甲午月 丙戌日 癸巳时
文化常识:天干地支 纪年、月、日、时
文化常识:宗室、海内、庶务
宗室,是中国、日本、缅甸、朝鲜、越南等亚洲文化圈国家,对君主血亲的称呼。
庶务,意思是古时指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解释:1、各种政务;各
种事务。2、旧时特指机关总务部门主管的各项事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 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历代皇族称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 就此规定不一。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大宗伯”、“宗正”、“宗正 寺”、“宗人府”等。
海内,是指国境之内。古代传说,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天是半圆形罩在四方形的
大地上,大地的四周是四海:东西南北海,故,古人称国境为海内。
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