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课件]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指导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复习课件

抓住关键信息
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含义 ,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分析论证方法
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 比论证等,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观点。
拓展相关知识
结合文章内容,拓展相关知识,有助于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
明确信息需求
在阅读前明确需要获取的信息,有助于 提高阅读效率。
谋篇布局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设置分论点,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素材积累与运用技巧
素材来源
从生活、阅读、新闻等方面积累素材,建立自己 的素材库。
素材分类
将素材按照主题、类型等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查 找和运用。
运用方法
根据写作需要,灵活运用素材,增强文章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
语言表达和文采展现方法
语言表达
筛选关键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筛选出与需求相关的信 息,忽略无关信息。
关注标题、导语
标题、导语往往包含了文章的主要信息 ,应重点关注。
整合信息
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 信息链。
文学类文本深度解读
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其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基本内容。
探究文本主题
深入分析文本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注当前教育政策和改革动态,预测高考语文命题趋势。 针对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和新考点,提前进行备考准备。
多做模拟试题,熟悉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答题技巧和规范训练
掌握高考语文各类题型的答题技 巧,如阅读理解、诗歌鉴赏、文
言文翻译等。
注意答题规范,如字迹工整、卷 面整洁、表述清晰等。
通过模拟考试和日常练习,提高 答题技巧和规范水平。
《高考语文复习》PPT课件

4个词全出自课文,其中3个出自《文言文300个实词》。
2010年春考: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总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树围就更大了 。
凡四遭火。(凡:总共)(《项脊轩志》)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乃:才)(《鸿门宴》) 垣墙周庭。(周:环绕)(《项脊轩志》) 浅盏更酌。(更:再)(《前赤壁赋》)
古代汉语知识的复习重点: 词汇知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语法知识: 词法: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 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 为、焉、乃、则、相、者、也”等。 句法: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句,固定结构。 (以上知识见教材第1-4册附录)
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谒:拜见)(《伤仲永》) 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 次)(《鸿门宴》)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咎:过失)(《出师表》) 则或咎其欲出者(咎:指责)(《游褒禅山记》) 句中关键词绝大部分出自课文和《文言文300个实词》。
文言课文的复习,对所学课文,尤其是传统的课文, 应该句句会翻译,字字能解释。在解答课外文段的释词译 句题时,能迅速反应出此题所运用的知识出自那一篇课文。
甲(1分);说明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漫 长过程,笛卡尔和达芬奇一样都没能解决,所以用表并列 的“也”(因为第二个分句并非强调对悬链线的问题,笛 卡尔该解决而未能解决,所以不用“竟”)。(1分)
2003年春考:
①小节失误,②也是失误,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如果不注意小节,④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延伸到墙外的树枝都成了树干,弯弯曲曲地垂到地 。 垣墙周庭。(垣:墙)(《项脊轩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之…者:定语后置)(《石钟山记》) 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接) (《屈原列传》)
2010年春考: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总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树围就更大了 。
凡四遭火。(凡:总共)(《项脊轩志》)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乃:才)(《鸿门宴》) 垣墙周庭。(周:环绕)(《项脊轩志》) 浅盏更酌。(更:再)(《前赤壁赋》)
古代汉语知识的复习重点: 词汇知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语法知识: 词法: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 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 为、焉、乃、则、相、者、也”等。 句法: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句,固定结构。 (以上知识见教材第1-4册附录)
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谒:拜见)(《伤仲永》) 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 次)(《鸿门宴》)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咎:过失)(《出师表》) 则或咎其欲出者(咎:指责)(《游褒禅山记》) 句中关键词绝大部分出自课文和《文言文300个实词》。
文言课文的复习,对所学课文,尤其是传统的课文, 应该句句会翻译,字字能解释。在解答课外文段的释词译 句题时,能迅速反应出此题所运用的知识出自那一篇课文。
甲(1分);说明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漫 长过程,笛卡尔和达芬奇一样都没能解决,所以用表并列 的“也”(因为第二个分句并非强调对悬链线的问题,笛 卡尔该解决而未能解决,所以不用“竟”)。(1分)
2003年春考:
①小节失误,②也是失误,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如果不注意小节,④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延伸到墙外的树枝都成了树干,弯弯曲曲地垂到地 。 垣墙周庭。(垣:墙)(《项脊轩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之…者:定语后置)(《石钟山记》) 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接) (《屈原列传》)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共73张PPT)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
借代 生动活泼,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
对偶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
拟人 对比 反问
把物人格化,是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 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
2020届高考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 用的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是 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 更含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
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 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篇章 结构。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 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 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 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 不要被迷惑。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题型二: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 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 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高 考语文 复习(共 73张PP T)
3分
答: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将 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景物表达出来,无论是 “春草尽” “古碑存”还是“苍山晚”“残 阳”“绿树昏”都可以看出作者极其哀愁的情感。
4分
答:情景交融,把心中的感想寄托到景物上去,给读
者描绘了一幅荒芜萧杀的景象,最后抒发了作者的 一腔哀愁,把感情发挥到了极致。
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ppt

三、祈使句
表示请求或命令,有一个表示祈使语气的语调,这种句子叫祈使句。 祈使句举例: (1) 不要随地吐痰! (2) 站住! (3) 你快走吧, (4) 听听他怎么说。
四、感叹句
表示某种感情,有一个表示感叹语气的语调,这种句子叫感叹句。 感叹句举例: (1) 好快的速度呀! (2) 我们伟大的祖国! (3) 终于到家了! (4) 我多么爱你呀,妈妈!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边,跟名词等结合共同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对象和方式一类的词。
举例:当、从、到、由、往、于、在、朝、沿着、顺着、为、因、把、同、对、关于、至于、对于、按、按照、依照、根 据、以、用、凭、通过、靠。
通过这次大会,使我们统一了思想。 (介词滥用,造成缺主语)
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举例: 结构(的、地、得、似的、一样、所、给) 动态(着、了、过) 语气(连、呢、吗、啊、呀、吧)
组合可以是两个词,如“中学语文”; 也可以是三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 也可以是四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词和词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学校管理”、“管理学校”; 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父亲和母亲”、“母亲和父亲”。
(多项状语) (分句次序)
(词序)
(主语与关联词的位置)
(二)搭配不当
(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2)战士们冒者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 (3)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季节. (4)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5)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门口站着两个兵。 比较: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PPT课件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 课堂40分钟的作用。一是上好微专题课。春节前后,一轮复习进入后期,学生 不会的知识点逐步浮出水面。这些薄弱知识点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二 轮复习的效果。高三年级要围绕浮现出来的问题,上好微专题或微微专题课, 针对某一个点或几个点精讲、讲透,触类旁通。微专题课怎么上?可以针对学 生不会的问题,每节课重点解决1-2个知识点,专题强调,专点训练,不贪多, 顺一个点“追祖宗八代”,剖析透!微微专题,则更精、更准、更小、更有效,可 以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要把这一道题挖深、挖透,讲透一个会一类,做会 一题能举一反三。
2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古代诗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写作。
3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对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 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
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
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
20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有:壮志未酬、报国无 门、闺中怨恨、念远思 家、忠贞爱国等。
21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 课堂40分钟的作用。一是上好微专题课。春节前后,一轮复习进入后期,学生 不会的知识点逐步浮出水面。这些薄弱知识点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二 轮复习的效果。高三年级要围绕浮现出来的问题,上好微专题或微微专题课, 针对某一个点或几个点精讲、讲透,触类旁通。微专题课怎么上?可以针对学 生不会的问题,每节课重点解决1-2个知识点,专题强调,专点训练,不贪多, 顺一个点“追祖宗八代”,剖析透!微微专题,则更精、更准、更小、更有效,可 以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要把这一道题挖深、挖透,讲透一个会一类,做会 一题能举一反三。
2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古代诗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写作。
3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对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 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
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
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
20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有:壮志未酬、报国无 门、闺中怨恨、念远思 家、忠贞爱国等。
21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PPT课件 图文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这就为考生寻找作文材料开辟了一个新的天 空——相反联想,即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 物。这方面的作文材料考生也应能找出许多。 古人所提倡的“唯才是举”“内举不避亲,外 举不避贤”就是不以感情的亲疏来左右认知的 典型。再如东晋的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儿谢玄; 北宋的王旦举荐自己的死对头寇准;美国钢铁 大王洛克菲勒兄弟临终不是把公司交给子孙, 而是交给了自己的一个职员等等。
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 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 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 也这么说.晚上富人家里 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 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
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人与人 之间感情的亲疏往往制约着 人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人 们要想探求真理,就要不被感 情所驱使。
C.2004全国甲卷话题材料
二、审提示
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的 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 接影响着考生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此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 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 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提示“一叶飘零而 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 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正如最后一句“无限往 往收藏于有限中”所言,作文的提示能让考生展开无限的 遐想。
三 、审话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 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 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 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又从何谈 起呢?
“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 内涵,然后从相近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 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 次结构。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PPT教学课件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
2020/10/16
1
研读“考纲”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语文高考的考试内容及考试的能力
要求,弄清考试内容中究竟有多少知识点,这
样才能节约备考的时间与精力,使下一阶段的
复习目标更明确。
2、认真阅读“考纲”中的样卷及样卷示例,
并将样卷中的每一类型的题目与考纲中的能力
点、知识点相对应,使自己对高考的试题形式
2020/10/16
14
14
命题规律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一是作者在诗中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一是作 者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 这种思想情感。
2020/10/16
15
15
1、了解古诗中的一些特定意象的意义,如: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 月光” (2)伤春悲秋,如《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 瑟”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 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 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
2020/10/16
9
9
1.凭借语感
平时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使自己
对语言有敏锐的体察能力,对有些病句可以直
接凭语感作出判断。
2.紧缩语句
这种方法就是对句子作结构分析,提取主
干,寻找是否残缺或赘余;再分析修饰语与中
心语的关系,寻找是否搭配恰当等等。如“文
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
2020/10/16
7
7
“考纲”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 项:
1、语序不当
2020/10/16
1
研读“考纲”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语文高考的考试内容及考试的能力
要求,弄清考试内容中究竟有多少知识点,这
样才能节约备考的时间与精力,使下一阶段的
复习目标更明确。
2、认真阅读“考纲”中的样卷及样卷示例,
并将样卷中的每一类型的题目与考纲中的能力
点、知识点相对应,使自己对高考的试题形式
2020/10/16
14
14
命题规律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一是作者在诗中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一是作 者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 这种思想情感。
2020/10/16
15
15
1、了解古诗中的一些特定意象的意义,如: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 月光” (2)伤春悲秋,如《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 瑟”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 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 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
2020/10/16
9
9
1.凭借语感
平时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使自己
对语言有敏锐的体察能力,对有些病句可以直
接凭语感作出判断。
2.紧缩语句
这种方法就是对句子作结构分析,提取主
干,寻找是否残缺或赘余;再分析修饰语与中
心语的关系,寻找是否搭配恰当等等。如“文
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
2020/10/16
7
7
“考纲”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 项:
1、语序不当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复习课件

14.( 背 )被水一战 15.( 悖 )并行不背
16.( 毕 )必竟
17.( 敝 )凋弊
18.( 愎 )刚腹自用 19.( 辟 )独劈蹊径
20.( 碧 )金璧辉煌 21.( 璧 )白壁微瑕
22.( 砭 )针贬时弊 23.( 辩 )辨护人
24.( 辨 )明辩是非 25.( 博 )赌搏
26.( 搏 )脉博
3.音同义近字。这类字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判断时出现 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例如:“水蒸气”误以为“水蒸汽”; “销毁”误以为“消毁”等。
(二)形似字 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 这类字叫形似字。例如:“萃”“粹”“瘁”, “崇”“祟”,“骄”“娇”等,都是形似字,运用时必须 细心辨别。形似字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两种情况: 1.形近音异字。例如:“粟”与“栗”,“盲”与 “肓”,“炙”与“灸”等,这类字都因形状十分相似,容 易误记,因而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2.形近音同字。这类字和上面所提到的音同形似字情况 相似,与其他几种情况相比,区分难度较大。例如: “蔽”“弊”“敝”,“馈”“溃”“篑”“聩”,这两组 字声旁相同,字形相近 ,做题时应十分细心,否则容易误选。
例如:“墨守成规”的“墨”不能写成“默”,因其出 自墨子守城的故事;“破釜沉舟”的“釜”不能写成“斧”, 因其源于项羽打败秦军的故事,“釜”是烧火做饭的锅,这 些字都有固定的意思,固定的写法,不可轻易改变。但是, 有些同学不求甚解,不作辨析,常常出现书写错误。汉字中 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体也相近的字,都有共 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因此,抓住形旁,以义辨形,就 不会有错别字。例如:“燥”“躁”“澡”,“燥”有 “火”,就有“干燥”“燥热”;“躁”有“足”,就有 “躁动”“暴躁”“急躁”;“澡”有“水”,就有“洗 澡”“澡盆”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看清题型,规范格式
对应考点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 观点态度。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2009年样卷)
•启示:看清题型,规范格式
答:赞成桀溺的观点 评价亮观点(1分)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
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 自欺欺人。
答案示例
观点(评)
墨子与孔子的“爱人”主张,前提条件有本质区别。
①儒家的“仁爱”“泛爱众”思想以“孝悌”为前提, 建立在尊尊亲亲的家庭伦常(等级)基础上。
②墨子的“兼相爱”建立在人与人绝对平等、取消严 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基础上。这种思想甚至能从根本上颠 覆孔门坚守的孝悌思想、宗法观念、等级制度。
正因如此,孟子才会对墨子提出如此严厉的谴责。
言哉?”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 以评析。(3分)
答:教学原则(1分)
无言之教Βιβλιοθήκη 身教原则自主学习高考真题
教
师
学
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 以评析。(3分)
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故盗贼亡有。——《墨子》
儒墨两家都主张“爱人”,但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却斥责墨家,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认 为墨子的主张与孔子的主张有何不同?
2010年高考《<论语>选读》复习
涵咏经典 心有所得
• 读懂文章 积累知识
• 文字
• 学习语言 借鉴表达
• 文章
• 探究观点 砥砺思想
• 文化
试题定位 文化常识和文化内涵
对应考点
• 经典名句 会背能写
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
也。”
(2009年样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
答:举一隅反返不三以三隅反
•启示:经典用语,约定俗成
对应考点
• 教读10课 • 教学基本要求 • 成语(熟语) 30多个
•启示:经典用语,约定俗成
对应考点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 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009年样卷) 答:桀溺 孔子 答:楚狂接舆会赞同桀溺的观点;而颜回
会赞同孔子的观点。
儒墨两家都主张“爱人”,但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却斥责墨家,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认 为墨子的主张与孔子的主张有何不同?(4分)
牛刀小试
阅读《论语》《墨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论语》
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故盗贼亡有。——《墨子》
答:教学原则是无言之教(身教) / 自主学习 (1分)
评析: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要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想法, 不能过度依赖老师,老师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一位导师, 我们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孔子的这一原则,是正确的, 能更好地培育人才。
几分?
答题启示
• 审清题意,答即所问 • 表达简洁,要点明确 • 有评有析,针对性强
,
。
(2009年高考卷)
•启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对应考点
• 经典名句 会背能写 • 教读 10课 32章
•启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对应考点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
不启”“ 不悱不发” ,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
段的成语。
(2009年高考卷)
知识点梳理 教读10课
• 1课 为政以德 • 2课 克己复礼 • 4课 儒道之分 • 5课 仁者爱人 • 6课 君子之风
• 8课 周而不比 • 11课 诲人不倦 • 12课 师德学情 • 13课 社会理想 • 14课 中庸哲学
过把考官瘾
①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 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 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 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 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分层列理由(2分)
答:赞成孔子的观点。
观点鲜明(1分)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 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 会动乱、天下无道,才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 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 意识。
牛刀小试
阅读《论语》《墨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 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 ——《论语》
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故盗贼亡有。——《墨子》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 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 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 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 有希望。
角度多样(2分)
牛刀小试
阅读《论语》《墨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论语》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请你用以上两章内容出两小题高考题,分值共4分。 要求:①有评分标准;②提供参考答案。
归纳(结)
理由(析)
高考真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 以评析。(3分)
高考真题
教
师
学
生
子曰:“予欲 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
对应考点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 观点态度。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2009年样卷)
•启示:看清题型,规范格式
答:赞成桀溺的观点 评价亮观点(1分)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
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 自欺欺人。
答案示例
观点(评)
墨子与孔子的“爱人”主张,前提条件有本质区别。
①儒家的“仁爱”“泛爱众”思想以“孝悌”为前提, 建立在尊尊亲亲的家庭伦常(等级)基础上。
②墨子的“兼相爱”建立在人与人绝对平等、取消严 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基础上。这种思想甚至能从根本上颠 覆孔门坚守的孝悌思想、宗法观念、等级制度。
正因如此,孟子才会对墨子提出如此严厉的谴责。
言哉?”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 以评析。(3分)
答:教学原则(1分)
无言之教Βιβλιοθήκη 身教原则自主学习高考真题
教
师
学
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 以评析。(3分)
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故盗贼亡有。——《墨子》
儒墨两家都主张“爱人”,但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却斥责墨家,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认 为墨子的主张与孔子的主张有何不同?
2010年高考《<论语>选读》复习
涵咏经典 心有所得
• 读懂文章 积累知识
• 文字
• 学习语言 借鉴表达
• 文章
• 探究观点 砥砺思想
• 文化
试题定位 文化常识和文化内涵
对应考点
• 经典名句 会背能写
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
也。”
(2009年样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
答:举一隅反返不三以三隅反
•启示:经典用语,约定俗成
对应考点
• 教读10课 • 教学基本要求 • 成语(熟语) 30多个
•启示:经典用语,约定俗成
对应考点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 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2009年样卷) 答:桀溺 孔子 答:楚狂接舆会赞同桀溺的观点;而颜回
会赞同孔子的观点。
儒墨两家都主张“爱人”,但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却斥责墨家,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认 为墨子的主张与孔子的主张有何不同?(4分)
牛刀小试
阅读《论语》《墨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论语》
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故盗贼亡有。——《墨子》
答:教学原则是无言之教(身教) / 自主学习 (1分)
评析: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要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想法, 不能过度依赖老师,老师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一位导师, 我们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孔子的这一原则,是正确的, 能更好地培育人才。
几分?
答题启示
• 审清题意,答即所问 • 表达简洁,要点明确 • 有评有析,针对性强
,
。
(2009年高考卷)
•启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对应考点
• 经典名句 会背能写 • 教读 10课 32章
•启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对应考点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
不启”“ 不悱不发” ,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
段的成语。
(2009年高考卷)
知识点梳理 教读10课
• 1课 为政以德 • 2课 克己复礼 • 4课 儒道之分 • 5课 仁者爱人 • 6课 君子之风
• 8课 周而不比 • 11课 诲人不倦 • 12课 师德学情 • 13课 社会理想 • 14课 中庸哲学
过把考官瘾
①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 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 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 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 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分层列理由(2分)
答:赞成孔子的观点。
观点鲜明(1分)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 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 会动乱、天下无道,才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 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 意识。
牛刀小试
阅读《论语》《墨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 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 ——《论语》
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 身,谁贼?故盗贼亡有。——《墨子》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 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 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 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 有希望。
角度多样(2分)
牛刀小试
阅读《论语》《墨子》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论语》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请你用以上两章内容出两小题高考题,分值共4分。 要求:①有评分标准;②提供参考答案。
归纳(结)
理由(析)
高考真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 以评析。(3分)
高考真题
教
师
学
生
子曰:“予欲 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