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者:
初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
——让我欢喜让我忧
关键词:激发兴趣获取知识情景教学
追求热闹生搬硬套视听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不少语文教师的青睐。一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犹如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活水,学生学得主动、快乐,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多媒体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
一、激发兴趣拓展思维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距学生的现实生活较为遥远,没有生活实际作为参照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就显得困难。虽然常规教学也利用语文学科、教师本身的条件因素来或多或少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回响在学生的耳边、荡漾在学生的心中,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激起他们无与伦比的兴趣。
如:我在教《长征》一诗时,先让学生上网了解有关长征的资料,再让他们观看影片《长征》的镜头,听《长征》主题曲,这样,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需要教师繁琐的讲解,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真正做到了读有所感,读
有所悟,读后有自己的见解。由于多媒体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在读书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思维空间也拓展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口语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挂图、投影、实物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后,设计了一个拓展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上网等渠道搜集有关太阳与地球的科学知识,并与好伙伴合作演一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我自己也利用 flash 制作了太阳早晨从地平线上升起直至中午升至空中的动画课件,这个课件从太阳跃出地平线的一刻开始,背景中的树木、小山、房屋依稀可见,这时太阳显得大,中午太阳升至高空,背景是蓝蓝的天空,太阳看起来显得小,说明第一个小儿是用视觉判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我又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从而使同学们了解到另一小儿是用感觉去判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同学们明白了古代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遇到问题都积极动脑思考,但由于没有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结论都是错的。正是由于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弥补了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固有的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画课件的展示,对学生习作也有一定帮助。如我班的一名同学写出了创新意识十分浓的《新编两小儿辩日故事》,在文中,她写了自己作为现代少年坐上时光倒
流机,飞到古代,为两小儿解决疑难。这篇习作,充分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发达,写出了自己对太阳与地球的认识。从学生习作中,我体会到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情景教学解读文本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极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启发、点拨。而有些难点问题,即使教师费尽唇舌,学生也往往如坠入云雾之中,不能理解和认可。这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文的难点。在执教《散步》时,我让学生在满文军《懂你》的旋律中听读课文,让学生在亲情的温馨氛围中进入课文意境之中。学完课文,一边展示着课文的板书,一边让音乐声渐渐响起,我让学生一边听一边默读课文,并示意可以自由跟着哼唱。在音乐中,课文的主旨——亲情、孝敬……在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
此外,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是时,学生对斑羚种群面临绝境时牺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飞渡”过程始终不甚了解。我用多媒体手段制成动画,形象地展示斑羚如何飞渡自救,学生被这个悲壮场面深深震撼。这样,也就打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重要关节。
多媒体课件确实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圆满成功,虽然我们享受了高科技手段带来的方便和乐趣,课堂活跃了,容量增大了,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追求热闹,为用而用。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抱着“不怕乱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丹顶鹤的故事》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这一相同的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挽救动物生命而献身的精神,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沼的评课标准,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二、生搬硬套,拿来就用。
语文课应当是开放而又有活力的,很多内容是根据课堂气氛和课堂变化临时调整的,而不能完全按照原先的备课步骤死板地讲下去,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往往要预设课件,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课堂中一一呈现,这会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标准答案”——预设的回答,就将抑制学生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更好的想法,而课件又没有预料也无法预料,那当时的教师该有多尴尬和无奈。难怪有听课教师遇到这们的课堂不禁诘问:这到底是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还是语文教学辅助多媒体?
三、视听冲击,忽视文本。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细微的体验和理解,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语文课要启发学生想象,融入读者自身的思想认识、人生体验的思维,把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形象“再造”出来。而现在许多多媒体语文课,总是沉浸于多媒体画面的赏析,拘囿于多媒体演示的信息,缩小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甚至会逐渐把学生的想象能力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