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与中医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上火”的中医病理

“上火”是中医专用名词。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提供生命能量,并称之为“命门之火”。a

在正常的情况下,命门之火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如果对其失去制约,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一系列病症,统称为“上火”或“邪火”。

2

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是一种诱因。

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伤风、受寒、中暑、淋湿均可导致“上火”。

过食酒、姜、蒜、辣椒、羊肉、狗肉、干煎饼等辛辣油炸食品,也会"上火"。

3

二、“上火”的分类及其治疗

1、上火的病理分类

总的说来,邪火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按照阴阳平衡理论,邪火分为虚火和实火。

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实火症状重,来势猛。

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虚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

4

上火及其治疗

春天、秋天以及冬天都容易上火。

脸部皮肤发热、发红、干燥,起皮屑;红肿刺痛、痘痘萌生等;

眼睛发红,肿痛,眼屎较多;

鼻炎、咽炎发作,鼻腔热烘,流浊鼻涕;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疼、干咳。

5

(1)实火

实火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治“实火”常用三黄片和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

6

三黄片(大黄、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牛黄解毒片: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黄连上清丸: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7

(2)虚火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进而化为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

8

①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尤其午后)、夜晚盗汗、发热不欲近衣,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躁动不安、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失眠健忘、遗精、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搏细数。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

9

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方药:当归9克、黄芪1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黄芩6克、黄连3克、黄柏6克。

食疗方:黑豆30克加水煎熟烂,加淮山粉15克、糖适量,

加开水调成糊状,一日服完,连服7~14天。

中成药:二至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玉女煎等。

10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肝肾阴虚。

左归丸:主治肾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除具有六味地黄丸之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

11

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玉女煎:胃热阴虚证。用于阴虚胃火炽盛之齿痛,颇具疗效。

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对肾阴虚者,一般可以服用半年六味地黄丸;而有盗汗、耳鸣、五心烦热(双手心和双足心发热与心烦)者宜服用知柏地黄丸;头晕目眩的宜服用杞菊地黄丸。

12

滋阴食品:有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海带、藕、白木耳、金针菇、枸杞、荸荠、梨等。

禁食:温燥的水果、调味品等,如荔枝、龙眼、榴莲、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热量等油腻的食品,麦当劳、肯

德基的东西还是戒了为好。

13

阴虚久了不调养的话容易导致气虚、血虚,进而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即阴阳俱虚,多是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就会出现阴虚与阳虚的证候同时并见的病理现象。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辩证原则是:“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14

②气虚火旺

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15

方药:炙黄芪15克、防风3克、白术9克、大枣10枚、煅龙骨30克、煅牡蛎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食疗方:炙黄芪30克、人参3克(或党参20克)、白糖少许、糯米100克共熬粥吃。平常可多吃瘦猪肉、红枣、牛乳、鸡蛋、蜂乳等。中成药: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人参蜂王浆、参芪精等。

16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精神不振、腰膝酸冷、食少便溏、尿频。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

不利,畏寒肢冷。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17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人参蜂王浆:大补元气、宁神、益智、健脾、生津。

参芪精:补益肺脾之气。适用于气虚型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脏器下垂、浮肿、气喘、头晕等症。

18

健康提醒:祛火的药通常都是寒性极大的泻药,其中多数都含有大黄、番泻叶等成分,这些成分在通便的同时也会伤害脾胃和肠道,会对身体产生危害。长期服用或者擅自加大剂量,都可能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表现为毛发脱落、皮肤角化、变黑,肝脏受到损害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

刚开始时剂量可以稍大一些,如一次3-5片,一天吃3次,随着症状减轻,药量也应该慢慢减少。一般服用不要超过一周时间。

19

2、根据上火的部位分类

根据上火的部位,临床上把:头晕、喉痛等症叫"上焦火";脘痛、烦渴等症叫"中焦火";便秘、尿赤等症叫"下焦火"。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