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2006.10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结合学生的需求,而设立的一门课程。京口实小在规范、高效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弘扬民族文化,突现学校特色,造就新时期人才,确立了“创造与享受艺术化的人生”的校本课程。两年来,我们在区、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按照课题的预设方案,运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研究目标,深入调查,认真学习,勇于实践,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现将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怎样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怎样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3、怎样利用该校本课程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4、怎样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本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切合实际、制定方案

我校今年来以“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成立了“少儿京剧”兴趣小组,引进梅兰芳再传弟子、国家二级演员高丽珠老师来校执教,还聘请了专业京剧花脸演员蒋东豪老师任教。数十年的精心培育,使得“少儿京剧”花香四溢,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小演员。京剧艺术传统教育,使京口实小的老师和学生耳濡目染,老师不由自主地将文化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都为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发“京剧艺术”校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组成“京剧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学校行政人员和科研人员,京剧专家,相关的任课教师,大学课程理论研究者等。开发小组就课程方案充分讨论,形成可行的课程方案,确定了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这个总目标就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的引领下,在坚持“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依据京剧艺术本身“行于美”、“用于情”、“达于礼”、“致于和”的特点,学校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体构建课程目标。立足于学校的办学方向、育人取向、学校文化的开发与构建等深层次问题上,予以统筹战略思考,我校把京剧艺术校本课程作为建设以“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的突破口,从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拓展为热爱艺术,进而形成热爱生活的文化理念,逐步推动学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创造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

2、编写教材、呈现课程

有了课程方案,重中之重是对全校教师进行讲座式培训,为的是提高老师们的理论知识

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实施课程。有了富于经验的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支持,本课程按“发现京剧、走近京剧、品味京剧”三个模块进行设置。第一模块以兴趣的激发为主要目标,引导队员从生活中发现京剧艺术,初步感受京剧与生活的关系;第二模块以了解京剧艺术的美为主要目标,引导队员在体验京剧之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三模块引导队员在接触京剧名人、欣赏名家名段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京剧表演与相关的实践创作能力。我校一线老师在专家的带领下,钻研、磨练,经过五次初稿后,终于出版了属于我校校本课程的教材——《创造与享受艺术化的人生》。它是一门灵动的课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读本。它充分体现了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原则,将多门学科有机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在掌握初步的京剧知识和能力、相应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勇于探索、注重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大致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

(1)对教材的第一模块进行实验教学。

(2)就第二阶段的任务进行反思和总结:对第一模块的课程实施效果进行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修改和补充教材;改进教学。

第二阶段

(1)就教材的第一模块进行修改。

(2)对教材的第二模块进行实验教学。

(3)对第三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第一、第二模块的实施效果进行针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改进教学。

第三阶段

(1)对教材的第三模块进行试验教学。

(2)对本方案和教材作出总体性的修改。

(3)邀请更多的专家进行评估,并组织召开“校本课程结题鉴定现场会,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在具体的实施中我校遵循: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做法如下:(1)、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京口实小的京剧校本课程已经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班队活动课上,队员们自己讲一讲,演一演,还编出一张张精美的京剧故事小报;思想品德课上,讲一些名家小故事,如关于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学艺的故事,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名家们的成功与刻苦。音乐课上,融入京剧唱腔的欣赏,学唱京歌;京剧动作“正反云手”、“踢腿”、“片腿”、“跨虎”等也渗入体育教学的基本动作训练之中;美术课上,融入京剧脸谱、服装的色彩造型艺术,引导学生再创作;信息课上,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走进京

剧天地;语文课上引进京剧名人的故事,唱词、念白的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课

间校园的广播不时播放着耳熟能详的京剧名段,同学们吟唱着谱成京歌的古诗词。现今,京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剧脸谱》、《沁园春雪》、《我是一个中国人》、《苏三起解》等同学们人人都会吟唱,京韵京调飘荡在校园每个角落。校园内气势恢宏的京剧长廊,展现着京

剧艺术教育的历程和累累硕果。

(2)学校每周还专门开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各个年级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基础系统地实施校本教材。学生们对京剧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挑出自己喜

欢的一段念白,大家互相欣赏;讲述一个个精彩的京剧故事,互相交流。为此学校还为学生搭建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学生或展示创作的各种京剧脸谱,或表演京剧唱段,或自己编排课本剧,或进行京剧知识竞赛,或举办小报展、京剧小票友论坛等。所有的作品均陈列在“京

剧艺术”教育展览馆中,由学生轮流担任讲解员,向全校师生作介绍。

(3)学校专门为一批学有特长的学生聘请名师指导。我校的小京班自成立以来,成果累累。他们表演的《铡美案》在镇江市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举行的京剧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在江苏省中小学生戏曲大赛上又获金奖,其中李祖威同学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曲,获全国少儿戏曲大赛业余组京剧表演二等奖。在与津市、奈良友好交流活动上,他们表演的《霸王别姬》、《芦花荡》赢得日本友人阵阵掌声。毛佳卿同学1997年以《霸王别姬》中的“南梆子”考取上海戏剧学院。1998年贡昕君同学又以《霸王别姬》中的“二六”的动情演唱,被江苏省戏曲学院录取。,学校的《芦花荡》、《智斗》两个节目应邀参加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吴思涵同学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在2004年获得江苏省推新人大赛第十届特别大奖、全国第十届推新人大赛金奖和全国戏剧第八届”小梅花”银奖,在2004年镇江经贸洽谈会上,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同台演出《智取威虎山》,2005年还应邀代表镇江市参加少年艺术团访美活动。

三、健全机制、确实保障

为了使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我们成立了由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教导处﹑教科室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策划者和监督者。教研组和骨干教师是课题的实践者。课题组遵照学校课题管理的要求,制定了研究活动的内容,如“理论自修”、“专题研究课”、“沙龙座谈”、“教学案例研讨”、“论文撰写”“理论学习”等等。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课题研究内容就使我们的研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总结反思、不断升华

1.现代教育必须注重民族文化的启蒙教育。冯冀才老先生曾经说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一根神经,把这根神经抽掉,这个民族就会变成植物人。当今教育面临着“文化全球化”的浸润和冲击,应该让我们自己、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种“集体的记忆”,这种集体的记忆,是民族后代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为了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的新一代。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代才不会在全球化浪潮中迷失自己。教育理应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站在育人的高度来审视特色办学与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其是否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特色应该是传统的积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