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智能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智能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自动 控制 技 术 、 能 检 智 测技术 的教 学与 应
用研 究 。
De i n o srbu e m pe a ur e s rng S se sg fDiti t d Te r t e M a u i y tm Ba e n CAN sdo BusI elg n de ntli e tNo
0 引 言
近年来 , 随着 现 代 工业 现 场 及 物 资 储存 企 业
规 模 的不 断扩 大 , 需 测 定 温度 的监 控 点 越 来 越 所
智 能化 工 业 控 制 网 络 J A 总线 作 为有 效 支 。C N 持 分布 式控 制 的多主 串行 现场 总线 之 一 ,以其 检
牛 广 文 ( 9 7 ) 16 一 , 男 , 级工程 师 , 高 主
总线 的分 布式 温度 检测 系统。采用微控制器 PC 6 87、A I 1F 7 C N总线控 制器 MC 2 1 、 P 5 5 温 度传感器 D 1 B 0 C N收发器 8 C 5 S8 2 、A 2 2 0作为现场温度采集 的智能节点 , 通过 C N总线 A 网络和 C N总线适配卡 P I 9 1 A C 一 80实现上位 P c机 与现场节点的数据通信 。设计 了各 部分 的硬件 电路及 检测 系统软件 。系统结构简 洁 、 容方便 、 扩 可靠性 高 , 具有一 定的工 程实用价值 。
t e t l g n o e n o t C wa c iv d t r u h C we n i el e tn d sa dh s P sa he e o g AN u ewok a d a a trc r C 一9 . Had a e n i h b sn t r n d p e a d P I 8 0 1 r w r i tr c ic i o a h s ci n wa e in d n t i b ss h o t a e o a u n y tm a n rd c d Th n e f e c ru t f c e t sd s e ,o h s a i ,t e s f r fme s r g s s a e o g w i e w si t u e . e o

供热系统中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优化

供热系统中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优化

供热系统中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优化智能温控系统在供热系统中是一项关键技术,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节约能源,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温。

本文将探讨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性能。

1. 引言供热系统在城市和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其能源消耗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供热成本,并提供用户更好的舒适体验。

2. 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原则智能温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个性化控制智能温控系统应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控制。

通过用户的温度偏好、活动习惯和室内外环境等因素,智能温控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2.2 高灵敏度感知智能温控系统应具备高灵敏度的温度感知能力。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和湿度变化,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以便及时调整供热系统的工作状态。

2.3 智能调度和优化智能温控系统应具备智能调度和优化能力。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智能温控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供热设备的工作参数,以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

3. 智能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智能温控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执行器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3.1 温度感知和数据采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外不同位置,实时感知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无线技术与温度传感器进行通信,以便实时获取温度数据。

3.2 数据处理和决策控制模块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用户的偏好和环境需求,决定供热设备的工作状态。

根据当前的室内外温度差、供热设备的工作效率等因素,控制模块可以自动调整供热设备的运行功率,以提供舒适的室温。

3.3 执行器和反馈调整控制模块通过执行器控制供热设备的工作状态。

执行器可以是热水阀门、循环泵等,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调整供热设备的工作参数。

控制模块会根据执行器的状态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室内温度的稳定和舒适。

温室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室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cr u - i l e , I h d p n a it, L y is a l 。 n a y ma n n n e a d i as a e f c i s l i smp l d h g e c t l f e d b l e s - t ln a d e s - i t a c n l h s t i y n i g e t o h un t on
的 一 员 。 它 使 用 一 种 片 内 专 有 的
温 度 测 量 技 术 测 温 。 利 用 高 低 温 度 系 数 振 荡 器 记 录 由 当 时 环 境 温 度 所 确 定 的 计 数 值 , 以 此 确 定 当 时 当 地 的 温 度 。 内 部 主 要 有 测 温 电 路 , 1 W r 接 口 电 路 , 存 储 电 一 i e
统 。 单 总 线 的 数 字 方 式 传 输 , 也
长 所 需 要 的 温 度 不 同 且 要 求 稳 定 在 一 定 的 温 度 范 围 内 。 仅 仅 是 依 靠 人 工 管 理 存 在 温 度 调 节 不 及
时 、 不 准 确 , 影 响 作 物 生 长 及 人
度 传 感 器 , 是 单 总 线 器 件 家 族 中
of t em p r t e easur e e ur m ement and on r i menY dot c t oI n s.Thi s s yst em onl y appl d j e i e n t gr h eenhou se t em p r ur e ur e at e m as ementand c t ol on r s ed n a i depot ef l butal us o i gr n 。r rgem t orand on. SO K ey ■ I■ ●: ■ Tem p r u r m easur ent I eli e at e em ; nt l genc cont ol ngl bus; e r ; Si e DS 1 8B20

智能化变电站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智能化变电站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高压电缆的在线温度监测及动态载流量的计算
2无 线 测 温 单 元
变 电站设备具有高 电压 、 强磁场 、 封 闭等特性 , 传
统 的信 号 传 输 方 式往 往不 能 起 到 良好 的效 果 无 线 测 温 单 元 由无 线 测 温 模 块 和 无 线 数 据 采 集 模块 组成 . 用于实 时测量物 体表面 的温度 . 通 过 无 线 网络 发 送 到 无 线 数 据 采 集 模 块 .并 通 过 R S 一 4 8 5或 无 线 方 式 将 信 息 送 往 后 台 变 电 站 设 备 空 间分 布 较 为 复 杂 .若 采 用 有 线 传
Ab s t r ac t : Co m mo n l y u s e d me t h o d s o f s u b s t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mo ni t o in r g a r e i n ro t d u c e d .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o n l i n e mo n i t o r - i n g s y s t e m i n h i g h - v o l t a g e c a b l e t e mp e r a t u r e mo n i t o in r g i s d i s c us s e d i n d e t a i l . Ke y wor ds: d i s t r i b u t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 s e n s o r s ; t e mp e r a t u r e me a s u r e me n t ; o n - l i n e mo n i t o in r g s y s t e m; c a b l e c a p a c i t y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_单片机C语言课题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_单片机C语言课题设计报告

单片机C语言课题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温度检测电气系2011级通信技术一班级通信技术一班通才达识,信手拈来通才达识,信手拈来1摘要本课题以51单片机为核心实现智能化温度测量。

利用18B20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号,将需要测量的温度信号自动转化为数字信号,利用单总线和单片机交换数据,最终单片机将信号转换成LCD 可以识别的信息显示输出。

基于STC90C516RD+STC90C516RD+的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检测系统,的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检测系统,设计采用18B20温度传感器,其分辨率可编程设计。

本课题设计应用于温度变化缓慢的空间,综合考虑,以降低灵敏度来提高显示精度。

设计使用12位分辨率,因其最高4位代表温度极性,故实际使用为11位半,位半,而温度测量范围为而温度测量范围为而温度测量范围为-55-55-55℃~℃~℃~+125+125+125℃,℃,则其分辨力为0.06250.0625℃。

℃。

设计使用LCD1602显示器,可显示16*2个英文字符,显示器显示实时温度和过温警告信息,和过温警告信息,传感器异常信息设。

传感器异常信息设。

传感器异常信息设。

计使用蜂鸣器做警报发生器,计使用蜂鸣器做警报发生器,计使用蜂鸣器做警报发生器,当温度超过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播放《卡农》,当传感器异常时播放嘟嘟音。

单片机C 语言课题设计报告语言课题设计报告电动世界,气定乾坤2目录一、设计功能一、设计功能................................. ................................. 3 二、系统设计二、系统设计................................. .................................3 三、器件选择三、器件选择................................. .................................3 3.1温度信号采集模块 (3)3.1.1 DS18B20 3.1.1 DS18B20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4 3.1.2 DS18B20特性 .................................. 4 3.1.3 DS18B20结构 .................................. 5 3.1.4 DS18B20测温原理 .............................. 6 3.1.5 DS18B20的读写功能 ............................ 6 3.2 3.2 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1602LCD................................. 9 3.2.1引脚功能说明 ................................. 10 3.2.2 1602LCD 的指令说明及时序 ..................... 10 3.2.3 1602LCD 的一般初始化过程 (10)四、软件设计四、软件设计................................ ................................11 4.1 1602LCD 程序设计流程图 ........................... 11 4.2 DS18B20程序设计流程图 ............................ 12 4.3 4.3 主程序设计流程图主程序设计流程图................................. 13 五、设计总结五、设计总结................................. ................................. 2 六、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 ................................. 2 七、硬件原理图及仿真七、硬件原理图及仿真......................... .........................3 7.1系统硬件原理图 ..................................... 3 7.2开机滚动显示界面 ................................... 4 7.3临界温度设置界面 ................................... 4 7.4传感器异常警告界面 (4)电气系2011级通信技术一班级通信技术一班通才达识,信手拈来通才达识,信手拈来3温度温度DS18B20 LCD 显示显示过温函数功能模块能模块传感器异常函数功能模块数功能模块D0D1D2D3D4D5D6D7XT XTAL2AL218XT XTAL1AL119ALE 30EA31PSEN29RST 9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 10P3.1/TXD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 16P3.5/T115U180C51X1CRYST CRYSTAL ALC122pFC222pFGNDR110kC31uFVCCGND234567891RP1RESPACK-8VCC0.0DQ 2VCC 3GND 1U2DS18B20R24.7K LCD1LM016LLS2SOUNDERMUC八、程序清单八、程序清单................................. .................................5 一、设计功能·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以及液晶显示器等构成高精度温度监测系统。

温度检测与控制试验系统设计

温度检测与控制试验系统设计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任务书设计参数:被测温度1200C,最大误差不超过±1℃,设计要求:(1).被控对象为小型加热炉,供电电压220VAC,功率2KW,用可控硅控制加热炉温度;(2).通过查阅相关设备手册或上网查询,选择温度传感器、调节器、加热炉控制器等设备(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性能指标等);(3).设备选型要有一定的理论计算;(4).用所选设备构成实验系统,画出系统结构图;(5).列出所能开设的实验,并写出实验目的、步骤、要求等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一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小 型加热炉,供电电压为220VAC,功率2KW,被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

本设计通过热电偶测量加热炉内液体的温度,将热电偶的输出信号直接传输到调 节器,该调节器内部集成有变送器,并且可设定给定温度值,本实验为1200度。

调节器将偏差信号变为标准的4-20MA 或l —5v 电信号。

该信号输出到调功器, 可改变晶闸管导通时间,从而调节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实现加热炉温度的控制。

经验证此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二系统框图本系统中,检测单元热电偶,调节器为集成变送器的数字调节器,执行器为 可控硅调功器,被控对象为加热炉,被控参数为温度。

三设备选型1热电偶热电偶要求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所以决定了只能用钳钱等贵 金属材料热电偶。

钳馅热电偶乂称高温贵金属热电偶,钳铭有单伯铭(钳铭 10-伯铭)和双祐钱(钳钱30-伯铭6)之分,它们作为温度测量传感器,通 常与温度变送器、调节器及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用以 直接测量或控制各种生产过程中0T800C 范围内的流体、蒸汽和气体介质 以及固体表面等温度。

钳籍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伯铭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 端接合成回路时,当两接合点温度不同时,就会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

(完整版)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完整版)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曹巧媛主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北竞赛组委会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何力民编. 单片机高级教程. 北京: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0
4金发庆等编.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周润景,张丽娜.基于PROTEUS的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P321~P326
10王忠飞,胥芳.MCS-51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P268-273
1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设计叙述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了硬件组成和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在硬件设计上主要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把温度转换成变化的电压,然后有放大器将信号放大,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转化为对应的数字温度信号电压。其硬件设计中最为核心的器件是单片机,AT89C51,它一方面控制A/D转换器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另一方面,将采集到的数字温度电压值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相应的温度值,送到LED显示器,以数字形式显示测量的温度。整个系统的软件编程就是通过汇编语言对单片机AT89C51实现其控制功能。整个系统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操作灵活,功能强大,性能价格比高,较好的满足了现代生产能和科研的需要。
5王锦标,方崇智.过程计算机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6~40
6邵惠鹤.工业过程高级控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58—62,78—101
7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03—1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