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庾南[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训心得]
李庾南教学风格简论

、
鲜 明 坚 定 的 教 学 思 想
期间 , 她 和 团 队坚持 3 0多 年 磨 一 剑 , 没 有 朝 令 夕
改 、 见 异 思迁 , 不做 “ 学究式” 的概 念 推演 和 “ 书 斋 式” 的坐 而论 道 . 而是以“ 绳锯 木 断 , 水滴 石 穿 ” 的 韧劲 , 矢 志不 渝 , 瞄 准一 个 方 向—— “ 自学 ・ 议论 ・ 引导 ” , 扎 实 ~个 根 基—— 课 堂 教 学 实践 , 循 序渐 进 , 脚 踏 实地 , 进 而 形 成 了 以生为 本 、 以 学 力 发 展 为 旨归 的 “ 自学 ・ 议论 ・ 引导 ” 思想 体 系 。
家
有 学 者认 为 , “ 教 师 的 最 高 职 责 不 只 是 要 带 来 学 术 上 的优 秀 , 更 为重 要 的是 带 来 学 生 和 他 自 己心 灵 上 的 自由” I 2 J 。从 某种 意 义 上 说 , 教 育 即 解 放 。 解放教师 , 解 放 学 生 。解 放 学 生 , 就 是 要 打 破 简 单 重 复 和机 械 训 练 的枷 锁 . 在 自 由 开 放 的 情 境 中“ 让学” 。 “ 让发展” , 才 是 教 育 的 本 真 和 归 宿 。从 投入 教育改革的那一天起 , 李庾南就 按照“ 三 个 面 向” 要求 , 在教 学 目标 的制 定 、 课 堂 教 学 内 容 的 呈现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 学 习方 法 的选 择 、 学 习 效 果 的评判等方面 . 以民主 、 开 放 的 姿 态 对 传 统 课 堂 进行 革 新 。
李庾南:一个终身成长的代名词

李庾南:一个终身成长的代名词作者:顾月华来源:《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第8期顾月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提到了两种心智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和固化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基于思维模式这个概念,我反复阅读李庾南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一书。
在书的后记中,李老师说:“我不知道这本书的写作是否使自己的双鬓增添了几缕银丝,但我知道它使我的教育生命又获得了新的生长。
‘教育即生长’,在我的今生余世的每一天中,我愿意不断‘生长’,用我的行动,用我的思想,更用我的爱心……”这段话写于2007年9月20日。
这一年,是李老师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的第50年,也是李老师创造世界上连续担任班主任时间最长并且还在继续延长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的一年。
透视李庾南老师的教育心路历程,我发现,在李老师的灵魂深处,她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努力的结果,始终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成长”达到一种更佳的状态,这正是可贵的、绝非普遍现象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好像还没当够教师、没当够班主任,我觉得自己还在不断地历练着、成长着。
”走过60多个教育春秋的李老师依然充满了终身成长的朝气、不断更新的自觉、勇立潮头的追求。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教师视学生的学习为第一要务。
他们始终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始终致力于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自学和思考,形成了一种成长和帮助成长的师生关系。
李庾南老师扎根田野,蹲守课堂,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总结,通过8轮数学教改实验,探索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更深地挖掘了学生潜能,更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从而激发自身的生命活力。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悦纳自己,静待学生的成长。
李庾南:在学习中享受生命

李庾南:在学习中享受生命作者:朱小蔓来源:《江苏教育》2007年第17期无论在教学论抑或课程论的学术领域,还是实践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人们已经从更多的关注“教”、转变到更多的关注“学”。
这种转变无疑是源自教育功能观的本质回归,东西方诸多教育流派在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会病”大发作后,终于有了共同的指向:教育必须对人、对儿童自身的发展负起责任。
儿童在怎样成长,这种成长是如何通过主体性的学习来获得的,已经引起大家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所以上述的转变作为一种事实已然不争,但问题是:如何使儿童的学习、学习的进步从先进的观念成为有效的操作?和宇宙间所有的事物与运动一样,作为儿童学习发生的“力”——学力,是怎样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何在教学中使学力的发展具备工艺学意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的提倡和理性的推导?这一些,看来理论家是解决不了的,能够并且必须凭依的,只能是在教学实境中不断实践并研究的一线教师。
李庾南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教师。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距今近30年的时间里,李庾南老师倾情中学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历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及其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学程导进技艺研究”、“主体性教育实验研究”五个阶段的艰辛耕耘,创建了属于她独特教学风格与个性的中学数学教育的操作范型和教学思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她在从教50年(同时任班主任50年)的漫长岁月中,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学数学教育的名师以至终成卓有建树的教育家。
于功成名就之际,她并不选择激流勇退,仍然在她始终未曾离开的学校——启秀中学做着班主任,做着数学教师。
我一直钦佩于她的矢志追求和不泯活力,对她钟爱课堂、挚爱学生、热爱教育充满由衷的敬意。
考察李庾南老师五个阶段的求索,不难发现她始终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教学使她逐渐积累起一种宝贵的经验和认识,那就是倘没有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学习,倘没有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真正学好数学几乎是不可能的;那种完全来自教师的知识讯息和教学指令,那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哪怕教师再有极为渊博的学科知识,极为负责的讲授态度,极为迫切的教学情感倾向,如果不能与学生自主的学习相结合,不能将教程转化为学程,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心理“跃动”,那么,要想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好意和高耗低效的疲劳。
最新 教学模式

我怎么看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李庾南访谈录《人民教育》余慧娟李庾南:1939年生,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
199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其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先学后教”的本质是“以学定教”记者:李老师,您好!近几年,一些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非常流行,其基本的环节是自学、合作讨论、教师引导(讲解)。
其实您早在70年代末就已提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您怎么看待当下这类教学模式的再度兴起?李庾南:这些模式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以彰显,是“以人为本”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领域里的体现,我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基本问题,是教学改革和教学论的永恒话题。
在中外教育史上,一些著名教育家都曾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语)。
但更多的是强调“教师中心”,“树立老师的不容争议的威信”,认为除了这种威信之外,“学生不会再重视任何其他的意见”(赫尔巴特)。
长期以来,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成为一种天经地义的教学理念和毋庸置疑的教学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以人为本”观念深入人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教学观受到了挑战。
许多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过去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认真反思,开拓创新,创造了各种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尽管这些模式仍然有待完善,但总的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应该给予扶持和鼓励。
记者:您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已历时30多年,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可以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学·议论·引导”是怎么回事?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针对上世纪70年代末,教师“满堂灌”,学习效率低下而提出来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想懂问题中达到懂想问题,在学会知识中达到会学知识,在自学中达到自主学习。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摘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体活动,依靠教师的引导来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其优点在于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达到以生为本的效果。
以下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中数学引言:“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忽略学生自主性的缺点,其特点是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自学和自主讨论来促使学生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做出补充。
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优势1.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理论知识、演示计算方法以及组织课堂练习,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解,难以形成主动思考和学习的习惯,不利于形成学习能力。
“自学”要求需而生在上课之前预习课程内容,并自行完成学习过程,记录下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就主干知识、难点问题等做出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自学·议论·引导”中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
当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或者讨论结果存在错误时,由教师给与正确的指导,及时纠正[1]。
1.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逻辑推理、计算、建模、抽象以及直观想象等多种能力,显然,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全面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每一个环节,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结论,省略自我思考的部分。
“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绝大部分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不会存在越俎代庖的现象。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有温度 有深度 有情怀

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江苏南通研修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
8月6日,我们一行81人带着盛夏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怀揣着对南通教育的憧憬,跨越千里抵达“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开启了为期七天短暂而富有内涵的寻梦学习之旅。
在教育名城的所遇所见,收获颇丰,使我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还软化了心灵,丰盈了梦想。
开班仪式上,工会主席王乐琴宣读了培训的总体安排,教育股股长胡世亮对柞水“三自”教育进行阐述,副局长周伟对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细致的说明,对培训的纪律提出明确的要求,更是让我觉得应倍加珍惜本次培训机会。
走进充满生机的研修课堂,在这里我聆听了秦德林、凌宗伟、朱建、邱磊等专家及领导的专题讲座。
他们的讲座风格各异、独领风骚、幽默风趣、激情四射,或温文尔雅,或含蓄认真,或旁征博引、或高屋建瓴,引人深思……从名师修养的提升,到价值取向的定位,从培训理论的研究,到实践操作的演练,从经验分享到问题探究,每场讲座都引起了我深切的思考和共鸣,每场讲座都是丰美的精神盛宴!秦德林老师做了题为《走向名师:前提、维度与路径》的专题报告,他告诉我们当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选择,教师应当是教育的志愿者与坚守者,要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想当教师,将成为一个好教师,并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敏于反思,乐于写作,才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育者要懂得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秦老师高深、超前的思想理念,早已烙刻于心,那句句的经典都值得我回味。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就话取自朱建老师的PPT《无问西东——我的乡村教育梦》,这句话令我陷入深思。
那么,如果提前了解了我所要面对的人生,我还是会有勇气前来,还是会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帮助更多孩子去追求他们想要的未来。
因为我爱教育事业,我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拥有天底下最平凡却又最光辉的职业。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值得所有人深度思考的问题。
李庾南教学法“学材再建构”的实践研究

李庾南教学法“学材再建构”的实践研究党得时(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数学课程正是一门以培养数学素养为宗旨的数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数学的认知方式和数学的自然观,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搭建基础性的平台。
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从实施至今的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数学课一直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学科作用,教学质量也始终处于总体低水平状态,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影响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偏离了原本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所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进一步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李庾南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预设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创设最优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创设出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地积极思考、讨论、探究、表达交流,激发思维,从而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中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李庾南教学法在很多学科中的应用都得到了良好的实效效果,结合初中数学课的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李庾南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将李庾南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课教学并总结出了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李庾南教学法初中课程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李庾南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新课程提倡的“学生主体性”理念相一致,且也提倡重视教育者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精心设计,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学科,如语文、英语、数学、音乐、思想与生活在教学时都应用了李庾南教学法,且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教学前,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引入的故事或提出的问题才是具有一定指向性的,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
其次,在教学时要遵循“最近发展区”,要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选择创设情境,只有包含的内容据有一定的梯度,才能够真正作为桥梁帮助学生把己知和未知的事物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的优化发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是指在教 学过程 中 , 教师正确 的发挥引导 、 指导 、 辅导作用 , 尊
重学生 , 确保学生 学习的主体地 位 , 激励 意志 、 启发 思维 、 点拨疑 难、 指点方法 , 让学生 自己会学 、 学会 , 想 、 懂 想懂 问题 , 使学 生 促 的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 有效的进 行和健康 的发展 , 引导是教师在 课 堂教学 中发挥 主体作 用的重要标 志。 通过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我们认识 到 , 自学 、 议论 、 引导教学法
堕 塾
No . 11 TI EDUC ME ATI ON No vem bel "
“ 自学 、 论 、 议 引导 " 学 法 在 中 学 教 学 中的应 用 教 高 数
王莉
摘要 : 文结合数 学课 堂教 学实践 中的案例 , 本 阐述 了“ 自学、 议论、 引导 ” 学法在高 中数 学教 学中的应用 教 关 键 词 : 自学 、 论 、 导 ” 学 法 数 学教 学 “ 议 引 教
立 自学是基 础 , 相机 引导是前 提 , 群体 议论是 枢纽 , 者相辅相 三 成 , 为一体 , 融 贯穿着 教学 的全过程 。虽 然“ 自学 、 议论 、 引导 ” 教
学 法 源 于 初 中数 学 教 学 , 将 其 弓 入 高 中数 学 课 堂 时 , 们 发 现 但 I 我
也 是非 常 适 用 的 。
的角 这 一 问 题 , 学 生 带 着 好 奇 心 , 着 疑 问 和 困惑 来 阅读 课 本 , 让 带
维, 它是教学法的基础 , 并融合在议论 、 引导里 , 贯彻始终 ; 议论是
指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 生 在 教 师 的 引导 下 , 生 之 间 、 学 师 同学 之 间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庾南[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训心
得]
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训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2018年10月11日有幸与徐主任、张老师、程老师在省党校参
加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培训活动。经过培训学习
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有诸多思考。
李庾南,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江苏省首批名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被评为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1939年出生的李庾南,
自1957年从教以来,长期执教中学数学,同时一年不落地担任班主
任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担任教学工作已超过50年,担任
班主任也已超过5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李庾南连续主持
开展了8轮数学教改实验,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她
总结、提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全国初中数学教学界
产生了广泛影响。
李庾南在数学讲坛上一站就是53年。她创建的“自学•议论•引
导”教学法曾获得“苏步青数学奖”等许多重要奖项,形成了具有
广泛影响的教学流派。李庾南是名副其实的实践型教育专家。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主张和模式来自田野,是通过
蹲守课堂,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总结得来的,来自学生
学习过程的现实情境。更深地挖掘学生潜能、更大地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这个教学主张和模式的
中心内容。
一、精神之感人
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
段,提出命题,通过教法改革推动学法的确立;第二阶段,明确研
究方向,主题是关注学程与教程的内在关系;第三阶段,深入研究,
突出学习主体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第四阶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创新和团队建设,形成鲜明的教学流派。72岁的
李庾南老师至今还活跃在讲台上,她创造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吉尼
斯记录,现在还在做着班主任。李庾南老师17岁走上从教之路,用
她自己的话说“好生辛苦”。这是因为她一直在走上坡路。不断向
上、向前,就是李庾南最为宝贵的精神。她的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令我深深感动,更由衷钦佩于她守望杏坛一生并在坚守中不断超越
的当代教育家的卓越风范。
二、学习之自主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
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实践型的教学流派总是与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法联系在一起的,
李庾南教学流派就是基于她创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
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向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包括李庾南
强调的要着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通透的灵魂;
第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要聚焦到学生能力的
研究和培养上,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要调适好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定
教,坚持教与学的统一,坚持教为学服务。
把李庾南的探索研究放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看,“自学
•议论•引导”教学法是草根原创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
三、操作之具体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简明具体,操作性很强,比如仅仅
“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12个字,基本上就把
操作要义说明白了。以“独立自学”为例,活动形式有阅读、倾听、
演绎、操作、笔记等,具体实用。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李庾南通
过探索实验,又提出了3种水平的自学活动。第一种是“接受性”
的,即自学演绎性材料,如教材、教辅资料等,习得知识;第二种
是“生成性”的,即在新知识的背景中,或在凸显知识本质特点的
情境中,自主建构新知识;第三种是“创造性”的,即由思维的拓
展延伸、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知识。可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
法上手快,适应面宽阔。
四、教法之立体
听李庾南的课、琢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总觉得她的教
学法是立体的。“自学•议论•引导”是3个环节,“自学”是基础,
“议论”是枢纽,“引导”是关键,是一个有机的组成;3个环节
又可以理解为3个维度,“独立自学”、“群体讨论”、“相机引
导”是围绕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可以突破时间线索的,3个方面相
辅相成。这个教学法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可以自我调节,可
以再度生成,可以不断开放。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在李庾南老师那
里是开放的课堂。
五、思考之深刻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不仅强调学生自己的独立学习,强调
自学,而且强调议论,倡导有效的合作学习,自学永远是基础,永
远是各种学习方式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更不能忽略。合
作学习是推动学习、学好学习的适宜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而议论
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学会议
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学会了合作。李庾南老师强调,教师要因势
利导,通过点拨、解惑、释疑,使学生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思考和
认识不断深化、拓展,达到教与学有机融合的最佳境界。
关注数学到底是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和学的过程
中不断地获得有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自学,懂得议论,采用
不同的活动形式将语言教学贯穿其中,可将某些社会热点问题融入
活动之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知,问题从学生中来,又由学生
自己解决,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又使得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同时,教师注意随时听取学
生的提问,并对他们的问题加以引导,从表层到深层,让学生真正
体验自主学习后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真正践行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
正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