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 考试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

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作用。

2.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

作电位。

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5.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神经纤维的全或无现象有两点内容: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度不

依赖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②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不因传到距离增加而衰减。

6.电压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与通道所在部位的膜两侧的跨膜电位改变有关,当膜电位改

变时,当膜电位改变时,可引起通道蛋白构型发生改变,而使通道开放或关闭。

二、单选填空

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缓慢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2.关于细胞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

B、动作电位复极相主要又K+外流引起

C、静息电位水平略低于K+平衡电位

D、动作电位复极后,钠和钾顺电浓度梯度复原

3.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E)

A、具有许多突触

B、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

C、具有支持作用

D、没有轴突

E、没有细胞分裂能力

4.神经元主要的组成和功能部分分为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终末。

5.蛋白质合成仅发生在胞体和树突,轴突的蛋白质主要在胞体和近端树突合成,再通过轴浆运输等途

径运到末梢。

6.轴突起始段膜的兴奋阈最低,是神经冲动的发起部位。

7.通过快速轴浆运输将膜性细胞器顺向运输到神经终末,也可以使其逆行回到胞体。胞浆和细胞骨

架蛋白质则以更慢的形式进行的顺向的慢速轴浆运输。

8.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

9.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高钾和膜外高钠是各种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基础。

10.河豚毒阻断Na+通道,四乙铵阻断K+通道。

11.AP的传导是靠兴奋部位的膜与未兴奋部位的膜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实现的。

三、简答论述

1.树突和轴突的结构及代谢特点

树突:树突一般多而短,从胞体发出时较粗,愈向外周愈细。

主要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局部兴奋,并向胞体扩布。

轴突: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轴突一般细而长,直径均匀。轴突是由轴丘发出,起始部位称为始段,离开胞体一段时间后获得髓鞘,成为神经纤维。

主要功能:传出神经冲动,末梢可释放递质。

2.神经胶质细胞有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神经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四种。

1)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

如星形胶质细胞填充在神经元间,它的长突起附在血管壁及软脑膜上,起着机械性的支架作用。施万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包饶轴突(或长树突)形成髓鞘,后者在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具有绝缘作用。小胶质细胞在正常动物脑中并不活跃,在炎症或变性过程中,能够迅速增殖,迁移至损伤地区,细胞成为活跃的吞噬细胞。

2)营养和物质代谢作用。

如在脑组织中的大部分毛细血管的表面,都有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与之相贴,其间仅隔一层基膜。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屏障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转运某些代谢物质。

3)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

在脑组织内,细胞外间隙很小,胶质细胞本身起着其他组织的细胞外间隙作用。如神经元兴奋时释放K+,这些离子马上被摄入胶质细胞内,使细胞外间隙的K+很快下降到原来的水平,为下一次兴奋作好准备。另外,小胶质细胞具有分化、增殖、吞噬、迁移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被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的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及细胞损伤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机制:由于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但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通透,对其他的离子包括带负电的蛋白质相对不通透,因而钾离子顺浓度梯度有细胞膜内向膜外扩散,结果使膜外电位升高,膜内电位降低,当推动钾离子外移的动力浓度差与阻止钾离子外移的阻力电位差到底哦啊平衡时,钾离子净通量为零,此时的膜内负电位数值即为静息电位。相当于钾离子平衡电位。

5.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产生机制

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暂、可逆性可扩步的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实际上就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的倒转和复原,即先出现膜的去极化而后又出现复极化。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前者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动作电位的标志,其波形分为上升支和下降支;后者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峰电位上升支是由Na+通道内流形成的Na+电-化学平衡;而下降支则由K+外流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负后电位亦为K+外流所致。而正后电位则是由于生电性NA+泵活动增强造成的。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

成分、突触间隙及突触后成分构成。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

后膜发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

后膜发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长时程增强(LTP):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受到快速重复性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一种

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电位的增强。

5.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

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发挥信息传递的一些化学物质。

6.神经调质: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调节突触信息传递作用

的一类化学物质。

7.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或调质,末梢可同时释放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递质,意义在于协调某些生理功能。

8.受体:是指能与内源性配基(递质、调质、激素等信息分子)或相应药物与毒物结合,并产生特

定效应的细胞蛋白质。

9.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神经纤维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的同时,经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进而使另一个中枢神经元被抑制,这种现象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10.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

神经元,后者释放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

二、单选填空

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B)

A、不受温度影响

B、与直径成正比

C、与刺激强度有关

D、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2.下列对电突触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