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效果研究进展
CM生物固氮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CM生物固氮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CM生物固氮肥是一种通过利用氮固定细菌来改善土壤氮素含量的新型肥料。
为了评估它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试验。
试验设计为随机分组设计,共设置了四组:对照组、正常施氮组、低氮施肥组、CM生物固氮肥组。
试验地点为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一片水稻田。
试验过程中,我们分别按照不同组别的要求进行肥料施用。
经过一个生长季的观察和
测量,我们得出了如下初步结果:
1.水稻产量
CM生物固氮肥组的水稻产量比对照组增加了约25%,比低氮施肥组增加了约20%。
而
与正常施氮组相比,CM生物固氮肥组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约3%)。
2.氮素含量
由于CM生物固氮肥的特点,CM生物固氮肥组的水稻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比其他组别更高。
同时,各组间水稻体内的氮素含量没有太大差异,CM生物固氮肥组略低于正常施氮组,但都比低氮施肥组和对照组高。
3.其他生长指标
水稻的茎粗和茎高方面,CM生物固氮肥组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水稻的叶片色泽方面,CM生物固氮肥组最为翠绿。
通过初步结果的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 CM生物固氮肥在水稻上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但在土壤中已经有相对充足的氮素时,其增产效果并不明显。
2. CM生物固氮肥可以提高水稻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但水稻体内的氮素含量并未明显
提高。
这说明CM生物固氮肥并非直接为水稻提供氮素,而是通过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从而增加水稻吸收氮素的机会。
需要进一步实验和观察,以评估CM生物固氮肥在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土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
水稻生产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试验研究

1 4 试 验设 计 .
按照 1 个试 验 品种 , 4个氮 肥水 平处 理安 h / 区 , 区面 积 2 l, E, 小 l 0I 随机 区组 排 列 , l 4次
重 复 , 1 个 小 区 , 区 间筑 田埂 , 用 薄膜包 裹 , 共 6 小 并 避免 串灌 串排 , 验 田 四周 设 1 5m 宽 的保 护行 . 试 .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2 5 0 基 金项 目 :国 家 现 代 农 业 水 稻 产 业技 术 体 系项 目( 0 9 2 1 ) 20 — 0 2 资助
作 者简 介 :许 晖 (9 4 ) 男 , 理 研 究 员 ; 忠 清 , 信 作 者 , mal jn yz@ sn. OI 17 一 , 助 周 通 E i z k zq iaC F : I
摘要 : 过中稻氮肥效应试验 , 果表 明 : 所设处理 中 , 通 结 在 随施 氮 量 的 增 加 , 稻 产 量 增 加 , 获 得 了 氮 肥 水 并 效 应 函数 方 程 y— O 6 X2 4 8X- 43 1通 过 对 植 株 吸 氮 量 和 氮 肥 利 用 率 的 比较 , 明 当 地 施 氮 水 平 . 5 +2 . 8  ̄ 4 . . 表
文章 编 号 :0 0 3 52 1 )4— 4 1 3 1 0 —2 7 (0 0 0 0 5 —0
水 稻 生 产 氮 肥 需 要 量 与 利 用 率 试 验 研 究
许 晖 , 忠清 , 举 , 正 猛 , 方春 周 文 徐 史
( 北省荆州农业科学 院 粮 油作物研究所 , 湖 湖北 荆 州 4 4 0 ) 3 0 0
第 3 卷 第 4期 2 21 0 0年 1 2月
CM生物固氮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CM生物固氮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面积的缩小和农作物种植次数的增加,使得土壤中的氮素含量逐渐下降,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固氮是一种不需要外部氮源的自给自足的过程,如果能够利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起到环保作用。
CM生物固氮肥是一种利用菌株通过合成固氮酶来转化空气中的氮气为胺基酸,使其转化为可供作物吸收的氮源,提供土壤固氮和植物的氮营养,改善土壤质量的新型生物固氮肥。
本试验旨在研究CM生物固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立5个处理:对照组、施钾肥组、施CM生物固氮肥组、施氮肥组、施氮肥和钾肥组,每组重复3次。
试验地点为浙江杭州南部丘陵地区,采用晚稻品种桂林杂交优良组合。
结果显示,CM生物固氮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与对照组相比,施用CM生物固氮肥组的水稻植株高度、茎粗和叶绿素含量都有所增加,且根系生长良好,根系比表降低。
与施氮肥和钾肥组相比,CM生物固氮肥组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施氮肥和钾肥组的产量显著低于CM生物固氮肥组。
另外,施用CM生物固氮肥组的水稻籽粒含氮量高于其他处理组,表明结合CM生物固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氮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在本试验中,施用CM生物固氮肥的效果相对其他处理组更为显著,这表明CM生物固氮肥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能力。
此外,CM生物固氮肥还具有环保的优点,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型调节剂碳超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初探

表 明, 碳超能 ( P 0 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 加有 效穗 数 ; C4) 增 碳超 能( P 0 在 0 2 J m 范围内随着用量增加 , C 4 ) ~ . Ih 0 水稻 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 势 , 以施 1 /m 处理产量最高 ; . Lh : 0 碳超能还能 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 其中氮肥农学 利用率 、 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提高达极显著水平 , 5种氮肥利用效率均 以 1 O . L a 处理 的最高 。结合水稻分蘖发生 0 m 和产量水平等综合因素, 提出碳超能 ( P 0 最佳施用量为 1 — . Lh C4) . 1 / 。 0 5 m
各处理 的尿 素分底肥 和追 肥 2次施 ,追肥 用普通
尿素 7 g m , 5k/ :于移栽后 5 7d h ~ 施入 。 采用旱育秧人工
粮食 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 , 然 水稻生产的肥水 资源利用效率 一直较低 1 据有关 资料 , 2 1 , 我国水稻生产
移栽 ,于 5月 1 8日播种 , 6月 1 2日移栽 。移栽规 格 2 . c  ̄ 3 n,每 h 2 2 .万丛 ,每丛插 2粒谷 7 m 1. c。 0 5 m 栽 81 苗, h 每 m 基本 苗 10 10万苗 。栽后及时间苗补苗 , 2—5 其他各项管理与农民的高产栽 培措施一致 。
13 考 察 项 目与方 法 .
1 . 分 蘖动 态调 查 .1 3
上氮 肥利用率仅 3%一 5 较世界发 达国家低 l一 5 0 3 %, 0 l
水稻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水稻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摘要以中粳扬辐粳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株吸氮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对公式计算的总施氮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植株吸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当季利用率有一个适宜值,应用斯坦福公式能较正确计算施氮量。
试验获得10.50t/hm2产量条件下,每100kg稻谷吸氮量为2.11kg,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2.0%。
关键词水稻;不同施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中图分类号s511.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1-0166-02氮素肥料用量及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大面积生产上农户多凭经验施肥,氮素施用量普遍偏高,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产量,同时,还造成大量肥料流失,降低肥料利用率,破坏环境。
因此,研究水稻的施氮量及其施用技术,旨在验证标准施氮量的准确性,为精确施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试验每生产100kg稻谷所需的吸氮量高产区为2.10kg,空白区为1.60kg,氮肥当季利用率40%的生产条件,实现扬辐粳8号10.50t/hm2目标产量,依据作物施肥量公式:总施氮量=(目标产量-基础地力产量)×100kg稻谷吸氮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并按斯坦福方程理论公式计算出水稻一生总施氮量,以基蘖肥与穗肥为5.5∶4.5的配比,确定基蘖肥用氮量,以此为标准,设置一定的增减总施氮量处理。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07~2008年在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黎明村农田进行,前茬小麦,2008年土壤全氮含量0.115%,碱解氮81.4 mg/kg,速效磷20.7mg/kg,速效钾111.7mg/kg。
品种为扬辐粳8号,氮肥为尿素。
1.2试验设计依据目标产量10.50t/hm2,设8个处理,分别为:施氮肥217.80kg/hm2(a)、施氮肥264.60kg/hm2(b)、施氮肥311.25kg/hm2(c)、施氮肥357.90kg/hm2(d)、施氮肥404.55 kg/hm2(e)、施氮肥171.15kg/hm2(f);施氮肥140.10kg/hm2(g)和不施氮肥作空白对照(ck)。
浅析北方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

浅析北方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北方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是指在北方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对施用的氮肥进行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氮肥是水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途径、影响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的因素以及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稻对氮肥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并运输到地上部分供给水稻生长需要。
水稻根系对氮元素的吸收受土壤理化性质、根系形态结构和氮肥施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水稻根系对土壤中的氮元素吸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粘粒含量等都会影响水稻根系对氮元素的吸收。
一般来说,土壤pH值在6-7之间,有机质含量适宜且土壤疏松透气的条件下利于水稻根系对氮元素的吸收。
水稻根系形态结构的健全性对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也具有重要影响。
水稻根系的发育良好,根系长度长,根毛丰富,可以增加水稻根系对氮元素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效率。
氮肥施用方式也会影响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北方水稻主要采用基肥追肥的施肥方式,即在水稻移栽时施用部分氮肥作为基肥,然后在生育期适时追施一部分氮肥作为追肥。
合理施肥方式能够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损失和排放。
影响水稻对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氮肥的施用量、氮肥的配比、土壤水分状况、氮素的形态和土壤微生物等。
氮肥的施用量对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有直接影响。
适量的施氮量能够提高水稻根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过量施肥会造成氮素的浪费和土壤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氮肥的配比也会影响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不同生育阶段对氮肥的需求不同,追肥时应根据水稻生育期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氮肥配比。
适时添加缺少的营养元素可以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也具有重要影响。
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水稻根系对氮肥的吸收。
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水稻相关性状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0 2年第 4期
精确定量栽培条件下水稻相关性状表现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岑 永科 付 国林 王安 宁
(贵 州省 安 龙 县 平 乐 乡农 业 服 务 中 心 , 州 安 龙 5 2 9 安龙 县农 业 林 业研 究精 确 定量 栽培 条件 下水稻 相 关性状 表现 及 氮肥利 用率 , 结果表 明: 高产密度 可 以有 效提 高结 实率 , 采 用精确 施肥 方 法和 再 精 确施 肥 的水 稻产 量最 高 ; 用 高产 密度 + 采 常规施 肥 量+ 精确施 肥 方法 的处理 氮肥 利 用率最 大 , 8 . %~ 0 .0 , 为 98 9 178 % 生产 成本相 对较 低 。 关 键 词 精 确 定 量 栽 培 ; 稻 ; 状 ; 肥 利 用 率 水 性 氮 中图分 类 号 ¥ 1 :1 31 文献 标识 码 A 5 S 4 . 1 文章编 号 10 — 7 9 2 1 0 — 0 8 0 0 7 5 3 (0 2)4 0 6 — 2
案如 下 。
移 栽前 随机抽 取 1 0株考 查秧 苗 素质 , 栽 后 每小 区 定 移 1 O株观 察 分 蘖动 态 , 长 至 3 4叶时 , 苗床 上 选 1 跟 苗 ~ 在 0株
踪 观察 叶龄 动态 , 5d观察 1 5]同时 , 栽 后每 5d调 每 次[ 。 - 6 移 查 各小 区 1 O穴 分 蘖进程 . 收获 前每 小 区调 查 1 0穴剑 叶 、 倒
6 0k /m2过 磷酸 钙 7 0k/m 、 0 g h 5 g /氯化 钾 10k ,m 高产 施 h 5 gh 。 肥量 : 家肥 1 h 农 5t m2尿 素 6 0k/m2过磷 酸 钙 3 5k /m 、 / 0 gh 7 g1 l
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研究

试 验 目 的 通过 2 0 1 2 年水 稻 田间氮磷 钾肥 的对 比试验 , 摸清 我市常 规施 肥下水 稻氮肥 、磷 肥和 钾肥 的利用率 现状 和测土 配方施 肥提 高氮肥 、 磷肥和 钾肥利 用率的效果 。
、
二、 材 料 与 方 法
1 . 试验 设计 试验 设在我 市元 竹镇 芮徐 村二 组徐 永 银家 承包 田 内 , 试 验 田肥力 中等 , 地势 平坦 , 排 灌方便 , 地力均 匀 , 前 茬均种 植扬 麦 1 6号 小麦 , 试验 田土 壤基 本理 化性状 如下 : 元竹 试验 点耕 层有 机质为 1 7 . 2 g / k g , 速 效钾 8 7 m g / k g ,速效磷 8 . 6 mg / k g , P H 值为 7 . 4 。 每个试 验设 八个 处理 : 包括 常规 施肥 、 常 规施 肥无 氮 、 常 规施肥 无磷 、 常规施肥 无钾 、 配方施肥 、 配方施 肥无 氮 、 配方施 肥无 磷 、 配方 施肥无 钾。 供 试水 稻 品种为 南粳 “ 4 2 2 7 ” , 亩 用种 量 4 k g , 播 期 为 6月 1 0日, 撒播 、 旋 耕机播 种 , 其它 农艺 措施 一致 。1 O月 2 6日收
科研 ◎效验 报告
2 0 1 3 年第5 期( 下半月)
水稻氮磷钾 肥利用率试验研 究
徐 霞 鞠 建勇 赵 万平 马晓燕
2 2 5 4 0 0) ( 江苏省 泰兴市农 技推广 中心 ,江苏泰 兴
[ 摘 要】 施肥是 水稻 增产 的重要措 施 ,氮素肥料 是 最主要 的限制 因子 ,其 次是钾 肥 ,再其 次是磷肥 。我 市水稻 配方施肥 氮、磷 、钾肥 利 用率分别 为 3 4 . 3 9 、2 2 0 8 、5 6 4 1 ,因此 ,水稻肥 料施 用 中在 保证 适量 氮肥 的前提 下磷钾 肥要 合理 配 比 .才能 提 高肥料 利用率 ,促 进水稻 增产。 【 关键 词】 水稻 氮肥利 用率 磷 肥利 用率 钾肥 利用 率 [ 中图分类号】 ¥ 1 4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 水稻 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中 30 0 ) 10 6
摘
要 :综 述 水 稻 生 育 过 程 中影 响 氮 肥 损 失 及 氮 肥利 用 率 的各 种 因 素 ,不 同 水 稻 品 种 、施 氮 量 、种 植 方 式 、
化 肥 种类 以 及不 同施 肥 方 法 对 水 稻 的 氮 肥 利 用 率 的 影 响 及 提 高我 国氮 肥 利 用 率 的 相 应 的 方 法 。
关 键 词 :水 稻 ;氮 肥 利用 率 ;技 术
中 图 分 类 号 :s5 1 0 2 1 .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10 9 —4 5 8 9 1 ( 0 2 0 —0 8 0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其播种 面积和总 产分别 占全国粮食面积和总产 的 2. %和 3. %。我 72 68
产效 益 的提 高和农 业 的可持 续发 展 。总体 来说 ,稻 田中氮 素 的损 失 主要 有氨挥 发 、硝化 和反 硝化 、淋 洗 和径 流等途 径 ¨ 。
2 1 氨 挥 发 .
形式 在植 物体 内累 积 ;降低食 品和 饲料 品质 ;以气 体 的形式 逸散 到大气 中 ,造成 对大 气 的污染 。
国 6 %以上 的人 口以稻米为主食 ,常年稻谷 消费量保 0 持在 18亿 t . 以上。为 了减轻人 E增加对 粮食需求 的 l 压力 ,我国一直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 以下简称
单 产)作为水稻生产的主要任务 。14 99年以来 ,我 国 水稻产 量 已经 从 1 9. g・ m 提高 至 20 15k h 8 09年 的
N N含量大 于 1 g・ 的 占 2 .7 % ,根 据 国 O一 1m L 9 3 际卫 生组 织颁 布 的饮用 水质 量标准 ,N N 的最大 O-
允许 浓度 为 1 g・L 0m 一,因此 已有 许 多 井 水 是 不 能 被人 畜 饮 用 的 。水 体 的 氮 素 污染 ,不仅 加 剧 了地面水 体 的富 营养化 过程 ,同时还严 重影 响 了地 下 水资 源 。 自 2 0世纪 7 0年代 以来 ,化肥 氮 的使用 增 长 了 6 % ,同 期地 下水 中 硝 态 氮 含量 增 加 了 约 4
2 氮 肥的 主要损 失途径
( E ,氮肥 农 学 利 用 率 ( E) 和 氮 肥 偏 生 产 力 R ) A (E ) P P ,这些 指标 从不 同 的侧 面描述 了作物 对 氮素
氮肥 施用 量 的不断增 加在促使 我 国的水 稻单产 水 平大 幅度提 高 的同时 ,更在一定 程度 上提 高 了水
稻 田土壤 中 的硝化 和反硝 化作 用 ,其 中间产 物 可被水 溶解 ,形 成 的 N 0和 N :自土壤 内逸 出 ,成 为土壤 氮 素损失 的基本途 径 之一 。 国内 的水 稻 田间
试 验 中 ,研究人 员 通过 从 氮肥 总损 失 N平 衡 法 中
2 % ,严 重危 害 了饮用 者 的身体健 康 。 3
由于种 种原 因导 致 目前 广 大农 民过分依 赖使 用 化肥 ,有机 肥 的施 用 却大 大减少 ,从 而导致 了土壤 中腐殖 质 含量 降低 ,土壤 不易形 成 团粒结 构而 比较 分散 。 同时 ,由于 氮肥 施 用 过 多 ,大量 的 N 可 H
与土 壤 所 吸 附 的 c “ 、Mg 等 阳 离 子 发 生 交 换 , a “ 使 土壤胶 体分散 ,破坏 了土壤 结构 ,于是 造成 土地 板结 ,通 气 蓄水 的能力 大大 降低 。
用 量 已 经 达 到 5 444 万 t 0. ,其 中 氮 肥 用 量 达 23 9 9万 t 2 . ,是 18 9 0年 的 2 5倍 , 已经 处 于 一 个 . 相 当高 的水 平 。我 国 水 稻 种 植 面 积 约 占世 界水
季 晚 稻 的 氮 肥 生 理利 用 率 分 别 为 3 . ,4 . 6 2 15和 3. g・ g N 。。在 中国稻 田碳 酸 氢铵 的氮 肥 吸 3 1k k 。
一
收利用率低 于 3 % ,尿素 为 3 % ~ 0 0 0 4 % 。中 国稻 田氮肥吸 收利 用率 为 3 % ~ 5 。江苏 省水 稻 的 0 3%
氮 肥 吸 收 利 用 率 仅 1. % ,显 著 低 于 全 国 平 均 99 水平 。
20 20 0 1— 0 5年 在 全 国水 稻 主 产 区进 行 的 3 6 9
34 引发 “ 境 激 素 ” 问题 . 环
23 .
淋 洗 和 径 流
氮素 的淋 洗损 失是 指土 壤 中的氮 随水 向下 移动 至根 系活 动层 以下 ,从 而不 能被作 物 根 系吸收 所造
太湖地区进行 的 2 6个 田间试 验的研究 结果指 出 ,当 稻 田施氮 量 由 4 g・ mI增 加 ̄ 2 ok h 时 , 6k h 2 ]3 g・ m
氮肥的施用对于提高水 稻单产 发挥 了重要作用 ,但氮
肥的利用率一直较低 ,损耗严 重 ,并带来 了一系列环
境问题。
1 稻 田 氮 肥 利 用 率
料 氮损 失 占施氮 量 的 4 % ~ 4 。 7 5%
22 . 硝 化 和 反 硝 化
的发 生 。 吕殿 青等 对陕 西 3个 主要农 业生 态 区的施 氮情 况及 其 对 土壤 和地 下 水 污 染 的 影 响 进 行 了研
究 ,结果 表 明 ,在 绥 德 到 榆 林 间 沿 公 路 两侧 的 9 3 个井 水 N N含 量 大 于 1 m O一 1 g・ 的 占 2 . % ; L 15 在关 中 灌 区 和 渭 北 旱 源 地 区。 4个 县 7 口 井 , 2 4
的氮 肥 利 用 率 ,与 2 0世 纪 8 0年代 相 比 也 呈 下 降
趋 势 ] m
到 目前 为止 ,氮 肥利用 率 的定 义在 国内仍 然 没 有形 成统一 的标 准 。国外通 用 的氮肥利 用率 的定 量 指标 有氮 肥 生 理 利 用 率 ( E) P ,氮 肥 吸 收利 用 率
3 t 对 水 体 的 影 响 .
我 国研 究 人 员 用 微 气 象 学 原 理 测 定 氨 挥 发 技
般 说来 ,在 封 闭性 湖泊 和水 库 的水 中,氮浓 度超 过 0 2m L 时 ,就 可能 引起 “ . g・ 藻华 ” 现象
一
术 ,对 稻 田中氨 挥发 的速 率 、过程及 其 影响 因素进 行 了许 多定 量研究 。研究结 果 表 明 :在 有利 于氨挥 发 的条 件 下 ,通 过 氨 挥 发 损 失 的 氮 可 达 施 入 量 的 9 ~ 2 ,成 为 氮 损 失 的 主 要 途 径 。 宋 勇 生 % 4% 等 研究 太湖 地 区 水 稻 3个 不 同施 肥 期 施 用 尿 素 后 的氨挥 发 损失 表 明 ,氨挥 发损 失 为各 时期施 氮量 的 1. 8 6% ~3 . % 。 田玉 华 等 在 太 湖 地 区水 87 稻 土上 采用 田间微 区 ” N示 踪 试 验研 究 不 同氮 磷肥 配 合下 水稻 季氮 肥去 向以及残 留肥料 氮 在麦 季 的吸 收利用 ,结 果表 明 ,在小 麦季 及水 稻泡 田时 期 ,肥
肥投 人有不 断增 加 的趋势 。
个 田间试 验结果进 行分 析 ,发现其 中氮肥 利用率 小 于 3 % 的样本 占到 了 总样 本 的 6 % 以上 ,远 低 于 0 0
一
些 国 家 和 地 区 在 试 验 条 件 下 所 得 到 的
2 2 g・ g 的氮肥 的农 学 效 率 和 4 % ~6 % O~ 5k k 0 0
655 0k h 8 . g・ m~,高 出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5 % 以 上 。 0
或氮肥 的利 用率
。
通常 ,氮肥 的生理 利用 率 比较稳 定 ,受水 稻产
量的影 响较小 。热带 稻作 区氮肥 生 理利 用率 约 为稻 谷 5 g・ g N,一般 认为 ,在 温带 地 区,在 适宜 0k k 的施氮量 的条 件 下 ,水 稻的氮 肥生 理利 用 率 比热带 地 区要 高 2 %左右 。我 国氮肥施 用水 平在 不断提 0 高的同时 ,氮肥 利用 率却 相对 较低 ,多年 来许 多 学 者对我国氮肥 利用 率进 行 了研究 。张绍林 等 根据 在
氮 肥 的 生 理 利 用 率 由 4 . g・k N 下 降 至 50 k g
2 . g・ g N,在江 苏 太湖 地 区 ,早 稻 、晚稻 和 27 k k ~
随着我 国水稻单 产水 平 的不断提 高 ,化 肥特 别 是 氮肥 的施 用 量 在 不 断 增 加 ,2 0 0 9年 我 国化 肥 施
徐春 春 ,等 :提高 水稻 氮肥 利用 率及 效果研 究进 展 稻 的 品质 指标 。但 是 氮肥 的大量 流失 同样 造成 了 日
趋严 重 的生态 环境 问题 ,更 在一 定程 度 上制约 了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入 地 下 水 和 地 表 水 ,造 成 地 下 水 和 地 表 水 中
N O 一N,N . 和 N 一 的 富集 ;以 硝 酸 盐 的 O 一N N
稻种 植 面积 的 2 % ,而 水 稻 氮 肥 用 量 却 占全 球 水 0 稻 氮肥 总用 量 的 3 % 。我 国稻 田单 季 氮 肥 用 量 平 7 均 为 10k 8 g・h m~,比世 界 平 均用 量 大 约 高 7 % 5 左右 。我 国水 稻 单 产 低 于 日本 ,但 是 氮 肥 用 量 却是 其 2倍 多 。而且 随着水 稻生 产 的不 断发 展 ,氮
3 3 引 起 土 壤 板 结 和 酸 化 .
减去 氨挥 发 后 计 算 出来 的硝 化 一反 硝 化 损 失 的 方
41 ¨ 。 %
法 ,测 出 表 观 硝 化 一反 硝 化 损 失 率 为 1 % ~ 6 黄树 辉 等 研 究 认 为 ,农 田土 壤 的 N 0 , 排放 主要 是在微 生 物 的作 用 下通过 硝 化和 反硝 化作 用产 生 的 ,稻 田土 壤在 干湿 交替 的水 分条件 下具 有 相 当大 的向大 气排 放 N O的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