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油菜发展情况汇报怎么写

油菜发展情况汇报怎么写油菜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油菜产业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以下是我对油菜发展情况的汇报:首先,油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菜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据统计,去年全国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万亩,比前年增加了10%。
其次,油菜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科技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油菜的单产也在不断提高。
去年全国油菜产量达到了500万吨,比前年增加了8%。
这得益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不断提高。
再次,油菜产业链逐步完善。
除了生产端的扩大,油菜产业链的下游也在不断完善。
油菜油的加工企业不断增加,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油菜籽粕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被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和生物能源领域。
此外,油菜产业的科研力量不断增强。
各级科研机构和高校对油菜产业的科研投入不断增加,新品种的研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总的来看,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油菜产业链中的环节还不够完善,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油菜的市场需求也存在一定的波动性,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
同时,油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也需要加大科研力量,寻求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广优质新品种,加强与加工企业的合作,促进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确保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油菜产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油菜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油菜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油菜

(3)发展特点
• 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1990年以后,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 面积超过花生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 2001年与1990年相比,面积扩大2387 万亩,年均增加217万亩;单产提高 22.2公斤,增幅达26%;产量增加了 437万吨,增幅为63%,年均增产近40 万吨。
三、器官形态及建成
1.根系
类型与组成:直根系。一条主根+多条侧根+大量支根和 细根。 分布:直播油菜主根深一般40-50cm。支根和细根大多 集中在土表下20-30cm的耕作层内,根系横向分布直 径一般为40-50cm。育苗移栽油菜的主根拉断而变粗 短,但支根和细根发达。 生长过程:苗期根系生长快于地上部;春季根系向水平方 向发展;盛花期根量达最大。
黄、黄褐、黑、红 红、褐、黄黑, 黑色, 色,千粒重 3g 千粒重 1~2g 千粒重 3~4g
150~200d
200~250d
210~230d
油菜三大类型主要形态性状比较
第三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油菜的生育阶段
苗期: 从种子发芽、出苗到现蕾称为苗期。约占全生育期长的60%, 是生长根、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植株形成叶簇。浙江 省在12月中、下旬主茎顶部开始花芽分化。 蕾薹期:当主茎顶端出现绿色花蕾时,称为现蕾期。主茎伸长达到10cm 高时称为抽薹。蕾薹期茎叶和花芽增长很快,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长两旺时期,也是争取薹壮、枝多、蕾多的时期。 开花结果期: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结果期,是以生殖生长为主的时期, 也是争取果多、粒多的时期。 角果成熟期:从终花到成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角果和种子迅速发 育,种子的干物质和油分很快增加,是争取籽粒饱满和提高含油量 的时期。
(5)市场前景预测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

谢谢聆听
03
新
油菜种植的优选品种
总结词
优选品种是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关 键,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 需求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是油菜种植的首要任务。
详细描述
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生长周期、适 应性、抗病虫害能力、含油量等因素 。同时,应注意品种的搭配,避免单 一品种导致的风险。
油菜种植的技术创新
油菜的病虫害防治
总结词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在油菜生长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田间管 理,提高油菜的抗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防治病虫害时,需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 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油菜种植的优选品种和技术创
油菜的种植技术
总结词
科学的种植技术是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在种植油菜时,需要合理密植,控制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以确保油菜生长良好 。同时,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油菜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和灌溉,以满足油菜 的营养和水分需求。
油菜的田间管理
总结词
加强田间管理是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03
生态价值
油菜作为绿肥作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
油菜的栽培历史和现状
栽培历史
油菜作为油料作物已有数千年的 栽培历史,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 岸,后传播至世界各地。
栽培现状
油菜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 一,中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 是油菜的主要生产国。
油菜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性
生长环境
油菜需要光照充足、排水良好、肥沃 的土壤环境,适宜生长在温带和亚热 带地区。
《油菜栽培技术》 ppt课件
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N o n g y e j i x i e油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油菜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以此烹饪出多种美味菜肴,同时,油菜还是一种油脂供应原料。
现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饮食行业的兴起,市场对油菜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为了提升油菜生产力,在增大油菜种植面积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的强化油菜机械化生产力度,但是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在油菜机械化生产进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阻碍,农作种植技术与油菜机械化生产存在不相匹配的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的推行油菜机械化生产,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主要包括种植技术的不完善以及现代化技术的缺失,油菜的产量迟迟不能得到提升,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油菜种植行业的发展尤其不利。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部门正在积极的进行技术研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油菜种植机械化进程,但是与预期的生产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油菜生产现状2007-2011年间,我国油菜的生产面积逐年上升。
在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的平均面积数值分别为381.7万、321.4万和27.8万hm2。
而从单个的机械收获面积来看,2007年为13.9hm2,2011年为52.1万hm2,增速明显。
2008年,农业部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有才的四个优势种植区域有: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北方区域。
这几个优势区域的油菜种植面积在近年来占据全国综述的95%。
油菜产量与市场需求逐渐的呈现出差异,油菜产量的增加是社会给农业提出基本要求。
二、油菜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1、栽培品质与种植模式不适用于机械化生产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类植物,有多个品种,在当前的油菜规模化种植中,选择的油菜品种与机械化生产不相适应,这种情况直接的增加了机械化生产难度。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针对油菜的研究,主要方向在油菜产量的提升,高品质的油菜,是我国长期以来研究的主要目标,但是在研究工作中忽视了油菜品种与机械化生产之间的适应性,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油菜植株较大,很容易在采收过程中出现破损,这种情况,给油菜机械化生产进程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油菜产业研究报告总结与反思

油菜产业研究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油菜产业研究报告则是对该产业的全面分析与评估,通过对市场需求、生产情况、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报告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整理,对油菜产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反思。
以下将对本报告进行总结与反思。
2. 主要内容本报告主要围绕油菜产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情况、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市场调研,我们发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油菜品种的需求正逐渐增加。
尤其是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油菜油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此外,在食用油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提高油菜油的附加值非常重要,因此对新型油菜品种的开发和推广有着巨大的潜力。
2.2 生产情况分析我们调查了油菜产业的生产现状,发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
然而,由于气候、土壤和其他自然条件的限制,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大对其他适宜生产地区的开发和支持,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2.3 技术发展分析技术创新是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在杂交育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差距,如高效耕地利用、精确施肥等技术应用方面。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油菜产业的竞争力。
2.4 政策支持分析政策的支持对于油菜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研究了相关政策文件和补贴政策,发现目前政府对油菜产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补贴和优惠政策上。
然而,对于一些新兴的油菜品种和技术,政策的扶持还不够。
因此,我们反思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前瞻性,及时对新情况和新需求进行调整和支持。
3. 反思与建议通过对油菜产业研究报告的编写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油菜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冬油菜生产情况专项调研报告

冬油菜生产情况专项调研报告简介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支持的推动,冬油菜生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冬油菜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对其种植技术、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种植技术与管理1.土壤要求–冬油菜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但较适宜的土壤为壤土和土壤疏松、含水保持能力较好的土壤。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应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以保证作物的良好生长。
2.播种时间–冬油菜的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在这个时间段,气温适宜、降雨量适中,有利于冬油菜的生长和发育。
3.高效灌溉–冬油菜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开花和结果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
因此,在灌溉上要注重科学施灌,合理掌握水分供应。
–可采用地下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市场需求与前景1.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冬油菜作为一种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保护视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2.生物质能源的需求增加–冬油菜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冬油菜生产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前景广阔。
3.农田生态建设的需求增加–冬油菜作为一种绿肥作物,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影响。
–在农田轮作中广泛种植冬油菜,有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经济效益与推广前景1.市场价格较高–由于冬油菜的种植面积较小,市场供应相对紧张,导致冬油菜的市场价格较高。
–冬油菜的高价格为种植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产量稳定且高效利用–冬油菜的生长周期短,产量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业方面的生产效益。
–富含油脂的冬油菜籽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替代部分传统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世界油菜发展概况普兰斯纳整理

世界油菜发展概况普兰斯纳整理一、世界油菜发展概况(一)世界油菜生产基本情况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油料作物,在世界油料作物中,无论是面积,还是总产量,都仅次于大豆,位居第二。
作为油料作物,油菜籽的含油率比大豆高得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油菜是作为冬季作物来开发生产的,很少与粮食作物发生争地矛盾。
目前,世界上油菜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主要有亚洲、欧洲及北美洲。
其中,亚洲的中国及印度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以前,中国栽培的是以白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的栽培则是30年代才开始的。
印度栽培的油菜主要是芥菜型品种,其次是白菜型,甘蓝型品种则是近年才种植的。
在欧洲,基本上是以甘蓝型品种为主,白菜型品种比重很小,而芥菜型品种主要是用于生产调料或芳香油而有少量种植。
北美洲油菜主产国加拿大主要种植的是甘蓝型品种,白菜型品种和芥菜型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很小。
70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生产发展迅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71~1980年期间,世界油菜生产面积由1.27亿亩扩大到1.75亿亩,扩大38%,菜籽产量由6600千吨增加到10574千吨,增长了60.2%。
进入80年代后发展更快,从1981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油菜生产面积由1.75亿亩增加到2.61亿亩,比1980年增加了48.8%,菜籽产量增加到了24492千吨,比1980年增加了131.2%。
1995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59亿亩,菜籽产量增加到34316千吨。
1999年种植面积达到4.13亿亩,油菜籽产量创历史新高,即42422千吨。
这个速度是油料作物发展史上少有的。
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德国以及英国,从种植面积来看,目前最大的是中国(1.16亿亩)、印度、加拿大(0.64亿亩)及德同、英国等,从产量来看,排在首位的仍然是中国,其次有加拿大、印度、德同、法国(0.17亿亩)、澳大利亚(0.19亿亩)、英国及美国等。
油菜种子生产基础—我国油菜的区划和栽培制度

油菜区划的主要依据
二、油菜划区的主要依据 我国油菜产区划分的主要依据,首先应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如纬度和地势海拔
的相对一致性,因为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地区的温度、雨量、光照、土壤四个最重要 的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耕作制度,适应品种,灾害性天气等。 至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主要应考虑当地的社会状况和生产水平。应结合我国 的气候、地势、土壤、等状况,以及油菜生长发育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划区。
、青海省、西藏藏族自治区、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西南部、北部和河西走廊、宁 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和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长城 以北地区、以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平原地区。本大区油菜种植面积约 为全国的10%左右。 全区的共同特点为冬季严寒,生长季节短,降水量较少,日照时间长,日照强 度大,且昼夜温差大,对油菜种子发育有利。一年一熟。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一般为 -10~-20℃或更低些,油菜不能安全的越冬,因而形成了春种(或夏种)秋收、分 布比较广泛的春油菜区。本区是我国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的原产地,并广泛的分布 于各地。
丘陵与山间盆地,1月份平均气温在-3~-10℃。其余大部分为黄淮二大河系及其支 流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土壤肥沃。
我国油菜主要区划
(二)云贵高原地区 栽培制度大部分为水稻、油菜一年两熟制,经济作物产区则以油菜以烤烟轮作,
形成一年两熟制。油菜为烤烟的良好后作。 本亚区油菜品种主要为白菜型与芥菜型。
我国油菜主要区划
我国油菜主要区划
(三)东北平原亚区 本亚区南起辽东半岛,滦河以东以北,东北小兴安岭山脉;西北以大兴安岭山脉
为界。 本亚区种植油菜时间很短,为春、夏复种油菜区,由于春季多风多雨,7月份雨水
特多,耕作粗放,单产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油68
硫苷17.88μmol/g饼, 芥酸0.64%,含油 量41.0%。长江中 游组平均亩产 152.51公斤,比对 照中油杂2号增产 10.23%。全省各地 均可种植。
南油12
适宜机收新组合川杂NH352
油菜育种、栽培研究重点
1、高产高油突破性双低新品种选育
杂0430
06杂-9
均隆油5号
芥酸0.33%,硫苷 21.61μmol/g饼。含油 率43.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64.87公斤,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8.15%,比对照川油 21增产11.31%,适应 地区为四川省及与四 川生态条件相近的两 熟制地区种植。
川农油3号
含油率41.57%,芥酸 0.1%,硫苷 19.95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5.94公斤, 比对照川油21增产 10.59%,适宜四川平 丘区大部分油菜主产地 区种植。
乐油6号
芥酸0.35%,硫苷 19.78μmol/g饼,含油 率40.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54.74公斤, 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3.25%,比对照 川油21增产11.95%,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 区种植。
蜀杂11号
含油率40.83%,芥 酸<1%,硫甙< 30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1.4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7.27%,适宜 四川省及与四川生 态条件相近的地区 种植。
蓉油15
芥酸<0.23%,硫苷 29.82μmol/g饼,含 油率42.23%。 省区试平均亩产 172.16公斤,比对 照蜀杂6号增产 14.76%,适宜四川 省平丘区、长江上游 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 植。
蓉油16
芥酸0.05%,硫苷 18.37μmol/g饼,含 油率46.85%,省区 试平均亩产171.28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20.84%,适宜 四川省平丘区、长江 下游区及类似生态区 种植。
四、我省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川油58
含油率39.97%芥酸
0.27%,硫苷
28.47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59.2
公斤,比对照蜀杂6
号增产12.9%,适宜 四川省平丘冬油菜区 种植。
川油36
芥酸0.0%-0.15%,硫苷 17.3-26.81μmol/g饼,含 油率41.76%-44.89%。 国家区试亩产171.58183.12公斤,比对照油研 10号增产8.10%,比对照 秦优7号增产13.95%,平 均产油量70.67公斤/亩, 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 7.68%,适宜整个长江流 域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6、加强免耕机直播兼机收、迟直播避灾高产栽培、 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控等综合集成配套技术研
究。
7、产学研结合,形成“科研所(高校)+公司+农 户”的良性运行模式。 8、以政府为主导,科研课题组+品种转化公司(企 业)+政府+基地+农户模式,提高成果转化应用率。
9、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加强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10、加强油菜生产技术指导,采取必要的政策保障。 11、优质优价,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绵油33
含油率40.25%,芥 酸低于0.05%,硫苷 17.81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70.59 公斤,比对照川油21 增产10.64%,适宜 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 种植。
绵油88
含油率41.54%,芥 酸0.23%,硫苷 19.54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78.51 公斤,比对照川油21 增产13.54%。适宜 在四川省大部分平丘 区种植。
川油39
芥酸低于0.05%,硫 苷17.83μmol/g饼, 含油率42.08%省区 试平均亩产175.63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2.35%适宜四川 省平、丘地区种植。
川油41(06杂-9)
含油率42.85%,芥酸 小于0.05%,硫苷 19.65μmol/g饼。 省区 试平均亩产185.34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7.88%, 平均亩产油 量79.42公斤,产油量 比ck增产11.04%,产 量和产油量均居第1 位,适宜四川省平坝、 丘陵地区种植。
油菜产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名
中
称
国
预榨温度
高(130℃) 低(120℃)
饼粕残油率
大于1.5% 低于0.8%
综合利用产值
原料产值的1.5倍 原料产值的12倍以上
增值率(%)
40-60 200-400
欧洲国家
湿害
虫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草害
病害
根肿病日趋严重
蕾薹期
苗期
Company Logo
三、发展四川油菜产业对策措施
宜油15
含油率41.36%,芥 酸0.25%,硫苷 19.49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67.1 公斤,比对照蜀杂6 号增产11.93%,适宜 四川省平、丘地区种 植。
宜油17
芥酸0.83%,硫苷 23.79μmol/g饼, 含油率42.89%。省 区试平均亩产 177.69公斤,比对 照川油21增产 13.02%。适宜四川 省平、丘地区以及 陕西省陕南地区种 植。
(三)产后加工消费现状
四川省内油脂加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有大、中、小
型企业4000余家,年加工量200万吨左右。但年加工能 力2万吨油料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仅40余家,90%以上 的是油脂加工小作坊。 油脂加工企业总体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产品 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综合利用能力差,附加值不 高。大众消费习惯以菜籽油为主,食用油年均消费缺口 40%左右。
四川油菜基本概况
1.30%
川西平原油菜区Chuanxi plain 川西平原油菜区Chuanxi plain
1.10%
15.70% 24.40%
盆周边缘山地油菜区Edge of Sichuan Basin mountain 盆地丘陵油菜区Hilly areas of Sichuan Basin 盆地丘陵油菜区Hilly areas of Sichuan Basin
蜀杂、绵油、南油、宜油、川农油、德油、乐油
系列等一大批“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在大面积 生产上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
(二)产中生产现状
种植面积和总产最高的是川中丘陵区,其次是川西平 原区和川东北山区,川西南山地和高原区种植面积和 总产较小。 单产以川中丘陵区和川西平原区较高,川东北山区和 川西南山地略低,高原区最低。 川中丘陵区、川西平原区和川东北山区是四川油菜主 要生产区。 以甘蓝型品种为主体,“常规与杂交”、“双低与非 双低”并存。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长期被忽视。 高产仍是老百姓追求的主要目标。
2、适合机械化生产专用新品种、技术、农机研究
如 何 降 低 损 失 ?
成熟度一致? 爆果损失?
3、矮杆、早熟、广适和多抗品种选育
矮杆群体
矮杆原始材料
矮杆材料小孢子培养后代
杂交F1代表现为矮杆
4、菜用和观赏用油菜品种选育
5、三系杂交油菜高产高纯度制种技术研究
×
NEA胞质不育 双低保持系
四川盆地 9 月下旬播种, 父 母 本 比 例 1:3 , 制 种亩 产达120-150kg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以及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目
录
一、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二、 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三、四川油菜产业发展对策 四、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一、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四川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和国家双低油菜优势产 区,油菜是四川第一大油料作物和不可替代的冬 季作物。 四川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200-1500万亩,总产 180-220万吨,居全国前三位和西部第一位。 油菜集中在邛崃、中江、三台、简阳、雁江、达 县、宣汉、平昌等30个重点县,形成川西平原、 川中丘陵和川东北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域。
二、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缺乏突破性和专用品种 ◆劳动力投入大, 比较效益低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到位率低 ◆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
种植粗放
品种与技术不配套
缺乏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和技术(元/kg)
名 称 欧洲国家 中国 机械化程度 全面 <6% 设备 先进 差 种植规模 大 小 生产成本 0.9 2.6 机收品种 多 少
蓉油11号
芥酸0.12%,硫苷 20.59μmol/g饼,含 油率44.32%。 省区试平均亩产 155.1公斤,比对照 蜀杂6号增产 11.82%,适宜四川 省平丘区、长江中下 游及类似生态区种 植。
蓉油12号
芥酸0.18%,硫苷 20.18μmol/g饼,含油 率40.64%。 省区试平均亩产150.2 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13.07%,适宜四 川省平丘区、长江上 游地区及类似生态区 种植。
联杂油8号
含油率42.07%, 芥酸<1%,硫甙 <30μmol/g饼。 省区试平均亩产 166.70公斤,比 对照川油21增产 13.14%,适宜四 川省及与四川生 态条件相近的地 区种植。
新杂油2008
含油率44.42%,芥 酸0.13%,硫甙< 30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58.79公 斤,分别比ck蜀杂6 号增产6.10%(显 著),比ck川油21 增产14.72%(极显 著)。适宜四川省及 与四川生态条件相近 的地区种植。
川西南山地油菜区+川西北 高原油菜区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Sichuan+Northwestern plateau of Sichuan
种植面积 Planting areas
产量 Yields
四川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的变化
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1986-2008) Rapeseed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in Sichuan province (198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