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论。

7、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互相关系的一种说明。

8、在理论构建阶段我们所得到的理论或理论解释是一种“扎根理论”,一种“事后的解释”。

9、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的资料

(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1、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2、社会研究的主题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经历和相关文献。

3、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

4、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5、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和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问题。

6、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第四章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探索、描述和解释。

2、研究性质:理论性和应用性。

3、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

4、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5、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

6、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谬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2)简化论:又做简约论,它是指研究者用个人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7、时间维度的两类方式:横向的和纵向的。

8、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9、横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发展,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包括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三种类型)

10、研究计划书的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说明研究内容(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3、测量层次:定类层次、定序层次、定距层次和定比层次。

4、操作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5、操作化的工作:澄清与界定概念和发展测量指标。

6、发展测量指标的做法:列出概念的维度和建立测量指标。

7、量表: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语义分化量表和道格拉斯社会研究量表。

8、信度:即可靠性,它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性的程度。

9、信度的类型: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10、效度: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转却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1、效度的类型: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12、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之间存在某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六章抽样

1、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它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2、抽样方法: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段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和雪球抽样)。

3、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4、抽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可测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5、多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的层次多特别对的社会研究。

6、多段抽样的做法:

(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

(2)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直至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7、确定多段抽样中每一阶段抽样的单位数目的方法:

(1)各个抽样阶段中的子总体同质性程度。

(2)考虑研究者所拥有的人力和经费。

7、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它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8、影响样本规模的确定的因素:

(1)总体的规模(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4)研究者所拥有的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第七章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问卷的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和编码。

3、问题的分类:开放式与封闭式。

4、问卷设计的步骤:(1)探索性工作(2)设计问卷初稿(3)试用(4)修改定稿并印制

5、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和网络调查法)和结构访问法(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

第八章实验研究

前侧与后侧的作用:衡量因变量在被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第九章文献研究

1、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