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合集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目标和重要里程碑。

它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巨大的价值,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来看,它的意义和价值是综合的、系统的、长远的。

一、经济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个小康社会意味着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贫富差距逐渐得到缩小,这样的稳定和和谐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其次,它可以推动产业升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更加复杂的消费需求,这将为中国制定更加广泛、更加科学的产业升级策略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再次,它可以促进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只有小康社会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加稳定和有序的政治环境,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经济环境,进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社会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全面小康社会意味着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基本能够得到保障,这将使得全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稳定。

其次,它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基础。

全面小康社会可以使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得到解决并得到有效的治理,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

通过治理社会问题建设小康社会,才能让社会更加文明和进步。

最后,全面小康社会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前提。

国家的安全建立在国民安全的基础之上,如果国民生活稳定,国家的安全将更加牢固。

三、文化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在更加广泛的人口覆盖下促进文化传承和习惯的形成。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促进文化形态多样化,促进行业理念多样化。

同时,随着人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进而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对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明确。

2.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3.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一个经济强盛、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科技创新、生态良好、军事强大的小康社会,必将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参照系,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只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支持。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水平。

5.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对外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是各个地区的协调全面发展。

现在东部地区确实和内地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经济,教育,科技,最主要的是人才。

从地区看来,全面建设小康重点是中西部,尤其是西部。

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开发使用的却是东部。

以我看来,为了西部能尽快的实现全面发展,就要本地资源本地化,加大加工企业的发展。

说是东部是沿海,出口贸易发达,但是西部不是也有很多国家僻壤么???也许会说,那些僻壤的国家都是不发达的国家。

对,但是,看看咱们国家的主要出口国,美国欧洲,他们都是针对的国家大型企业。

而东部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主要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可以利用外汇,价格优势,打开外贸大门,为什么西部不可以???当然,在我从事外贸工作的经验来看,他们的价格优势,会在这么长的短途运输的差价中丢掉,,当时他们僻壤啊,为什么非要利用东部沿海的那几个为数不多的港口出口???终于提出一个问题。

就是交通。

因此,我认为,,,解决西部出口的一个措施,就是和邻国之间的交通。

加大铁路建设,让我们的产品,直接出口。

还有就是空运。

也许会说很贵重。

但是,西部很多地区都有着丰富的稀缺资源,,稀缺资源,好像很多都是空运的吧。

交通的发展,还有一个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

总之,同胞们,抛弃民族差别,咱们都是中华民族,别整天对民族差别叫嚣,同心同德,自力更生的努力发展经济,才是改变自己的根本途径。

别人给你再多的优惠,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城市农村的协调发展。

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是农村。

我本人便是出生的农村,我深刻的理解着农村的思想,经济,深刻的理解着农民所关心的问题。

农村,比较保守,思想落后,但他们却留守者中华民族最大的优点:勤劳,任劳任怨。

我时常想,为什么农民都这么勤劳,却始终不富裕。

从我的父老相亲那里,从我的农民兄弟姐妹那里我知道的答案。

农村的土地和土地的清廉。

我的农民朋友很多,我就没有听说过有几个说,他们的村长很清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深远而重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全面进步。

小康社会是指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国家安定繁荣的社会形态。

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收入,改善社会福利,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社会保障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措施,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更加全面、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注重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礼貌、和谐相处、道德规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社会文明的进步,提升人民的道德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建设一个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

第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国家具备较强的治理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中国政府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知识点1-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知识点1-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 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故③说法不完整。①② ④⑤是对总体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
【答案】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据此回答 2~3题。 2.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观,它强调(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 步的发展 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 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 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漫画中的几个牌子“解放 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① ③④与此要求相符,应入选;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 加完善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建设上的新要求, ②错误。
【答案】B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题干强调“全面小康”,只有④中的3 000美元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4.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 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第六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 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看
华 西 村 一 瞥
南京市的变化(宏观看)
河西奥体中心
南地铁
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山 区 落 后 的 教 育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 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 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 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 显增强。
算一算: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民币,基 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 世界第6位,提高到 第 3 位,仅次于美、日两国。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开放型经济体系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 5
“ 小 康 ” 的 提出 什 么 是 小 康 社会 小 康 社 会 “ 三步走 ”的发 展战略 “ 三 步 走 ” 的发展 战略取 得成果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会 的目标 小 康 社 会 基 本标准 2 0 1 6 年 小 康新 标准 “ 小 康 社 会 ”之未 来
6 7
8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位一体
1 2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生活更加殷实
3 4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5
并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六、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012年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准则:
CONTENTS
一、“小康”的提出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
概念。
1981年邓小平又提出了“小康社会”。

1987年,邓小平又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20世纪末达到 1000美元;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二、什么是小康社会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 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 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 好过。”——邓小平
三、小康社会重要阶段“三步走”
三步走战略部署: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1)

【方法技巧】措施类问答题解题策略 “措施类”问答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 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如:“…是如何(怎样) 做到…的?”“…是如何(怎样)坚持…的?”。解答这类题 目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主体定位法、客体定位法、内 容定位法。即根据设问不同,分别从主体、客体或具体内容 等不同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的措施。
1.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初步小康,并正在为建设更高水 平的小康社会而奋斗。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 确的是( )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较低 C.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仍处于贫困状态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我国现阶段总体小康水平的认识, A说法本身有误;总体小康不是全面小康,B说法不正确;某 些人的小康,不是国家的小康,D说法不正确,正确答案为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1:40: 3101:4 0:3101: 40Monday, January 11,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 121.1.1 101:40: 3101:4 0:31January 11, 2021
(2)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中指出,要基本实现工业 化,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 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在逐步扭转。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达到 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必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 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劳动人口的比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及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③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缩小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对十六大精神的认真学习,领会了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我国进入21世纪后新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

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重点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采取哪些措施等,都是目前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社会的概念是邓小平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的谈话中首先提出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于上世纪末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杜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近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近的过程。

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
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应该看到。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从对目前小康水平的总体判断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突出以下重点:
1、从实现的程度看,农村和农民是重点。

2、从地区发展来看,西部地区是重点。

3、从结构转换来看,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重点。

4、从与科技、教育、文化的整体水平看,全面提高人口的素质是重点。

5、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实现程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
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本世纪的头20年;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关键问题,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l、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

2、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

3、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积极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