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

合集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历史成就,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它用辉煌的成绩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了答卷,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用和创新,还更加突出中国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文化和精神的重要性及贡献。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际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令中国在实践中迈出了重大的步伐,进一步将中国推上实现现代化的百年伟业的末班车,中国也将以更大的自信、坚定的《丝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向外拓展,向周边国家和世界的人民展示出中国的底气和能力,向世界彰显出公正和平、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中国有能力得到世界了解和尊重,把世界带进一个贴切、和谐发展的局面。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远意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不仅是当前改善民生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更是未来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强国之路的起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未来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强劲动力,为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作出新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1、改善民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民生状况,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如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齐步提升,提高质量,有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坚持科学发展另外,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不仅要积极改革,推进金融改革,还要加强社会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以科技创新立足改革发展,加快社会综合文明水平的提高。

3、制度改革最后,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完善各项国家制度,进行制度改革,建立新的经济制度使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彻底解决贫富差距的矛盾,实现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间的均衡,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1、民生内涵民生内涵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共同推动,使社会财富增加,社会福利改善,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活力和文化尊严不断提升,教育、就业、社会救助、卫生、安居、安全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对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明确。

2.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3.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一个经济强盛、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科技创新、生态良好、军事强大的小康社会,必将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参照系,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只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支持。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水平。

5.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对外开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国发展的目标,意义非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小康社会是指人民群众共享社会财富,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较高文化素质的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从相对贫困逐渐走向相对富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强调经济发展,更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我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结果,经过长期实践得到了验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一次全面建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更加深入认识和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验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一条成功道路,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探索的一条正确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通过对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推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中国梦。

总的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更意味着我们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小康社会是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只有实现小康社会,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让中国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

全面构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全面构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全面构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为世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仅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也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

3. 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伟大力量。

这一成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4.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全球的胜利。

这一成就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积极的能量。

5. 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这一过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力量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也为世界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我国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将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总的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指明了方向。

这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深远,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一、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

这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坚实基础。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大,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意味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贫富差距将得到进一步缩小,社会稳定和和谐将得到更好地维护。

二、推动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

人民将享有更多的收入和财富,生活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人民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人民将享有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生活方式将更加多样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人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社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将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

社会的科学、教育、艺术、体育等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将推动社会风气的向上向善,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将得到更好的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将更加健康向上。

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市场需求,为全球经济治理和改革提供积极的参与和建设性的方案。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人民的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人民的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人民的现实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人民的现实意义1. 引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自2012年以来,该目标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中之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人民的现实意义。

2. 经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民来说意味着稳定的就业和稳定的收入增长。

当我们身处一个小康社会,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合理的报酬。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人们的消费能力也会增强,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国家整体的繁荣与发展。

3. 社会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民来说也意味着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人们将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

着重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生活。

给予人民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社会公益事业,让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4. 政治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民来说还意味着政治的稳定和民主的发展。

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国家实现现代化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权保护,保障公民权利。

人民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

政府也将更加重视人民的权益和需求,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进行决策和管理。

5. 文化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将受益于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人民会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本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会接触到更多的国际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使人们在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内心满足和精神寄托。

6. 科技与创新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意义重大。

在科技和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从人民的角度来看,科技发展和创新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
作者:李宗赫陈绍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5期
摘要: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这不仅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意义,而且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人权事业的进步和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认识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全面小康;发展道路;人权事业;世界意义
一、彰显中国道路优势
中国有着幅员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她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最多最复杂的国家,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特点就是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

无论是秦时的万里长城,还是当代的三峡工程,都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是保障人民利益的体现。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合理分配和利用国家丰富的资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办成了一件又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从而造福于人民。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中指出,“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克服重大疾病、战胜自然灾害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通车总里程由1978年的89万公里飞速增长到2018年的35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从2008年的200公里猛速发展到2018年的约3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民航航线里程由1978年的14.89万公里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324.5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港口万吨级泊为数量从1978年的133个(内河没有万吨级以上泊位)快速发展到2017年的2366个(内河万吨级以上泊位418个),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國独占七个。

在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2017年国家创新能力全球排名第17位,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完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天河、神舟飞船、天宫、北斗卫星、港珠澳大桥、蛟
龙、大飞机等等。

在疾病和自然灾害方面,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非典、汶川和玉树大地震、H7N9禽流感等。

这些方面的快速实现,无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也确保了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智慧。

二、助力世界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内GDP年均增长速度近9.6%的,从1978年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的1.8%提高至2018年的15.9%,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由1978年的不到2%迅速提升为2018年的超过30%,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近14亿的中国人不仅将全面解决吃的问题,还会过上较富足的生活,由此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2005年香港《亚洲时报》刊登的《中国,世界经济的灵丹妙药》一文中指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将使整个世界而不仅中国自身收益”。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它不仅使自身得到了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稳定增长。

党和政府一直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人民生活好了,消费能力便会提升,这对我国将来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根据外需与投资难以依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更加需要以消费为主导来进行拉动,“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构建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才能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向好。

到了2020年,中国国国内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增长2倍,PCDI(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3625元,中国再无绝对贫困人口。

2013年9月林毅夫在厦门国际投资论坛中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1.27万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完善,城镇化率的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这些不仅给未来以消费为拉动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基础,而且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预计,到2020年中国个人消费将超过2.5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

而早在以前,普华永道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布报告中预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可能将于2017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购买力最强的国家。

2020年中国将有近7亿人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行列,总消费是2010年的3倍以上,这将会释放更大的购买力。

同时,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城市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汇聚,带动商品消费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更新换代的原材料消费,这将给世界贸易带来更多机会,刺激世界商品市场,巨大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助力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三、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1989年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世界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不再繁荣。

然而,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必将向世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后,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1917年11月列宁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打破了马克思所预言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会在生产力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从此,轰轰烈烈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就此展开,科学社会主义进入繁荣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数量激增,最多时达到41个。

可是,社会主义为新型的国体,建设经验匮乏,再加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方和美国的和平演变,到了20世纪末世界上只剩下了5个社会主义国家。

弗朗西斯·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一书中说到:“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事实证明,他是错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在坚持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将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一个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增强了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01).
[2] 邓凯,王逸吟.走向复兴的根本保障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特稿之三[N].光明日报,2016-06-17(01).
[3]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03).
[4] 刘社建.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J].上海社会科学报,2012(01).
[5]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国务院新闻办.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N].人民日报,2018-12-13(13).
[7] 中共重慶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N].人民日报,2013-09-03(07).
作者简介:李宗赫(1994- ),男,汉族,辽宁朝阳人,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