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史佳宁

合集下载

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及进展李志茹;王滨;杨巧芳【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8)004【摘要】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th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Its canceration rate is high,be regarded as common precancerous lesions. It seriously affected and threatened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is diseas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herapy and research progress are de-scribed.%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它的癌变率高,被视为常见的癌前病变。

它严重影响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

本文从中医角度对本病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概况及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总页数】5页(P370-374)【作者】李志茹;王滨;杨巧芳【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相关文献】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进展 [J], 邓永珊;商洪涛2.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J], 李志茹;王滨;杨巧芳;3.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J], 李志茹;王滨;杨巧芳;4.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进展研究——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何小艳;马存贞;伊凡;曾韦苹;陈彦竹;孙婉卿;乔治园;曾斌芳5.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概况 [J], 赵荣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_吉跃进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_吉跃进

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5.040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吉跃进,沈洪,朱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疾病。

“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是当前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如何延缓或逆转“炎癌转化”这一途径已成为预防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思路。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一直有着独特的优势。

对2015—2019年在中国知网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进行检索总结,并对近5年相关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从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两方面来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期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药;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试验;机制研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7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05-0166-06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JI Yuejin ,SHEN Hong ,ZHU Lei(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Jiangsu ,China )Abstrac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is not only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clinic ,but also the most common precancerous disease of gastric cancer (GC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flammation -cancer transformation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tumor basic research.How to delay or reverse the pathway of inflammation -cancer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C.Western medicine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 therap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AG.In this article ,the clinical trials of TCM in CAG published in CNKI from 2015to 2019were search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studies within the past five years were reviewed.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CAG from two aspects of clinical trials and mechanism researches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prospective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es.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linical trials ;mechanism researches ;research progress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0104);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407001)作者简介:吉跃进(1991-),男,江苏连云港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脾胃病。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广西 中医药大学 ( 5 3 0 0 0 1 )
综 上所述 ,近 年来 中 医药治 疗 C A G的临 床大 致有 如下 几个 特征 : ①病 因病 机方 面 , 病 因多 与感 受外 邪 、 内伤 饮食 、 情 志 失调 相关 , 病位 在 胃 , 与肝 、 脾、 肾相关 , 病 性不 外 虚实 两端 , 虚为脾胃 虚弱( 气虚或阴虚 ) , 实为实邪内阻( 食积 、 气滞 、 血瘀 、 痰湿 、 外 邪) , 病 机关键 为脾 胃升 降失 职 。② 辨证分 型方 面 , 尚没 有统 一 的 标准 , 但 中医药 治疗 C A G无 论 采用 辨证 分 型 , 中 药或 针 药结 合 , 均取 得 了可喜 的成绩 , 大大 提高 了治愈 好转率 , 疗 效优 于西 药 , 且 副作 用小 , 逐 渐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理 论体 系 , 极 大地 丰 富 了临 床 治疗 C A G 的经 验 。③ 临床 科研 设计 方 面 , 尚不够 严谨 合理 , 很 多 临床 研究 不设 对照组 , 更极 少双 肓设 计 , 使 中医药 在 C A G辨治 中 的 良好效果 缺 乏说服 力 。④ 对 于本病 的研究 多 以临床 研究 为 主 , 为 了增 强 中医对 本 病研 究 的客 观性 , 应 加 强实 验研 究 , 从 微观 上
其 辨证 分 型存 在 较 大 的差异 。但 以脾 胃虚 弱 、 肝 胃不 和 、 脾 胃湿 热、 胃阴不 足 、 胃络 血瘀 五 型居 多 。王发 渭教 授l l l 常将 本病 分 为 4 个 基 本证 型辨 治 : 脾 胃虚弱 证 、 肝 胃不 和证 、 湿 热 壅阻 证 、 肝胃阴 虚证 。 李春 婷教授 【 队 为本 病宜 辨证论 治 , 一般分 4 型: 气虚 血瘀 、 肝 胃不 和 、 脾虚湿 热及 胃阴不 足 。徐 景藩 教授 认为 C A G 的主要 证 型有 三 , 即 中虚气滞 证 、 肝 胃不 和证 及 胃阴不 足证 。 即使在 疾病 的稳定 期 , 也应按 此 辨证服 药 , 方 可取 得逆 转之疗 效 。 3 中医药 治疗 3 . 1中草 药治 疗 3 . 1 . 1 疏 肝健 脾 和 胃法 : 苏民 采 用 疏 肝健 脾 和 胃 、 理 气止 痛 的 自

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李雪可刘建平2,王庆泽1,郎晓猛2,任杰駕康欣$(1.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关键词]中医药;经方;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1008-8849.2021.12.026[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又称为胃癌前期病变,主要是由于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损害而出现的一种慢性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

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裳变平,甚则消失;病理可见固有腺体萎缩、肠化⑴。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满、疼痛,暧气,食欲不振,消瘦等。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CAG的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增。

西医治疗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胆汁反流、增加胃动力、胃黏膜保护为主,但临床效果却不甚理想,中医则可以通过辨证来进行个体化论治,甚则达到逆转CAG的效果。

CAG属中医“胃皖痛”“痞满”等范畴,主要是由于素体脾虚、外感六淫、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因等引起,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且该病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笔者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将CAG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等证型,并将仲景经方治疗CAG不同证型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现综述如下。

1肝胃气滞证本证型多因情志抑郁,忧烦易怒,气郁而伤肝,肝气郁滞而失疏泄,肝木横逆,克脾胃之土,而出现肝胃失和,气机阻滞。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皖胀满疼痛,胁肋部胀痛,伴有暧气,反酸,胸闷,多由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口干、口苦,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可选用的经方为: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1.1四逆散方出《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2]0钱元霞等⑷采用四逆散对CAG大鼠进行治疗,发现四逆散能通过调控细胞[通信作者]刘建平,E-mail:136****6653@[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局课题(2014033)1008-8849(2021)12-1365-04增殖与凋亡平衡来抑制或逆转CAG癌前期病变的发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摘要: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目前,除了传统的“辨证论治”外,诸多中医大家在胃镜、病理、药理等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选方用药治疗CAG获得了更为可喜的成果。

今后,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各医家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利用共聚焦显微內镜、窄带成像技术等高科技诊疗手段对CAG实时评估,及早鉴别化生性萎缩和非化生性萎缩,并选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彻底阻断CAG向腺体化生、不典型增生进展,甚至逆转腺体的萎缩、化生,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1辨证施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5型,脾胃虚弱证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肝气犯胃证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脾胃湿热证用清中汤加减,胃阴不足证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胃络瘀滞证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孙建荣辨证分为脾胃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痰浊中阻型、肝胃不和型,分别用以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健中汤合附子理中汤、益胃汤、半夏泻心汤、二陈汤合平胃散、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43例,总有效率93%。

分为胃阳虚型、胃阴虚型和胃阴阳两虚型,分别用香砂六君子汤、三酸汤、益胃汤,治疗50例,总有效率96%。

胡跃军分为4型,肝胃不和型用川黄连、吴茱萸、姜半夏、柴胡、郁金、白芍、广木香、炒枳壳、制香附、制延胡索;脾胃气虚型用党参、茯苓、炒白术、制延胡索、白芍、干姜、黄芪、当归、炒陈皮,胃阴不足用山药、玉竹、麦冬、生地、香附、当归、沙参、石斛、甘草、炒麦芽,瘀阻胃络型用蒲黄、五灵脂、当归、白芍、川芎、香附、延胡索、没药、乳香、炙甘草、炙黄芪,治疗50例,总有效率92%。

2专方专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82例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照组82例用根除Hp四联疗法后服用叶酸,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7.8%、对照组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研究述评
莫喜晶;韦春回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3(28)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现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专方、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外治疗法等几个方面对癌前病变研究现状进行详尽的阐述。

结果:中医药无论是在辨证用药、专方专治还是在中西医结合及外治方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突显了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在临床研究中尚需建立统一规范的辨证标准和量化指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科研设计。

【总页数】3页(P162-164)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辨证分型标准量化指标;循证医学
【作者】莫喜晶;韦春回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J], 于大猛;路文军;任福军;司国英;张晓云
2.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J], 黄婷婷;周晓虹
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J], 黄婷婷;周晓虹;
4.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医案数据挖掘分析 [J], 陈泽慧;安静;魏玥;彭继升;贾云飞;王菀;杨英姿;杨晋翔
5.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法研究 [J], 王清晖;黄雅慧;张爱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虚痞(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药治疗观察

虚痞(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药治疗观察

虚痞(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药治疗观察
董建华;王长洪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学报》
【年(卷),期】1989(004)006
【摘要】本文报道选取既符合中医虚痞诊断,又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患者154例为观察对象,辨证分型为三组,分两个临床阶段,分别以甘平养胃方、酸甘益胃方、甘温健胃方的汤剂及冲剂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比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其中第二阶段104例中,临床症状改善率达98.78%,主症痊愈率为65.45%,癌前病变征象改善率为95.76%,消失率为52.12%;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董建华;王长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3.2
【相关文献】
1.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徐珊珊;张乃卫;闫玲
2.王道坤运用化瘀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J], 王韶康;段永强
3.芪莲舒痞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 [J], 黎冉冉
4.中药胃安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虚痞)60例临床观察 [J], 张占海;杨丽彩;危北海;赵子厚;金敬善;朱纯周;刘晋生;赵敏;赵荣莱;李乾构
5.从“因滞致虚,因虚夹邪”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J], 李昆阳;刘华一;仝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左金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加味左金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加味左金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加味左金颗粒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中药方剂,具有温胃止嗳、健脾化湿的功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缩写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为胃黏膜萎缩和胃酸分泌功能减低。

CAG是胃癌的最主要的癌前病变之一,长期不治疗或不合理的治疗会增加发生胃癌的风险。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左金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12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味左金颗粒,每次15克,每天3次,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患者口服对照药物,每次15克,每天3次,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炎症指标的变化、胃黏膜病理学变化以及胃癌发生率。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包括上腹痛、嗳气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而对照组改善较慢。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治疗组的胃黏膜病理学变化表现为明显修复,出现新生的正常胃腺体,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治疗组的胃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加味左金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其温胃止嗳、健脾化湿的功效有关。

加味左金颗粒中的主要成分左金片能够促进胃黏膜的再生和修复,增强胃黏膜的抵抗力。

此外,加味左金颗粒还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强胃液的杀菌能力,减少炎症反应。

总之,加味左金颗粒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有效中药方剂。

通过温胃止嗳、健脾化湿的作用,加味左金颗粒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炎症指标、修复胃黏膜,并降低胃癌发生率。

然而,本研究仅为初步临床观察,还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的初步临床观察,加味左金颗粒被证明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有效中药方剂。

其温胃止嗳、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炎症指标、修复胃黏膜,并降低胃癌发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第17卷 第9期 2015 年 9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9

Sep .,20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固有腺体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在CAG基础上伴发的幽门腺化生、肠腺化生,或胃黏膜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归为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随着胃癌病变模式“Correa学说”[1]: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被广泛认可,CAG癌前病变的防治成为研究热点。据一项胃癌癌前疾病与胃癌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2]显示,CAG的癌发生相对危险度(RR)为12.9,癌发生归因危险度(AR)为4.88,癌发生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30.3%。因此,治疗CAG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意义重大。1 中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据其胃脘痞闷、上腹隐痛或胀痛,伴嗳气泛酸、乏力纳呆、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可归为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泛酸”“呕吐”等范畴。目前,学界公认的中医病名为“胃痞”。“胃脘痛”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提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素问·元正纪大论篇》亦指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痞满”病名始载于《伤寒论》,张仲景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丹溪心法·嘈杂》篇云:“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此乃“嘈杂”之初见。《景岳全书·嘈杂》如是描述,“或作或止……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2 病因病机纵观历代医家及中医经典之论述,本病病位在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史佳宁1,郝微微1,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摘 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迁延,病机复杂,被认为

是主要的胃癌前疾病之一。中医药在防治胃黏膜癌变、逆转病理、改善预后等方面独具特色与发展优势。该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认识、各代医家经验之说、循证医学、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中医;综述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09- 0095- 04

收稿日期:2015-01-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03362);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ZR1432000);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龙医团队基金 资助项目(LYTD-09)作者简介:史佳宁(1989-),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通讯作者:郝微微(1975-),女,上海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E-mail:hao2364@hotmail.com。

Research 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cancerous Lesion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SHI Jia'ning1,HAO Weiwei1,2(1.Yueyang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437,China;2.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is a chronic disease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human beings with procrastinated disease duration and complicated pathogenesis. It is frequently found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is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in precancerous gastric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ith its unique theory and feature,takes a great advantage in treating gastric mucosal canceration,reversing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research advances in combating precancerous lesion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standing,experience of physicians in generations,evidence-based medicine,animal experiments and molecular biology.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view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09.0339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7卷胃脘,与肝脾关系密切;其病因可归纳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胃络淤滞、痰气壅塞等。“胃痛”病机有如《素问·举痛论》所云:“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亦有景岳“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之说。脾损日久则生痰,气滞日久必入络留瘀。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述,“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元代朱丹溪认为,“嘈杂”病机乃“痰因火动”和“食郁有热”。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泛酸”与“肝气怫郁”密切相关。李东垣则从脾胃内伤的角度入手,阐述了“胃痞”的病因病机为“脾湿有余”“湿热郁于内”“脾胃久虚”和“胃中寒”。3 现代医家学术精萃现代医家有着各自对本病病机的理解,由此提出的治疗大法、谴方用药亦各具特色。沈舒文教授[3]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是在气阴两虚基础上发生毒瘀交阻。病机特点为,虚实因果相关联,虚实共存,动态起伏。王垂杰教授[4]认为本病脾胃气虚为本,气滞血瘀胃热为标,当补脾之虚,清胃之热,以调气活血为重。姚乃礼教授[5]认为,CAG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复杂渐变过程,遵其提出的“脾虚络阻毒损”的基本病机,以“健脾益气、通络解毒”为治则,肝脾同调辨治本病。蔡淦教授[6]提出,治疗当健脾清化、活血解毒,遵循“治中焦如衡”的法则,通补兼施、寒热并投、刚柔相济、气血共调。临床用药上,王垂杰[4]、姚乃礼[7]二人均提及,可适当加入现代研究表明具抗癌功效的中药,如藤梨根、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等。在经方选择方面,朱宗元[8]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并以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消癌前病变,选方平补平运的黄芪建中汤加减。中医大师栗德林[9]指出,本病患者临床上痞满症状突出,病机主要为寒热互结、气机壅滞,主张以仲景《伤寒论》中所立之半夏泻心汤出入辛开苦降、和中消痞。4 临床研究4.1 辨证论治朱方石等[10]通过收集含辨证分型具体病例数据的53篇论文,共计确诊CAG病例999 5例,总结出本病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型、气滞血瘀型、肝胃郁热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和胃阴不足型6种。临床研究者辨证论治本病也多涵盖以上证型。徐景藩[11]将186例CAG癌前病变患者辨证为中虚气滞证86例、肝胃不和证70例、胃阴不足证30例。中虚气滞治以调中理气化瘀,药用炒党参、炒白术、黄芪、炒山药、炙甘草、陈皮等;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化瘀,药用柴胡、紫苏梗、炙香附、炒枳壳等;胃阴不足治以养胃理气化瘀,药用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香橼皮、丹参等。如伴肠化、异型增生,加用石见穿、仙鹤草、半枝莲、蛇舌草、重楼等中的2~3种。结果显示,三证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54%、92.85%和70.00%。徐伟[12]以生黄芪15 g,党参15 g,白术15 g,枳壳10 g,麦冬15 g,沙参15 g,当归15 g,白芍12 g,黄苓10 g,蒲公英15 g,姜半夏6 g,丹参30 g,三七5 g,生甘草10 g为基础方,加味用药辨治本病。证见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证见脾胃虚弱,改党参为人参,加茯苓、砂仁;证见脾胃湿热,加半枝莲、薏苡仁;证见胃阴不足,加石斛、玉竹;证见胃络瘀血,加延胡索、三棱。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姜宁等[13]辨治胃癌前病变时,肝胃不和证药用:苏梗、香附、陈皮、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砂仁、生甘草、三七粉;湿热中阻证:半夏、黄芩、黄连、茯苓、苍术、厚朴、白蔻仁、滑石;脾虚气滞证药用:生黄芪、炒白术、茯苓、木香、砂仁、陈皮、佛手、炙甘草、三七粉;胃阴不足证药用:太子参、麦冬、生白芍、百合、乌药、佛手、三七粉。得到可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56.25%、萎缩35.50%、肠化25.68%的结果。4.2 中药专方由于现代医家多认为,CAG癌前病变的病机属本虚标实,针对本虚,治以益气健脾补肾;针对郁热、淤滞、毒浊等癌前病变的病理产物,治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消瘀化浊,故临床研究者所拟中医专方多以扶正祛邪为准则,并均在组方时强调解毒化浊之功效,分别从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和降低环氧化酶-2(COX-2)表达等方面提出中药专方治疗CAG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张颜伟等[14]以化浊解毒方汤剂(砂仁6 g,紫蔻9 g,黄芩9 g,黄连6 g,苦参6 g,蒲公英15 g,半枝莲9 g,蛇舌草9 g,云苓15 g,白术6 g)治疗CAG癌前病变,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6.67%,胃镜病理学总有效率78.33%,Hp转阴率73.17%。证明该方增强胃肠动力、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Hp密切相关。白海燕等[15]将CAG癌前病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予中药归连胃康方(当归12 g,连翘20 g,紫豆蔻12 g,藿香 12 g,佩兰12 g,川芎9 g,丹参 20 g,莪术6 g,三七粉2 g,郁金12 g,八月札20 g,败酱草12 g,蛇舌草20 g,枳实15 g,黄连6 g,蒲公英20 g,藤梨根20 g,茯苓20 g),每日2次服用,6个月为1疗程,其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病理和逆转癌前病变的效果均优于胃复春对照组,并指出该方可能是通过降低COX-2的表达而实现治疗CAG目的。吕林懋等[16]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以“健脾益肾、化瘀解毒、涤痰通络”为治则,组方莲舒痞方(黄芪15~30 g,女贞子6~12 g,醋莪术3~10 g,薏苡仁15~30 g,半枝莲12~20 g),用于56例CAG伴PLGC患者。肝脾不和者加醋柴胡、香橼、广木香;气阴两虚则加生晒参、炒白术、枸杞;胃络瘀血胃痛显加丹参、檀香及三七粉冲服;脾胃湿热或Hp阳性加入黄连、蛇舌草、仙鹤草等。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89.30%,在症状病理积分、Hp清除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4.3 中成药杨少军等[17]研究报道,平胃胶囊(由苍术10 g,厚朴10 g,木香6 g,枳壳15 g,陈皮9 g,北柴胡10 g,赤芍10 g,白及15 g,三棱9 g,莪术9 g,海螵蛸15 g,炙甘草6 g组成)取其燥湿健脾、疏肝和胃、化瘀通络之功效,可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使黏膜的修复与再生,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肠道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