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
谈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及其对策

谈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及其对策作者:唐雪峰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4期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公共体育课程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该课程的有效运行均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通常情况下,公共体育课程会运用多样化的课程迎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均会更好地养成。
在体育课程改革逐渐得到深化的背景下,学生体育需要数量在逐渐增加,高校体育公共课程也进行课相应的转变,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4-0116-02前言:在最近几年之中,我国体育教学课程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
在高校体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探索和分析下,对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但是,很多学校在实际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没有拥有充足的认识,学校内部的法律制度保障不够健全和完善。
同时,基础设施也缺乏相应的保障。
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比较低,并不能迎合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
基于此,高校在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着重解决这些问题,从整体教学出发,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公平体育课程。
1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1.1学校对公共体育作用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教育中,一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增加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但是,在各个高校运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体育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
虽然一些高校能够把关注点放在公共体育课程上,在落实上往往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度。
公共体育课程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展现出了比较强的实践性。
在学生管理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同时,还有一些体育管理人员运用了不作为的态度。
关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部分普通 高校 的体 育教 学方法进行研 究, 根据不 同学生的身体素 质水平 , 用不 同的适合 学生掌握 采
体 育课 教学方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 8 4 2 O )2 1 7 O 1 2 7 9 (O 8 1 — 9 一 1 6
负心理 , 立 “ 能我行”心态 。而 3 %的学生认为 以强带弱的练 树 我 5 习方法也不失为一种 良策。
上很难满足 的这一练 习方式 ,另有 1 %的学生则无所谓 的认 为随 O
在调查结果 中可 以看 出, 学生 们身体素质还是存在差距 , 如果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就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 “ 吃不饱 ” 一部分 学生 “ 吃不 了” 的现象 , 而且不同层 次水 平的学生想要 学的内容也
不尽相同。水平高的学生不愿意重复学习乏味的基 本功练 习, 水平
跨入新世 纪以来 , 人们的生活变得 丰富多彩 , 同时在各个领域 中人们 的要求也在不断 的提高 , 而高等院校因其特殊 的地位 和人 才 培养 的要求 , 就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在高等院校的体育课方 面不断 地进行研究 , 以便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那么针对不同的学生 的身 体 和掌握技术能力的水平的现实 , 如何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成为
行的, 除了规则规定的条件 以外 , 运动员都 可以发挥 自己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 见机行动 , 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 。 学生不愿意参加枯燥 的
长 跑,但对需要长时间奔跑 的足球 比赛却乐此不疲正是这个道理 。
再次, 在学生内心争先求胜 的鼓 舞下 , 比赛能培养 学生坚韧不拔 的
意志品质 和顽强拼搏 的精神 。
配对教学的 占 3 %; O 提议适 时比赛教学法 的是 2 %。 O
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佟 显 宁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 变 传 统 观 念
学校 体育改革是创新 过程 , 没有观念 的转变是不可能 产生创新意 识 和行 为的, 只有革 除那些影响 和束缚学校体育发展 的思想和观念 , 建 立 起符合新 时代要求 的理念 , 才能使 学校体育 沿着健康 的方 向发展 。 学 校体育教学改革应 树立学生 的全 面发展观 , 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更要 树 立“ 健康第一 ” 的思想和观念 , 形成 在学校里 、 在家庭 中 、 在社会上人 人 都把健康与体育联 系在 一起 , 强化健 康) 识 、 蓉 体育 意识 , 只有这样才 能把握住以提高学生 身心健康素质 为核心的 目标 , 而使全社会树立 从 健 康体育意识 , 真正认 识到学校体育 的重要性 、 迫切性 , 关注学生 的身 心健康 , 用他们感 兴趣 的项 目和方法使他们体验 到运动 的快乐 , 从而把 体 育作为娱乐 健身手段 而坚持终生 , 促进整个社 会新体 育观 的形成 , 为 高校体育 的发展创造一个 良好的社会意识 环境。
发 ” 。
声 乐教学是一种 特殊的教学形式 , 声乐教学语 言拥有 自身独特 的 表达方式 、 表述习惯 、 语言 内涵 和使用规范, 一种既 区别 于专 门用 于 是 演 唱表现 的歌唱语 言, 又区别于专 门用于理论研 究和学术探 讨的声乐 理 论语 言的特殊声乐 语言表达形 式, 而对其语 言规律 的研究 无论是对 声乐教学实践 还是对声乐理论学 术研究均具有极 为重要的现实意 义。 我们强调声乐语 言诱 导 , 要有强 烈的启 发性 , 就是要 通过 教师的语 言引 导, 把学生 的内在能动性调动起来 , 让学生主动地 动脑动 口获取知识 。 让教师 的诱 导和启 发 , 使学 生启 而即发 , 而勃发 , 启 真正 实现 教学 目 的 。比如 , 我让学生演唱《 乡曲》 这是一首 中音 歌曲 , 思 , 学生 的胸 腔不 是很容易打开 , 我启发她 : 要像深井里发出的老牛的吼叫声那样深沉浑 厚 。学生 就模仿 着找 , 不一会 , 就可 以让声音深 沉下来 , 胸腔也 随即打 开。如果你说 : 像关牧村那样去唱低音 , 她就无从 下手。要使学生启而 即发 , 就要教师启而得法 。
关于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公共羽毛球课为例

高校公共体 育必须 以向学生传输 “ 终身体育” 的理 念和 “ 终身受用” 的基本运 动技 能为 目标 ,以激发 学生 的运
动 兴 趣 和 丰 富 学生 的情 感 体 验 为 方 向 ,来 对公 共体 育课 进 行 新 的 改 革 和探 索 。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 ;教 学改革 ;羽毛球
— —
T k a mit n C a s a l E a l a e B d n o ls sal x mpe
W ANG i~ b n Zh i
( u nd n stt o c nea dTcnl yP G ag ogI tu i c n ehoo .E eatet h hi 100C i ) n i e fS e g D p r n u a 9 9 h a m Z 5 n
o in e d c t n a d o t ae u d l e o h s a d c t n i i h re u a o ,P d c t n i ih r n t u o s h v e n r t d e u ai n u —d td g i ei s frp y il e u a o n h g e d c t n E e u a o hg e s tt n a e b e e o n c i i i n i i i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8 X (0 0 8 16一 2 87 6 1 3 0 2 1 )0 —07 o
On t e Re o m fPh sc l u a i n i g e u a in I s t t n ia h f r o y ia Ed c t n Hi h r Ed c t n t u o s i Ch n o o i i n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校管理者也制定 了一些措施 以调动体育教师 的积 极 性 ,例 如 :提高课 时酬 金 ,把 教 学质量 作 为体育
教师 职务聘 任 的重要标 准 ,加 大体育 教 学经 费投 入 力度 等.但 是 ,这 些 措施 并没 有 形成 正式 的制 度 ,
度 ,没有做 到或做 不好应 该受 到何种 处 罚等 ,才 能 真正激励 体育 教师 、学 生、管理者 共 同为实 现体育 教学 目标和 管理 目标 而共 同努力.
低 ,在 许多 高校 ,都存在着 这样 一种现象 .
还 有 ,重科研 轻 教学 .高校教 师 的职 称评 定、
评先进 和加 薪等过 多地强 调 了科研 能力 和成果 ,而
现 行 体 育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的 出发 点 是 为 了保 证
挑 战 ,传 统 的公 共体 育教 学 ,在 教学大 纲 、教 学 结 构 、教 学 内容和 教学 形式等 方 面 ,尤其 是在 教学 管 理 制 度 方 面 都 已经 无 法 适 应 面 向未 来 的 教 学 改革
的新 要求 .为此 ,如何 深化 高校 公共 体 育教学 的 改 革 ,使 之适 应培 养跨 世纪 合格 人才 的需要 ,是所 有
现 行 的公 共体 育教 学管 理制度 有些 规定 不尽合 理 ,
对 学 生 的兴趣 和 爱好 尊重 不 够.例如 ,对于 体育 专 选 课 ,规 定少 于一 定人 数不给 开 设、中途 不允许 转
想 理念 、学 科理 论与 实践贯 通起 来 ,当前对 于体 育 教 在 : 首 先 ,体育 教学 激励 制度 不 完善 .虽然 部 分高
20 0 9年 9月 第 3期
伊犁 师范 学 院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OBE理念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初探

OBE理念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初探作者:李仁萍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2期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进行了OBE理念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首先介绍了OBE的概念,然后阐述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OBE理念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策略。
教学实践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OBE;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有力武器,而公共体育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因此,适时进行OBE理念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OBE的概念所谓OBE,是指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育,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增长和素质的提升。
OBE教学理念一般根据预期成果科学的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即着重以学习产出为中心开展教学逆向设计,强调学习结果,注重学习的“出口标准”。
因此,以OBE理念为引导,开展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有利于打造优质的公共体育课程,有利于提高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存的问题(一)教学目标不够合理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一般以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依据,存在一定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不合理现象,缺乏对学生体育基础、体育兴趣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情况的考虑,存在目标较为脱离实际、可行性不足和不够明确等现象,从而导致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对具体教学的指导价值不足。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待改进传统公共体育课程较为重视对体育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导致理论和实践学时和内容划分上不科学,一般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
另外,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一般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一般首先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然后学生根据个人理解重复模仿教师的动作,最后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
高校体 育课程 改革 与发 展的 指导 思想
《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 体育 课程 教 学指 导纲 要》 比较 全 中
清晰地 提 出 了高 校体 育课程 改 革和 发展 的指 导思 想 。
1 健 康 第一指 导 思想。“ . 健康 第一 ” 的指 导思想 反 映
了高 校体 育工 作的 本质 ,表 明 了学校 体育 课程 的 目的和
生可 以 自主选 择 自己喜 欢 的项 目、 自主 选择 任 课教师 、 自 主选 择上 课 时间 。这 种授 课 形式 打破 了原有 的 系别和 班
于健康 的 、 显 的、 外 基本 的促 进健 康行 为 ” 联 合 国教科 文 。
组 织宣 布 的 《 体育 运 动 国际 宪 章》 明确 了“ 展 人 类身 中 发
维普资讯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孙 长 武 田力 刚
2 0 年 教育 部印发 了 《 国普通 高等 学校 体育 课程 02 全
教 学指 导纲 要》 ,并要 求 2 0 年 新 学年 开始 在全 国所有 03 质 的增 强 , 更 加 注 重学 生 知识 能 力 素质 的协 调发 展 , “ 构
级建 制 , 生 可以选 择 自己喜 欢 的项 目来 学 习 , 以满 足 学 可
建起 终身体 育锻 炼 所需 耍 的知识 、 能力 结构和 基 本身 体
素质, 加强学 生 可持续 发展 能力 的培养 ’ , 及终身 体育 锻炼
的习惯 。
普通 高校 中施 行 。新纲 要提 出要 把“ 健康 第 一 ” 的指 导 思 想作 为确 定课 程 内容 的基本 出发 点, 以人 为本 , 循大 要 遵 学生 的 身心发 展规 律和 兴趣 爱好 ,要因 时 因地制 宜 开发 利用 各种课 程 资源 ,要 充分 发挥 学 生 的主体 作用 和 教师 的主 导作 用 , 力倡 导开 放式 、 努 探究 式教 学等 等 。 么 , 那 如 何根 据新 纲要 的精 神 , 高 校体 育课 教学 进 行改 革 , 对 是高 校体育课 教师 急待研究 的一个课 题 。 本文根据 新纲要 的精 神和我 校近 几年 体育课 程教 学改革 的经验 , 高校体 育课 对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双轨制发展模式探究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为 主 , 以 系 或 自然 班 为 单 即 位 、 照 国家 颁 布 的 教 学 大 纲 对 大 学 学 生 按 进 行 课 程 设 置 范 围 以 内的 内 容 教 学 , 在 并 学 期 和 学 年 末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 进 行 考 评 , 完 成 学 生 在 大 学 期 间 的 体 育 课 时或 以 学分的过 程。 这 种 方 法 的优 点 是 学 校 可 以 对 体 育课 内的 学 生 统 一 管 理 , 师 备 课 无 需 做 较 大 教 改 动 。 点 在 于 学 习的 内 容 相 对 固定 、 创 缺 无 新 , 师 上 课 是 无 论 学 生 基 础 好 坏 及 对 课 教 程 的 喜 好 程 度 如 何 都 按 大 纲 教 学 , 能 发 不 挥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生 上 课 不积 极 教 学 学质量差。 1 2俱 乐部 教学 模式 . 市 场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加 剧 了 社 会 的 分 化 ,胎 生 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我 国 体 育 也 正 在 经 历一 个 分 化 过 程 。 这 个 分 在 化 的 过 程 中 , 乐 部 教 学 模 式 是 近 年 来 俱 涌 现 出 来 的 一 种 新 兴 的 教 学 模 式 ,源 自 俱 乐 部 的 锻 炼 方 式 , 有 共 同 兴 趣 的 人 即 为 了共 同 的 爱 好 在 一 起 锻 炼 。 种 教 学 的 这 方 式 在 深 化 的 过 程 中形 成 了 “三 自 主 原 则 ”即 学 生 可 自主 选 择 体 育 老 师 、自 主 选 择 体 育 项 目 、自 主 选 择 上 课 时 间 。 学 期 到 和 学 年 末 时 根 据 学 生 的 个 人 能 力 与 选 课 项 目的不 同给学 生考 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
作者:戴卫平 孙文倩
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公共课的目的作用出发,了解高校公共课的现状,指出高校公共课的重
要性,为以后开展高校公共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课 运动项目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素质、运动技
能、终身体育习惯、社会意识等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快乐体育”、“阳光体育”、
“终身体育”等新新体育观念的影响下,专家学者们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提出了大量有建设性的
建议,这就促使我国的公共体育课从单纯的培养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逐步转向培养健康科
学的体育健身习惯、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的方向发展。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现阶段正处于一个
改革发展的阶段,正在逐步走出老式的公共体育课套路,向更加人性、合理、充分结合实际的
方向发展。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讲述对公共体育课的理解。
一、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目的和作用
当今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高校
公共体育课的课时、掌握技能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
习专业的运动技能、培养团结协助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体育的适应
性。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终
身受用运动技能。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
(一)课程体系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体育专家学者经过大量的改
革、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学生课程选择上,一般均以“三自主选择”为原
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是高校公共体育
课改革中的重要一步。学生根据自身身心素质选择正确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
趣爱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体育习惯。
(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学生公共体育课的考核评价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环节,是对公共体育课效果最直接
的检验方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严格的规定,现在对学生公共体育课的考核评价
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核,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
社会适应等多个领域综合考核评定。例如,对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的考核,可由体育教师通过
对学生体育课堂中的表现,直接给予评定。
(三)场馆设施等教学条件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载体。在
各地高校中,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高校的场馆设施条
件相对较好,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场馆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国内部分高校的体育
场馆设施陈旧简陋的现象普遍。
由于国家教育资金有限,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可能完全由国家来承担,高校
体育场馆通过对外开放,自筹部分经费而出现场馆被占用也是无奈之举。大部分高校面对这一
现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租用场馆,价格的层次化、学生日常上课免费开放等政策,充
分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场馆资源,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从学生需求角度分析
学生作为公共体育课的主体,是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好坏的最直接因素。但国内近几次的
学生体质测试中发现,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身心状况的不良趋势越来越严重,这与学生在学
校、家庭中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体育锻炼、养尊处优有很大的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着手,加强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建设,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与校团委、校学
生会牵头,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在学生公共
体育课选课环节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身身心素质状况做出客观清醒的认知,找出
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体育运动项目,再结合“自主选课原则”,选择体育课,不能盲目地为了选
课而选课。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堂中,应摆正心态,把公共体育课作为整个大学课程的一部分,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最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部在努力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应根据学生
对运动项目的偏好、考核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使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
展始终朝着解决学生需求、给予学生应有的体育教育方向发展。
四、从教师角度分析
作为高校体育课的授课人员,各体育教师应对自身职责、价值观、运动技能、职业意志等
有明确清醒的认识,时刻加强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上好一堂
专业技能课,而应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为准则,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运动
技能的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体育思想品德建设,促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自我锻炼的思想。
例如,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给予足够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本人的自身条件,合理
选择体育课程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自身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部应在明确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目
的和作用的同时,应与时俱进,时刻根据学生的需求,对高校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体育
场馆资源体系做出调整,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健康科学地开展。在体育技能逐渐作为人际交往
的一种重要工具的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 都菊英.“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第
22卷第5期):454-455.
[2] 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体育部.
[3] 杨帅.对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4] 张正雷.山东省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篮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体育
学院硕士毕业论文.
[5] 王智斌.关于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公共羽毛球课为例[J].广
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