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考核现状研究
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研究

123 数理统计 法 。对 回收 的调查 问卷 进行 整理 , 助于 .. 借
Mi oot xe 软件对其 中有 效 问卷 进行 数 理处理 , c sf E cl 1 武术教学 目标存在 短期 性 .
1 研 究对象 与方法
1 1 研 究对象 .
关键词 : 武术教 学 ; 现状 ; 普通高校
中图分 类号 : 8 7 4 G 0 . 文献标识码 : A
Su yo rsn i ain o s uT ahn hja g S td nP ee t t t fWu h ec igi Z ein ’ Su o n
Co lg sa le e nd Unie ste v r iis
s ut no uh ahn lg du i rie hjn rvne h rc epya a sdte ecigoj - i i f sut cigi c l e a nv s i o Z eagp ic,teat l del nl e ahn b c t o W a e n o es n e t f s i o ie y ht e
通过查阅部分浙 江省普 通高 校武 术课 的教 学 目 和对 标 浙 江省部分高校的武术 教 师在制 定 武术课 教学 目 情况 的 标 了解 , 发现浙江省普 通 高校在 武术 的 实际 教学 中 , 目标存在 短期 性 , 教育 目 只是定 位 在身 体形态 的完 善 、 标 技能 的提 高 和发 展上 , 了利用 武术 技能进 行终 身 体育 能力 的培养 。 忽视
浙江省普通高校武术教 学 的现状研究
黄 忠兴
( 杭州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 学院 , 浙江 杭州 30 1) 102 摘要 : 浙 江省 2 所普通 高等 院校为调查对 象, 面了解浙 江省普通 高校 武术教 学现状 的基 础上 , 目 浙江省 以 6 在全 对 前 普通 高校武术教 学的 目 、 标 内容及 学生的学 习兴趣等进行 深入 分析 , 出了 当前 武术教 学存 在的 问题 , 指 旨在 为浙 江 省 高校 武术教学 的课程 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近年来,随着武术文化的普及和武术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也逐渐成为学生们喜爱和参与的体育项目之一。
然而,目前该领域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从现状和改革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现状1.资源不足。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武术教练;而一些有武术教练的学校,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设备和场地条件也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异。
2.教学内容单一。
部分学校的武术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传统拳法的基础训练上,而缺乏更加综合、系统的武术课程。
同时,由于武术是一项技能型的运动项目,其教学难度和风险较高,在教学安全和教学效果上需要更加注重。
3.评价标准不够明晰。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和规范。
一些学校只侧重考评学生的动作技巧是否规范,而忽视了武术精神和道德教育的培养。
同时,还有一些学校存在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不相匹配的问题。
二、改革对策1.加强教练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招聘专业的武术教练,同时加强对教练的培训和岗位评价体系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2.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应该建立全面的武术课程体系,包括武术基础、武术技术、武术实践和武术理论等课程。
同时加强与学科交叉的课程设计,将武术教学与营养学、心理学、医学等专业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科学评价标准体系。
高校应该建立全面、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将武术技能、武术精神和道德教育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并通过考试、论文和比赛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4.加强硬件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武术训练场地、器材和安全措施,为教学和练习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设备。
总之,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通过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评价标准体系和加强硬件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可以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武术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武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品位。
与此同时,武术教学在我国各地的学校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学校武术教学的研究现状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论述武术教学在我国学校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研究现状1、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学校武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不系统,导致教师普遍采取宽泛、散乱的授课方式。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路径,学生也很难在武术教学中获得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2、教学方法单一不灵活。
在武术教学中,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常规的讲授和实践操练,缺乏创新性的设计,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管理不够多元化。
学校武术教学的教学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和实践操练,以及比赛训练等方面,缺乏多元化的文体活动,无法有效发挥武术教学的实质效果。
二、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趋势1、要突出武术教学的体育本质,加强身体锻炼。
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应该把实践操练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把武术的动作应用到全景运动体系当中,通过武术的实践操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2、注重武术技术的传授和练习。
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应该重视武术技术的传授,充分发挥武术技术传授的功能,着重练习武术技术,使学生掌握武术技巧,提高武术技术水平。
3、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要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承,特别是针对历史悠久、技术娴熟的武术团体,应当把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武术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对学校的教育实践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发展,未能发挥出学校武术教学的充分作用;而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趋势则是要通过加强教学管理、突出教学体育本质、注重武术技术的传授和练习、以及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来实现,以发挥武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情况分析

干 武术活动 : 罔高校中的广泛开 展 几 我 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 江苏省徐 州市 的 9所普通岛等学校 1 体 育专业学生 。 F 12 研究方法 .
121 问卷 调 查 法 。。
开设的武术项 日和学生希单学 习的武 术项 目有着很 人差距 ,
f 实 开没传统武 术项 日的学校仅有 1 ,然而希单学习传 』 u 所 统武术的火学 生却 占涮 总人数的4% 这些学生希望通过学 0, 习传统武术, _ r斛风格迥异的武 术流 派和博 大精深 的武术文 化 内涵, 希掣学习 国家 定武术套路的学生 则 1。% 亓 9 8 ,l实 j
Ab t a :B e meh d f u sin a r n o u na i n t ea t o d n a ay i nt e s r ct yt t o so e t n i a d d c me t t . h u h r h q o e o ma e a n lsso h
小够 ,安排武术教学 内容时针对性 强 。
为 9 .% 儿中有效 问卷 9 7 ,自傲 牢为 9 . % 79 , 2份 47 。
22 学生不喜欢武术公共课的原 因分析 。 122 文献研究法 。。 侧盘结果 示 。 所调查的 普通高校非体育专 业人 学生 盘阅大量有关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高校 武术教学l_ 、 l究 J f 中 ,有 3 5名学 生表示喜炊武 术课 ,占 3 . %;育 6 5名 1 15 8 学校 体育等 方面 的论文 、报 告和 文献 。 学牛表l 喜炊武 术课 ,占6 . % , J ÷ 8 5 ,其中4 . % 2 8 的学 生 喜欢 123 数理 统 计 法 .. 术 但 喜欢 参加武 术运动 ,2 .7 则既 喜炊武术课又不 5 % 运用 SS I. 对收集到 的数据资料进行相 的统汁处理 。 P SO 0
成都市普通高校武术公共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关键词: 成都市
普通高校
武术
现状调查
文章编 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3 ) 0 7 —0 0 7 4 —0 4
级的学生 2 0 0人 发 放 调 查 问 卷 2 0 0份 , 回收 1 8 7份 , 回 收 率
中图分类 号 : G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成都理工大学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系院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发放
问卷 , 其中教师调查 问卷 1 5 份, 回收 1 4份 , 回收率 9 3 . 3 %, 2 0 0 9
作者简介 : 1 . 罗 杨( 1 9 8 8  ̄ ) , 男, 在读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 民族传统体 育学。 2 . 薛 源( 1 9 8 4  ̄) , 男, 在读硕 士研 究生 , 讲师。研 究方向: 民族 、 民间传统体育学。
水 平 与 发展 状 况 。
校武术选 项课 主要 以 2 4式简化太极拳 、 初级剑术 、 散打为教学
内容 。 表 4学 生喜 欢 的 武 术 项 目调 查统 计 表
2 . 1 . 2武术教师学历情 况分析 表 2武术选项课教师学历情况调查统计
然而通 过表 4对 学生 喜欢 的武 术项 E l 的调查 统计 表 明 , 2 9 %的学 生喜欢学 习防身术 ; 2 0 %的学生希 望在武术 选项课上
2 . 1 各 高校 武 术 选 项课 教 师 基 本 情 况 教 师 这 一群 体 是 实施 教学 过 程 中的 主要 力 量 ,通 过 对 教 学
计划 的设立和规划 ,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学什么 ,学习的效率如 何。 可归纳出其教学素质的高低和创新科学教学 的能力 , 直接影
响到 武 术 的 教学 质 量 , 将 对 学 校 武术 的开 展 产 生 巨大 的影 响 。
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现状研究.doc

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现状研究作者:牛进平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0期[摘要]文章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对武术课不同项目的不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在武术课中实施武术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最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模式[作者简介]牛进平(1971- ),男,河南焦作人,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河南郑州450007)[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146-02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必须反映如下时代特征:健身性、人文性、基础性、娱乐性、经济性、主体性、选择性、多样性、民族性、开放性。
本文以以上内容为依据,较为全面地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响应我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提高教学效果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教学理论依据。
一、武术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和创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而武术就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最好途径。
在校园内外的各种竞赛活动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群体意识,同时也起到了净化、优化竞争意识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习武术某段动作时,闭上眼睛想顺序,动作间的联结,都能在脑海中重现,像看电影一样,一幕幕栩栩如生,不知不觉之中发展了想象力。
在这种现象中,联想是十分重要的,想象和联想在武术课学习中十分普遍。
因此我们也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又要有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
武术课堂的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训练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具体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充分分析学生的性格,使学生认识杰出人物的意志品德;二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引导他们的情绪趋向积极饱满和成熟,动作分析应为学生广泛创设情感体验的情景。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1. 引言1.1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体育武术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长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强调的是对身体的锻炼和心灵的修炼,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武术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减少学生因长时间坐姿而导致的身体不适问题。
体育武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使其具备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体育武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1.2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1. 师资队伍不足。
目前,部分高校在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融会贯通,难以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3. 课程内容滞后。
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武术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
4. 实践环节不足。
部分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影响了学习效果。
5. 学生评估不够科学。
部分高校在公共体育武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估方式单一,只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忽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能力的全面评估,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的重要方面。
高校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
高校应该注重选拔和引进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

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传统武术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并成为国人的身体与精神文化追求的重要领域。
传统武术因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而在高校教育中,传统武术作为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文化学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在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和发展思路上,还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武术在高校的现状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之一。
同时,传统武术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细化。
目前,全国的高校和培训机构已经开设了大量的传统武术课程,其中包括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河南少林寺武术等各种道家、儒家、佛家武术流派,同时也涉及到了少儿、青年、职业、老年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传统武术爱好者。
但是,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武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不够规范化由于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学科体系较为分散,所以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缺乏可靠的标准教材与统一的教学大纲,这给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而且,虽然传统武术教材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在相应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和动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目前,在传统武术中,大多数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展示、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学生对武术的真正理解和感悟还比较有限。
但是,在传统武术中,实践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的精髓,提升技能。
3.传统武术在高校的评价标准不明确虽然传统武术在高校课程中设置了统一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但是由于传统武术的学科体系并不统一,所以传统武术在高校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难以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传统武术在高校的发展思路传统武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应当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1.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传统武术在高校教学中需要借鉴现代化的技术来综合提高传统武术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8No.4Ap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4期(下)2012年4月1研究目的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它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项必修课程,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武术课考核的科学性,对武术在高校的传播、推广和武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武术公共课的考核现状找寻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对武术课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考核,可以为进行武术教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促进武术在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论文、报刊以及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的检索,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加以整理,从中获取重要的理论依据.2.2访谈法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家进行走访,对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同时对工作在高校一线的武术教师进行访谈.2.3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现场发现发场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发放专家问卷7份,回收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份400份,回收378份,回收率为94.5%,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为90.8%.2.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5逻辑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合理建议.3研究结果与分析3.1从事武术教学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在对从事武术教学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考核现状研究王莹(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36)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普通高校公共武术课的教师队伍、教师与学生对现行考核模式的满意度、对考核模式需要完善内容情况、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考核评价作用的认识情况、对当前考核评价主体及现行考核评价结果的呈现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找寻高校公共武术课考核过程存在的问题,为进行武术教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促进武术在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武术课;考核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4-0100-04性别年龄(岁)教龄(年)男女20-3030-3535-4040-4545-5050以上1-55-1011-2021-3030以上1284133005114表1教师的性别与教龄教师职称教师学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以下031251721表2教师的职称与学历100--发现,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5岁之间,占调查人数的85%;教龄集中在5-10年之间的居多(见表1).在职称方面教授没有一人,副教授只有3人,讲师队伍占绝大多数.学历方面以硕士居多,这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也凸显了高校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总之,从表1、表2可以看出,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年轻化,教师的教学经验尚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在高级职称的评定上(特别是教授职称),要向青年教师尤其是对确有真才实学和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政策鼓励.3.2教师与学生对现行考核模式的满意度情况为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现行武术考核模式的满意程度,对目前武术考核模式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见表3),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学生考核评价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竟然没有教师选择很满意,选择“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分别为35%和45%,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15%与5%;学生对现行考核评价的满意度不高,选择“很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分别为3.3%与8%,选择“一般”、“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分别占到51%、33.3%和4.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所有教师都认为没有一个学生能得优秀,选择“比较满意”为35%与选择“一般”的45%相近,都不能满足教师的愿望.但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15%与5%,说明这种考核制度又有一定的合理度,可能有另外的干扰因素;学生对现行考核评价的满意度不高或者现行的武术教学脱离开了学生的实际,一厢情愿停步不前,如选择“很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分别为3.3%与8%,选择“一般”、“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分别占到51%、33.3%和4.4%,变化较大“一般”远远超过了其它选项,给人感觉好像无所谓,没有兴趣.由此看出学生对目前武术考核模式的满意度大多集中在一般和不太满意的态度,这和学生基本无力反抗考核模式有较大关系,一部分学生已经在无趣的考核中变得麻木.而教师对目前学生考核模式的满意度要高于学生,教师对现行考核模式集中在“比较满意”占35%,相反学生很满意占3.3%、比较满意占8%与教师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且教师没有最满意而学生有最满意的,这说明学生对改革和完善目前考核模式的欲望比教师更加强烈,说明教师和学生对武术理解存在较大差异,与武术教学有很大关系,需要对现行考核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结合武术教学实际,从各个方面为构建新的考核模式奠定基础.3.3目前对学生考核模式需要完善内容情况调查由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学生考核模式与实际相去甚远,脱离实际,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因武术的传统性而偏离轨道,鉴于此,下面就“教师和学生会认为哪些方面是需要进行完善”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调查(见表4),找出其认识的偏差所在,从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由调查结果发现,教师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学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与考核评价内容.三项需要完善的内容是一样的,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即老师传授给学生,学生相信教师.但选择的比例差距却较大,教师分别为95%、70%、70%;学生分别为54.5%、38.0%、35.5%.因此可以认为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与考核评价内容是必须要改革的主要内容,只不过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低于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且学生的观点受教师影响较大.在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这三者中学生排在第一位的是考核评价标准而教师确是考核评价内容,这说明教师是想更多的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学生只想通过考试,把学习更多的知识排在最后,但自己心里又明白多学一些东西比少学一些东西要好的逆反心里.综上所述,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评价方法是必须要改革的,也是改革的重点,但一定要考虑学生满意情况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合计教师选N 择情况%排序学生选N 择情况%排序4123.3%5735%2298%3945%118551%1315%312133.3%215%5164.4%420100%363100%表3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注:N代表选择人数,%代表百分比101--68.6%的学生选择了是教师考评,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进去;仅有10%的学生参加了自评,2.8%的学生参与了互评,只有3.9%的学生参与了自评和互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考核中需要完善的内容教师N选择百分比%排序学生N选择百分比%排序考核评价的内容考核评价的制定考核评价的标准考核评价的评定考核评价的方法考核评价的主体考核评价的结果呈现2020202020202095%25%70%35%70%50%10%162534736336336336336336336335.5%22.3%54.5%20.7%38.0%19.0%21.5%3416275表4教师和学生认为需要完善内容调查结果表注:N代表选择人数,%代表百分比的年龄特征、生理特点、阶段特征,及教学是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只有将需要完善内容中的七大项都合理进行改革才是最实际的.3.4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考核评价作用的认识情况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考核评价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实施和发展考核评价的作用.通过调查教师和学生对考核作用的认识情况发现(见图1),教师认为通过考核可以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式,有45%的教师把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有近55%的学生认为考核起到的很重要的作用是反思总结,在考核对指导学生学习方向重点的作用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了较大分歧,有42%左右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而教师却恰恰相反,有42%的认为不重要.从结果还发现有25%的教师和21%的学生认为考评有记录成长的作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是成长过程中的总结性记录.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已经从结果分析过程的教和学的方法,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武术课程发展的又一新体系.同时教师和学生对考核作用的认识还反映在选拔筛选上,26%的教师和3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其实过渡地重视考核的这种作用会造成学生为了考核而考核的问题.而考核的激励作用学生选择的比率较高,有43%的学生把其放在重要位置,说明考核是学生获得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重要手段.3.5对当前考核评价主体的调查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服务,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调查中显示(见表5),考核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化,主要还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评,在接受调查的20名教师中有19人(95%)选择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只有1人(5%)由学生自己参与到考核主体中来.因此当前的武术课的考核呈现出考核主体过于单一的现象,没有把教师的考核和学生的自评、学生的互评相结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能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评价一次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从学生所选择的考评主体来看(见表6),调查内容选择项总人数选择结果百分比在考核过程中评价主体的选择教师学生自己其他人员N=20N=20N=2019人1人12人95%5%12.5%表5评价主体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教师)评价主体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自评教师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其他人合计学生评价主N 体选择情况%24968.6102.83710.25314.6143.9363100表6评价主体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学生)102--呈现方式等级分数评语等级+评语分数+评语等级+分数等级+分数+评语合计教师人数N 百分比%排序420%21470%10%0%0%210%30%20100%表7现行武术考核时教师对学生分数的呈现方式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主体地位,几乎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同学和自己的见解.虽然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指导纲要》中已经明确了学生的考评主体地位,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样的考评状况与现实的教学改革是极其不协调的.3.6对现行考核评价结果呈现的分析从考评结果的呈现来看,现行考核教师对学生分数的呈现方式有70%的教师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的,10%的教师是以等级加分数的形式,20%的教师是以等级呈现的.没有一人是以等级加评语或者等级加分数加评语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仅仅以分数或等级来显示其近期的学习结果,这种形式没能给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综合的评价,不利于学生总结反思,也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现行的体育考核评价模式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其特征表现为以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为主,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从科学性和客观性来看,这种以总结性考评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评,显然是不合理的,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理念相悖,不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地信息反馈,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对教和学进行反思和总结.4.1.2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教师对现行考核模式的总体满意程度都很低,而且,学生的满意程度比教师更低,教师对现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考核的满意度比学生高,但是,学生的满意度更低,提示考核模式与标准改革的迫切性.4.2建议4.2.1根据《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考核模式,增加学生的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的统一,这样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4.2.2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纳入考核标准中,在考核中给予相应权重,以保证考核的更加科学与完善.4.2.3由于考核模式、考核标准因时间、地域不同应有所不同,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制定适合本校的考核模式和标准.———————————————————参考文献:〔1〕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姚蕾,杨铁黎.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佟铸,李贵阳.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J].体育学刊,2003(3).〔4〕傅君芳,王元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4(1).〔5〕汪英.对高校体育课武术考核的研究[J].武术教学研究,2006(9).〔6〕周登嵩.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584-585.〔7〕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2002年8月6日,教体艺[2002]13号).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