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猪瘟危害

猪场猪瘟危害
猪场猪瘟危害

猪场猪瘟危害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猪瘟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猪身上,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大多数都在1:16左右徘徊。这些场并不是不重视猪瘟的免疫防疫工作,但是接种了猪瘟疫苗后,猪瘟的抗体水平还是上不来,其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霉菌毒素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在生物体外对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杀性,可能因霉菌毒素对细胞膜作用(包括淋巴细胞受体改变)或干扰巨分子合成及其功能。例如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细胞毒性,可作用在胞质分裂(可能藉与丝状肌动蛋白结合)上,从而使免疫机能受到抑制。

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常见疾病如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PRRS)及圆环病毒等在猪群存在,会产生免疫抑制,使猪的免疫力下降,机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3.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有的猪场忽视本场的实际以及猪只个体的差异,采用同一个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

4.疫苗免疫剂量不足

对于那些处于半免疫状态的临床感染的猪(无临床症状),若此时仅接种1头份猪瘟活疫苗,非但不能产生免疫力,反而刺激引发非典型猪瘟。

5.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会影响免疫效果。猪瘟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过久。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性使用完,应放在冰瓶或冷藏箱内低温保存。此外,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如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注射时消毒不严,造成潜伏期病毒的传播等,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不法厂家私自制造一些质量没有保证的猪瘟疫苗,及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使猪只免疫失败和隐性猪瘟的猪只增多。

二、防治对策

1.加强猪瘟的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定期开展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了解猪群的抗体水平和注射猪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超前免疫时仔猪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是由于母源抗体过高)。下面介绍的免疫程序可供猪场参考采用:

(1)母猪在产后20-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猪瘟疫苗4头份。

(2)仔猪21-25日进行首免,每头仔猪接种4头份;60日龄左右二免,每头仔猪接种4头份。

(3)发生过猪瘟或受威胁的猪场参考免疫程序:

为了预防仔猪发生早期感染,可对初生仔猪实施超前免疫:在仔猪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每头仔猪注射1-2头份猪瘟细胞苗,注射2小时后再让其吃初乳。在30-40日龄进行二免,每头接种4头份。

2.重视疫苗的管理工作

猪场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严格按照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过久。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性使用完,应放在冰瓶或冷藏箱内低温保存。

3.注意霉菌毒素的危害,注意防霉及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猪场外购饲料或原料时,应尽量了解饲料的来源、收获、加工、贮藏、运输等条件。尽量采购质量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

鉴于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严重超标的情况,猪场应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严重和中度发霉的饲料必须全部废弃,不能用于喂猪,特别是母猪。轻微霉变饲料必须添加霉菌毒素较大剂量的处理剂。因为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在选用霉菌毒素处理剂时要同时考虑广谱的、吸附性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及促进受损机体的康复的霉菌毒素处理剂。如某些产品是由伊利石、绿泥石等双极性改性水合硅铝酸盐、中药提取物等成份组成,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多种毒素,还具增强免疫力、护肝强肾等作用,而且不会吸附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

4.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造成猪群不同程度的免疫失败,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猪场应通过完善免疫程序、改善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5.在发生猪瘟与其它常见疾病的混合感染时,抗生素药物虽然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或治疗细菌的危害,从而防止或减少猪只发生继发感染。在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在饲料中添加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等效果较好的药物。

6.定期消毒,在没有疫病发生的情况下,规模猪场每周应消毒1-2次,当发生疫病时,每天应消毒1-2次。同时消毒药应经常更换使用。

7.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给猪只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疫主体责任承诺书

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疫主体责任 承诺书 养殖场基本情况: 名称:地址:东营市垦利区镇村联系电话:。 存栏生猪头,其中:种猪头,母猪头,仔猪头,育肥猪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及国家、我省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本场(户)自愿承诺如下: 一、建立动物防疫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各项登记制度,完善生产记录、引进和调出记录、诊疗和用药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各项记录规范、全面、详实。 二、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建设,场内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生物安全防线尽可能推到生活区以外较远的便于消毒的区域,装猪台远离养殖场,并及时清洗消毒;采取科学管理、封闭饲养措施,有条件的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严禁一切外来车辆、人员,特别是经纪人、生猪保险理赔工作人员和病死猪收集人员进入生产区,场内人员不得串舍,兽医串舍诊疗必须着防护服、戴鞋套。 三、规范生猪调入调出,调出生猪提前申报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出;调入生猪严格落实落地报告、补栏隔离和空栏管理制度,引进种猪的保证手续齐全。不从高风险区购入生猪、生猪产品、猪源饲料及饲料原料。不使用未经备案的生猪运输车辆运输生猪。 四、不散放散养,不使用泔水饲喂生猪,严禁外来猪及其制品进入猪场。 五、配建进场消毒池,配备场区消毒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场内消毒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定期对场内外彻底消毒。认真做好进、出场区人员及其携带物消毒,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洗澡消毒;认真做好进、出场区生猪运输车辆消毒,特别注意车辆底部清洗消毒。 六、主动开展猪群健康状况日常巡查排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不出售、不丢弃病死猪,对病死猪、粪便及污染物实施无害化处理。 七、规模养殖场配备专职兽医,坚持科学饲养、规范管理。主动做好周围3公里范围内生猪养殖场户的引导宣传,普及防控技术和措施,共同做好非洲猪瘟防控。中小规模养猪场(专业户)要聘请有技术资质的兽医,进行动物疾病防治,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兽药及生物制品。 八、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病死猪、排泄物、垫料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坚决不出售、贩卖病死猪。委托专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集中处理的,病死猪运输车辆在生物安全防线以外交接,交接病死猪后严格清洗消毒。 九、主动配合畜牧兽医等监管部门开展疫情排查、监督、抽样等工作。 十、本场(户)负有动物防疫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非洲猪瘟防控部署要求,自觉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如因防疫主体责任不落实、自身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不执行动物防疫相关规定造成疫情发生传播的,不享受国家扑杀补助政策,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疫情报告电话: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北京市100193)目前,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和危害仍然很大,如仔猪流行性腹泻持续发生和流行、伪狂犬病的再发和继续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散发性疫情等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很大,甚至影响一些猪场的正常生产。因此,做好猪场主要流行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稳定养猪生产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猪病的现状、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策略做一概述,供参考。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1 现状 毋庸置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生产的首要病毒性疫病,其控制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稳定与否。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毒株流行数年之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许多管理水平高、饲养条件好的大型规模化猪场控制程度较好。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HP-PRRSV引发的临床疫情仍然以发热、呼吸道症状、母猪流产为主,部分病猪出现腹泻、神经症状等。尽管HP-PRRSV仍然是目前的优势流行毒株,但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急剧增加,出现了非结构蛋白2基因各式各样缺失的毒株,甚至ORF5基因碱基缺失的毒株,而且出现了疫苗毒与野毒的重组病毒,这与减毒活疫苗的过度使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流行毒株,值得我们关注。 1.2 问题 在我国养猪生产实践中,该病的预防与控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方面有不少误区。⑴过分看重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忽视生物安全措施、闭群饲养等技术在预防与控制的实质性作用;⑵减毒活疫苗种类太多,猪场选择无所适从,盲目使用;⑶有的活疫苗的安全性本身就存在问题,有不少猪场盲目使用这些疫苗后,直接导致猪群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妊娠母猪流产、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⑷减毒活疫苗使用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滥用、过度使用、普遍免疫和高频度免疫现象。由于近年来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的不合理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临床上时常难以分清是疫苗毒所致还是野毒感染造成的。 1.3 防控策略

猪场得了非洲猪瘟怎么办

每个人都不希望猪场出现非洲猪瘟,但是每个猪场都可能出现,为了减少损失养殖者须提前想好措施,这里就给大家说下出现之后怎么办? 这时可以使用防威灵进行防控。具体的使用方法是: 预防保健:1kg/吨料,长期添加或每月使用15天。 紧急防控:6kg/吨料,疫情严重地区8kg/吨料,连续使用7天。然后改为3kg/吨料,连续使用2周。 推荐方案是: 一、感染猪场可第一时间采取拔牙式灭源,正常猪群紧急投喂中药: 第1-7天:防威灵6kg+威可宁6kg/吨料。 第7-21天:防威灵4kg+威可宁3kg/吨料。 第21天后:防威灵1kg+威可宁3kg/吨料,长期添加或每月使用15天。 二、受周围疫区威胁的养猪场未发病预防:

防威灵1kg+威可宁3kg/吨料,长期添加或每月使用15天 注意事项是: 1、发病症状明显的猪,拔牙式灭源(至关重要),全群投药。 2、一栋舍发病必须要全场同时投药。 3、必须要足量用够疗程,至少连续使用40天。 4、降低猪群密度,发病后15天之内做到不清粪或少清粪。 5、防威灵必须要高剂量(根据病情调整)连续使用7-10天,然后减量。 6、采食量不足的猪群,每吨料中要增加用药量,以保证猪采食足够药量。 7、母猪刚开始出现症状并死亡时,拔牙式清除,全群投药。 8、特别注意的是,母猪开始死亡时,此时肥猪往往没有症状,如果此时不给肥猪投药,则不仅等到肥猪出现症状后不好控制,而且还严重干扰母猪治疗效果。 9、肥猪防控难度大、建议出现症状及时处理、尽早预防为主。

10、发病场2个月内严禁配种、严禁接种疫苗。 11、长期使用本方案低剂量保健,是构建猪群“健康度”的最佳方案。 12、急性发病(爆发)猪场,不建议使用本方案。 用药同时结合生物安全措施处理,总体防控效果非常不错,养殖者如需购买该产品,可联系河南威立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和南方科技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度合作,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动保领域得以转化并应用。尤其是公司研发的防威灵产品方案在预防非洲猪瘟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猪场常见猪病用药大全

猪场常见猪病用药大全 药名适应症用法 1.阿莫西林作为三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急泌尿道感染;组织穿透性比羟氨苄青霉素强;2-7MG/KGW,肌注 2.阿托品具有解毒及缓解胃肠蠕动,特别是严重拉稀时,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效果 3.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癣也有较好效果,但毒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4.安洛血止血针 5.安钠加强心药 6.安乃近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7.安痛定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8.氨苄青霉素作为二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急泌尿道感染; 2-7MG/KGW,肌注 9.氨茶碱平喘,舒张支气管,对喘气,咳嗽猪能迅速平喘 10.氨基比林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11.北里霉素对猪的喘气病效果较好,同时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2-10MG/KGW 12.丙流苯咪唑对线虫,绦虫,吸虫均有较好效果,也较安全 13.促排卵药物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排卵2号,3号等;配种后肌注,会使每胎产仔数增加2-3只 14.大黄泻药 15.敌百虫传统上常用它进行猪驱虫,效果好,但易中毒,有一定的健胃作用 16.地塞米松抗炎,抗毒,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 17.丁胺卡那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也有一定的毒性 5-15MG/KGW 18.恩若沙星第三代喹若酮类,对呼吸道,肠道病有较好效果0.5-10MG/KGW不能口服 19.氟哌酸属于喹若酮类抗菌素,对G+G-菌均有效0.5-10MG/KGW 20.杆菌肽锌对G+菌有较强作用,对生长有促进作用; 21.红霉素广谱抗菌素;组织穿透性也较好;对子宫炎,呼吸道炎效果较好; 8-10MG/KGW 22.环丙沙星第二代喹若酮类,效果比氟哌酸更好 0.5-10MG/KGW 23.黄体酮用于母猪的保胎,安胎 24.磺胺-5-甲氧嘧啶(长效磺胺D) 同上同上 25.磺胺-6-甲氧嘧啶(长效磺胺C) 广谱合成抗菌素,对猪弓形体病效果好; 0.07-0.1克/KG口服肌注 26.磺胺二甲基嘧啶SM2 同上同上 27.磺胺甲基异恶啉SMZ又叫新若明抗菌谱较广,常与TMP合成增效 0.07-0.1克/KGW口服肌注 28.磺胺咪SG 不吸收,只对肠炎有效 0.1-0.2MG/KGW 29.磺胺嘧啶SD 广谱合成抗菌素0.1-0.2MMG/KGW口服肌注 30.金霉素广谱抗菌素,对肠炎,拉稀效果好 31.卡那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但毒性较大 5-15MG/KGW 32.喹乙醇属于喹恶啉类,有抗菌,促生长作用;50PPM拌料

当前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当前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近年来,一些养猪场虽然注射了猪瘟疫苗,但猪瘟仍有发生,而且多表现为非典型、慢性及隐性状况,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损失。据报道,国内养猪业每年因发生猪瘟引起死亡的猪只占全部病死猪总数的30%左右,加之流产、产死胎、淘汰种猪,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针对猪瘟给养猪业造成的巨大损失,现将猪瘟防控中的一些发病原因和防治经验与大家交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怀孕母猪流产、死胎等。猪瘟病毒对猪危害极为严重,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一、当前猪瘟流行的特点 1.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流行,主要以温和性、非典型性猪瘟为主,发病缓和,症状不典型,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降低,呈现波浪式、周期性散在发生,很少见到典型性猪瘟。 2.发病年龄幼龄化。据报道,79%的猪场发生猪瘟的猪只多在90日龄以下,最多见发病的是3 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2~10日龄的哺乳仔猪和断奶至60日龄的保育猪发病最多见,而育肥猪和种猪发病较少。 3.病情温和。目前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强弱之分。低毒力毒株感染可引起非典型,温和型和慢性猪瘟,病猪仅表现体温稍升高,鼻干、减食、消瘦、贫血、尿黄、咳嗽、下痢、四肢无力、行走摇晃、耳尖和尾尖干枯等,病程较长,无特征性病变,死亡率低,但长期带毒、排毒。 4.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母猪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带毒并向外排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水平传播给健康猪只,是猪瘟发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引起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胎。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 (2020年6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01) 1.1目的和依据 (01) 1.2选用范围 (01) 1.3工作原则 (01) 第二章组织管理 (01) 2.1应急领导机构 (01) 2.2 工作职责 (02) 2.2.1加强领导 (02) 2.2.2 信息报告 (02) 2.2.3培训与演练 (03) 第三章疫情报告 (03) 3.1疫情报告 (03) 3.1.1疫情报告责任单位 (03) 3.1.2疫情报告内容 (03) 第四章疫情监测 (03) 4.1 早期发现 (03) 4.1.1精神状态 (03) 4.1.2采食情况 (03)

4.1.4体表变化 (03) 4.1.5经产母猪表现 (03) 4.2 精准检测 (04) 4.2.1疑似发病猪采样 (05) 4.2.2废弃物处理 (06) 4.2.3早快速精准检测 (06) 4.2.4 疫情报告 (06) 4.2.5 人员管控 (06) 4.3检测技术支持 (07) 第五章应急处置 (07) 5.1 疫点清除 (07) 5.1.1 整栏清除.................................................. (07) 5.1.2整栋清除 (07) 5.1.3单元清除 (07) 5.1.4全场清除 (08) 5.2清除策略 (08) 5.2.1 病死猪处理 (08) 5.2.2无法移动的病死猪处理 (08) 5.2.3正常运的感染处理 (08) 5.3清除过程中的消毒 (08) 5.3.1栋舍消毒 (08) 5.3.2 地面消毒.................................................. (09) 5.3.3用具消毒 (09) 5.3.4环境消毒 (09) 5.4清除后环境检测 (09)

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 摘要: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日益严重,同时发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免疫后的猪也会发病,母猪持续性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现象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猪瘟流行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我国现阶段在规模化猪场或部分地区是可以实现猪瘟的净化。 关键词:猪瘟;流行病学现状;防控策略

前言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是由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CSFV的毒力除有强弱之分外,还有稳定性的变化,即CSFV毒力有易变的特性[1]。猪瘟病毒和牛腹泻-黏膜病病毒具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在血清学上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有交叉反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2002)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猪瘟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2]。 近30多年来,有不少国家先后采取消灭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国家已宣告消灭本病,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法国、新西兰、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家都消灭了猪瘟。有些国家已基本控制了该病。另有许多国家都正在逐渐实施猪瘟净化工程。近年来公布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现仍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猪瘟。主要分布在南美、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及亚洲国家,其中非洲3个、美洲13个、亚洲14个、欧洲20个[3]。 我国是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占全球比例接近50%,猪肉消费占国内肉类消费的60%。所以,本文对猪瘟相关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进行一个综述性的讨论,以对我国猪瘟净化提供依据。 1. 猪瘟的流行现状 1.1 流行范围更广 我国自2007 年实行CSF 强制免疫政策后,CSF 在我国的大规模暴发流行得到控制,这与我国CSF 免疫的范围广、密度高、强度大密切相关,大规模免疫接种使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率,但是在缺乏有效运输与市场检疫情况下仔猪的频繁交易和流动也导致了CSF 的流行范围更广。目前散发流行已经成为CSF 主要的流行形式,且流行规模较小、疫区显著减少、影响程度较轻、季节性不明显,但这种散发流行见于全国各地。 1.2 发病幼龄化

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1. 目的 非洲猪瘟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为有效预防非洲猪瘟,切断传播途径,特制定本方案。 2. 关键风险点 2.1 餐厨废弃物(泔水) 使用餐厨废弃物(泔水)饲喂生猪,或饲养人员接触/食用外部新鲜猪肉、腌肉、火腿、含肉食品/调料等,未经淋浴、消毒并更换洁净衣物鞋帽就接触生猪,曾是小型养殖场户病毒传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2.2 车辆 外来车辆或者去过高风险场所的本场车辆,如运猪车(健康猪、淘汰猪)、饲料车、物资车、拉粪车、无害化处理车、私人车辆等,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进入养殖场,是病毒传入的重要途径。 2.3 猪只 2.3.1 引进病猪、潜在感染猪,使用病猪、感染猪及其精液进行母猪配种时,可传入病毒。 2.3.2 已出场的生猪因各种原因返场继续饲养,可能接触外部被污染的车辆、人员、物品等,导致病毒传入。

2.3.3 出售育肥猪、仔猪、公猪、母猪或淘汰猪以及运出病死猪时,本场人员、车辆、设施等可能接触外部被污染的车辆、物品、人员等,导致病毒传入。 2.4 人员 外来人员或者去过高风险场所的本猪场人员,如生猪贩运/承运人员、车辆司机、保险理赔人员、兽医及技术顾问、兽药/饲料销售人员、猪场采购人员、外出员工和外来机械维修人员等,未经淋浴、消毒、更换洁净衣物鞋帽等进入养殖场时,可带入病毒导致疫情发生。 2.5 风险动物及生物媒介 在病毒高污染地区、养殖密集区,养殖场内的犬、猫、鼠、禽、蜱、蚊蝇和场外的野猪、鼠、鸟等,可携带病毒传入。 2.6 饲料 2.6.1 在饲料、兽药经营店购买饲料时,病毒可通过饲料包装袋和运输车辆传入猪场。 2.6.2 养殖场的自配料饲料原料被污染,或成品料含有被污染的猪源性原料(肉骨粉、血粉、肠黏膜蛋白粉等)时,可导致病毒传入。 2.7 生产生活物资 兽药、疫苗等防疫物资的外包装以及鲜肉、蔬菜等生活用品被病毒污染时,未经消毒就进入养殖场,也可导致病毒

防非范非洲猪瘟考试题库(含答案版)复习进程

防非生物安全考试试题(不定项选择+问答题)ASF相关: 1、下列哪些能感染非洲猪瘟(AB) A野猪B家猪C人D牛 2、下列哪些可能成为传播非洲猪瘟的媒介(ABCD) A人B物品C车辆D空气 3、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间接传播?(ABCD) A饲喂污染的泔水 B污染的饲料、垫草 C污染的车辆 D污染的衣物和设备 4、非洲猪瘟病毒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多少天?(C) 4~7 B、4~10天C、4~19天 5、关于非洲猪瘟存活时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BCD) A、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 B、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 C、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 D、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 6、目前防控非洲猪瘟主要依赖(C) A疫苗B兽药C生物安全D无能无力。 7、急性性型非洲猪瘟会有以下哪些表现(ABCD) A高热B食欲废绝C、皮肤发绀D网状内皮系统出血. 8、感染非洲猪瘟的急性病例死亡率可达多少(D) A 30% B 50% C 80% D 100% 消毒类: 9、当前本场用于车辆喷雾消毒和衣物浸泡消毒的消毒药是什么(A)。

A、卫可 B、百胜-30 C、戊二醛 D、烧碱 10、消毒药卫可常用的配比浓度为(B ),雨天卫可配比浓度(A)。 A、1:100 B、1:200 C、1:300 D、1:400 11、中转站的车辆停靠,说法正确的是(A)。 A、场内车停靠在靠近猪场一侧,外部拉猪车停靠远离猪场一侧 B、场内车停靠在远离猪场一侧,外部拉猪车停靠靠近猪场一侧 C、场内车可以停靠在中转站的任一侧 D、外部拉猪车可以停靠在中转站的任一侧 12、员工场外穿衣服,若需要拿入生活区,则通过(A)。 A、卫可1:200 浸泡消毒30分钟 B、卫可1:200 浸泡消毒30分钟或臭氧消毒60分钟 C、卫可1:400 浸泡消毒60分钟或臭氧消毒30分钟 D、卫可1:400 浸泡消毒60分钟或臭氧消毒60分钟 13、关于消毒药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D)。 A、消毒药和石灰水需要现配现用 B、雨天,消毒液浓度加倍 C、消毒药避免在阳光下直射 D、车辆清洗完后最好立即用消毒药进行消毒 14、中转站的场内运猪车辆要坚持每用(A )消毒()。 A、一次,一次 B、两次,一次 C、一周,一次 D、一月,一次 管理类: 15、任何人(A)从场外带入偶蹄动物类相关制品。 A、禁止 B、随时可以 C、经批准可以 D、偶尔可以 16、下列哪些描述是符合防非生物安全要求的(ABC)。 A、送菜车和猪精车禁止开进场区,只允许在大门口特定区域停留、卸货; B、内部转猪车司机禁止下车

规模化养猪场如何有效防控非典型猪瘟

规模化养猪场如何有效防控非典型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属于一类动物疫病。是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据报道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 一、近年来猪瘟病情变化 近年来典型猪瘟已经比较少见,非典型猪瘟呈蔓延和扩散的趋势。长期以来接种疫苗是综合防治猪瘟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各猪场母猪群、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等的不同,常导致免疫失败。我国猪瘟疫苗的免疫通常以能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应用这一标准进行免疫,常有部分猪抗体水平达不到防治亚临床感染的水平,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由于病情比较缓和往往容易被忽略,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隐形损失。一旦猪瘟病毒发生毒力返强,不排除有猪瘟爆发的可能。 二、非典型猪瘟控制方法 1、后备母猪 随机采样30头,检测猪瘟抗原,抗原全阴性合格,阳性者表示感染猪瘟建议淘汰。另外检测猪瘟抗体,以50%分界线,50%以上判定为免疫合格,50%以下者建议补免猪瘟疫苗6-8周后采血重新测,仍然为阴性无抗体反应猪,建议淘汰。通常采样30头就可以初步代表整个后备母猪的整体水平,理想的免疫状态是抗体阳性率100%,合格率50%。 2、公猪

全部采血,检测猪瘟抗原抗体,要求抗原检测阴性,抗体阻断率50%以上,免疫不合格者建议补免猪瘟苗,6-8周后重测,仍然不合格者建议淘汰。 3、怀孕母猪 随机采样30头,检测猪瘟抗原,要求抗原检测全阴性,阳性者坚决淘汰,否则产出持续性感染猪,潜在的损失更大。怀孕早期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者,可以补免苗,怀孕后期不建议补免疫苗,可以在小猪出生时施行超前免疫。 4、仔猪 目前仔猪采用二次免疫和超前免疫,由于各个猪场免疫情况不一致,固定的免疫程序并不见得有好的免疫效果,由于母源抗体跟疫苗注射的相互干扰,往往产生免疫耐受猪,后期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有必要针对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检测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在仔猪母源抗体阻断率降低至30%-40%时,免疫猪瘟疫苗,保证既能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又能使充足的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抵御猪瘟感染。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仔猪随机采样30头,检测猪瘟抗原,要求抗原检测全阴性,阳性者淘汰。每周采血检测一次判定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母源抗体阻断率降低至30%-40%补免猪瘟苗,6-8周后检测,免疫不合格者补免一次,6-8周后检测,不合格者淘汰。 养猪场要做到有效防控非典型猪瘟,就要对猪群抗体水平实行定期监控,保证猪群有较高抗体水平,有足够的免疫力抵抗猪瘟。我们九鼎养猪服务中心可以每季度为您的猪群定期检测,提供针对性免疫指导,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另外猪场要完全控制猪瘟,就需要不断淘汰猪瘟阳性猪,这样猪场才能逐步净化,得到控制。

猪瘟对我国当前养猪业危害的客观评价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猪瘟对我国当前养猪业危害的客观评价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冷和平1,2,温育铭1,曾俊霞3,钟超武1 (1.珠海市那洲猪场,广东珠海519085;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3.珠海市安富来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广东珠海519080) 摘要:虽然近年我国猪瘟病例的报道越来越多,但猪瘟对我国当前养猪业的实际危害,可能并不如很多业内人士所认为那么严重。由于临床大量误诊,人为夸大了其危害的严重性。我国猪瘟蔓延的原因,不会是疫苗的质量问题,更不可能是病毒的基因变异,根本上还是生产操作的问题:注射操作不到位,乳前免疫的不恰当使用,小猪初免时间过早,不重视对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使猪群缺乏对猪瘟应有的免疫力。生产上,只要抓好免疫注射,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保证猪只达到一定的抗体滴度和群体达到一定的抗体合格率,虽然仍有可能因带毒猪的存在而出现猪瘟散发病例,但绝对不用担心猪瘟的大规模流行。 关键词:猪瘟乳前免疫综合防治免疫程序 近几年来,猪瘟已经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一个话题。在中国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112784488.html,)学术文献总库中以“猪瘟”为主题进行检索:2000年,我国各类学术期刊、优秀硕士和博士论文,共刊载猪瘟有关文章293篇,猪瘟病例报告约40例;2003年,分别是468篇和约65例;而到2008年,文章总数已经爆增至819篇,病便报告总数超过110例。 2007年,中国兽药监察所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1]发现:我国猪瘟野毒平均带毒率高达11.58%(3%-30%);15个省、市、区39个规模猪场26418头种公母猪中,猪瘟带毒3215头,带毒率12.17%(5%-30.76%)。以致有学者[2]认为:猪瘟至今仍是我国发病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因病死亡猪总数中,1/3是由猪瘟引起。 我国周泰冲、袁庆志等于1956年研制成功的中国C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迄今国际公认最理想的猪瘟疫苗,不但对控制我国猪瘟流行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对全球猪瘟的预防和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最早研制出国际最成功疫苗的国家,在经过五十多年后,有的国家已经依靠这种疫苗消灭了猪瘟的情况下,猪瘟却一直蔓延不断,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1 关于对我国猪瘟流行现状的客观评价 猪瘟对我国当前养猪业的实际危害,可能并不如很多业内人士所认为的那么严重。由于临床经常可观察到(特别是猪场爆发某种疫病时)猪瘟症状和病变,加上实验室诊断大量假阳性的存在,很容易使我们把其他疾病,误诊为猪瘟。 2006年初夏,笔者所在猪场不幸爆发“无名高热症”,当时很多病猪的临床症状

猪瘟教案

第七节猪瘟(2学时) (Swine fever; Hog cholera) 重点: 1、猪瘟的持续感染在流行病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猪瘟的症状和病变 3、猪瘟的诊断方法 4、猪瘟的免疫程序及防制要点 自188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本病后,百余年来猪瘟在世界上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的报告。 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规定了新的动物传染病分类法,将一些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动物和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严重影响的传染病例为A类。本病即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是国际检疫的重要对象。 猪瘟在我国不知从何时开始发生,据1935年的调查报告,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猪瘟发生,经济损失巨大。 特点:高热稽留,全身性的出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常为急性,也有慢性的。 病原 属黄病毒科(F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 ,是一种泛嗜性病毒,分布遍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自然感染只侵害猪,引起全身性败血性感染。 病毒核酸为单股RNA,为二十面体球状病毒,有囊膜,含类脂质,对乙醚、氯仿和脱氧胆酸盐敏感。 稳定性: 在50℃可存活3天,在37℃可存活7天但不能存活15天,-70℃可存活多年而不明显丧失感染性。病毒在尸体、血、尿腐败后2 ~ 3天内灭活,骨髓中的病毒即使在腐败情况下,仍能保持毒力达15天。 最经济有效的消毒药为1~2%烧碱加5%石灰乳。5%氨水消毒被病毒污染的圈栏、饲槽等,喷洒后经3小时(25℃)试验,获得确实可靠的消毒效果。 病毒的培养: 猪瘟病毒的生长脱离不了猪的组织,本病毒用细胞培养时以出芽的方式陆续释放,在多数情况下,不出现细胞病变。 本病毒用细胞培养时以出芽的方式陆续释放,在多数情况下,不出现细胞病变。因猪瘟病毒不能致细胞病变,故通常应用荧光抗体技术以检出细胞培养物内的病毒。 1958年日本人发现并首创END试验(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这个试验本身并不是特异的,然而,如果在对照试验中,猪瘟病毒、特异性免疫血清能抑制待检测材料的END反应,则可证明这个反映的特异性。 毒力和抵抗性: 毒力往往有强有弱,在流行初期分离的较强。流行的后期,自慢性病例分离的毒力较弱。我国温和型猪瘟病毒株的抗原性与石门系株标准毒株的抗原性是一致的。 多年来认为病毒为单一血清型,并与其他病毒没有交叉反应,近年来,由于血清学技术的进展,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了提高。 Agnaud(1974)将猪瘟病毒分为两个亚群,其一为已知的病原性强的病毒,以及由其演变来的病毒株。如中国系兔化毒,日本的GPE株等(A亚群),另一为以美国的331株为代表的病毒株(B亚群)。

养猪场猪瘟流行原因及治理措施

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荧光法受仪器设备、操作技术要求高、试剂不好保存等条件限制,国内应用此两种方法较少。在国内诊断方法中以PCR方法为主,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该方法至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传统PCR技术基础上得到了延伸。 7规模化猪场的控制措施目前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良好的圈舍通风,减少环境应激,合理分群与混养, 实行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 群饲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 PCV-2及其他病原的接触感染机会。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 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 限度地降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 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机率。有效 预防和控制其他感染性疾病,做好猪 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气 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猪群整体 的免疫水平,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继发 感染,增强肺脏对PCV-2的抵抗力。 对于早期发现疑似感染猪进行检 查、隔离、治疗(尽管该病有许多治疗 方法,但是治疗效果一般不佳,对该病 的预防和治疗任重而道远)或淘汰。避 免从疫区引进猪只,严格控制外来人 员、车辆、货物进入猪场。同时避免其 他动物接近猪场,对老鼠和飞鸟也要进 行严格控制。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属一类动物传染病。在我国,由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猪瘟曾一度受到控制。但由于我国养猪以散养、中小型养猪户(场)居多,综合防疫措施做不到位,使得猪瘟的发病率有所抬头,再度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要问题之一。 1养猪场猪瘟流行及危害从2005~2006年7月份以来,全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在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猪无名高热病。目前,认为其病原由多种病毒、细菌组成,但猪瘟在“无名高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王先明等(2006)报道,2001~2006年5月份以来,在东南及中南一些省份发生的猪群无名高热病,尽管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但猪瘟病毒被公认为感染率最高的病原。相当数量的发病猪群症状及剖检都十分典型。刘文峰等(2006) 报道,2005年对江西省653例病猪27 例进行相应的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猪 瘟免疫合格率为53.8%,阳性率为 42.4%。王克领等(2004)2003~2004 年7月,对河南省各地、山西、安徽等 省的1043份血清进行检查,猪瘟免疫 平均合格率为66.7%,其中规模化猪场 的合格率为71.2%,小型猪场的合格率 为50.6%,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猪瘟 仍是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的传染 病。 2猪瘟流行病的新特点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 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 病理变化非典型性,并出现了亚临床感 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 染等新流行特点。 2.1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性猪瘟又叫温和性猪瘟,发 病率、病死率比典型性猪瘟低,多发生 于11周龄以下(特别是2~4周龄发病 多,其次是5~11周龄),而且多呈散发 或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 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 数腹下有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 尖、尾尖呈紫黑色,出现干耳、干尾现 象,甚至耳壳脱落。患猪有食欲,但采 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 出血点,有些有神经症状或腹泻,病程 较长。许多病猪抗生素治疗无效。大多 数病猪病理变化不太明显,无猪瘟的典 型病变。主要病变是:扁桃体充血、出 血,化脓溃疡;胆囊肿大,胆汁浓稠; 胃底呈片状充血或出血,有的有溃疡; 淋巴结肿大,多数见不到大理石样的出 血性病变;肾脏、膀胱出血不明显,有 的肾脏只能看到散在的小出血点。 2.2繁殖障碍型猪瘟 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繁殖母 养猪场猪瘟流行原因及治理措施 王惠强罗烈菊 (浙江省永康市万利养殖公司,浙江永康321306)

猪场如何有效防控非典型猪瘟

猪场如何有效防控非典型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属于一类动物疫病。是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的疾病,据报道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 一、近年来猪瘟病情变化 近年来典型猪瘟已经比较少见,非典型猪瘟呈蔓延和扩散的趋势。长期以来接种疫苗是综合防治猪瘟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各猪场母猪群、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等的不同,常导致免疫失败。我国猪瘟疫苗的免疫通常以能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应用这一标准进行免疫,常有部分猪抗体水平达不到防治亚临床感染的水平,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由于病情比较缓和往往容易被忽略,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隐形损失。一旦猪瘟病毒发生毒力返强,不排除有猪瘟爆发的可能。 二、非典型猪瘟控制方法 1、后备母猪 随机采样30头,检测猪瘟抗原,抗原全阴性合格,阳性者表示感染猪瘟建议淘汰。另外检测猪瘟抗体,以50%分界线,50%以上判定为免疫合格,50%以下者建议补免猪瘟疫苗6-8周后采血重新测,仍然为阴性无抗体反应猪,建议淘汰。通常采样30头就可以初步代表整个后备母猪的整体水平,理想的免疫状态是抗体阳性率100%,合格率50%。 2、公猪

全部采血,检测猪瘟抗原抗体,要求抗原检测阴性,抗体阻断率50%以上,免疫不合格者建议补免猪瘟苗,6-8周后重测,仍然不合格者建议淘汰。 3、怀孕母猪 随机采样30头,检测猪瘟抗原,要求抗原检测全阴性,阳性者坚决淘汰,否则产出持续性感染猪,潜在的损失更大。怀孕早期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者,可以补免苗,怀孕后期不建议补免疫苗,可以在小猪出生时施行超前免疫。 4、仔猪 目前仔猪采用二次免疫和超前免疫,由于各个猪场免疫情况不一致,固定的免疫程序并不见得有好的免疫效果,由于母源抗体跟疫苗注射的相互干扰,往往产生免疫耐受猪,后期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有必要针对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检测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在仔猪母源抗体阻断率降低至30%-40%时,免疫猪瘟疫苗,保证既能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又能使充足的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抵御猪瘟感染。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仔猪随机采样30头,检测猪瘟抗原,要求抗原检测全阴性,阳性者淘汰。每周采血检测一次判定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母源抗体阻断率降低至30%-40%补免猪瘟苗,6-8周后检测,免疫不合格者补免一次,6-8周后检测,不合格者淘汰。 养猪场要做到有效防控非典型猪瘟,就要对猪群抗体水平实行定期监控,保证猪群有较高抗体水平,有足够的免疫力抵抗猪瘟。我们九鼎养猪服务中心可以每季度为您的猪群定期检测,提供针对性免疫指导,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另外猪场要完全控制猪瘟,就需要不断淘汰猪瘟阳性猪,这样猪场才能逐步净化,得到控制。

猪瘟病检报告

东北农业大学实习病例报告学号:A06100XXX 北京市某种猪场一例猪瘟的防制 学院:动物医学学院 班级:动医1003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教授 实习地点: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卸甲山种猪场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4年6月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其典型症状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出血点。剖检特征为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耳下、颈部、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红黑色外观,切面呈周边出血;肾脏呈现“麻雀肾”外观;此外可见全身黏膜、浆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出血性梗死等。 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的感染途径是口腔、鼻腔,间接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擦伤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春、秋较为严重。 2014年XXX种猪场三月中下旬爆发猪瘟,本次产房哺乳仔猪生长正常,未见任何异常;但断奶后转群到保育阶段不到一周即出现发病,经青霉素钠与双黄连治疗后无效。发病的两个单元仔猪总头数为419头发病率为71%死亡率为90%。经了解从建场以来先后出现过四次猪瘟病毒的感染,其中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夏季七月份,集中在产房中哺乳期仔猪,以15d到20d左右的仔猪发病为主,其死亡率达到50%,其他阶段猪群生长正常,未见异常;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五月份,发生在种猪段,原因是本年从公猪站引进8头公猪,隔离时间不充分,检疫不过关造成猪瘟病毒在本场的流行,造成5头空怀母猪死亡;第三次发生在2011年四月份,保育阶段二单元,死亡率达30%,其他单元猪生长正常。 下面为本次猪瘟的病检和解决方案。 1 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可见保育阶段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喜卧部分呈犬坐姿势,被毛粗乱,腹部、颈部、臀部、耳或阴门等处发绀,皮下散布针尖大小出血点,部分猪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猪排出黑色硬结状粪便,大部分病猪腹泻排出棕黑色稀便;体温升高至40.5-41℃使用热毒王(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后无明显效果;病猪心率加快,脉搏数集中在120次/min 左右;病猪呼吸困难或腹式呼吸,呈犬坐状,病程5-15d,死亡率达90%。 2 病理剖检变化 本次共剖检五头猪,两头体重30kg左右,其中一头死亡3h,另一头濒临死亡;三头体重在15kg,死亡时间均在3h内。剖检均可见皮下出血点;肺脏呈现出淤血、气肿、水肿、肺间质增宽、表面附有一层假膜等不同程度变化;心脏大部分塌陷,心壁变薄,可见心壁外膜有个别出血点;个别出现胸腹腔积水;胃与肠管散布出血点,胃内壁出现溃疡或坏死灶,肠管出血或散布出血点;肾脏质脆、软,成土黄色“麻雀肾”,切开肾脏可见肾髓质与肾皮质均出现出血点;脾脏不肿胀边缘出现梗死坏死;颌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紫色乃至酱油色;切开脑壳可见积水、脑髓可见出血。从广泛的小血管出血,脾脏梗死以及“麻雀肾”猜测为猪瘟。 3 猪瘟抗体检测及病变组织涂片观察 采集本次发病单元的猪血样本200份,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次,猪瘟抗体阳性为143只,阳性率为71.5%。无菌采集本次剖检的心、肝、脾、肾以及肺门淋巴结抹片瑞氏染色镜检后并未发现特征致病菌。 4 诊断 综合临床检查、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可初步诊断为猪瘟。

中小规模养猪场怎样防范非洲猪瘟疫情

国畜禽种业 中2019.02作者简介:张昆(1974.9-),女,河南省新乡市人,兽医师。 中小规模养猪场怎样防范非洲猪瘟疫情 张昆 (河南省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453000) 摘要:全国已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大部分疫情发生在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由于防疫意识不强、防疫设施不健全、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重大隐患。如何加强中小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疫病防控能力成为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和相关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小规模养殖场;防疫措施 截至2018年11月2日,全国已发生非洲猪瘟52起,涉及13个省(区)的32个市(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其中,49起疫情均发生在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由于防疫意识不强、防疫设施不健全、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重大隐患。如何加强中小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疫病防控能力,成为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和相关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现状 中小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的显著特征是厂区规划设计不合理、防疫消毒措施不规范、养殖技术不专业,这些问题导致生猪疫病防控能力低、猪肉产品质量不安全,特别是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这些防疫措施不规范的中小养殖场和散养户极易感染非洲猪瘟疫情,势必对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十分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1.1硬件条件差 主要表现在猪场布局不合理。绝大部分中小型猪场没有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区分开,没有将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区分开,生产区中没有设净道和污道,猪场的占地面积不能符合生猪养殖需要,饲养环境离标准化差距甚远。一些猪场由于猪群规模不大,场区入口没有消毒池、生产厂区入口没有更衣消毒室,缺乏疫苗冷藏和动物诊疗、病死猪处理、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等[1]。 1.2生产不规范 1.2.1生产制度不规范 绝大部分中小型猪场防疫设施不完善,生产防疫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没有制定母猪、保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没有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没有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没有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没有制定疫病检测、诊疗制度,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免疫档案制度,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生物安全屏障为零。1.2.2饲喂方式隐患大 由于其在思想理念、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导致饲喂生猪时仍采取传统的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饲喂方式,殊不知,好多病毒就是通过餐厨剩余物传染给生猪的,导致生猪发病,资料证明,非洲猪瘟是通过餐厨剩余物传染给生猪的。 1.2.3防疫消毒措施不规范 中小型规模养猪场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猪场没有专职兽医,养殖户既是饲养员又是兽医。没有定期的预防性消毒,也 很少对猪群进行系统性免疫,或者会在某种疾病高发期进行临时防疫。饲养生猪没有专业的技术,完全在摸索和经验中进行,导致猪群该防疫的没有防疫,或者是防疫不到位,动物疫病难以控制。 2应对措施 在投入少、条件差,非洲猪瘟传入的情况下,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成为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重要保障。 2.1优化养殖场内饲养环境 饲养环境干净、舒适,有助于猪群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饲养生猪要保持适当的养殖密度,不能过多过密的饲养;各年龄段的猪群要保持一定的圈舍距离;猪舍环境卫生一定要做到严格消毒,务必要保证一周消毒1~2次;严格按照疫病的免疫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 2.2减少与外界传染源的接触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靠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封闭饲养、防止生猪与传染源的接触,可有效预防疫病发生[2]。对于有一定设施条件的养殖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近期应尽量避免引进生猪。餐厨剩余物中可能含有多种病原,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泔水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要杜绝泔水饲喂生猪,严禁用未经充分热处理的猪血或屠宰场的淋巴等碎肉作为饲料成分饲喂生猪。 2.3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清洁。 由于非洲猪瘟对环境的耐受力非常强,可以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及血液、粪便等污染的环境中保持传染性,因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很重要[2]。一定要对运输车辆、设备、工具、人员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在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要严格执行更衣、换鞋、冲洗、消毒,要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苍蝇等昆虫,防止非洲猪瘟病毒随蜱虫传入。 2.4加快将中小养殖和散养转变为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养殖方式 有条件的中小养殖和散养户可以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组建成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防疫水平,实现规范化生产。 参考文献: [1]胡成波.影响种猪场卫生防疫的三大问题与建议[J].今日养猪业,2014(7):20-21. [2]思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严防疫情我们需要这么做[J].中国食品,2018(17):110-113. 疫病防治|畜业技术 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