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
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感病毒 、 细小病毒 、 牛黏膜病毒 的感染时 , 都会造 成免疫抑制 。因为这些病毒都会干扰猪瘟疫苗的作 用, 影 响抗 体 的形 成 , 导 致 免疫 失 败 , 最 终会 使 猪 场 的猪瘟 病 毒 长期 存 在 。 同时 还可 能 引起母 猪 繁殖 障
碍, 诱 发母猪 流 产 、 产 死胎 、 弱仔 等 。 多 种 霉菌 毒 素 的综 合作 用 , 使猪 的肝脏 、 肾脏 和 免 疫 系统功 能受 到损 伤 , 也可导致 免疫 失败 。
有 效抗 体 。
一
些 普通 疾 病 也可 产生 免 疫失 败 ,如细 菌性 腹
做好猪群 的环境处理 ,降低各种应激因素的存 在。特别是仔猪阶段的保温 , 防止舍内低温 、 潮湿 、 有 害气体超标 , 保持猪舍温暖 、 卫生 、 干燥 、 舒服。只有 猪群健康 , 才能对注射猪瘟苗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使用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种类很多 ,最方 便、 最 经济 的办 法 是使 用 5 %的左旋 咪 唑稀 释 猪瘟 疫 苗, 体重 2 0千克 以下 的猪 , 每 头 1毫 升 , 体重 2 0千 克 以上 的猪 2 毫升 , 可以很快产生有效抗体 , 减少免 疫空白。
不断上升 的态势 ,控制猪瘟仍然是当前我 国养猪业 的首要任务 ,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控制猪瘟最 有效的措施。但是所有 的养猪场基本都做了猪瘟 的 免疫 , 猪瘟还是很难控制住 ,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关 注 的。现 就猪 瘟 免 疫易 出现 的问题 及对 策 谈谈 个 人
的看法 , 仅供 参考 。
坚决 不 能使用 发 霉饲 料 ,平 时要 在 饲料 中添 加 优质 的脱霉 吸毒 剂 。保持 舍 内卫生 清洁 , 防止 剩料 发
霉。
长 途运 输 、 去势 , 特 别是 环 境 因素 。长 时期 生 活在 低
影响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影响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及对策建议【摘要】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受影响的原因包括疫苗选择不当、疫苗质量问题和猪群管理不到位。
疫苗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疫苗株系与病毒株系不匹配,影响免疫效果;疫苗质量问题则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后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猪群管理不到位如环境卫生不佳、饲养条件欠佳也会降低疫苗免疫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规模化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应注意病原学监测,确保选择适合的疫苗;加强疫苗质量监管,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猪群管理水平,保障饲养环境卫生和饲料质量。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可以提高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保障猪群健康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疫苗选择、疫苗质量、猪群管理、对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规模化猪场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庞大、疫病传播快、疫苗接种难度大等特点使得疫苗免疫效果常常受到影响。
猪场疫苗免疫效果的不理想不仅会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还会增加疫病对人类的传播风险。
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场规模不断扩大,疫苗接种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由于疫苗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疫苗在猪群中的免疫效果难以保障。
研究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受影响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提高疫苗接种效果、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影响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规模化猪场是现代养猪业中常见的养殖模式,疫苗免疫对于猪群健康和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导致猪群的免疫水平下降,增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受影响的原因,包括疫苗选择不当、疫苗质量问题和猪群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通过明确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提高规模化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进国际先进的猪场疫病防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本国 防控水平。
加强跨国合作
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应对跨国猪场疫病挑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保持猪场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猪舍、消毒猪舍和 周边环境。
05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未来展 望
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猪场疫病防控科研的投入,支持相关研究项 目。
创新疫病检测技术
推动新型疫病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探索新型疫苗
研究新型疫苗,提高疫苗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2024-01-05
目录
•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现状 •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
题 •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实践应
用 •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未来展
望
01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现状
疫病的种类与传播
疫病的种类
规模化猪场中常见的疫病包括猪 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流感 等,这些疫病具有不同的病原和 传播途径。
配备防疫设备
配备必要的防疫设备,如消毒设 备、疫苗冷藏设备等,提高防疫
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健全防疫制度
制定防疫计划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计 划,明确防疫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定期对猪舍、场地、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消灭 疫病的传染源。
实施免疫接种计划
按照防疫计划,对猪只进行科学免疫接种,提高 其抵抗力。
疫病监测与预警系统
实时监测
01
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猪只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
浅析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析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猪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传染病,也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由于猪疫病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猪疫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猪疫病的防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本文将浅析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养猪业提供一些帮助。
一、问题分析1. 病毒来源不清猪疫病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而猪瘟病毒可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病毒来源不清是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猪场密度增大、疫病传播速度加快,使得病毒来源更加不明确。
2. 预防措施不到位目前,养猪场大多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猪疫病。
由于猪瘟病毒不断变异、免疫力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疫苗的预防效果不尽如人意。
并且,养猪场内的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欠缺,都会影响预防效果。
3. 传染病监测不力传染病的监测是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而目前一些养猪场对于疫病的监测不够及时、不够全面。
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拖延发现,给病毒的传播留下了隐患。
4. 技术人员短缺猪疫病的防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操作,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导致防治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1. 提高监测力度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检、血清学检测等,提前发现病毒的存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围绕疫情监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
2. 加强预防措施在加强疫苗接种的提高养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合理调配猪舍、饮水设施等,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饲料添加抗病毒成分来增强猪群的免疫力,从根本上减少疫病的发生。
3.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对养猪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班,学习病毒防治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4.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针对猪疫病的防治问题,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如加大对疫病疫苗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减免养猪场的疫病监测费用等,鼓励养猪业加强疫病的防治工作。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量逐年增加,推动了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规模化猪场的兴起,使得生猪的养殖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猪病的防治一直是规模化猪场经营中的一大难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力量不足。
目前,部分规模化猪场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防疫人员,导致防疫工作的漏洞较多。
一些猪场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能力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传播。
2. 预防措施不到位。
部分规模化猪场在防疫方面存在疏漏,没有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防疫措施执行不到位。
一些猪场对于疫苗接种、消毒、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重要环节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疾病传播隐患增加。
3. 疫情溯源能力弱。
一旦出现疫情,部分规模化猪场对疫情的溯源能力较弱,无法准确找出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使得疫情扩散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4. 疫病监测不及时。
由于监测手段不完善,部分猪场的疫病监测工作存在滞后和不及时的情况,错过了防控的最佳时机,导致疾病扩散范围扩大。
5. 疫病防治管理不规范。
在一些猪场中,由于管理不规范,部分养殖户存在私自购买、使用假冒劣质疫苗、药品等违规行为,增加了疫情的风险。
6. 人为因素影响。
规模化猪场经营涉及到多方面问题,一些猪场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疫病防治的重要性,存在盲目使用抗生素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规模化猪场应加强对防疫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疾病防治的专业化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疫情形势。
2. 建立健全的防疫管理体系。
猪场应建立健全的防疫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加强对疫苗接种、消毒、病死猪处理等环节的监管和落实,确保防疫措施的全面、及时、有效执行。
3. 提升疫情溯源能力。
规模化猪场应加强猪病的监测和溯源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疫情溯源系统,及时发现疑似疫情,准确识别病原,快速定位疫情源头。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规模化猪场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猪瘟、猪流感等疾病的防控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规模化猪场在疾病防控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给猪场带来了危害,也给整个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加强对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对于提高猪场的防控水平,保障猪场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 疫苗接种不完善。
在规模化猪场中,由于猪数量庞大,管理较为困难,导致疫苗接种工作不够规范和全面,一些猪只的疫苗接种工作未能及时到位,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2. 生态环境污染。
规模化猪场的养殖密度较大,猪只排泄物无法得到及时清理和处理,导致生态环境被污染,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3. 人员管理不严。
规模化猪场人员众多且分工明确,但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引发疾病的传播。
4. 外部输入风险。
规模化猪场由于要进行猪只输送、饲料进货等活动,很容易引入疾病源,成为疾病传播的风险点。
针对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疫苗接种管理制度。
规范疫苗接种工作,确保每一只猪都完成相应的疫苗接种,形成疫苗接种台账,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
2.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规模化猪场要做好粪便清理、废水处理等工作,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减少疾病传播的路径,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猪只健康。
3.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加强对规模化猪场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疾病防控意识和技能,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管理人员的规范操作。
4. 严格的进出管理。
规定只有通过严格的检疫和消毒程序,猪只和饲料等物品才能够进入猪场,杜绝外部输入的风险。
以上对策只是针对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问题的一些初步建议,针对不同的猪场情况,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控对策。
希望在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化猪场在我国的养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养殖规模大、产能高、兽医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疾病防治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1. 疫病防控不足规模化猪场由于养殖规模较大,猪只密度高,疫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将会迅速蔓延。
而一些规模化猪场在疫病防控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不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不完善的疫病防治措施等,容易导致疾病的扩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抗生素滥用一些规模化猪场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抗生素的滥用严重影响了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3. 饲养环境不佳规模化猪场因养殖密度大,饲养环境容易受到影响,如粪便清理不及时、环境湿度过高等,这些都会造成疾病传播的好条件,加剧疾病防治的难度。
4. 疾病监测不完善一些规模化猪场对猪只的健康监测不够完善,缺乏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疾病监测,导致疾病的隐患无法及时发现,严重影响了疾病防治的效果。
对策1. 加强疫病防控对于规模化猪场来说,加强疫病防控是关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制度,加强对猪只的定期筛选和隔离,并及时对发现的疫病进行隔离和治疗。
加强疫苗的使用,提高猪只的免疫力,有效阻断疫病的传播。
2. 合理使用抗生素规模化猪场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可以通过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抗生素的使用标准和周期,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降低抗生素滥用带来的问题。
3. 改善饲养环境规模化猪场需要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清理粪便、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环境湿度过高,减少病原菌的滋生,提高猪只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性能。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疫病防控、合理使用抗生素、改善饲养环境和加强疾病监测,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猪瘟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猪瘟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侯毅冉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10期侯毅冉/ 河南省南阳镇平县农业农村局随着当前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加强对疾病的防控,尤其在养猪业逐渐优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猪瘟,针对这类病情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猪瘟是接触性的传染疾病,病毒传染速度较快,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我们在下文中针对猪瘟防疫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猪瘟防疫存在的问题探讨1. 缺乏专业的防疫人员。
在当前的生猪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具体的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控,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防治人员,部分人员的水平素质较低,只能对一些简单的疫病进行治疗,而一些复杂的疫病无法进行防治,导致猪瘟等疫病的进一步蔓延,难以保证工作效果的提升,从而对猪瘟防治工作的开展形成障碍。
2. 猪瘟防治工作水平较低。
猪瘟疫病大规模地传染,会导致猪养殖行业的低落,所以我们要对猪瘟等疫病开展预防工作,进行合理的预防。
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猪瘟防治工作水平较低的问题,对疫病工作防疫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猪群患病率提升,难以进行全面控制,混合感染较为严重。
3. 生猪养殖存在管理问题。
当前养殖行业的逐渐发展,使得养猪行业更具规模化,所以要针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改善,能够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对猪瘟防治工作开展做好铺垫,避免生猪发病率的提升,能够有效地解决猪瘟问题。
二、猪瘟防疫问题的解决对策探讨1. 提升防疫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宣传工作开展。
在进行疫病防治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防疫专业水平,有效确保猪瘟防疫工作的开展,推动养殖行业的发展。
首先养殖人员要具备猪瘟防控的意识,增强重视的程度,能够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
其次,要建立疫病防护站,对疫病危害进行有效的宣传,能够使广大养殖户认识到猪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开展相关的猪瘟知识讲堂,提高防疫意识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
[摘要]猪瘟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
主要存在非典型、温和型猪瘟及猪瘟疫苗过敏现象,给猪瘟防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起养猪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猪瘟疫非典型温和型疫苗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0561-01
l 非典型猪瘟发生原因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猪饲养管理状况、免疫程序、免疫水平有较大差异,所以,非典型猪瘟和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l.1 注苗范围不广,免疫密度不高
多年来,我国猪瘟防制贯彻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猪瘟的传播和流行。
但近年来,一些地区由于防疫组织不够健全,设备陈旧,经费紧张,致使猪瘟疫苗的接种密度不高,范围不广,—些猪漏注疫苗,或个别村屯不注射疫苗,猪群的免疫水平低下。
1.2 免疫程序不合理
我国依据猪瘟的流行状态,猪群体水平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了科学的免疫程序。
一般采用20日龄首次免疫,55-60日龄第二次免疫,一年内不再免疫的免疫程序。
但在养猪生产中,特别是农村散养猪,认真执行好上述免疫程序是有困难酌,常常是首免和二
免时间安排不当,或两次免疫变成只注射—次,从而影响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1.3 疫苗免疫剂量不足
猪瘟疫苗的剂量与疫苗的保护性密切相关,当接种疫苗剂量少时,给注苗猪攻击猪瘟强毒,强毒能在猪体内繁殖和带毒,呈现亚临床感染,当免疫剂量提高到80100pd50(约320400rid)时,攻毒后能抑止亚临床感染;所有耐过猪均不带毒。
在生产中,注射l 头份我国的免化弱毒疫苗以后,仍能出现非典型猪瘟,注射大剂量的疫苗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欧洲药典规定用株疫苗免疫时,肌肉注射剂量为100pd50 (400rid)。
我国猪瘟疫苗出厂检验以5万倍稀释能致免体热反应为合格,即每毫升原液含5万rid。
规定剂量为150rid(39pd50)。
这一剂量远低于国际标准。
因此,在hc 不稳定地区应用这一剂量。
不能切断hc亚临床感染引起的恶性循环。
增加疫苗免疫剂量对控制非典型猪瘟是十分必要的。
1.4 疫苗质量不佳和疫苗接种操作不当
生产中应用的猪瘟冻干疫苗是经过效检合格后出厂的,但一些因素如运输和保存温度过高,疫苗失真空,疫苗超过有效期,稀释液不合乎要求及疫苗稀释后不能尽快用完,常常影响疫苗的质量。
实验证明,在夏季早晨稀释完全符合标准的疫苗,即每头份含150个免体反应量(rid),傍晚检验,每头份只剩15个免体反应量,一天中效价损失90%。
因此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立即用完,必须放入冰瓶内保存。
另外,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格,注射剂量不准确,接
种部位和方法不当,都会使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
1.5 未及时淘汰繁殖障碍的母猪
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以后,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经胎盘感染仔猪,这些仔猪成为持续感染的带毒猪,能形成免疫耐受性,对接种的猪瘟疫苗免疫能力很低,往往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这种情况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猪场经常出现免疫失败、非典型猪瘟和繁殖障碍,与母猪持续感染猪瘟病毒有极大的关系。
另外,有人把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看作是急性感染后机体不能清除病毒的一种感染方式,是猪群中暴发“自发性猪瘟”的主要疫源。
因此,及时淘汰持续感染母猪和带毒综合症母猪特别重要。
2 防制
为了搞好非典型猪瘟和猪瘟持续感染的防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控制和消灭本病。
2.1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密度
各地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猪瘟免疫程序。
特别应注意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合理地安排首免时间。
一般可采用如下两种免疫程序:①20日龄首次免疫;55—60日龄第二次免疫,年内不再重复接种疫苗。
②0时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生后立即接种猪瘟疫苗,注苗后间隔2小时后哺以初乳,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一次。
最好依据免疫监测的结果制定免疫程序。
广大农村在实施上述免疫程序时,注重“月月补针”,避免出现漏注,这样才能保证90%
以上的注苗密度,使猪群有较为正常的抗体水平。
另外,应该确实保证疫苗质量,避免在保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2.2 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
防止引入病猪,经常进行猪舍、用具、车辆、衣服的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注意观察猪群的动态和猪只的健康状况,有条件的猪场应实行猪瘟免疫监测,及时掌握猪瘟的免疫水平,适时地接种猪瘟疫苗。
发现病猪应尽快诊断,立即扑杀病猪,并做无害化处理,根除传染源。
2.3 加大免疫剂量
目前欧洲为了消灭猪瘟的亚临床感染,采用加大疫苗剂量方法。
提高疫苗剂量后,可良好地预防猪瘟的临床和亚临床感染,尤其在非典型猪瘟和猪瘟持续感染的疫区,应在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的前提下,加大疫苗接种剂量,一般可按猪瘟冻干疫苗制造规程的要求,一次接种4头份剂量的疫苗。
2.4 检出和淘汰亚临床感染猪
对经常发生猪瘟的猪场和规模化养猪场,达到净化猪场十分关键。
有的猪场经常发生猪瘟,在变换不同的免疫程序后,仍不能控制猪瘟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检出和淘汰亚临床感染的猪,特别是感染的母猪,这样便可很快制止住猪瘟的流行。
为了检出亚临床感染猪,可采用猪瘟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为了达到检验目的,可向有关检疫部门送检采取的母猪血清样品,也可对有
繁殖障碍的母猪所生仔猪有死亡时,进行猪瘟诊断,确认猪瘟时,该母猪应予以淘汰。
在猪群中开展免疫监测时,如发现确实经过免疫或多次免疫,而抗体水平仍然低下的母猪,应予扑杀。
2.5 国外为了有效地控制猪瘟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即在母猪配种前免疫一种含e2糖蛋白标记抗原的新型猪瘟亚单位灭活疫苗,不仅能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有助于免疫猪与自然感染猪的血清学鉴别,目前已在欧美国家应用。
2.6 重视生态环境
规模化猪场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主力军,但许多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广大农村散养畜禽的包围中,加之养猪场对猪群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水等的处理能力差,使生猪饲养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污染日趋严重,从而造成病原体散播。
因此,生态环境在猪瘟及其他疫病防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施“生物安全技术”,贯彻“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猪瘟及其他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3 过敏发生特点
3.1 约化猪场发生率高,且成窝发生;农村散养猪发生率较低。
3.2 种猪发生率高;杂种猪发生率低。
3.3 小猪发生率高;大猪发生率低。
3.4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圈养猪发生率高;散养自由采食猪发生率低。
4 临床症状
仔猪在注射猪瘟疫苗后几分钟至一小时内,仔猪突然发生反应,表现结膜充血,发绀,呼吸紊乱,口吐白沫,行动蹒跚,有时呈转圈运动,严重者倒地不起。
有的表现腹泻、腹痛、呕吐;还有的表现为皮肤发红等,最后因全身受到影响,血压下降,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5 发生机理
变态反应是由于不同的免疫机理导致的对机体不利的生理过程。
正常的免疫反应,对机体物质产生排斥,使机体得到保护。
而变态反应,则是机体对这类抗原物质的过强反应,它导致组织损伤,产生轻重不等的危害。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身体对一种世界形势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而这些物质对大多数是无害的。
其主要起因是由于变态反应病患者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抗体—免疫球蛋白e(ige),能使神经的兴奋性增加,放出乙酰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