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案 课题3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一、学习目标:1、能根据水电解实验知道水组成.(重点)2、从组成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区别.(难点)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过程和方法.【课前预习】1、你知道水与人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吗?2、水物理性质【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1、装置:如右图所示2、现象:认真观察水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反思与评价】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是什么?___________2、通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水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组成是怎样?2、实验操作中试管A 、B 两试管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3、从电解水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气体,试管A 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____________5、水沸腾过程与水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6、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交流讨论】1、从上面实验和发生化学反应可见,水是由氢(H)、氧(0)两种元素组成.那么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KMn04)、五氧化二磷(P2O5)、氢气(H2)、氧化铁(Fe2O3)、氮气(N2)和氧气(O2)分别由几种元素组成?2、根据各物质组成元素特点,把上述物质中氢气、氮气和氧气等称之为单质;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五氧化二磷、氧化铁等称之为化合物.试问: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3、上述化合物中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铁(Fe2O3)又称之为氧化物.试问:它们有又什么共同特点?高锰酸钾(KMn04)属于氧化物吗?【阅读】阅读教材第47~48页内容和“资料”.1、列表比较化合物和单质:有元素组成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思考】1、由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2、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有什么区别?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纯净物.如:KClO3、MnO2等.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MnO2、CO2、SO2、P2O5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收获】【知识归纳】1、物质简单分类2、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3、完成下表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 49、1~41、下列有关电解水说法错误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自然界中水大多是混合物D .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是( ).A 、高锰酸钾、氮气B 、洁净空气、氧气C 、铝、二氧化碳D 、硫粉、氧化镁3、将下列物质分别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分类:①空气、②氮气、③水蒸气、④氧化铁、⑤红磷、⑥二氧化锰、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第四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四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初三年级化学学科第四单元第 2 课题学案一、课题名称:水的净化(P74~P78)二、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水与纯水的区别,知道非纯水中还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2、知道沉淀、吸附、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够说出上述各净化方法的净化原理,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3、在观察教师演示操作的过程中知道利用过滤能够分离固液混合物,能够初步模仿进行过滤操作,并能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4、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能用实验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知道把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

第1课时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及过滤操作三、学习内容及程序(一)温故知新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选项前的括号中画“√”或“×”。

()A、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B、2H 表示两个氢分子()C、右图所示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的离子是Na2+()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资源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1012m3,居世界()A.第二位B.第四位C.第六位D.第八位3.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F:Cu:3Hg:4Al3+:,右上角的“3”:(二)学习新知识1、自然界中的水引入:语文课文中学习过《鲁滨逊漂流记》,其中提到鲁滨逊因机缘巧合漂流到了一个小岛上,要想活下去,他必须解决喝水问题。

那么,他从海洋中直接取得的海水能饮用吗?我们周围的河水呢?【小结】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很多杂质和杂质,因此自然界里的水都是。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把天然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水变得相对澄清,还有一些悬浮物。

(2)吸附沉淀法:向水中加入絮凝剂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3、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如右图)。

(1)过滤操作中要使用到的仪器和实验用品:(2)实验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案

12 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1.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食物来源,初步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感官观察、记录生活中的食物。

3、愿意在观察生活中的食物来源过程中合作交流,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懂得要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

过程与方法1. 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 小组自主合作互助学习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记录一天中自己吃的食物、常见食物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二、新课学习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学生简单汇报)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馒头米饭面条……(面食)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

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

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

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导入】宇宙中是否还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呢?水是生命之源,科学家常常通过寻找水来寻找答案。

天文学家有多种研究星球是否有水的方法,当探测仪发回星球上含有氢气、含氧物质的信息后,科学家便可以作出星球曾经有水的猜想,水由什么组成呢?科学家又是如何得出这个猜想的呢?一起学习《水的组成》。

【信息】锌和稀硫酸或者稀盐酸混合就可以制得了氢气。

就像这样,打开活塞,稀硫酸和锌混接触,锌粒表面产生的气泡就是氢气,用试管收集氢气。

【思考】观察试管中的氢气,描述颜色,这是氢气的什么性质?虽然收集了氢气,看起来却像是空的。

【魔术】18世纪60年代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常常拿着收集有氢气的试管给朋友们变魔术,当他把燃着的木条伸入这样的空试管,“啪!”的一声,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舌,但立刻又熄灭了……【启示】很久以后,他才认真的观察了魔术后的试管,居然有了新的发现。

【信息】卡文迪许证明了露样液体就是水。

但由于他们受到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都没有得出水的组成的正确结论。

一年后,拉瓦锡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过渡】化学给人知识,化学史给人智慧。

这段化学史能为我们研究水的组成提供怎样的思路?下面,我们进入实验探究一——化合的方法研究水的组成。

【任务】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这个反应体现出氢气的什么化学性质?【提问】哪位同学来试着总结一下氢气的物理性质。

【评价】氢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差,难溶于水。

说的很全面,请坐。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氢气密度小?沾上肥皂液,出现了氢气泡,请一位同学上台试着点一下氢气泡,看看又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评价】感谢这位心灵手巧的同学,谢谢!【设疑】氢气燃烧生成水如何能证明水的组成呢?请小组讨论,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作出解释。

聆听,好奇,渴望了解认真倾听、思考、观察现象,从现象中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对魔术充满好奇,对现场再现魔术心情激动,魔术现象,“啪”的一声,吓了一跳的同时,情绪达到高潮,求知欲和好奇心高涨。

自然灾害第四单元第三节(学生用)学案

自然灾害第四单元第三节(学生用)学案

第四单元第三节我国的减灾防灾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减灾防灾方面的基本方针、主要行动、主要成就。

2、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梳理:一、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

二、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行动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系,开展减灾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进行减灾宣传教育等。

三、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1、参与“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取得巨大成就。

2、成功抗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

3、建立和完善各种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4、自然灾害防治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知识网络:自主学习1、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方针: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A、对付灾害应当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应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C、严密组织____________,______参与抗御灾害。

2、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A、建立与_______________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运用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提高减灾能力,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B、加强__________的研究,提搞各种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的认识,促进__________灾防灾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因地制宜的实施减灾对策。

C、在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止__________,避免_______________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保护有限而脆弱的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全社会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学案16k打印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学案16k打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学习目标】1、什么是元素?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1、阅读课本P 59,理解并记忆元素的概念:问题:(1).对原子来讲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否相等?(2).质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请你给元素下定义:定义: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

延伸思考: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2、组内合作探究: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 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思考交流】根据P 59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构成构成构成)))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结论:反应前后,分子 ,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

延伸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在组成上必须含有 。

3.阅读:P 60图3-17,表3-3资料。

找出地壳中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居前4位的元素为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分别为 、 、 。

4.【归纳】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或课本P60)【课堂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还学到了什么?【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2.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B.硅C.氧D.铁3.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五、作业。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爱
巧妙报告敌情 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后思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13小英雄雨来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1)学生朗读课文。
(2)汇报检查难读的生字词,难写的字(简要评价)。
(3)简要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二、再读课文,质疑全文(教师归纳成几个主要问题)。
1.老师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放背景音乐《琵琶语》)
3.四人小组讨论,归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12夜莺的歌声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重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在惊心动魄的前苏联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这个小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夜莺的歌声》。

第四单元课题三

第四单元课题三

课题3 离子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2、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性质的关系3、了解离子的定义和形成的过程学习重点:1、核外电子的排布2、离子的形成过程【课前延伸】课前预习:1、核外电子的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和,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容易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容易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分层运动1、电子层是指。

电子层 1 2 3 4 5 6 7离核远近:近远能量高低:低高2、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个,第二层最多个,最外层最多不超过个。

核外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

4、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Cl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金属元素5、元素的分类:依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把元素分为三类: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反应中易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通常为个(氦为个)。

通常把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结构称为。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都有使自己变成的趋向。

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合作交流1、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排布规律是第一层最多个,第二层最多个,最外层最多不超过个。

2、在原子结构中,原子的种类由决定,相对原子质量主要由决定,元素的种类主要由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3、元素的分类,一般把元素分为(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示范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学案
课题3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学习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比较思维好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准备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数本上写数。

( 1 )六十九、九十二、八十、三十、一百
( 2 )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基础大冲浪
一、在()里填上“>”、“<”、“=”。

48()50 78()78 69()96 56()65
86()87 60()70 39()29 100()99
二、填一填。

三、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 28 55 45 69 76 58 79 67
( )>( )>( )>( )>( )>( )>( )> ( )>( )
七、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X”)
1.和80相邻的数是81和82。

( )
2.36后面第五个数是41。

( )
3.个位是5,十位是2,这个数是52。

( )
4.100里面有100个十。

( )
培优挑战园
.用3、0、5三张卡片,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