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__课题3离子1
课题3离子

陶营中学师生公用教案(15)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出题人:王豪欣审核:九年级化学科研组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2.记住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初步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正确比较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离子的形成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识回顾、检测】1.元素是具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写出P75表4-3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自主学习】3.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层的不超过2个)。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的结构。
5.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
当离子和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电性。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自主阅读:阅读课本P78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7.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能量高低:由()到()离核距离:由()到()8.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及圈内的数字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220的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知识点三、离子的形成【当堂训练】 知识点一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B .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D .核外电子数为6 知识点二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第1题图第2题图 13.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 知识点三:14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 ~E 共表示 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离子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离子第二课时离子的形成(教案)宁乡县洞庭桥中学陈虎从容说课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本课题内容不同于宏观物质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就有一定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题内容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和重点。
1.采用画图和生动的比喻,力求教学直观。
2.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它的含义。
3.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所以要掌握分寸,在教学上不必探究。
教学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在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
2.从学习方法与过程方面,要求学生学会“猜想交流、探究新知”的学习方式。
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2)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
(3)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画示意图形象生动的解决。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学生阅读→教师小结→学生活动→总结拓展。
教具准备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回答]分子和原子。
[引言]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离子的知识。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离子导学稿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能掌握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 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了解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重点】 1 离子的形成过程2核外电子的排布【难点】 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2离子的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自主学习】1 原子的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现在发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
第一层最多容纳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2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部分,用圆圈表示,并在其中用“+”号和数字标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二是部分,电子层用表示,并用数字表明每层上的。
(参考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3 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十分密切。
[合作探究]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导入新课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广大的空间被电子占据,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参考P78图4-9)小组讨论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归纳小结核外电子是排布(或运动的)。
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画法含义:画法: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小组讨论1 什么是相对稳定结构?2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呢?3 元素的分类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2 相对稳定结构3 元素原子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风采展示:一判断正误:1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心不存在带电荷的微粒()2 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结构()3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原子是金属的原子()4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即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二选择题1 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A 电子B分子 C 原子D 离子2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 核外电子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核内质子数D 核内中子数3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 原子质量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质子数不同D 核外电子数不同4 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为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沙河市赞善中学导学稿A38 B50 C88 D126 三 填空:1 某种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有14个不带电的粒子叫 ,带正电的粒子叫 ,带负电的粒子叫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原子的名称是 。
九年级化学离子

1、原子核上的质子数决定着元 素的种类。是区分不同元素的 依据。 2、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 着元素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中原子总是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二、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思考:阳离子中,质子数大还是电子数大?为 什么?阴离子呢?离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离子的书写: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 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 可以不写。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记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原 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3、理解以NaCI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阴阳 离子的形成过程 4、掌握离子符号的正确书写及常见的例子 符号
1、何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原子的结构可用什么来表示? 2、H、O、Ne、Na、Mg、Cl 这六种元素的 原子 核外各有几个电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数字和弧线各有什 么意义? 4、这些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几层排布? 每一层各排布了多少个电子? 5、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微粒来决定?
7. 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B方 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氟原子 , 三个钠离子 。 (3)钠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 属”)元素。
3. 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
四. 物质与粒子的关系
单质 化 合 物
同种 元素
具 有 相 同 核 电 荷 数 的 同 一 烃 原 子
人教版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PPT课件(方案三)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10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 阳离子,X值为___。 12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 阴离子,X值为___。 8
点评:求离子的核电荷数采用还原成原子的方法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 H+ 、Na+、 Mg2+ 、Al3+ 3.离子符号的书写:电荷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 右上角(先写数字后写“+” “-”号)。
4.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5.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 (如:He、Ne)、金属(如:Hg、Fe)、 某些固态非金属(如:C、Si)
一般等于或多 易得到电子而达稳定结构 于4个 8个(氦为2个)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结论】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 子有密切关系。 决定
结构
性质
氯化钠的形成
Na
Cl
Na+
Cl-
NaCl
二、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 离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如: O2- 、S2-、 F- 、Cl-、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该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
排布特点2: 原子的第一层 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 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 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 的不超过2个电子)。
+11 2 9
+11 2 7 2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课题3 离子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找找规律 周期数=电子层数 周期数= 族序数= 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思考】分析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 个
课题3 课题3
离 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高速运动、分层排布 、高速运动、
…
4 3
2 1
最 里 层
最次 外外 层层
…4 高 外
1 3 2 低
能量 低 里 1
2 3 4
… 高 外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1)先 “里” 后 “外” . ) (2)第一层最多排 个,第二层最多排 个; )第一层最多排2个 第二层最多排8个 (3)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多 2个电子 ; 个电子); 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多 个电子 个电子, 例: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这些电子是怎样排布在 氯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 原子核外的? 原子核外的? 第一层: 第一层:2 第二层: 第二层:8 第三层: 第三层:7
易得电子 较活泼
稳 定 稳 定
结论
1.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目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目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2.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决定
结构
性质
元素
质子数 电子 层数
各层电子数 第1 层 第2 层 第3 层
2. 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别是( C、D )。 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别是( 、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课件-优课件

绩 ,
joy!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下列金属元素的原子要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失去2个电子
金属元素的原子 一般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 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 来达到稳定结构
下列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要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一般通过最外层得到电子 来达到稳定结构
元素分类 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稀有气体 元素
8个(He为2个)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 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对它进行研究: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1_6__;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y=___7__,与氯元素化学性质最相似的元素是_氟____。
(2)上图的元素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 ①同一纵行中各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最__外_层__电_子数相_同_,
3、1911年,卢瑟福(是汤姆生的学生) 在有核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原子轨道
提出有核原子模型(或叫原子太阳系模 模型,认为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
型),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行;当原子有
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 多个电子时,电子将分层排布,在不
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 同的轨道上运行,按能量高低而距核
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
远近不同。
原子结构示意图 各部分的含义
表示电子层 表示原子核
+M a b c
表示核电荷数 或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三《离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三《离子》基本信息课题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三《离子》作者及工作单位祁贤武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教材分析《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四单元课题三。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为学生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基础学情分析1.离子的形成是本节课题的重点,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是为建立离子概念作铺垫。
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时可让学生首先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行猜想,然后呈现科学家通过假设、猜想的阶段,再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出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课标中不要求学生会画,但要了解它的意义。
利用教材上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查找规律,找出元素的分类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形成的过程, 在播放完氯化钠的形成的动画后,由几位学生来表演,扮演不同的元素的原子。
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
例如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手拉手变成好朋友等等。
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最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图表进行归纳单质、化合物、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基本概念间的网络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练习
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请指出 : (1)纵行中,三 元素的相同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三元素的不同点是 电子层数不同 。
(2)横行中,三元素的相同点是电子层数相同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三元素的不同点是 。 Li (3)猜测哪三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更为相似? Na Mg Al
钠原子
e
氯原子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电子走开,谁要电子, 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 构 我需要电子, 我也要形成相 对稳定结构
钠原子
e e eeeeeeeeeee
氯原子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Cl-
Na
Cl
Na+
Cl-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 的化合物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8 2 6
A
B
C
3+ 2— Al S 判断:微粒A是 微粒 B是 O 微粒C是 。
常见的离子及其符号
一.常见的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O→O2Na+ K+
F→F- S → S2- Cl→ClH+ Mg2+ Ca2+ Al3+
二.常见的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三.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NH4+ SO42- CO32NO3- OH-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第一层 上 最 多 排 2 个 电 子。 ⑵ 第二 层 上 最 多 排 8 个 电 子。 ⑶ 最 外 层 上 最 多 排 8 个 电子 (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 ⑷电子总是尽先排布能量低的电子层,由 里向外,依次排布
判断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误
O
Al
F
Na
P
Li
练一练
画出质子数为11、16、18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
阳离子比相应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少一层。
⑵、Ne
、 F-、 Mg2+
都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⑶ 、粒子失去电子后一定变成阳离子
⑷、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可能
相等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与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
结合 同种元 素组成
氦气、汞 等
聚集
单质 元素 化合物
不同种元 素组成
具有相同核电荷 原 数的一类原子
电中性
带正电荷
金属阳离子比对应的金属原子核外电子层少一层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易得电子
非金属阴离子
Cl
+ e
Cl
+ e
+17 2 8 7
+17 2 8 8
电中性
带负电荷
非金属阴离子和对应的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层相同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电子走开,谁要?我 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我需要电子, 我也要形成相 对稳定结构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根据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可以
1、判断元素的类别。 2、推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 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下列五种微粒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 A ,最易 得到电子的是 BC ,已达稳定结构的 是 DE ,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相似的是 D、E .
A
)
D、原子核
2.同一原子中,下列电子层的能量最低的是(
A A、第一层
)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
回顾
元素的类别 最外层 电子数 是否达到相 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 难易 化学性质
达到8电子 稀有气体 =8 不易得失 相对稳定 元素 (He除外) 电子 结构
非金属元素
课题3
离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 分子、原子、(离子) 2、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 电子数之间有何关系?
问题一: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1、高速运动
2、无规则运动
3、分层运动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 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 分层排布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判断:某粒子失去电子后一定变成阳离子
粒子种类
原子中 阳离子中 阴离子中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
> <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2.书写离子的方法
2+ Mg
镁离子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Cl
-
氯离子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 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 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中, 不 正确的是( )
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 系密切 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 元素的原子 D、镁离子和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3、下列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2.3.6)
5、Na+的质子数是 NH4+的质子数是
问题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依据是什么?
能量的高低
电子层
1
2
3
4
5
6
P Q
7
高 远
K L
M N O
能 量 低 离核远近 近
问题三: 如何直观的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 方便地表示出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每个子数)
原子核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 。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外层上有
2
电子
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比较直观地 反应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的情况,并且能清楚的知道核外各个电子 层上的电子数目.
问题四: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
能归纳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哪些规律?
1、下列微粒的性质与质子数、电子数、 中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有 关,请你用它们填空 质子数 元素种类_____________ ;
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分类____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 质子数、中子数 ; 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所带电荷数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前20号元素顺序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
你能发现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哪些规律吗?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
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什么特点?
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1、画 法 : 画 圆 圈 , 标 核 电, 数 字 一 条 线, 弧 线 呈 扇 面 。
+8
2 6
以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子层 。 ⑴ 弧线表示 电 ________
+8 2 6 O
氧原子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 ⑵ “2”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8
A +11 2 8 1
B
+11 2 8
C +10 2 8
D
+12 2 8 2
E
+17 2 8 7
谈一谈你的收获
1、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 个),化学性质稳定,这种结构称为 稳定结构; ②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去电 子,化学性质活泼; ③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都大于或等于4个, 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 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 2 +8 2 8 +17 2 8 7 +13 2 8
氦原子
氧离子
氯原子
铝离子
思考:
由于钠原子最外层有一 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 七个电子,最外层都没有 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怎样 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钠在氯气中燃烧
电子不像航天飞船绕地球或行星 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 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 为电子层。
结合
分解
分子
子
得到或失 去电子
氧气 氢气 水等 氯化钠等
离子
结合
画出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
题号 判断确定 原子结构示意图
11
1、比镁原子少1
个质子的原子
钠原子
2 8
1
2、原子核只有1
个质子的原子
氢原子 氩原子
1
1
3、核电荷数为18
的原子是原子
18
2 8
8
下列五种微粒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 A , 最易得到电子的是 E ,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未达
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易失个电子,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相对稳定 结构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氢(H)
>4,未达8电子的相对稳定
结构,易得到电子,化学性 质也比较活泼。
铍(Be) 硼(B) 碳(C) 氮(N)
氦(He)
锂(Li)
氧(O) 氟(F)
氖(Ne )
钠(Na)
原子
结构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 质子数 〉核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 外电子数
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