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

(2011-2014年度)

实验室(实验站)名称: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名称:

实验室(实验站)主任(站长):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

2015年6 月10 日

总结提纲

一、实验室(实验站)概况(限300字)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在1993年成立的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2011年7月更为现名。实验室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重要淡水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种苗工程,重要淡水水产动物养殖生态与病害防控。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桂建芳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由李家乐教授担任。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李家乐、成永旭、刘其根、邱高峰、吕利群、谭洪新等教授。实验室已形成较好的研究团队,其中正高19名,副高27名,讲师16名;博士学位达9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占56%;有1名副研究员和4名实验辅助人员专职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二、主要成效(限3000字) (见表1-表6)

(一)发展定位与学科建设

1.发展定位

针对我国水产学科建设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开展重要淡水养殖动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资源保护、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发挥上海海洋大学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传统优势和特色,丰富国家淡水养殖对象种质资源库,搭建区域主要淡水养殖动物种质创新和利用平台,发掘淡水养殖动物新基因资源,提供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新种质。在此基础上,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创新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并为我国水产事业输送高素质的管理、教学、科研和服务人才。

2.学科建设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科于1993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6

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99年再次被农业部认定为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上海市优势学科,2007年、2012年分别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于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在这个学科的基础上,2003年建立了上海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2008年水产养殖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09年获国家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水产养殖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在2007年和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我校以水产养殖为主要支撑的水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

(二)产出贡献与效用影响

1.获奖成果(国家、省部级)

2011-2014年,实验室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其他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详见表1)。

2.论文,标准、著作等知识产权。

2011-2014年,实验室发表SCI收录论文236篇、E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库收录论文214篇、其他论文362篇;出版专著19本、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新品种4项(表2)。

3.科企合作与技术培训

(1)重点实验室重视产学研合作,现与通威集团、中洋集团等国内水产龙头企业合作紧密,与浙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江苏省泗洪县金水集团、上海绿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浦东观赏鱼中心等共建了13个产学研基地,成为实验室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基地。

(2)近4年来,重点实验室依托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原上海高校

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组织“教授博士科技团”,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参与服务的教授、博士达240人次;累计赴25个省85个县,在渔区举办112期培训班,培训农民8295人次。

(三)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1.学术带头人

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李家乐、成永旭、刘其根、邱高峰、吕利群、谭洪新等教授。其中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上海市浦江人才1人,上海市东方学者2人。

2.团队建设

(1)重点实验室重视研究团队建设,目前已建成团头鲂遗传育种研究、罗非鱼遗传育种研究、观赏水族健康养殖与良种培育技术研究、优质河蟹养殖技术研究、淡水珍珠蚌遗传育种研究等十余个研究团队。近几年,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团头鲂、罗非鱼、草鱼、鳜鱼、几种观赏鱼、河蟹、三角帆蚌等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以及鳗鲡的生态养殖研究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2)重点实验室依托上海市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每年组建台湾(贵州)等地优质河蟹养殖技术服务、罗非鱼遗传育种技术服务、团头鲂遗传育种技术服务、淡水珍珠蚌遗传育种技术服务等十余个技术服务团队。近几年,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技术服务团队为全国各地以及我国台湾的水产企业单位上门提供团头鲂、罗非鱼、草鱼、河蟹、三角帆蚌等的生态养殖、育种技术和安全用药示范服务,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和企业单位的广泛好评。

3.人才培养

2011-2014年,实验室毕业硕士生667人、博士生40人,博士后

出站9人;实验室固定人员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6人(表3)。

(四)资源共享与运行状态

1.共享平台建设

建有水产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水产设施养殖、水生动物病原库、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四个共享平台,以及营养生理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水产养殖生态实验室、观赏水族养殖实验室、营养饲料实验室、生物饵料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水产种质资源实验室、电镜室、显微室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

2.开放课题设置

2011-2014年,实验室开放课题设置12个、总经费71万(表4)。

3.运行状态

实验室共享平台服务的对象涵盖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所有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包含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海洋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并对上海海洋大学其他学院及社会开放。公共平台为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科技支撑、行业专项、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农委等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还为部分本科、研究生专业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五)研发条件与制度文化

1.实验条件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含实验室面积6820 m2,基地面积200亩;设备总价值8556.89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总台数194台,10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6287.02万元,2014年新增设备90台,2014年新增设备价值912.73万(表5)。

2.运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