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读书汇报剖析
《美国文官群体研究》一书评介

首先 , 笔 者选取文 官群体 为研 究个 案 , 考 察 一个 世 纪 以 来美国中产 阶级构成 的变化 , 突 出强调 文官这一 自领 职位集
团身份的特殊性 以及在 美 国中产 阶级结 构变 化过 程 中所处
度与近现代西方 国家公务员 制度之 间, 不仅 有着直接或 者间
接的传承关 系 , 而且 在 其发 展 过 程 中表 现 出许 多共 同 的特
取、 研究问题 的切 入 以及 研究 方法 的运 用等 方面 , 都 凸显 其
学 术 积淀 及 功 力 。
最后 , 笔者还采用 历史 比较 研 究手法 , 把 在时 空上 相距 甚远 的古代 中国科 举制 度 与近 现代 西方 国家公务 员 制度 放
在世界政 治史这一平台上进行考 量 , 并 得 出古代 中国科举 制
属性和 比较研究 : 文官制度 的时 空差 异与历史共性共 5章 3 2
方法 , 从 历史学的角 度 出发 , 以一个 多世 纪 的美 国历史 时期 作为背景 , 在历史演变过程 中研究 美 国政 治与社会的发 展变 化, 特别研究文官群体演变与美 国社 会 阶级构成变化 的内在 联系, 进而拓宽政 治学 和社会 学 的研究 视野 ; 从 政治学 和 社
关注经济 和社 会因素的缺 陷, 进一步在理论 上 提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 因素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2 5 【 作者简介 ] 王 铭( 1 9 5 0一) , 男, 辽宁大学历史学 院教授 。
1 26
的相似影 响。笔者指 出 , 官僚 政治 有 自己 的产生 、 发展 和 运 行 的规律 , 可 以在不 同的历史 和社 会形态 中存 在。尽管古 代
国文官群 体的政治身份 和政府 角色 , 另一方面 阐释文 官群体 的社 会阶级属性及其 演进 , 进而把文 官群体 的政治 与社会双 重身份的互动关 系有 机地 结合 起来 。这 种研 究 不仅 弥补 了 以往 学界在研究文 官时只注意其政治 身份和 地位 的不足 , 而
表征与抵抗:青年群体的时代焦虑--以“躺平”现象为例

2022年1月第41卷第1期Jan.2022Vol.41No.1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22.01.010表征与抵抗:青年群体的时代焦虑——以“躺平”现象为例辜慧英,侯凡跃(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躺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表层特质是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只管自己躺平,是一种以“低欲望”为媒介表征,以“自嘲”的话语姿态寻求自我解压的生活方式。
“躺平”现象实质上是一场由边缘青年群体掀起的反抗“内卷化”时代焦虑的青年亚文化运动。
以“躺平”现象的媒介表征及其自我实践作为研究路径,发现“阶层跃升”不畅和消费主义泛滥是我国社会语境下“躺平”现象的根本诱因,青年群体通过参照极简主义的模式践行“躺平”,抵抗“内卷”。
因此,为避免“躺平”浪潮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既要发挥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又要提升大众媒介塑造正向价值的功能。
此外,青年群体自身更是关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认识历史和反思现实的过程中正视生活中的困难。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青年群体;内卷化;躺平;反消费主义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22)01-0104-10网络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与文化潮流,也与青年群体的心理变化、现实状况有紧密联系。
近期,网络流行语“躺平”成了青年群体中的一股时尚一年轻人不再沉迷于“丧”情绪,不再追求什么都不干的“佛系”,而是选择策略性的“躺平”:即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只管做好自己的事,降低对生活的要求,保持低欲望,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躺平”作为一种青年网络现象,收稿日期:2020-08-13作者简介:辜慧英(1997-),女,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侯凡跃(1979-),男,山东枣庄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广告心理学研究。
读书札记——读《美国史》(二)

读《美国史》(二)文/春雨夜泊另外,在读史的过程中,我们还会不断受到启发。
当然有很多,不可能一一表述,这里我仅举几例,以释怀感慨。
一是美国休闲文化的形成。
我们知道,美国人非常注重休闲,其休闲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城市的居民们就纷纷走出家门,到公园、旷野和外地去度假。
而现在我们也富裕了,却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潇洒。
究其原因,还是有历史文化的根源。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国都市中产阶级和职业阶层有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晚间、周末以及对工薪阶层前所未有的带薪休假。
人们对休闲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在供应紧缺的年代,人们主要是生存和温饱,休闲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求之不得,而且被视为懒惰。
但此时不同了,人们开始把休闲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开启了美国人的休闲生活文化。
也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帕藤在他的《富强理论》(1902)和《文明发展新基础》(1910)等著作中所指出的,他认为,供应紧缺的观念使人们特别重视节俭、节制和自我否定的价值观。
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供应紧缺问题已经解决,新经济体制创造了足够的财富,不仅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且能满足奢望。
他写到,“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的时期”,“正从痛苦经济(紧缺经济)转向娱乐经济。
”这种经济的目标,“就应该是商品过剩和享乐追求。
”之后,这一理念不断被人接受和发展。
美国企业也推波助澜。
许多雇主鼓励雇员休假时外出旅行,认为环境变化会使员工回来上班时精力更加旺盛。
广告人巴顿曾说:“生活就是要活着,要享受。
”正是这一理念的发展和逐渐植根于美国人的观念之中,才形成了美国人特有的休闲文化模式。
看看现在美国人的休闲生活,不能不说这里就是它的源头。
而我们勤俭持家的传统,即使进入了现代社会,也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观念不能及时更新,也就制约了我们的休闲方式。
二是对一些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同质事件,其解决办法不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可以起到镜鉴的作用。
社会学的想象力

在回顾米尔斯的学术生涯时,沃勒斯坦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米尔斯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洞察力的社会科学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将因为其中实质性的具体分析而被长久阅读。
但是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很多别的学者。
”那么,米尔斯真正超卓于众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米尔斯和他那个年代大多数的社会学家相比、尤其是与我们这个年代大多数的社会学家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某一个分支社会学领域的专门家,而是有着自己关于社会学的一整套纲领和构想。
比如,虽然他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陆续出版了《权力新贵:美国的劳工领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和《权力精英》等“社会分层三部曲”,自下而上地逐一对二战后美国的各个社会阶层进行分析,但他却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社会分层研究专家;他引介和翻译的《韦伯文选》至今仍被认为是一部“均衡得当”的“精熟”之作(特纳语),但他同样也不是一个狭隘的韦伯研究专家。
事实上,米尔斯从未将自己局限于某一个分支领域,以上的研究都从某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对于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纲领和构想,他的抱负在于从整体上来重建社会学,而这纲领和抱负就集中体现在《社会学的想象力》这部名著当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以下简称《想象力》)最早问世于1959年,距今正好整整五十个年头。
长期以来,这本书一直被当作这个学科的经典入门读物,人类学、政治学等邻近学科也往往把它列入本科生的必读书目。
这一方面提高了它的普及率和影响力,然而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对它的低度理解。
一个概念的流行往往就是它自身空洞化的开始,在走上神坛成为经典的同时,“想象力”本身却成为一个不被反思和讨论的概念,成为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筐”,米尔斯在使用它时原初的含义和关怀则逐渐被遗忘。
实际上,《想象力》如今所取得的经典地位,往往使人们忽略了米尔斯在他那个年代的学术界只是一个孤独的边缘人,是一个不为主流所喜的“异端”。
虽然他的《白领》、《权力精英》等作品都是社会学著作中少有的畅销书,但在学术圈内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欣赏,反而被贬斥为“庸俗社会学”,利普塞特和斯梅尔塞就曾经评价米尔斯对于美国的学院派社会学来说“无足轻重”。
对《时尚》杂志的批评语篇分析

s i ltn.Bsdo D a e ok ti ppr nl e nail f m Fsin aw i —clr gaie hog eaa - c le o o a r ai s ae nC A f m w r,hs ae ay s rc o ah , ht o a zn.T ru t nl r a z a t er o e l ma hh y
的 消 费文 化 wWW . S X cr) 当前 中 国 是 否 已形 成 一 个 X L .o 。 n
铜板纸加精美 的封 面设 计 , 主要读 者 群是 新兴 的 中间 阶 其 层 。中间阶层 , 其流 行的称 呼 为 中产阶级 ( d eCas 或 Mi l ) l d s 中产 阶层 , 由美 国著名的社 会学 家赖特 ・ 尔斯 在 15 米 9 1年
S ANG 一h i H 2 u
(h h a It ao a Su i nvm t, hnh i 0 0 3 C ia S  ̄g i n r t n tde U ie i S ag a 20 8 , hn ) e il n s y
Ke r s F s i n;Mi de C a s C y wo d : a h o d l ls ; DA Ab t a t CDA,w ih i aie f m 9 0 , o u e t s d n t er l f a g a e i h rai n,ma na n n d c a gn sr c : h c s l r 1 7 s fc s si t y o h oe o n u g t e c e t v o s u l n o i ti i ga h n i go n f
ss o e a t l tte ma r n c o lv l a l a e su y o e s c a a d c l r o tx so e ma a i e h a rc n i f t ri e a h co a d mi r es 8wel 8 t t d t o i n u t a c ne t f t g z n .t e p p o - h c e h f h l ul h e e u e a h t l d s t tw i h e—c l rma a ie e rs n e y F s i n ae t e p o u t o e c a g s i o a g n s r p e e t d b a h o r rd c ft h n e n CMn S s c a t c u e Me n i , z h s h a’ o i s u t r . l r a whl e t e o t b t t h omai n o e o i r u 一 一 一 Mi de C a si i a h y c nr u e o te f r t a n w s a g o p i o f c l d ls n Chn . l
社会学经典阅读书目

社会学经典阅读书目第一部分:中国社会与乡土中国主题:乡土中国与中国村落秩序阅读书目: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pdf费孝通,1985,《乡土中国》,三联书店。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G:\社会学书\经典\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pdf阎云祥:《礼物的流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礼物的流动.pdf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主题:中国村落政治与中国农村发展阅读书目: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G:\社会学书\经典\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pdf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
G:\社会学书\经典\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pdf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
G:\社会学书\经典\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pdf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三联书店,2002年。
G:\社会学书\经典\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pdf弗里曼等:《中国乡村,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G:\社会学书\经典\中国乡村,社会主义的国家.pdf主题:中国村落文化与宗族研究阅读书目: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年。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三联书店,2000年。
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读书笔记5000字

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读书笔记5000字作者:yevonou投资界红宝书,实现财务自由的必备手册!知名房地产投资者、“水库论坛”版主“欧神”欧成效首部力作。
40万微信粉丝鼎力支持多个财经号共同推荐思想自由、财务自由的标配读物投资金句,几句话就可以拯救你的财富:1.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完全保值的,最便宜的那个就是最保值的 2.天底下的事情没有贵贱之分,做实业并不比睡懒觉更高贵 3.投资的洼地就是“便宜”,价格是能保障投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4.保卫财富的核心,就是构建以房贷为中心的资产组合包。
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读书笔记“分工产生财富”的另一种表达。
经济学是妥协的艺术,不看好不好,只问值不值。
《国富论》反复强调财富本质上是由分工的广度、深度、活跃度,以及分工合作的效率与成本决定的。
分工的深化,使得交易成为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交易成为市场各主体的目的。
“经济学没有流派。
世界上只有两种经济学,讲道理的和不讲道理的。
”讲道理的经济学不需要以所谓理性人假设为基础,正如物理学不需要建构在无摩擦力的假设之上。
人类的全部生产活动,全部财富,可以理解成一个公式:dT>0。
有多少交易,就有多少财富。
交易越多,财富越多。
当你再也找不出任何交易机会时,财富达到最大化。
这就是帕累托极限。
这是一条非常非常强大的定律,强大到像“能量守恒定律”一样坚不可摧。
因为它并不是一条宏观定律,而是一条微观定律。
不仅对大社团有效,拆散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场景,都是有效的。
拥有了经济学第一定律:dT>0,简直就像拥有了“能量守恒定律”大杀器。
红军时期,有人争论人更重要还是枪更重要?一个后来的开国大将说,重要的是不断进行枪换人、人换枪而不停止。
枪换人也就是有枪时多招人;人换枪更残酷些,通过“划算”的战斗和人员牺牲获得更多的枪。
在人和枪的连轴换中,最终实现人和枪的滚动增加。
投资、经商也类似,在不同流动性、不同性质的财产间连轴换实现钱和物的滚动发展。
【读后感】富甲美国读后感

富甲美国读后感在那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我轻轻地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早已被翻阅过多次的《富甲美国》。
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老朋友,每次翻开都能带给我新的启示和思考。
作者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小镇零售商成长为全球零售业巨头的传奇故事。
读罢此书,我不仅为他的商业智慧所折服,更被他那份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深深打动。
一、创业精神:从平凡到非凡的跨越山姆·沃尔顿的故事,首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创业精神的力量。
在那个汽车旅馆和加油站旁的小杂货店里,他开始了自己的零售生涯。
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雄厚的资金,但他有的是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顾客需求的深刻理解。
他坚信“顾客至上”,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沃尔玛的每一个细节中。
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的起点多么平凡,只要有梦想,有决心,有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就有可能创造出非凡的事业。
二、成本控制:精打细算的艺术书中,山姆·沃尔顿对于成本控制的执着追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亲自驱车前往各地采购商品,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甚至亲自设计货架和布局,以最大化利用空间。
这种精打细算的精神,不仅帮助沃尔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教会了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合理规划,量入为出。
无论是家庭开支还是个人理财,都应该像山姆一样,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力量最让我感动的是山姆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
他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甚至设立了“山姆奖”来表彰那些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
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仅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也开始更加注重与身边人的沟通和协作,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读完《富甲美国》,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山姆·沃尔顿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书写于1951年,Mills从白领研究入手,探究了美国阶 级关系的演变,在此书中吸收运用了他早年信奉的马克 思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形成了本书特有的分 析批判立场。他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依托分析了白领 阶层的社会生活,又以韦伯的科层制为线索,分析了白 领世界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及政治态度。
• 自我的异化:
• 1.人格市场化。人的微笑、诚实和礼貌成了工作所必须培训具备
的品质。这种异化造成了其心理上的忧郁和迷乱,可能正是由于一 切可变的因素太多,他们不清楚自己将向何处,他们的行为才表现 的狂乱而匆忙,当然由于不知道威胁他们的东西是什么,所以他们 对恐怖的反应也是麻木的。 •2. 疯狂地投向大规模地休闲活动。他们虽然在工作中没有快乐, 但是为了休闲活动,寻找真正的生活,他们必须以工作为代价换回 休闲的资本。这种工作休闲的交替活动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为了用 钱买回周末和晚间的“快乐”,人们每天都在逐渐地出卖着他们自 身。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C·赖特·米尔斯
汇报框架
• • • •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研究内容与思路 小结与思考
一、作者简介
• Wright Mills (1916—1962)美 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 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一个信奉天 主教的白领职员家庭,30年代在德 克萨斯大学读书时,就受到了哲学 和社会学两方面的训练,而后在威 斯康星大学师从H.格斯和H.贝克尔 获得博士学位。长期执教于哥伦比 亚大学,直至逝世。
在19世纪的早期城市里,多样化经济类型的生意人位 于社会学的顶层,在码头、机器车间、马厩中劳动的 人则是社会的底层,然而在数量上占绝大部分的却是 拥有小规模独立资产的收益工匠和零售商,这些就是 老式的城市中产阶级。他们是拥有店铺的机械师和熟 练工,抑或是一些视制造为副业的有产恒心的人。随 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其中的企业家和工人为农场 主开办了更大的市场,同时他们在乡村建立起了自己 日益的日益扩大的市场。
•主要译著和著作有:
《韦伯社会学文选》(与格斯合译,1946年) 《性格与社会结构》(与格斯合著,1953年) 《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年) 《权力精英》(1956年) 《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年)等。
• Mills以对美国社会的激进批判和权力斗争的理论分析而 著称。他站在激烈的社会批判立场上,关注美国的社会 冲突和矛盾。被认为是社会学界公认的二战后美国社会 学界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三、内容章节
• • • • 1.老式中产阶级 2.白领世界 3.生活方式 4.权力的行使方式
1.老式中产阶级的发展过程
• 构成: Mills按职业界定的方法将农场主、小商人、 和自由职业者归为老式中产阶级。 • 发展: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其19世纪自由经济发展 的产物,他们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世 界历史,将中产阶级从旧社会中分离出来。 • 特征:自平衡的社会 对利润的算计 狭隘的眼界
具有时代特征的心理问题
工作的意义
• 1.宗教的信条:为上帝服务 • 2.工作是公民对国家的一种义务 • 3.人文主义内在的价值:自我的满足 (手工艺过程) • 4.当代工作普遍具有不愉快的性质
白领阶层的异化
• 劳动的异化:Mills认为白领者们是一些牺牲品式的英雄,作为 小人物,从事的往往是一些并非自己本意的活动,在工作中体会 不到满足和成就感。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在办公室或商店里 他们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和别人顶嘴、或站着不干活,他们的劳 动和其生产的产品之间都是异化的。
自平衡的社会:
1.无比优越的社会秩序: 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 耕地和农具及资产,并且可以自豪地宣称……自 食其力并确切地知道谁会继承这项事业,人的灵 魂将会得到安息。(老式的中产阶级理想与期望) 2.政治上受自由主义的影响,这些股有进取精神的 人同样也要建立一个可免受中央集权之苦的政府。 他们认为经济权威高于一切,而政权,社会统合 的传统方式,在这里成了一种松散的经济行为的 保护组织。其社会成员关注的就是制定一系列的 法规和制度,来实现财产转让、自由和安全。当 然这种分散的缺乏指导的经济生活是与分散的军 事秩序相平行的。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写作背景
• 五十年代美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 荣时期(1945年到1960年期间,美国的国民生产 总值增加了一倍)。繁荣的美国经济也是一个创 造、巩固聚敛资产的公司世界的过程。 • 随着工业化的蓬勃发展、科层制的广泛应用,资 产垄断剥夺了老式的中产阶级个人自由的基础— —资产所有权,剥夺了他们赖以自立的手段,因 此也就改变了老式中产阶级的人生计划和心理。 随之而来的是白领阶层队伍的迅速扩大。 ——老式中产阶级向新中产阶级的转化
老式中产阶级的衰弱及新中产阶级的兴起
1.管理官僚层的催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2.资本主义危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 3.工业结构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资产集中化、科层制的发展
雇员国家的形成
工业人口逐渐超过农业人口,其中白领阶层增长速度最快
2.白领世界的社会生活
Mills界定白领即新中产阶级,是指在企业家和工人间形 成的,出于社会中间部分地缓冲地带的阶层,由经理、 挣工资的专业人员、推销人员和办公室的人员组成。 Mills运用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描述白领阶层的生活。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劳动把人从动 物界中分离出来,人们又通过各自劳动 表达自己的人性。但是现代资本主义的 发展确使人们通过劳动表达人性日益困 难,人们正在从自身中,从他人那里, 从自然之中分离出来。
• 美国的农场主与欧洲的不同,在欧洲,农村的生产者 先于市场而存在。按照古老的传统将自己死死地捆在 固定的土地上。而在美国,市场形成先于农村生产者, 而且每个农场主都是自主、独立、分散、自由地进行 规模经营,这也是美国和欧洲农村经营最根本地不同。 这些分散在美国空旷田野上的自由农夫组成了数量巨 大的中产阶级。据社会学家统计,在1820年,全美 3/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