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混凝土工程word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混凝土浇注顺序为先高标号混凝土后低标号混凝土,先墙、柱后梁板。框架柱优先选浇筑后再开始楼层梁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施工。

2、垫层混凝土浇筑:基槽清理及验收→控制标高→拉水平控制线→铺筑混凝土→振捣→找平→养护

首层板底垫层浇捣前基底素土必须分层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分层厚度不大于300mm。承台基槽把粘结在基层上的浮土、浮泥、杂物用铁锹等清理干净后,协同勘查、设计、业主、监理、总包、分包等单位对基槽进行验收,承台和基础梁底垫层为100厚C15素混凝土,每边伸出承台、梁不小于100mm。基础梁埋置深度有变化时应做成1:2跌级连接。

3、基础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为桩独立基础,承台截面尺寸较大,厚度主要为1500mm。故施工时应注意温控措施。承台混凝土浇筑使用地泵及汽车泵采用一次性连续浇捣方案,采用串筒将混凝土输送,分层浇筑,每层约500mm厚。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时间以20~30s 为宜(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时,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40cm。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

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振动棒振捣密实,用长刮尺刮平,在混凝土浇筑2~3h后,用抹面机反复碾压密实,等混凝土收水后,终凝前第二次用木蟹抹平压实,以防止出现收缩裂缝,必要时需进行覆盖。

4、墙柱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首层以上竖向墙柱砼强度为C35,首层以上楼层梁板砼强度为C30,节点处砼强度等级相差一个强度。根据《结构设计总说明》第10.7.3条,本工程梁柱(墙)节点处混凝土随梁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

墙、柱浇筑前,先在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均匀浇筑5c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柱、墙混凝土必须分层浇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50 cm。

柱混凝土浇筑速度要控制在5m³/h之内,柱子四角及柱子中部都要予以振捣。

墙、柱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漏振。

柱混凝土应一次性浇注完毕,如需留施工缝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注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连续浇注。

柱混凝土采用塔吊浇筑,每4根柱为一循环单元,循环浇筑,每次浇筑高度根据现场使用振捣棒(50棒或30棒)而定,为其有效长度的1.25倍(50棒应为43. 75cm,取40cm;30棒应为33. 75cm,取30cm),下灰厚度采用尺杆配手把灯控制。地上部分框架柱采用塔吊及布料杆浇筑。

5、梁板混凝土浇筑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注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注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与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宜慢,待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振实,振捣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筑一层水泥浆,然后浇筑混凝土,新旧混凝土交接处必须振捣密实,使其紧密结合。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六、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表9-3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序号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蜂窝(混凝土

结构局部出

现疏松、砂浆

少、石子多、

石子之间形

成空隙类似

蜂窝状的窟

窿)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

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

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

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

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

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

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

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

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

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

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

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

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

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

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

“烂脖子”。

处理方法: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

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

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

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

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

后,讲行水泥压浆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