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话题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素材大全之科技与人文话题一知识

思路

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知识创造财富

知识源于实践

谁拥有知识,谁就拥有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

只有在应用中知识才能发挥作用

知识需要不断r地更新

探索知识比拥有知识更有益

知识是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知识是无限的,只有不满足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名言

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一一爱默生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一一李大钊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髙士其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一一泰戈尔

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一一卢克莱修

人的知识愈多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一一高尔基

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一一高尔基

你得到的知识,无论多少,必须是你自己的,用你自己的心血来滋养,是你自己不受羁勒而努力的结果。一一罗・罗兰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一一宋庆龄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便自命为科学。一一萧伯纳

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一一赫拉克利特

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一一莎士比亚

掌握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得到发展。一一歌徳

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一一左拉知识比任何东西更能给人自由。一一屠格涅夫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一一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一一培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一古语

经典素材

衬衫危机

(知识是维护利益的手段)

北京一个衬衫厂有一次向日本出口了一批衬衫。不久,日方把货全退了回来,要求这个衬衫厂赔偿13万人民币。原因是衬衫里发现了大量蚂蚁。厂方请来了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年已八旬的唐觉教授来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唐觉得岀结论,这批蚂蚁是日本的伊氏臭蚁。前来索要赔款的日本代表先是呆若木鸡,然后是90度的鞠躬,连说:"想不到贵方有如此高招,我们算是服了。”

这件事情得到完满的解决,多亏衬衫厂请岀专家,专家利用手中的知识,维护了我方的利益。

“画一条线” 一万美元

(知识就是价值)

徳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刚移居美国时,在一家很小的公司任职。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岀了故障,很多人两个月都没有修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公司请来斯坦门茨修理。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就查出了故障原因。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而的线圈减少16圈就好。”人们半信半疑地去做,结果,毛病确实出在那里。

电机修好后,福特公司老板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老板请他列个合理明细表,说明费用的岀处。斯坦门茨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公司照付了,并且重金聘用了他。

知识英雄

(拥有知识,就拥有未来)

柳传志领导下的联想王国,几乎每天都有新闻发生。40岁才创业的柳传志打破了IT行业只青睐年轻人的“咒语”,正是这位军人岀身的老总,以敏锐的眼光和周密的部署使年轻的联想在15年里跃升为中国电脑产业的排头兵,甚至做了世界因特网电脑研究的领跑人。

张瑞敏是第一个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美国最具权威的商业杂志《商业周刊》把他列为亚洲50位风云人物之一,并对他做了这样的评语:“拥有更多的像张瑞敏一样惜时如金的企业家,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做大事不做大官” 的张瑞敏使中国的海尔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始在美国实现本上化了。

张朝阳被誉为靠灵活的商业运作迅速崛起的成功者。在大陆互联网领域的新生代中,张朝阳已

经被当作中国的比尔•盖茨而受到各•界帼目。有人说他是中国人里财富最有可能呈几何级数翻番的人。他的岀色来自于34岁就创建了前卫的爱特信公司,还有,他的类似雅虎风格的搜索引擎,在1997年创建之初,每天只有微不足道的100到200次点击,可是今天,搜狐的页读数却已激增至每天400多万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星期为单位快速增长。

董云七十岁拜师

(学习知识不在早晚)

立志求学不分先后。董云七十岁拜师求学,一直被传为“老而好学”的佳话。

董云是明朝嘉靖年间太湖流域的一个著统的学者、诗人。此人喜爱文学,求知若渴,学有所成,颇有些需气。他六十八岁时到浙江会稽山游历,听说王阳明正好在深山里讲学,他赶去听了几次,越听越觉得王阳明知识渊博,越感到自己知识戏陥。于是,他决立拜王阳明为师。但是当时只有五十三岁的王阳明推辞再三,执意不肯收长者为徒。不少朋友都劝他:“你已经这么大年纪,又很有点名气,何必还要那么用功呢?”董云说:“我的年纪虽老,但过去的六十年学的太少了,今天有幸遇见好老师,一定要从头学起。”董云说到做到。两年后,也就是在他七十岁那年,他特意在「除夕的晚上,冒着雪,赶到会稽山,向王阳明行了拜师之礼。

养蚕人的“保护神”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法国阿莱省的蚕种受到一种神秘疾病的侵袭,使法国的整个丝织业而临毁火的威胁。桑树种植者眼看他们所养的蚕每天成千上万条地死去,难过得直掉泪。巴斯徳感到有责任调查这一情况。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研究,他终于找到了答案:蚕病是通过有病的蚕卵,一代又一代地遗传下来的。因而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消火有病的蚕卵。养蚕的人采取了他提出的消火蚕卵的方案,全都获得了丰收。

牛津乞丐也读书

(把求知当成习惯)

在牛津市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戴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顾初冬的寒冷,专心致志地捧读

一本书。这个景象令到牛津旅游的中国人很惊讶,他们施舍了先令和从中国带来的一枚银戒指,那乞丐点头称谢。人们问他看的是什么书,原来是凡尔纳的小说。温饱都还不能保证, 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

英国每550人印书一种,徳国1050人印书一种,法国1氐)0人印书一种,美国每4000人印书一种,中国每12000人印书一种。也就是说,每年读者需要的印书种类,英国读者比徳国读者多一倍,比法国读者多两倍,比美国读者几乎多七倍,比中国读者多二十倍。在伦敦, 阅读的需要,几乎就像需要呼吸和吃喝一样,成为近乎本能的文化习惯了。

“究其一点,不计其余”

(学习求知也要讲求方法)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学识渊博,这与他独特的读书法不无关系。比如,他读《汉书》,每次只注意某一个方而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略去不顾。下一次再读时,又只注意另一个方而的问题。如此读书数遍,则全书几个方而的问题都可解决。想想也是,要想一下子把书中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势必“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而失彼。苏轼的“究英一点,不计其余”的读书法,还确有借鉴意义。

誓将知识报于乡亲

(知识创造财富)

邢利斌出生于吕梁山腹地的山四柳林县张家绘台乡槐树沟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6年考入山西大学。:1990年毕业分配时,学校根据他的综合成绩分配他到省城太原的一家设计院工作。父母知道他能留在省城,万分髙兴,但他却想:家乡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不少企业由于缺乏人才和技术,不仅没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而且浪费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有责任回到家乡,用党和人民给予的知识改变家乡乡镇企业的落后而貌。”

他多次和老师、同学这样讲。为此他舍弃省城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自愿到贫困山区承包一个乡办企业,苦干七年,终于将一座濒临倒闭的小铁厂建设成为年产70万吨原煤、50万吨焦炭、75万吨洗精煤的集原煤开采、产品加工、物资供应、货物运输、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吕梁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