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微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推进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根基。

电子科学与技术包含4个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我校这4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内最早批准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也是近年来我校“21T工程重点建设学

科。形成以刘盛纲院士,林为干院士、陈星弼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高层次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梯队。设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先进软件。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物理电子学】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物理电子学是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不断涵盖新的学科领域,促进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光波与光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纤通信与光纤网等,成为下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相对论电子学、微波电子学、等离子体电子学、太赫兹电子学、微真空电子学、纳米电子学与生物电磁学。本专业设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光学】

博士后流动站、部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它是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尖端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重要原动力。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的发明及应用,光纤通信产业的崛起等等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无不得益于光学的促进与推动。在21世纪,光学将向着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和渗透,成为物理学以及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基石之一。该学科教学及科研力量雄厚,学科实验条件优越,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省重点实验室各一个。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激光器件;空间光通信及光组网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光通信及信息光学;计算机光学。本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有: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电子学等。

【无线电物理】

博士后流动站、省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无线电物理采用近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验手段,研

究电磁场和波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系统,

发展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电子信息系统中推广应用。在电子信息领域,现代通信、雷达、遥感、微电子、材料、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的重大技术进展都离不开无线电物理的突破。无线电物理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诸多方面,成为一个对电子信息领域及其相关学科、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超宽带电磁学及其应用、微波光电子学及其应用。

【等离子体物理】

部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等离子体有天然等离子体和人工等离子体两大类,天然等离子体的研究对于阐明宇宙物理现象、星球起源等均有重要作用。人工等离子体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许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其涵盖的理论范围和工业应用是十分宽广的。结合我校师资和硬件优势,本学科主要研究微波等离子体理论和应用、计算机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等离子体电力学。其交叉支持学科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以及光学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微波等离子体理论和应用,重点研究其产生、维持的理论和方法,微波等离子体激光、微波等离子体沉积及新材料制备等。计算机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等离子体重要物理过程的粒子模拟技术(Pic技术)。等离子体

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或电磁场和电子注及等离子体的三元相互作用,探索新型高效率、高功率微波器件。

【凝聚态物理】

博士点、硕士点

凝聚态物理学是物理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学中最为庞大和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凝聚态物质(固态、液态,以及液晶、玻璃和凝胶等)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微观运动状态及其相互关系。它不仅为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等学科提供量子力学基础,而且成为微电子学、超导磁体、固态激光器、高灵敏度辐射探测器等高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源泉,并对通讯、计算机和能源等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凝聚态物理学中分支学科的进步已对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等许多学科产生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纳米结构、相变及其辐照效应、光电材料与光谱学、计算凝聚态物理、低维物理与碳纳米电子学。本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有:光学、物理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物理等,以上学科在我校均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其中物理电子学和光学分别为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学科。我校凝聚态物理学学科不仅具有自身的特色,而且背靠强大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支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物理电子学院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物理电子学院

2007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0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表

注:由于每年研究生具体招生情况有可能不同,因此考生报考时应以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

电子信息专业考研方向和A、B类的学校排名以及各专业的简介

这个是我在百度文库里面找到的一篇文章看过之后感觉很有收获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各个方向研究的内容、前景和要求。并列出了各名牌高校的排名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例如: 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1电路与系统 2集成电路工程 3自动控制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通信与信息系统 6信号与信息处理 7电子与通信工程 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光电信息工程 10物理电子学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概况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路与系统专业排名是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2电子科技大学A+ 3东南大学A+

考研专业介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非统考专业介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一、专业介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有: 01电磁兼容、电磁逆问题、计算微波与计算电磁学 04计算电磁学、智能天线、射频识别 07宽带天线、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 08卫星通信、无线通信、智能天线、信号处理 09天线理论与工程及测量、新型天线 10电磁散射与微波成像 11天线CAD、工程与测量 13移动卫星通信天线 14天线理论与工程 16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 17电磁兼容、微波测量、信号完整性分析 20移动通信中的相控阵、共形相控阵天线技术 21计算微波与计算电磁学、微波通信、天线工程、电磁兼容 22电阻抗成像、电磁兼容、非线性电磁学 23天线工程与CAD、微波射频识别技术、微波电路与器件 24电磁场、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兼容 25天线测量技术与伺服控制 26天线理论与工程技术 27天线近远场测试技术及应用、无线网络通讯技术 28天线工程及数值计算 29微波电路与微波工程 30近场辐射及散射测量理论与技术 31微波系统和器件设计、电磁场数值计算 32电磁新材料、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 33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人工合成新材料 34计算电磁学 35电磁隐身技术、天线理论与工程 36宽带小型化天线及电磁场数值计算 37射频识别、多天线技术 38天线和微波器件的宽带设计、小型化设计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电磁信号(高频、微波、光波等)的产生、交换、发射、传输、传播、散射及接收等有关的理论与技术和信息(图像、语音、数据等)的获取、处理及传输的理论与技术两大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3、专业特色

电子信息专业考研方向和A、B类的学校排名以及各专业的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例如: 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1电路与系统 2集成电路工程 3自动控制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通信与信息系统 6信号与信息处理 7电子与通信工程 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光电信息工程 10物理电子学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概况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路与系统专业排名是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2电子科技大学A+ 3东南大学A+ 4北京邮电大学A+ 5复旦大学A+ 6清华大学A 7华中科技大学A 8北京大学A 9西北工业大学A 10南京大学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12重庆大学A 13天津大学A 14浙江大学A 15上海交通大学A 16西安交通大学A 17安徽大学A 18华南理工大学A

信息领域主要的一级学科共有4个

信息领域主要的一级学科共有4个,分别是: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就业现状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编辑本段需求分析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曾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 3.软件人才看好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

考研必了解、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简介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英文)名称: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的需求。当前时代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电子科学的时代。具体地说,也即工农业、国防和生活强烈需求的微电子芯片时代;几乎一切通讯赖以为生的电磁波时代;构成全部电子设备的电路与系统时代。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明确表明:光和电磁统一的时代和新材料出现的革命性时代。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19世纪出现的欧姆定律和克希荷夫定律奠定了电路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波理论基础;20世纪初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天才群体完成了微观粒子的量子力学体系;伺后固体物理学的出现更是在理论与工程之间架起了坚固的桥梁。 在量子理论基础上发明了激光器,将生成、控制和探测的电磁波从传统的无线电波、微波扩展到太赫兹波、光波直至X射线,正在实现电磁频谱的全覆盖。 在固体电子能带论的基础上,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以及随后的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开创了电子信息的新纪元。近年来,宽禁带半导体等新型材料与碳基电子器件、半导体新能源器件、微纳/量子电子器件、大功率器件、无源器件、MEMS器件等不断涌现,电子器件面临又一次新的发展。 当前,电子器件从集成发展到系统集成芯片(SOC),光子器件也正从分立走向集成,有力推动了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发展,极大支撑了国民经济与国防领域中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并成为当代信息社会的基石。 完全可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诸多学科的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基础。 二、学科内涵 1. 研究对象 本学科重点研究电子运动规律、电磁场与波、电磁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路与电子线路及其系统的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荷电粒子和非荷电粒子的产生、运动、变换及其在不同媒质中的相互作用的现象、效应、机理和规律,具体包括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波,电路与系统、电子线路等;在此基础上发现、发明和发展的各种电子材料、电磁材料、光电磁元器件、电子线路、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并开发相应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2. 理论 本学科理论大致包含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交叉层次和发展层次。基础层次主要有电磁场与波理论、量子物理、光电子理论、电路分析与混沌理论、信号与系统理论等等。交叉层次如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理论、信息理论、复杂性理论和系统论等等。发展层次为新材料理论、光电结合理论等等。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理论更新也将是一必然趋势。 3. 知识基础 本学科以数学、基础物理与量子物理、(电)路、(电、磁)场与波为理论基础,以物理电子、自旋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电路分析、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信息存储、信号与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等为技术基础。 本学科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波等理论指导下,以电、磁、光子材料为基础的集成器件为基石,以多频段电路和场路设计为手段、对信号和光子传播和系统构造为目的,利用理论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学术和工程设计研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承担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任务,2003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委级重点学科点。本学科专业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其应用,主要领域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的理论和技术,微波和毫米波电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光电子学、电磁兼容等交叉学科内容。多年来在多种军事和国民经济应用的推动下,本学科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电磁隐身技术、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与电磁仿真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与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学风端正,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概况 中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基础上建设发展的,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国防科工局的国防特色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由中北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联合培养建设。学科依托“电子测试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测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微米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微纳器件加工制造、封装与测试、厚膜集成以及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等全面系统的特色研究平台。学科现有教师30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9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2人。科师资梯队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力量雄厚。近年来,该学科已取得国家级科研奖励4项,在研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10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目标是全面深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具备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及时跟踪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国际前沿发展动态,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可在本学科相关科研单位或研发部门等从事教学、科技研发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生课程与论文并重,要求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论文时间不少于1.5年,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 四、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080901 物理电子学 (1)纳米电子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功能结构和器件尺寸从宏量尺度发展到微/纳米尺度所凸显的基础效应和物理现象,研究内容包括纳米颗粒和石墨烯等材料制备、表征和特性研究;碳纳米管、硅纳米线、纳米纤维和黑硅等结构及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表面拉曼增强效应,介观压阻效应,纳米尺度压电效应等;微纳米器件加工与检测技术,原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目录 学科简介: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主要开设院校:学科简介: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主要开设院校: 展开编辑本段学科简介: 学科代码:0809学科分类:一级学科: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1.080901物理电子学2.080902电路与系统3.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4.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 知识;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 法规;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 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 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 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 算机基础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一般安排10--20周。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光电子技术科学电信工 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信息与计算科学 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共7所)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邮电大学 复旦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不含已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共13所)物理电子学北 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路与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 体电子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 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一级学科代码

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门类代码门类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二级专业代码二级专业名称01哲学0101哲学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哲学0101哲学010102中国哲学 01哲学0101哲学010103外国哲学 01哲学0101哲学010104逻辑学 01哲学0101哲学010105伦理学 01哲学0101哲学010106美学 01哲学0101哲学010107宗教学 01哲学0101哲学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1政治经济学 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2经济思想史 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3经济史 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4西方经济学 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5世界经济学 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1国民经济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2区域经济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3财政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4金融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5产业经济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6国际贸易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7劳动经济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8统计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9数量经济学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10国防经济 03法学0301法学030101法学理论 03法学0301法学030102法律史 03法学0301法学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法学0301法学030104刑法学 03法学0301法学030105民商法学 03法学0301法学030106诉讼法学 03法学0301法学030107经济法学 03法学0301法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法学0301法学030109国际法学 03法学0301法学030110军事法学 03法学0302政治学030201政治学理论 03法学0302政治学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3法学0302政治学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微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推进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根基。 电子科学与技术包含4个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我校这4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内最早批准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也是近年来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以刘盛纲院士,林为干院士、陈星弼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高层次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梯队。设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先进软件。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物理电子学】 “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物理电子学是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不断涵盖新的学科领域,促进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光波与光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纤通信与光纤网等,成为下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相对论电子学、微波电子学、等离子体电子学、太赫兹电子学、微真空电子学、纳米电子学与生物电磁学。本专业设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光学】 博士后流动站、部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它是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尖端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重要原动力。相对论及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的发明及应用,光纤通信产业的崛起等等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无不得益于光学的促进与推动。在21世纪,光学将向着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和渗透,成为物理学以及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基石之一。该学科教学及科研力量雄厚,学科实验条件优越,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省重点实验室各一个。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激光器件;空间光通信及光组网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光通信及信息光学;计算机光学。本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有: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电子学等。 【无线电物理】 博士后流动站、省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无线电物理采用近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验手段,研究电磁场和波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