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预警平台防空反导作战运用问题初探
对抗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的方法研究

其精度、速度和机动能力,以满足拦截高超声速武
干扰问题,增加了拦截弹控制的难度。
器的要求。目前美国正在发展高超声速防御武器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高度、高速度、高
灵活性等优点给传统的防御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影
系统(HDWS)。2019 年 9 月,美国导弹防御局授予
洛马公司“女武神-高超声速防御末段拦截弹”、
参考文献
目。此外,美国和俄罗斯都在探索使用高能激光武
器来拦截高超声速武器的可能性。
3.5
开发新型拦截思路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能以极
快的速度不规则运动,要想成功应用动能武器进行
防御就非常困难。另辟蹊径开发如电子战等新型
拦截思路将避免这些困难。对抗临近空间高超声
速飞行器,电子战手段相对于动能武器具有其固有
Class Number
1
E92,TJ761.6
式,对传统的防御手段、作战样式、战场空间都有着
引言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在 20km~40km
的临近空间,以超过 5 倍声速巡航飞行的飞行器,
是 21 世纪航空航天技术的高新发展[1~4]。临近空间
颠覆性的影响。应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
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sufficient of traditional defense systemst,finally some hypersonic aircraft defens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Words
near space,hypersonic,cruise missile,boost-glide vehicle,defense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及关键技术研究

武器 的攻和 防是 对 立 的 概念 , 有 同等 重 要 具 的作 用 。现 有 的导 弹 防御 系统 , 美 国 的导 弹 防 如 御 系统( si ee s y tm, mis ed fn es se MD) 专 门针对 l 是 弹道导 弹而设计 的 , 预 警 和制 导 系统 都 是 根据 其
21 0 学 报
J u n l fteAcd myo up n mma d & Teh oo y o r a o h a e fEq ime tCo n c n lg
J n 2 1 ue 00
Vo1 1 N o 3 .2 .
a d is ke e h l gy a e dic s d n t y t c no o r s us e .
Ke o d y w r s:ne r s a e d f ns ys e ;hi h s e e i l a —p c ; ee es tm g — pe d v h c e
分 , 了应对临近 空 间高超声速 目标 的威 胁 , 为 必须 发 展和 建 立新 型 的武 器 防御 系统 。
分析 了临近 空 间防御 系统 的 目标 特性 , 究 了临近 空 间超 高速 飞行器 的防御难 点 , 研 提
出 了临近 空 间防御 武器设 想 以及 实现途 径 和 关键 技术 , 发展 临近 空 间超高 速 武器 对
弹 道 预 测 而 工 作 的 , 于 高 速 的 临 近 空 间 目标 , 对 虽
ln es se THAAD) 拦 截 高 度 下 限 为 4 e s ytm, 的 O
k m。这些 因素使 得 现有 的 防御 体 系 面 临 着 严 峻
的挑 战 , 了应 对 临近空 间超高速 目标 的威胁 , 为 必
临近空间-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空中飞行的梦想;1961 年加加林乘宇宙飞船绕地球 一周, 使人类实现了太空飞行的梦想。 然而, 迄今在我们头顶还有一片寂静的空域, 除火箭偶尔 穿越外, 那里基本上仍是人类飞行的一个禁区— — —
记者: 那么, 这一区域有什么特 点?
张东江: 仰望苍穹, 这个区域介于
“空” 与 “天” 之间。 它的位置有点特 殊, 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宇宙定律都 不能独立发生作用, 使得遵循万有引力 定律的航空飞行器和遵循开普勒宇宙定 律的航天飞行器无法在其间自由飞行。
比较直观的表现是: 这一空间对飞 机而言太高, 对卫星来说又太低。 这是 一个人类现有飞行器只能 “穿越” 但无 法自由飞行的区间。
专家简介
张东江, 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 研究部研究员,法学博士,理论经济 学博士后。 具有军事学、经济学、法 学和哲学多种学术背景, 近年主要 从事国际法和应急管理研究。 先后 担任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研究项 目 《中国特色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建 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事 立法改革研究》、军事科学前沿课题 《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法律问题研 究》等课题组长。
美军计划将大型轻质相控阵雷达集成到飞艇结构之中,研制一种可在 21 千 米高空执行长期监视任务的平流层飞艇。
美军认为, 基于效果作战的思考模 式为临近空间平台的设计打开了一扇全 新的机遇之门。 平台设计中不必专注于 高精尖技术, 而应着眼作战指挥官需要 达成的预期作战效果, 努力找出航空、 空间和临近空间能力之间的正确协同关 系。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美军将临近空 间飞行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定位在获取 C4ISR 能力上, 通过开发临近空间飞行 器 , 与 U-2 高 空 侦 察 机 、 全 球 鹰 无 人 机, 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侦察卫星等共 同织造立体侦察、 监视、 预警网络。 有 资料显示, 美军的临近空间平台, 已经 初步投入实战, 有效弥补了近几场局部 战争中卫星难以提供战术级别战场空间 态势感知能力的问题。
临近空间侦察平台建设研究

临近空间侦察平台建设研究何炬恒;聂万胜;徐灿;刘志林【摘要】临近空间侦察平台是取得临近空间信息侦察能力的基础,因此,研究临近空间侦察平台建设对成功夺取该区域制信息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近空间平台和典型侦察载荷的特点,分析了临近空间侦察平台执行典型侦察任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临近空间侦察系统的技术指标和作战使用模式.研究结果证明,临近空间侦察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战役侦察的需要,应该得到大力发展.【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对抗》【年(卷),期】2010(033)006【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临近空间;侦察平台;作战使用【作者】何炬恒;聂万胜;徐灿;刘志林【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101416;解放军63889部队,孟州,454750;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101416;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101416;解放军63889部队,孟州,454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19;TN9710 引言临近空间通常是指距地面20~100 km的高空区域,这一区域高于一般航空器的飞行高度,而低于航天器的轨道高度,长期以来是空、天发展的分界地带。
随着空间认知水平的提高,该空间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得以显现,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实现空、天、地领域间无缝衔接。
临近空间的武器装备相对天基武器经济性佳,相对空基武器安全性好,相对地基武器作战半径大,部署在战场可以充分发挥各领域武器装备的优势,实现更高的效费比。
(2)具备良好的平台浮空环境。
根据大气组成状况,临近空间属大气均质层,在此区域没有剧烈的气候变化,风速风向相对稳定,太阳能量充分,为平台的高空定点部署提供了理想的应用条件。
(3)具有极强的作战灵活性。
没有空间轨道的束缚和躲避地面防空火力安全性的限制,临近空间平台相对能够更加深入敏感地区。
临近空间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低速和高速两类。
根据目前研究情况判断,低速临近空间平台更加适于用作侦察平台。
而临近空间飞艇具有造价低、载重多、滞空时间长、控制性能好的特点,成为了低速临近空间平台优先发展的对象。
临近空间目标探测分析

式飞行轨迹,平时在太空中做环绕地球的轨道飞行,需 要时可从轨道空间再入临近空间( 或从轨道空间空天 飞机平台发射对地攻击武器再入临近空间) ,可在轨 道空间、临近空间和大气层内往复飞行,图 3 是 X-37B 空天飞机示意图。
图 3 X-37B 空天飞机
图 2 通用空天飞行器( CAV)
3) 超高声速机动再入飞行器 超高声速机动再入飞行器是由外层空间再入或运 载到外层空间释放后再入大气层的飞行器,具有适应 稀薄大气 层 飞 行 的 超 高 声 速、高 升 阻 比 的 气 动 布 局。 其再入后在临近空间的稀薄大气层飞行,可以有动力 ( 火箭发动机或超燃冲压发动机) ,也可以无动力。无 动力时,依靠很高的再入速度在临近空间作超高声速 远距离的滑翔甚至波浪式的机动飞行,航程可以达上 万千米,能够实现对全球目标的快速精确打击任务。 火箭“助推 - 滑翔”式飞行轨迹是火箭助推到一 定高度和速度后再入临近空间,在临近空间无动力滑 翔 飞 行 ,飞 行 高 度 为6 0 km ~ 9 0 km ,飞 行 速 度 为 10 Mach ~ 20 Mach; 火箭“助推 - 巡航”式飞行轨迹是 火箭助推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再入临近空间,在临近 空间动力巡航飞行,巡航高度为 30 km ~ 40 km,巡航 速度为 6 Mach ~ 10 Mach; 空天飞机的轨道具有再入
结合国际空域主权的协议惯例,我国倾向于将临 近空间定义为 20 km ~ 100 km,低界选在国际民航组 织( ICAO) 控制区域之上,高界依据 FAI 定义。
1 临近空间目标简介
临近空间目标包括临近空间慢速目标和临近空间 高速目标 2 大类,临近空间慢速目标有临近空间飞艇 ( 速度一般小于 150 km / h,如美国的“海象”) 和临近 空间 慢 速 无 人 机 ( 速 度 一 般 小 于5 Mach 、1 Mach = 1 224 km / h,例如美国的“全球鹰”) ,飞行高度一般在 20 km ~ 30 km,慢速临近空间目标运动特征和常规空 中目标相似。
论临近空间的性质争议及法律定位

论临近空间的性质争议及法律定位临近空间是美军率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意指介于普通航空飞机的飞行空间和航天器轨道空间之间的区域。
国内有学者将临近空间称为近空间、近地空间、亚轨道、亚太空或超高空等。
由于临近空间目前还只是一个学术概念,国际法尚未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因此对其内涵、性质和法律地位都缺乏权威的统一的认识,具有学理上先行探讨的必要和空间。
一、临近空间的法制现状与现实困境( 一) 临近空间成为当前军事应用的热点临近空间空气稀薄,大气密度仅为地表的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空气动力效应和浮力很小,无法支撑飞机等传统航空器飞行。
同时,就卫星等航天器而言,临近空间的大气密度又过大,无法支撑传统航天器的航行。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卫星还是飞机,过去都未涉及临近空间这一特殊领域,临近空间这一概念也缺乏存在的技术基础。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临近空间开始显现出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由于临近空间的位置比卫星所处的外层空间低,相对更容易到达; 同时,它比飞机所处的传统空间更高,在情报收集、侦察监视、通信保障以及对空对地作战等方面更加有利。
所以,临近空间飞行器弥补了人造卫星和飞机的缺点,在执行诸多任务时具有得天独厚优势。
临近空间的巨大潜力引起了一些空间强国的关注,随后临近空间飞行器应运而生。
20XX 年,美国空军在施里弗- 3太空站演习中,第一次将临近空间飞行器正式投入了军事应用中,引起了各国广泛关注。
由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生存能力强、驻空时间长、响应速度快、效费比高等特点,其战略价值已逐渐引起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当前军事应用的一个热点。
这为未来战争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进一步促进了空天一体化的发展。
( 二) 现行国际法制尚未对临近空间进行规范在探索、认识和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过程中,人类开始尝试对地球上空的空域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1961 年,联合国大会中提出了外层空间的概念,将地球的上方区分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两个部分。
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在现代防空反导装备体系中的作用和发展建议

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在现代防空反导装备体系中的作用和发展建议杨文龙,刘生锋,李慧琴,吴安森(中国兵器试验测试研究院,陕西省华阴市八十八号信箱,邮编:714200)摘要:现代战争中,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无人机、巡航导弹的大量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防空反导技术的快速发展。
而其中,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以其在作战中的不可替代性而成为各国优先建设发展的防御手段之一。
本文系统论述了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在现代防空反导装备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基于新概念的几点发展建议,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超近反导拦截;密集阵;变轨;主动防护1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在现代防空反导装备体系中的作用世间自从有了矛以后就产生了盾,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飞机、导弹与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发展即是这种矛盾体的最好见证。
自导弹发明并投入实战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以来,它越打越远,越打越准,而且出现了中间弹道变轨、末端弹道变轨、末端自寻的等工作方式,从而推动了防御型武器——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特别是近程防空反倒武器系统的飞速发展。
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是随着近代战争而出现的一种以近程防御为主的武器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导弹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末段拦截。
由于其在军事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重要目标的防护,如广播电视台、政府机关、军事设施、大型水库、电站,以及各类舰艇等。
相对于主动段拦截和惯性段拦截而言,近程防空反导拦截具有拦截成本相对低廉,技术上容易实现,因此被世界各国普遍才用。
由于近程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是被保护目标的最后屏障(另一种说法是其对战士心理的强大支撑效果更胜于真实作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因此,自诞生之日起就获得了世界各军事强国的一致青睐。
目前,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在大力发展该类武器,并在其中投入了不菲的人力物力。
其中的代表型号有美国的密集阵系统,配备6管20mm火炮,射速4500发/min,防御半径1km;俄罗斯的卡什坦,配备2座六管30mm火炮,射速10000发/min,最大防御半径4km;俄罗斯的通古斯卡系统,配备武器为2座双管30mm火炮,射速5000发/min,连同导弹其防御半径800m~3500m。
国家空天防御面临的十大威胁

第40卷第5期2019年10月国防科技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Vol.40,No.5Oct.2019国家空天防御面临的十大威胁万明杰(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摘要]空天防御是信息化空天时代主要作战样式之一,是新时代国家防空概念的拓展。
本文分析了国家空天防御面临的空天侦察、航空空间目标、弹道目标、航天空间目标、临近空间目标、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空天跨域攻击、“低慢小”非军事目标和非传统空天等十大威胁,及其对国家空天防御作战体系提出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空天防御;航空空间;航天空间;临近空间[中图分类号]E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547(2019)05-0001-05DOI:10.13943/j.issn1671-4547.2019.05.01当前,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世界各国空间信息系统的日臻完善、网电空间对抗的加剧、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技术的不断扩散,特别是新一代作战飞机、临近空间飞行器、空天飞机等将相继列装并投入使用,国家空天防御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空天防御将面临异常严峻的威胁⑴。
一、日益严峻的空天侦察威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空天侦察监视手段的革命性变化。
由侦察监视卫星、临近空间侦察平台、无人侦察机等组成的空天侦察系统,大大提高了情报获取手段的多样性、实时性和针对性。
特别是多层次、无人化、高精度侦察装备;各型侦察机(包括各种小型无人侦察机)、各种侦察监视卫星等的精度大大提高: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达0.3米,可见光成像卫星分辨率可达0.1米。
在全天候、全天时、全纵深、高精度侦察监视之下,机场、雷达、防空导弹阵地、指挥机构、通信枢纽等固定目标,空中飞机、海上舰船及地面机动部队等时敏目标,都将难以隐蔽。
在“发现即意味可能被摧毁”的信息化时代,战场透明度大大增强。
空天防御作战部署和战场机动将处于空天袭击之敌严密侦察监视之下,空天防御作战将处于战略被动地位,空天侦察已成为国家安全面临的常态性、现实性空天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近 空 间预警 平台 具有 以下特 点 :
一
是 预警 效能 显著 。现有 的 预警装 备存 在一定 缺
陷: 预警 卫星 部署 时 间长 , 准 备 、 射 到 入 轨需 数 月 从 发
时间 ; 载荷有 限 , 备 维 护 与 回收 利 用 难 ; 警效 果 受 设 预 气 象 和宇 宙 电磁 干 扰 影 响 大 。预 警 机 作 为 空 中指 挥
中的 运 用 方 法 。
关 键 词 : 防 空反 导 ; 近 空 间预 警 平 台 ; 战 运 用 临 作
中 图分 类号 : Vl ; 9 5 l TN 7
文 献标识 码 : A
Be te a plc to fne r s a e e ry wa ni a f r tl p i a i n o a p c a l — r ng pl t o m o i e e s n nt_ is l a l 。 r i n a r d f n e a d a im s ie e r y。 。 wa n ng
1 4
航 天 电子 对抗
第2 8卷 第 3期
临近 空 间预 警 平 台防 空反 导 作 战 运 用 问题 初 探
叶 锋 , 宜 忠 郑 国 杰 郭 ,
( . 军 雷达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1 ; . 1空 湖 3 0 9 2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9 6 0部 队 , 建 福 州 3 0 0 ) 42 福 5 0 2 摘 要 : 临近 空 间预 警 平 台作 为 战 略预 警体 系的 重要 装 备 , 空天 预 警 中发 挥 着 重要 作 在 用 。分 析 临近 空 间预警 平 台的作 战特 点 、 战任务 , 作 探讨 了临近 空间预 警平 台在 防空反 导作 战
与 天基 侦察监 视 系统 、 空 预警 监 视 系统 和 地 面 预警 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监 视 系统组 网 , 构成 具有雷 达感 知 、 可 电子感 知 和光 电 感 知能 力 的全时域 、 天候 、 全 立体 化 的战场 侦察 监视体 系 , 未来 战场 提供 了全 面适时 的态 势感 知能 力 , 指 为 为
0 引言
临 近空 间通 常是 指 高 于普 通 航 空 器 飞行 空 间 , 而
低 于轨 道 飞行器 飞行 空间 的 区域 。国际上 一般将 距地 面 2  ̄1 0 m 范 围视 为 临 近 空 间[ 。传 统 有 人 飞机 0 0k 】 ] 受 气动 力条 件 和飞行 员 承 受 能 力 的 限制 , 不 到 此 飞 达
握 困难 , 等 。而 临 近 空 间 预 警 平 台 可 以携 带 多 达 等 20 k 0 0 g以上 有效 载荷 , 于 同时搭 载 不 同类 型 的传 感 便 器; 高度适 中 , 盖 范 围广 阔 , 署 高 度 8 k 的预 警 覆 部 0m 平 台对地 覆盖 范 围相 当于 3 0部 “ 球 鹰 ” 人 侦察 机 全 无 和8 0部 预警机 覆 盖 范 围 。预警 平 台还 可 以 实 现全 方 位 搜索 , 对下 可用 于各 类 导 弹 发 射 预警 , 空 中 、 面 对 地 和海上 目标 侦察 和监 视 ; 上 可 用 于跟 踪 识 别 空 间 目 对 标, 充分 弥补 卫星 、 中和地 面预 警 系 统 的 不 足 , 战 空 作
Ab ta t As a p r f t e sr t g c e ry wa n n q i me t s s e , e r s a e e ry wa n n lto m s r c : a t o h t a e i a l- r i g e u p n y t m n a p c a l - r i g p a f r p a n i o t n oe i e o p c a l - r i g Is o e a i n lc a a e itc n s i n r n l z d,a d l y a mp ra tr l n a r s a e e ry wa n n . t p r t a h r t rsis a d miso s a e a ay e o n
t e w a i f n e a d a im isl r s us e h y ofarde e s n nt— s iea e dic s d.
Ke r s a rd f n ea d a t misl ; e r s a e e ry wa n n lto m ; e te a p i t n y wo d : i e e s n n i s i n a p c a l - r i g p a f r b tl p l a i — e c o
l 临近 空 间预 警 平 台概 述
1 1 临近 空 间预 警 平台 的概 念 . 临近空 间预警 平 台是指 部署 于临 近空 间 的预警平
所 , 存受 国界 和战场 制空 权 限制不 易形成 规模 部署 。 生
地面 雷达 网对低 空 超低 空 、 隐身 目标 和超 高 空 目标 掌
YeFe g ,Gu z o g ,Z e g Gu j n o Yih n h n o i e
( Ai r e Ra a a e 1. rFo c d r Ac d my, u n 4 0 9, u i W ha 3 01 H be ,Ch na; i
.
2 Unt9 6 0 o . i 4 2 fPLA, z o 5 0 2, u Jn, i a Fu h u 3 0 0 F ja Ch n )
挥决 策机构 组织 、 计划 、 施作 战服务 。 实 1 2 临近 空 间预警 平 台的特点 .
行 高度 , 因而人类 对 临近 空 间利 用开 发 甚 少 。随 着技 术 的发展 , 型材 料 有 效 应 用 , 行 器 在 临 近 空 间 停 新 飞
留、 飞行 已经成 为现 实 , 因此各 国也 纷纷 投入 临近 空间 军事 开发 运用 之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