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动能拦截武器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军事理论必考题目集锦】判断题5

【军事理论必考题目集锦】判断题5判断题(用“√”或“×”判断正误,不用说明理由。
每小题2分)1.简言之,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而航天科技、纳米材料技术是其关键的核心技术。
(X )2.军事高技术是军事领域里变革的核心基础。
(Z )3.研究军事高技术,弄清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对于把握高新技术的发展、驾驭现代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Z)4.高技术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技术辐射性和技术潜力,以致高技术之间相互渗透交织,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Z )5.目前军事上的信息进攻与信息防御的攻防研究已经成为军事高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
(Z)6.反物质武器的能量比一般的核武器能量高出100亿倍。
(X )7.发展基因武器可能产生“不可制服”的致病微生物,从而给敌人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基因武器已经成为军事高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
(X )8.目前研发的定向能武器主要有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束武器和各种定向动能武器。
(X )9.目前,军用隐身材料重点是研发雷达隐身材料、红外及γ射线隐身材料。
(X )10.精确制导炸弹是指采用精确制导系统,具有很高命中精度的导弹。
(X )11.常用的自主制导方式有惯性制导、星光制导、地图匹配制导与影像匹配制导等。
(Z )12.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Z )13.雷达侦察技术是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来发现目标和探测目标状态的一种侦察手段。
(Z )14.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探测目标的红外、光波、声波、应力(振动)波、无线电波等物理特征信息,从而发现目标并监视其行动。
(X )15.现代战争表明,只有建立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作战部队和武器的潜能,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Z)16.高能激光武器是利用高能激光束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全域红外探测装备发展、体系分析及能力预测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全域红外探测装备发展、体系分析及能力预测范晋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八部摘要:红外探测跟踪系统在美国目前部署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中,尤其在弹道导弹发射早期预警和动能拦截弹高精度制导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弹道导弹防御体系,近年来美国正在进一步发展新一代的弹道导弹防御红外系统与技术,正在大力发展改进弹道导弹发射早期预警能力的天基高轨道红外预警系统,发展旨在实现对弹道导弹威胁的全弹道(从助推段到中段、末段)监视跟踪的空间监视与跟踪系统,发展先进的、高性能大规格红外焦平面阵列、双色(多色)大规格红外焦平面阵列以提高星载红外告警系统、天基监视与跟踪系统以及动能拦截弹红外导引头的性能,发展用于拦截效果评估和弹道导弹发射早期预警性能改进的先进的多光谱、超光谱探测技术,此外还在发展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的机载红外探测系统,以构建包括天基高轨早期预警、天基低轨全弹道跟踪、机载助推段、上升段跟踪和弹载跟踪导引的弹道导弹防御全域红外探测武器装备。
本报告概述了近年来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红外系统与技术的新进展,分析了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全域红外探测武器装备的体系构成,预测了美国未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红外探测装备的能力。
关键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防御、预警卫星、空间目标监视与跟踪系统、动能拦截器、导引头、红外、焦平面阵列1 弹道导弹防御红外探测、跟踪系统发展简况红外探测跟踪系统与动能拦截弹红外导引头在美国目前部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天基红外预警系统是导弹防御系统实现对弹道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的关键,是确保实施成功拦截的先决条件,而动能拦截器红外导引头则是拦截目标的关键。
然而,美国目前部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仅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尚不具备助推段、上升段防御能力,以地基、海基雷达为主的弹道导弹防御探测跟踪传感器不具备对弹道导弹威胁的全球范围内的持久监视、跟踪能力,而且原有的天基红外预警系统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如不能跟踪中段飞行的导弹,对国外设站的依赖性大,在南北极地区存在一些无法监视的盲区,星上红外探测器扫描速率低、频段少,对射程近的战区导弹难以给出充足的预警时间,虚警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装备的动能拦截弹也存在着识别能力不足的缺点。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新概念武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032135课程英文名称: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new-concept weapons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信息对抗技术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新概念武器的信息化技术是武器类专业的选修课,主要讲授新概念武器的信息化技术及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武器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新概念武器与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了解掌握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原理、主要特点、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能对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分析和创新性的设计;同时,也使学生对作战样式异彩纷呈的未来信息化战场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掌握新概念武器与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2.了解掌握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原理、主要特点、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3.具有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技术的分析和创新性设计的能力;4.了解作战样式异彩纷呈的未来信息化战场。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新概念武器与信息化技术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各种类型的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特点、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趋势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原理、主要特点、设计思路和方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工具对新概念武器及其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分析和设计。
3.基本技能: 重点掌握新概念武器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则、思路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应用过程以及发展前景的讲解;采用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自学获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新概念武器的习惯和对新概念武器的进行设计的能力。
舰艇等离子防御体系

舰艇等离子防御体系等离子体(plasm)作为物质的第四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军事方面的隐身等应用被人们逐渐熟悉。
但是等离子体作为防御武器却是一种新的概念,目前还少为人知。
本文通过对等离子体防御武器的工作原理。
作战过程和关键技术的介绍,使人们对这种防御武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弹道导弹防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现有的弹道导弹防御手段是“以导反导”,即用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的弹头是高速飞行的小型锥状加固目标,速度快、飞行时间短、突防能力强,难以进行有效拦截。
特别是当来袭的弹头覆盖特殊的吸波隐身涂层,或周围有很多假目标为真弹头充当诱饵时,“以导反导”就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是目前性能最为先进的美制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弹(EKV)、“爱国者”(PAC-3)导弹以及俄制S-300导弹,反导效果也不甚理想。
据美国官方正式评估,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爱国者”Ⅱ型拦截“飞毛腿”导弹的成功率也仅为9%。
原因之一是因为“飞毛腿”的战斗部是加固的,“爱国者”导弹的战斗部碎片无法毁伤它。
高功率微波(HPM)作为新概念武器,以强大的电磁波束直接照射目标,损伤其电子系统。
依据电子系统的敏感程度,分别达到干扰、软杀伤、硬杀伤等效果,因此,高功率微波可以作为反导武器,拦截未采取电磁防护措施的导弹目标。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都已经对该种武器的杀伤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护方法,使得HPM武器对目标的杀伤威力大打折扣,影响了毁伤效能的发挥。
还有什么“秘密”武器可以用来拦截弹道导弹呢?地球物理武器不可取国外媒体披露,美国开展“高频有源极光研究计划”(HAARP),是在探索新的可能的反导武器。
虽然美国对外宣称这是一个“气象研究项目”,通过研究地球大气层的粒子特性和气象变化,探索人工改变气候的可能性,寻找改善无线电通信的途径,但是分析家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战略性的地球物理武器研究项目。
该项目利用极光电子发射装置,向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发射超高频电磁波,再经过电离层的反射形成新的电磁场,电离层中含有大量的中性和带电粒子,有很强的导电性,能吸收、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
所有分类新概念武器

2.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也被称作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运用遗 传工程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重 组基因,在一些致病细菌或 病毒中“植入”能抵抗普通 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 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的使用 方法简单多样,可以用人工、飞机、导弹或火炮把经过 遗传工程发行过的细菌、细菌昆虫和带有致病基因的微 生物,投入它国的主要河流、城市或交通要道,让病毒 自然扩散、繁殖,使人、畜在短时间内患上一种无法治 疗的疾病,使其在无形战场上静悄悄地丧失战斗力。由 于这种武器不易发现且难以防治,一些科学家认为,它 的现在破坏性远远超过核武器。
空天战机X-37B研制成功比核武竞赛更危险!对 它来说,现有的其他武器系统不过是原始的弓箭 和长矛而已!
美国空天飞机X-37B
美国空天飞机的研制成功,使美国在原有技术优势的基 础上,进一步获得了相对于中国的巨大技术优势,可以 这样说,美国空天飞机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美国长期把中国视为战略上的敌人,这是中美双方都心 知肚明的事,美国的全球军事布局中,只要有可能都会 把防备中国的因素考虑进去,在亚洲尤其是在东亚,美 国更是明确防备中国,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的崛起!美 国研制成功的空天飞机X-37B今后针对的不可能是美国 的众多盟国,中国作为美国战略上的对手,必然会受到 X-37B的优待,中国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新大纲军事理论教案 第五章 信息化装备

第五章信息化装备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第一节信息化装备概述一、信息化装备概述信息化装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单一或多种信息功能的装备。
如精确制导武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及加装数据链和相关信息系统的飞机,舰船等。
●推进军事变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嵌入融合法”提升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
二是“系统集成法”提高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
三是“一步到位法”直接跨越提升新研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
二、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演变●萌芽发展时期●单一功能发展时期●系统发展时期●体系发展时期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战场监控能力成倍提高●一体化水平空前提高●指挥控制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整体作战效能显著提高四、信息化装备的发展趋势●信息化作战平台向高机动、隐身化、多功能方向发展●指挥信息系统将向分布式、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化弹药向低成本、智能化、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发展第二节信息化作战平台一、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内涵信息化作战平台是信息化武器及其载体的总称,是指以信息化武器控制系统为核心,具有运载、投送和管理控制功能,并可作为武器依托的载体部分。
●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主要功能:传输功能,探测功能,对抗功能,定位功能。
二、陆上作战平台三、海上作战平台四、空中作战平台五、太空作战平台第三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概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环境下,为满足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任务,利用综合集成方法和技术将多种电子信息系统整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大型军事信息系统。
二、指挥控制系统●国家作战中心●军(兵)种作战指挥中心●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三、预警探测系统●天基预警探测系统●空基预警探测系统●陆基预警探测系统●海基预警探测系统四、情报侦察系统●航天侦察系统●航空侦察系统●地面侦察系统●海上及水下侦察系统五、军事通信系统六、导航定位系统七、信息对抗系统●通信对抗系统●雷达对抗系统●光电对抗系统●网络对抗系统八、军用数据链第四节信息化杀伤武器一、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分类:精确制导导弹精确制导弹药:末制导弹药、末敏弹药。
TBM分段拦截技术探析

战术弹道导弹( T B M) 是一
种从陆上 、 水下发射 , 按预定轨 道高速飞行 , 可装配多种战斗部 的进攻性武器。由于其具有射程 远、 命 中精度较高、 威力大、 突 防能力强 、可天 全候 作 战等 优 点, 它 已成为局部战争 中的“ 撒 手铜” 。随着冷战结束 , 世界格 局走 向多极 ,国际形 势趋 于缓
和, T B M技术也被扩散和发展。 到目 前为止, 世界上近 3 0 个国
家和地区已经拥有和正在争取拥
有T B M o T B M技术的扩散、 发
展 以及在现代局部战争 中的应 用, 给反 T B M 带来了严重挑战, 世界发达国家相继针对 T B M飞 行过程的各个阶段研究和发展了
初始进行 自由段弹道惯性飞行, 当其重返大气层时, 弹头上的姿 控火箭开始工作 , 控制弹头飞向 目标 。从 T B M 飞行过程可以看 出, T B M 飞行可以划分为三段 , 即助推段、自由段和再人段。图 1为 T B M 的仿 真 弹道 图。A B 段为助推段, 是指从 T B M 发射 到头体分离为止的一段弹道 , 大 约飞行几十至几百秒的时间。在 这期间, 火箭发动机一直工作 。 B C段为 自由飞行段 , 是指 T B M 助推火箭 发 动机 关机后 ,T B M
T B M拦截技术, 取得了一定成
果。
1 T B M 飞行过程及弹道分段 T B M 飞行过程一般 由垂直 起飞、程序转 变、发动机关机 、 头体分离、自由段飞行、 再人段 飞行和击 中 目标 这 7部分组成。
本文 2 0 0 1 - 0 4 - 1 6 收到, 作者系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副教授、 教授
T B M尾焰的初始点的有关信息
电磁炮论文——精选推荐

电磁炮摘要: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的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家们的关注.自80年代初期以来,电磁炮在未来武器的发展计划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电磁感应应用一:电磁炮的原理:电磁炮的原理非常简单,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位于磁场中的导线在通电时会受到一个力的推动,同时,如果让导线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导线上也会产生电流。
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正是根据这一定律人们发明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它也是电磁炮的基本原理,或者说,电磁炮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动机,因为它的转子不是旋转的,而是作直线加速运动的炮弹。
那么如何产生驱动炮弹的磁场,并让电流经过炮弹,使它获得前进的动力呢?一个最简单的电磁炮设计如下:用两根导体制成轨道,中间放置炮弹,使电流可以通过三者建立回路。
把这个装置放在磁场中,并给炮弹通电,炮弹就会加速向前飞出。
在1980年,美国西屋公司为“星球大战”建造的实验电磁炮基本就是这样的结构。
二:电磁炮的发展史:在1845年,查尔斯·惠斯通制作出了世界第一台磁阻直流电动机,并用它把金属棒抛射到20米远。
此后,德国数学家柯比又提出了用电磁推进方法制造"电气炮"的设想。
而第一个正式提出电磁发射/电磁炮概念并进行试验的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物理学教授伯克兰。
他在1901年获得了"电火炮"专利。
1920年,法国的福琼·维莱普勒发表了《电气火炮》文章。
几乎同时,美国费城的电炮公司研制了用于火炮的电磁加速器。
二战期间,在军事需求的刺激下,德国、日本都研制过电磁炮。
德国的汉斯莱曾将10克弹丸用电磁炮加速到1.2公里/秒的初速。
但是在2战后,关于电磁炮的消息就比较少了,人们似乎更加关心磁悬浮与高温超导技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2008-08-29收到,作者分别系空军装备研究院防空所助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新概念动能拦截武器的发展及关键技术李 薇 林干图1 米达斯阿方案摘 要 介绍了动能拦截武器的概念及发展,重点介绍了动能拦截武器的识别技术、导引头技术、惯性测量技术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新概念武器 动能拦截武器 防御引 言在新军事变革的激烈竞争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式武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新概念武器在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上与传统武器有明显不同,对未来战争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动能拦截武器(K i n etic K illVeh icle ,KKV )是新概念武器的一种,是一种轻小型化、自动寻的、利用非爆炸性高速飞行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方式精确命中来袭目标的武器。
KKV 又被认为光电技术、信息技术高度密集的智能武器,能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中自动识别和选择目标,并实施摧毁性打击。
一个典型的KKV 主要由探测系统、制导与识别系统及动力系统三部分组成。
KKV 技术是现代空天防御战争中颇受重视的一种拦截杀伤目标的方式,是在导弹技术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1 发展现状美国的第一代KKV 为拦截弹上的弹头或动能拦截器,质量为40kg~200kg ,基本上采用单模红外寻的导引头,机动能力小,助推器的质量和体积较大,不具有真假目标识别能力,对外部设备依赖性较强,因此第一代KKV 未能投入使用。
第二代KKV 以地基中段拦截系统上的大气层外拦截器、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动能拦截武器和海军标准-3拦截弹上的大气层外轻型射弹为代表,是国家导弹防御(NMD )和战术导弹防御(TMD)系统的核心技术。
第二代KKV 向模块化、多用途的方向发展,侧重研究供战术导弹防御用的多种拦截弹方案。
第三代KKV 是一种超级灵巧、能自主识别真假目标、高度智能化的先进KKV 。
质量小、成本低,有独立作战能力,采用复合导引头。
目前,国外仍在继续谋求微小型KKV 的发展和应用,新概念的KKV 研究主要包括:1)针对弹道导弹中段可能释放大量带有诱饵的真假弹头提出的/多对多0拦截策略。
有代表性的包括:米达斯阿方案(见图1)、微型中段防御拦截器方案和蜂群式方案。
2)质量矩KKV 的研究。
它是一种新概念的KKV,是美国海军探索研究的一种用于大气层内外导弹防御的动能拦截弹,以简单的电子设备和推进技术为基础,将/机动弹头0与/视网膜计算机0芯片相结合。
图4 PAC -3导弹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示意图图3 THAAD动能拦截器图2 质量矩动能拦截器设想2 应用情况美国在1992年以前试验的动能拦截器是第一代KKV 。
目前正在研制和装备的是第二代KKV,主要用于弹道导弹的防御。
2.1 用于地基中段拦截系统的大气层外拦截器地基中段拦截(GB I)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防御武器,于1992年开始研制,其任务是在大气层外拦截处于弹道中段的高速弹道导弹弹头,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
这种拦截弹由动能杀伤弹头)))大气层外拦截器(EKV )、两级固体助推火箭和发射拦截弹所需的地面支援设备等组成。
2.2 用于海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大气层外轻型射弹海基中段防御系统是一种可以在海上机动部署的中段防御系统。
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该系统既可拦截在中段的上升段飞行的弹道导弹,也可拦截在中段的下降段飞行的弹道导弹。
该系统以美国海军的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现有的设备为基础,主要由改进的雷达、作战管理系统和新研制的S M-3动能杀伤拦截弹等组成。
2.3 用于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 )系统的动能拦截弹T HAAD (见图3)是美国研制的一种机动部署的地基战区反导系统,主要用来防御射程为600km ~3500km 的弹道导弹,拦截高度为40km ~150km,拦截距离达150km ~200k m 。
2.4 末端防御拦截弹P AC -3P AC -3爱国者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已部署的动能武器型号,它将精确的导引头和敏捷的弹体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过载达100,专用于反导,并可用于拦截反辐射导弹。
2.5 反卫星武器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先后研制了两种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一种是美国空军研制和试验的机载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另一种是美陆军研制的地基动能反卫星武器系统。
此外,有消息表明,美国启动了天基动能拦截器的研究计划。
3 关键技术动能武器的关键是把弹头加速至足够的高速度,使弹头具有足够大的动能,以撞击目标。
3.1 KKV 识别技术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促使拥有导弹的国家发展各种类型的能够突破敌方防御的对抗手段。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开始研究名为/智能卵石0的天基动能拦截弹方案。
这种拦截弹的KKV 计划采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和毫米波雷达等一系列探测手段,对真假目标进行复合探测、跟踪和识别,同时还采用性能更高的计算机和数据融合技术,只要一接到发射指令便可独立完成作战任务。
1992年,美国国防部提出发展有识别能力的拦截器计划,重点发展有识别真假目标能力的KKV 所需的关键技术。
依据弹道导弹攻击情况的不同,采用有识别能力的拦截弹后,拦截弹的单发杀伤概率可增加8倍之多。
有先进识别能力的动能杀伤拦截器的质量将增加25%,成本降低,用这种拦截弹,只需向一个目标发射一枚拦截弹。
美国军方认为,提高KKV 识别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增加所测目标特性参数,并把由多部传感器所测得的目标特性数据最佳地融合起来。
发展有识别能力的KKV 关键是将被动传感器与激光雷达结合起来。
美陆军研制了三种成像激光雷达,供有识别能力的动能杀伤拦截器选用;同时,美空军也积极研制激光雷达导引头,并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试验。
3.2 导引头技术KKV 保证直接碰撞最关键的是精确制导与控制技术。
目前,比较先进的末制导采用毫米波和红外成像导引头。
1)采用毫米波制导技术美国海军和陆军联合推进了毫米波导引头技术开发倡议计划,为大气层内拦截器提供先进的导引头部件。
该计划要求制导器件质量轻、体积小、响应快,并具有碰撞杀伤制导精度,该计划的重点是研制Ka(35GH z)和W (94GH z)频段的导引头部件。
2)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在高空30km 以上,KKV 一般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
红外频谱两个窗口即中波红外(3L m ~5L m )和长红外波(8L m ~12L m )频段,都适用于战术反导拦截器的红外导引头。
美国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
红外导引头体积小、质量轻,但低空的云会妨碍其对威胁目标的红外特征信号的探测。
而毫米波导引头虽然质量较大,但能够在低空提供目标的距离数据,这两种导引头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
另外,这两种导引头都能以高达100次/s 的速度向信号处理机提供目标的方向信息,精度为100L rad ~300L rad 。
3.3 惯性测量技术拦截弹的惯性测量装置向拦截弹的数据处理机提供有关拦截弹姿态和速度的反馈信息。
惯性测量装置的数据要以(50~100)次/s 的速率提供给数据处理机,而且要非常准确。
惯性测量装置在微小型化和精度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支持直接碰撞杀伤武器的惯性测量装置,其体积约与棒球的大小相当,能够实现精度大约为1(b )/h 的陀螺漂移。
惯性测量装置尺寸的减小和精度提高促进了拦截弹轻小型化,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3.4 姿控与轨控技术弹道导弹是高速目标,并有可能需在大气层外拦截,拦截器采用气动翼面控制方式局限性较大,为了使杀伤飞行器在末段能够快速反应实施机动,弹道导弹拦截器除采用末制导提高导引头制导精度,还采用推力矢量控制,进一步提高拦截精度。
弹道导弹拦截器末段控制系统有三轴稳定控制和单轴稳定控制两种。
三轴控制采用两组微型推力发动机,一组为轨控发动机,用于控制飞行方向,另一种为姿控发动机,用于稳定姿态。
这种微型推力发动机每组需要4~8个推力器来控制飞行器的俯仰、偏航和滚转。
姿控与轨控系统是动能拦截弹的KKV 实现高机动能力、直接碰撞杀伤目标的关键。
姿控系统用于保持KKV 的姿态稳定,轨控系统则用于为KKV 提供横向机动能力。
姿控与轨控的技术难点在于实现小型化,要求响应时间短。
另外,要求轨控系统具有很大的推重比,能以稳定和脉冲两种方式工作,实现精确控制等。
3.5 传感器融合技术未来大气层外拦截弹系统的关键要素是智能处理(I P)技术,它能够把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美国导弹防御局进行的有识别能力的拦截器技术目的是研制和试验几种先进的传感器硬件方案、先进智能处理和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以提高导弹防御拦截弹性能的稳定性。
图5给出了在研的先进传感器方案,包括弹上激光雷达和双波段被动传感器。
图5 有识别能力的拦截器技术计划的验证通常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弹的部署数量有限,必须提高拦截弹的目标识别能力,以减少弹头漏防、误防造成的拦截弹消耗。
目前美国的导弹防御动能拦截弹设计只包含被动传感器,那些间距小的威胁目标使红外传感器只有到最后拦截时才能分辨出来。
增加一个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从三个方面提高性能:第一,提供多种探测手段;第二,增加目标分辨率;第三,在短的观测时间内可获得包含有重要信息的特征数据,提高识别能力。
4 展 望根据国外的KKV 技术发展,KKV 将朝着轻小型化、智能化、通用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并对传感器的多级融合体系结构、多级融合方法及导引头成像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新概念动能拦截武器的发展是建立现代防御体系的基础,对实现综合防空防天、中远程精确打击、海上封锁及陆上军事争夺等军事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1] 张德源.舰空导弹超视距反导作战研究.飞航导弹,2007(12)[2] 罗建明,杨建军.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研究.飞航导弹,2007(12)[3] 关世义.巡航概念探源.飞航导弹,2007(12)SLA M-ER导弹命中移动地面目标w SLAM-ER 导弹2009年1月15日,在位于中国湖的美国海军空战中心进行的一次飞行试验中,波音公司的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增强型(SLAM-ER )直接命中一遥控的地面移动目标。
SLAM-ER 是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全天候、超视距精确打击导弹。
波音公司SLAM-ER 项目经理称,在以前的试验中,SLAM-ER 已验证了其对静止目标和海上移动目标的攻击能力,这次试验验证了对移动地面目标的打击能力。
这种先进的打击能力为战斗机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性。
在此次试验中,一架配备有海军的濒海监视雷达系统的飞机向一架F /A-18F 飞机发送了实时目标数据,此架F /A-18F 飞机继而将该数据传递给由另一架F /A-18F 飞机发射的SLAM-ER 导弹,随后,SLAM-ER 导弹捕获并命中了正以19.3km /h 速度在沙漠环境中行进的模拟目标。
此次试验不仅可用来评估雷达系统向SLAM-ER 导弹提供目标信息的能力,还可评估导弹捕获并命中在不同背景环境下以不同速度行进的目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