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2017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圣”杜甫的一生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大诗人,和白齐名,世称“杜”,号称“诗圣”,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杜甫的一生是悲催的,但可能正是这悲催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圣”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儿童期(小时家庭富足,聪明顽皮)

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读书与漫游期(730-746年,35岁前还不错呦,到处玩)

开元十九年杜甫19岁时,出游,二十四年在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之游。[7]

32岁时,杜甫在遇见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又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回到长安。

解释一下: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

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他来到了长安。

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其生活困苦艰难。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天宝十一载(752年),四十岁的杜甫写的《前出塞》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天宝十四载(755年),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又被命为右卫率府胄参军(掌管器杖的小官,类似悟空的弼马温吧)。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755年十一月,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他悲痛万分,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我可怜的儿啊!!!!

前出塞(其六) 作者: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七月,太子亨即位于灵武(今属),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州所作。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解释: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看来官小也不是坏

事啊!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 解释: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

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该死的安禄山、史思明,害的我家

破人亡,where are my brothers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草堂居住时所作, 作此诗时,他已在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解释:

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 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 自由自在的黄莺歌喉宛转正在啼鸣

解释:

在黄师塔前,锦江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在暖洋洋的春风里游玩,桃花一簇簇开放,像是没有主人,你究竟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色的桃花呢?

江畔独步寻花(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解释: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

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拟人手法,极大的喜悦 下雨了,种庄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