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2014)
27369386_图表解读

地表水环境分类Ⅱ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Ⅰ类水质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122021年96.1%2016年90.4%饮用水全国达标率我们改变了什么?2021年全国地表水监测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84.9%2016年全国地表水监测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67.4%32.4%2016年达标率28.6%2014年达标率81.3海域面积比例淡水2021年全国地表水监测Ⅰ~Ⅳ类水质断面状况339个城市中,21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64.3%2021年达标率338个城市中,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35.8%2018年达标率338个城市中,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24.9%2016达标率大气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Ⅰ类 6.9%Ⅱ类49.2%Ⅲ类28.8%Ⅳ类1.8% 塔里木兔白马鸡胭脂鲤白鹭资料来源:《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一等地耕地质量最好,十等地耕地质量最差。
一等至三等、四等至六等、七等至十等分别划分为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
新标准第一、二阶段监测实施城市。
全国161个城市中,74个为第一阶段实施城市,87个为第二阶段新增城市。
9.9%2014年达标率劣Ⅴ类水质除调节局部气候外,几乎无使用功能。
Ⅴ类水质可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
Ⅳ类水质可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Ⅲ类水质可用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游泳区。
3456耕地全国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等级高等地6.32亿亩18.25亿亩20.23亿亩19.18亿亩中等地9.47亿亩低等地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31.24%占耕地总面积46.81%占耕地总面积21.95%国务院确定203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截至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截至2022年6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的我国耕地面积松江鲈中华鳖中华鲟黄河鲤鼷鹿水牛。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建议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建议作者:于法稳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基于基层调研所获得的资料,从水土资源、科技支撑等方面分析了实现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从政策、科技、生产等方面剖析了上述矛盾背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性建议。
从世界范围内来讲,存在着三大经济安全,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为国家的社会稳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更是为国家安全打下坚实的战略基础。
因此,粮食安全问题始终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之一。
2013年7月22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东港村育种基地时,再次强调指出“粮食安全要靠自己”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了“十一”连增的好收成。
李克强总理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年4期《求是》)一文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
”粮食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途径、措施及政策保障。
李国祥(2014)认为,在新形势下,中央再次强调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有助于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张红宇(2014)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是现代农业的最重要的任务。
翟虎渠(2011)认为,在粮食增长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愈来愈凸显的背景之下,要实现粮食安全必须要依靠农业科技,切实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与提升耕地资源的质量并重。
叶兴庆( 2014)认为,实现粮食安全除了依靠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农业科技支撑之外,还需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调动产量主产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完善扶持政策。
于法稳,于贤储( 2014)对目前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耕地资源保护的视角提出了实现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守护耕地土壤健康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土 壤 (Soils), 2021, 53(1): 1–4①本文系作者在中国土壤学会第1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的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张桃林(1961—),男,江苏姜堰人,博士,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DOI: 10.13758/ki.tr.2021.01.001张桃林. 守护耕地土壤健康 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土壤, 2021, 53(1): 1–4.守护耕地土壤健康 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①张桃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北京 100125)摘 要:本文回顾了土壤健康概念的演进过程,结合我国国情农情,分析了耕地土壤健康管护的重要性。
从保障粮食安全、打赢净土保卫战和加强土壤健康监测等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目前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成效;并从强化科研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发挥学会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了进一步加强耕地土壤健康管护的科研方向与工作重点。
关键词:土壤健康;粮食安全;污染防治;监测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志码:AProtecting Soil Health of Cultivated Land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ZHANG Taolin(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 Beijing 10012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il health and analysed the significance of soil healthmanagement of arable lan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a’s nation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us. The efforts made and results achieved in China’s soil health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 ensuring food security, protecting soil from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soil health indicators. Finally, The future directions and priorities of research and activities for stronger soil health management of arable land were elaborated in four aspects, which include strengthe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illing the gaps in the systems, improving talent cultivation, and enabling the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to play a greater role.Key words: Soil health; Food security; Pollution contro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的关注,土壤健康日益成为国际土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相关规定

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相关规定农垦土地是什么,关于农垦土地改革有哪些相关的政策。
农垦改革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年农垦土地改革新政策原标题:2017年农垦改革要取得四个“新突破”2017年是全面深化农垦改革的第二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5日提出,明年农垦改革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方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在“老大难”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韩长赋提出明年农垦改革要在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区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新突破。
围绕集团化方向,推进体制机制整体转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办社会职能改革要取得新突破。
前不久6部委印发了《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中央财政以先改后补的方式激励各地加快改革进程,为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开辟了“绿色通道”。
各垦区必须倒排工期、加快步伐,明年要在面上全面推开,后年要坚决完成改革任务。
土地确权登记要取得新突破。
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保护农场国有土地不受侵占,关键的还是要靠依法登记。
当前首要任务是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发证。
确了权的土地要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把这块地为子孙后代永远保护下来,为国家永远保护下去。
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新突破。
2018年底前完成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据国土部网站5日消息,国土部、财政部、农业部今日联合发布《加快推进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
方案要求,在掌握全国农垦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基础上,于2018年底前,完成权属清晰、无争议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积极调处农垦国有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一宗、登记一宗、发证一宗,做到农垦国有土地“权属应确尽确、证书应发尽发”。
2017年中国农垦行业发展概况一、全国农垦系统概况千百年来,中国农业都是以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形式存在。
守住“一条线” 聚焦“三片地” 我国耕地的今天和明天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编辑:炼晨电话:010-********中国农资 CHINA AGRI-PR 〇DUCTI 〇N NEWS封面报道| 5版守住条线”聚焦“三片地,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好 和耕i 也问题。
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指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1红域妻牢声堤隹粮食幸全圭动权,粮食生泠年年姜抓紧。
' 'V '《中国农资》记者穆阳芬::iS 现畎!耕地保护质量总体提升,西北耕地水平较低聚焦“三片地”,治理范围不断扩大耕地区域主要问题主要分布应对措施南方耕地区红壤酸化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增施有机肥、土壤调酸及平衡施肥等技术北方耕地区土-壤盐渍化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 地西部、宁夏引黄灌区、 青海、甘肃、内蒙古西部以水压盐、暗管排盐、秸秆 还田、有机-无机配合施 肥、施用有机硅调理剂等 措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 底,我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并 实行特殊保护。
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 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 况公报》,对我国耕地质量的变 化和现状予以评价。
这次评价是 以现有耕地面积为基础,在全国 设置了 20.3万个调查网点,对涉 及耕地质量的几十个指标持续 取样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全 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比 2014年提升了 0.35个等级。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 到低依次划分为1-10等。
全国 耕地质量总体情况,1 -3等,耕地 面积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 31.24%,农田基础设施比较齐 全,基础地力较高;4-6等,耕地 面积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 46.81%,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较 好,基础地力中等;7-10等,耕地 面积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 21.95%,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 素突出。
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INDUSTRY/COMPANY 产业/公司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文|农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
同时,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更好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推动耕地保护利用与地力提升。
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好坏关系到粮食的质量安全。
近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解决好耕地要害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建设和保护等工作。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2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对此表示,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了100多亿斤。
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国的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
但要看到,未来随着人口增长、消费升级,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的增长。
加之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唐仁健说,要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
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46Agriculture Economics生的作物;确保规划要建成的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
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等9则

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等9则作者:来源:《林业与生态》2015年第02期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确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范围,即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BU: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决定》确定了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并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
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决定》自2014年lO月1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决定不一致的,按照决定执行。
(据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更换智能手机通信录如何转换了新智能手机后,如何快速把原机内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电话号码转进新手机,是让不少人头疼的问题。
专业人士提示,平时养成备份手机通信录的习惯,换手机时借助一些软件,就能把通信录完整地转进新手机内。
不管是使用苹果手机还是安卓系统的手机,在手机设置中都有“账户”一项,提前创建一个账户,设置好密码,然后把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同步到网络账户。
更换同样系统的新手机后,在手机上登录之前创建的账户,就可以找到提前备份的通信录,还原至手机中即可。
耕地保护剖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深入剖析耕地保护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本报告对耕地保护进行了全面剖析和总结。
二、耕地保护现状1. 耕地资源总量我国耕地资源丰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20.31亿亩。
然而,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2. 耕地质量耕地质量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耕地质量退化现象严重,如土壤酸化、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另一方面,耕地质量不均衡,部分地区耕地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3. 耕地保护政策法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
这些政策法规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
4. 耕地保护措施为加强耕地保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耕地保护红线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三、耕地保护问题剖析1. 耕地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民对耕地保护的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导致耕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质量下降。
2. 耕地保护政策法规不完善现有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漏洞,如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执行不到位、耕地质量建设投入不足等。
3. 耕地保护执法力度不够耕地保护执法力度不足,导致部分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耕地资源遭到破坏。
4. 耕地保护技术支撑不足耕地保护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满足耕地保护需求,如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资源调查等。
四、耕地保护改进措施1. 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耕地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2014-12-17 11:59:32来自中国玉米网 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为基数,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现将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面积比例及主要分布区域 耕地质量 等级 面积 (亿亩) 比例 (%) 主要分布区域
一等地 0.92 5.1 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 二等地 1.43 7.8 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甘新区 三等地 2.63 14.4 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 四等地 3.04 16.7 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 五等地 2.89 15.8 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东北区、西南区 六等地 2.25 12.3 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七等地 1.89 10.3 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八等地 1.39 7.6 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九等地 1.06 5.8 黄土高原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 2
十等地 0.76 4.2 黄土高原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华南区、长江中下游区 合计 18.26 100.0 —— 备注:青藏区耕地面积较小,耕地质量等级主要分布在七至九等,占青藏区耕地面积的79.1%。
二、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情况
图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图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江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区等九个区。各区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区,总耕地面积3.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3%。
图2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3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1.44亿亩,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以黑土、草甸土为主,土壤中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四等的耕地面积为0.81亿亩,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和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以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壤为主,土壤质地粘重,易受旱涝影响。评价为五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87亿亩,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的轻度沙化与盐碱地区以及大小兴安岭的丘陵区,以暗棕壤、白浆土、黑钙土、黑土、棕壤为主,主要障碍因素包括低温冷害、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等。评价为七至八等的耕地面积为0.22亿亩,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以及内蒙古东北高原、松辽平原严重沙化与盐碱化地区,以暗棕壤、栗钙土、褐土、风沙土、盐碱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及土壤养分贫瘠等。这部分耕地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排水不畅,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东北区没有九至十等地。 (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包括内蒙古包头以东(除大兴安岭外)、辽宁朝阳、河北承德和张家口、北京延庆、山西北部及西北部、陕西榆林、宁夏盐池和同心,总耕地面积1.3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3%。
图3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五等的耕地面积为0.41亿亩,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农牧区和内蒙中南部牧农区,以栗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壤中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20亿亩,主要分布在内蒙中南部牧农区和长城沿线农牧区,以褐土、栗钙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壤质地较为粘重。评价为七至八等的耕地面积为0.41亿亩,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农牧区和内蒙中南部牧农区,以栗钙土、暗棕壤以及存在盐渍化的潮土与草甸土为主,主要限制因素是土质粘重、耕性较差。评价为九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31亿亩,主要分布在内蒙中南部牧农区和长城沿线农牧区,以栗钙土、盐化或碱化的草甸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风沙、盐碱、土壤养分贫瘠等。这部分耕地淡水资源缺乏,干旱威胁严重。 (三)黄淮海区。该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包括北京大部、天津、河北大部、河南大部、山东、安徽与江苏的淮北地区,总耕地面积3.46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9%。 4
图4 黄淮海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1.18亿亩,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黄淮平原和冀鲁豫低洼平原,以褐土和潮土为主,没有明显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1.67亿亩,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冀鲁豫低洼平原、山东丘陵地带,以潮土、棕壤、褐土及黄泛区的风沙土为主,有一定的盐渍化和水土流失及旱涝灾害。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61亿亩,主要分布在山东丘陵地带与滨海盐碱土地区,其中,山东丘陵地带以土层浅薄或含大量砂砾的褐土与棕壤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水土流失、土壤养分贫瘠、土层较薄及干旱缺水;滨海盐碱土地区以盐化潮土、滨海盐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盐碱危害与土壤养分贫瘠。 (四)黄土高原区。该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伏牛山及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北西部、山西大部、河南西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及青海东部,总耕地面积1.5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4%。
图5 黄土高原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5
评价为一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58亿亩,主要分布在汾渭谷地农业区和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种植历史悠久,以褐土、塿土为主,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强。评价为七等的耕地面积为0.18亿亩,在全区均有广泛分布,以褐土、潮土、新积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缺乏。评价为八至九等的耕地面积为0.52亿亩,主要分布在陇中青东丘陵农牧区和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牧林农区,以黑垆土、黄绵土、风沙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养分贫瘠、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等。评价为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25亿亩,主要分布在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陇中青东丘陵区,以黄绵土、黑垆土、灰钙土、风沙土为主,水土流失剧烈、土壤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土壤养分贫瘠、生产力低下。 (五)长江中下游区。该区位于淮河-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鄂西山地-雪峰山以东,总耕地面积3.30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1%。
图6 长江中下游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二等的耕地面积为0.39亿亩,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和江汉平原,以性状良好的潴育型水稻土为主,没有明显障碍因素。评价为三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2.07亿亩,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区和江南丘陵山地农林区,其次为豫皖鄂平原山地农林区和长江中游平原区,以水稻土、红壤、潮土、黄褐土、黄棕壤、石灰(岩)土为主,有一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土壤微酸、质地粘重,增产潜力较大。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84亿亩,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山地农林区、长江中游平原区和浙闽丘陵山地区,以石灰(岩)土、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土壤质地粘重、酸性较强、土壤养分贫瘠、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 (六)西南区。该区位于秦岭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以北,宜昌-溆浦以西,川西高原以东,包括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西川和云南大部、贵州全部、湖北和湖南西部以及广西北部,总耕地面积2.9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0%。 6
图7 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0.62亿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农林区,以性状良好、养分含量高的水稻土为主,没有明显障碍因素。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1.52亿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农林区和黔桂高原山地区,以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层薄、砾石含量多、水土流失严重,这部分耕地分布零散且耕作不便。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78亿亩,主要分布在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以高山区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等石灰(岩)土及性质恶劣的水稻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海拔高、气温低、季节性干旱严重,且土壤养分瘠薄,缺乏灌溉条件,大多仅能种植一季作物。 (七)华南区。该区位于福州-大埔-英德-百色-新平-盈江以南,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总耕地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2%。
图8 华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7
评价为一等的耕地面积为0.07亿亩,主要分布在粤西桂南农林区和闽南粤中地区,以性状良好的潴育型水稻土和土体深厚的砖红壤、赤红壤为主,没有明显障碍因素。评价为二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75亿亩,主要分布在粤西桂南农林区、闽南粤中农林水产区和琼雷及南海诸岛农林区,以水稻土、赤红壤、砖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为主,土壤质地粘重、水土流失严重,这部分耕地土壤熟化度低,供肥性能较差。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50亿亩,主要集中在滇南农林区,以石灰(岩)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为主,土壤存在“粘、酸、瘦、薄”等障碍因素,耕性较差。 (八)甘新区。该区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及内蒙古西部,总耕地面积0.9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
图9 甘新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评价为一至四等的耕地面积为0.38亿亩,主要分布在南疆农牧区和蒙宁甘农牧区,有良好稳定的灌溉水源和充足的光热,以灌漠土、灌淤土、草甸土为主,没有明显的障碍因素。评价为五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0.17亿亩,主要分布在蒙宁甘农牧区,以具有一定灌溉条件的草甸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为主,耕地中没有明显障碍因素,但这部分耕地水利设施不配套,生产力水平不高。评价为七至八等的耕地面积为0.32亿亩,主要分布在北疆农林牧区,以草甸土、潮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为主,这部分耕地土壤荒漠化严重、有效灌溉程度低、土壤养分贫瘠、生产力水平较低。评价为九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0.06亿亩,主要分布在蒙宁甘农牧区和北疆农林牧区,以潮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风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水资源缺乏、灌溉条件差,养分含量低、盐分含量高,沙化、荒漠化严重。 (九)青藏区。该区包括西藏、青海大部、甘肃甘南及天祝、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总耕地面积0.1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