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比较》
量子通信实现“中国领跑”

量子通信实现“中国领跑”“量子密钥分发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化,在光纤中已经能做到几百公里,用卫星可以做到上千公里。
”这两项纪录都是由中国科学家创造的,也是中国量子通信领先世界的标志。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采访 | 解读中国工作室量子通信技术被誉为影响人类未来的重大技术之一,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热点。
经过20多年的科研攻关,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
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到量子“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再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的多维度量子隐形传态……虽然在全球量子通信赛道中,中国起步并非最早,但如今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量子“梦之队”诞生追溯量子通信的起源,需要从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的实证说起。
由于人们对纠缠态粒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直有所怀疑,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试图验证这种神奇特性是否真实。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量子纠缠”的现象确实存在。
此后大量的实验也都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的存在。
在验证“爱因斯坦的幽灵”的过程中,人们发展出了对量子系统进行精确调控的技术,从而使得利用量子力学进行全新的信息处理成为可能。
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1993年,美国科学家本奈特(C. H. Bennett)和加拿大科学家布拉萨德(G. Brassard)提出了第一个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码)的协议。
随后,来自不同国家的6位科学家,提出了基于量子纠缠理论,可以将一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需要传递这个粒子本身,即量子态隐形传送的方案,这就是量子通信的基本应用。
1997年在奥地利蔡林格(A.Zeilinger)教授研究组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
量子通信和量子密钥分发原理剖析

量子通信和量子密钥分发原理剖析量子通信和量子密钥分发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们的出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于解决传统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系列难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对量子通信和量子密钥分发的原理进行剖析,探讨它们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存在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量子通信是一种利用量子态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它与传统的经典通信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经典通信中,信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进行传递,而在量子通信中,量子态的特性被利用来传输信息。
量子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包括量子比特(qubit)和量子态测量。
量子比特是量子信息的基本单位,与经典通信中的比特类似,但是它可以表示超过两种状态(0和1)的叠加态。
量子态测量是对量子系统进行测量以获取信息的过程,量子态在测量过程中会坍缩到某一个确定的状态上。
量子通信的原理基于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量子力学现象。
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特殊关联,其中一个系统状态的变化会立即影响到其他系统。
这种特性被应用于量子通信中,通过建立纠缠态的通信信道,实现信息的传递。
量子隐形传态则利用了量子纠缠的特性,可以在不直接传输信息的情况下实现远程传输。
这些原理的提出和研究为量子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量子密钥分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量子密钥分发是基于量子通信的一种安全通信方式,它的核心目标是在通信过程中实现安全的密钥交换。
传统的密钥交换方式存在被窃听和破解的风险,而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利用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和量子测量的原理,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量子密钥分发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态的测量和量子纠错编码。
在密钥分发过程中,发送方首先准备一系列的量子态,并随机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基于测量结果和自身准备的参考基对接收到的量子态进行测量,并得到一系列的测量结果。
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公开的传输通道比较一部分测量结果,剩余的测量结果将作为密钥。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是指为了保护通信信息的安全性,以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篡改、破坏和泄露而进行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意义、常用技术手段以及挑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意义非常重大。
它能够保护个人和机构的隐私,确保他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安全。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对于国家安全而言也至关重要,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对企业而言,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可以保护商业机密,防止竞争对手获取机密信息。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还对于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够防止恶意信息的传播和利用。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包括许多常用的技术手段。
加密技术是最基础和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加密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将信息转化为非理解的密文,只有具备解密密钥的人员才能够进行解密操作,从而保护信息的安全。
认证技术也是非常常用的技术手段,它可以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防止冒充等恶意行为。
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也是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加密算法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容易被破解。
研发更加安全的加密算法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安全技术面临着处理海量数据的困境,因此需要研发高效的安全处理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普及,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与之相适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性。
通信保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发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加密算法,以应对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
开展量子通信保密的研究,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实现更高级别的通信安全。
推动信息安全标准化的发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安全威胁,形成合力。
奇妙的量子通信 奇妙的量子通信阅读原文及答案解析

奇异的量子通信奇异的量子通信阅读原文及答案解析量子通信,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阅读《奇异的量子通信》查找你需要的答案吧。
下面请观赏XX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奇异的量子通信》阅读题目及答案,盼望你能够喜爱!《奇异的量子通信》阅读原文时至今日,到底有没有一种肯定不行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肯定安全可靠?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理论上,量子通信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将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量子是微观物理世界中的基本单位,一个最最小的单元。
量子理论主要包括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
早在1927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就提出了量子测不准原理。
在现代科学认知中,几乎任何已知事物都是可测的,但量子是个例外。
以制造硬币为例,制造硬币的基本前提是测定模板、再行复制。
但在量子世界,这枚“硬币〞是不确定的,你根本没法测量它,量子一旦被测量,还来不及被复制,它就不是原来那个量子了。
假如将这一原理应用在通信技术上,就是自然的保密通信手段。
在通信中,对方的话通过座机、XX等有线、无线终端,远距离传送到你的耳朵里。
假如他人要窃听你们的对话,必需完成这个对话的复制过程。
假如这段通话被加密, 那么必需先复制到密码,再解密为正常通话。
可以说,一旦通信中的信息和密码用量子来承载,就是不行复制的。
我们把想要保密传输的信息加载到一个个不行能被精确观测和复制的量子上,假如有人准备在途中窃听信息,一“碰〞,它的状态就转变了,窃听者拿到的只会是一堆毫无用途的信息。
量子通信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隐形传输,是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来实现保密通信的。
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临时间的彼此耦合之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行幸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尽管两个粒子之间可能相隔很长一段距离。
量子密码学保护信息安全

量子密码学保护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一直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加密方法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
量子密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加密技术,正在成为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有力工具。
一、量子密码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密码学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密码学。
它利用了量子力学中的不可克隆定理和量子态的测量效应,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保障。
在传统密码学中,加密和解密的过程都是通过某种类型的数学运算完成的。
而量子密码学则利用了量子态的特性,通过对量子态的测量来实现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由于量子态的特殊性质,即使是拥有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也难以破译量子密码系统中的信息。
二、量子密钥分发技术量子密钥分发是量子密码学中的核心技术。
它通过量子通信渠道分发密钥,确保密钥的安全性。
在传统的密钥分发方式中,通过公开信道传递密钥时,存在着被窃听、篡改的风险。
而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则通过利用量子态的特性,可以实现密钥分发过程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在该技术中,发送方(Alice)和接收方(Bob)利用一对量子纠缠态实现了密钥分发,这意味着任何第三方的窃听和篡改都会被立即察觉到。
三、量子密码学的优势和应用领域量子密码学相比传统的密码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量子密码学可以提供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性。
其次,量子密码学具备自身检测防御的特性,即能自动向用户报告潜在的攻击行为。
此外,量子密码学对于抵御密码攻击具备较强的鲁棒性。
鉴于这些优势,量子密码学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金融、电信、国防等。
四、量子密码学的挑战和发展前景尽管量子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实现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此外,量子密码学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然而,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这些挑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量子密码学有望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量子通信安全性研究

并行性同时计算不同 n 取值的模指数函数 fN (n) =an (modN) =an= [a2 ] , N
n=1,2,3, 2 k- 1, 对第一个存储器进行分立的 Fo u rie r 变换(DFT), 提取周期
fN (n),
利用经典有效算法确定 与 N 的最大公因子,
即 a r ±1为 N 的因 2
量子通信安全性研究
徐 爱 胜 1 王 建秋 2 胡 喜 飞 3 (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2.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22 ; 3.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10)
[摘 要] 随着量子通信的发展, 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分析了量子通信安全的意义, 并从密钥分发、量子加密和量子认证 三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量子通信安全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 基于对量子通信安全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量子通信; 安全; 量子密钥; 量子加密; 认证
50 2 0 0 8 年 2 月 ( 下 )
数a, 若 a 和 N 互质,若 a 和 N 不互质 ,即刻可得出因子; 引入两个分别
由k = lo g2N个量子比特组成存储器 A 和 B,并是第一个存储器处于从 0 到 2 k- 1 连续自然数等权叠加态中, 而第二个存储器处于 0 态, 2)利用量子
中找到一个特定的基矢量 , 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 放大要寻找的状态 |
a> 的概率幅, 同时, 抑制其他态 |x≠a> 的概率幅, 使 f(a)= 1, 以达到
找出
|a>
的目的。N
个数据可用
n=log来自N 2个量子比特组成的存储器进行
存储, 每个基矢量 |x> 都可看成是处处器的一个本征量子态, 基矢量的
量子通信论文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摘要:量子通信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其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信息安全传输特性,。
从传统通信研究者的角度,回顾了量子理论及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并讨论了量子通信的定义和理想量子通信系统模型;基于现有技术水平和应用需求,提出了量子通信技术现实应用的设想和未来应用的展望。
关键词:量子通信系统模型安全性通信能力应用An Analysis of State-of-the-art and Foreground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bstract: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achieved many unprecedented breakthroughs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s arousing the attentions from related authoritative bodies and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with it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of perfect security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irstly, in this paper,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milestone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ies are reviewed. And the state-of-the-ar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echnology tends to be mature, and China stands in the front row of the world both in quantum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experiments. Then, the definition and model of the ide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and engineering. Finally, realistic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current technology levels.Key words: quantum communication; system model; secur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pplication一、量子通信技术简介1基本量子理论量子态是指原子、中子、质子等粒子的状态,它可表征粒子的能量、旋转、运动、磁场以及其他的物理特性。
量子密码学与传统密码技术的综合分析

量子密码学与传统密码技术的综合分析近年来,随着量子计算及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量子密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密码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与传统密码技术相比,量子密码学在信息传输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量子密码学与传统密码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量子密码学的基本原理量子密码学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一种新型密码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和纠缠态特性来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加密。
量子密码学主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协议、量子认证协议和量子标记协议等。
在量子密码学中,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通过利用量子纠缠态特性和量子测量技术,实现密钥的安全分发和共享,从而保障通信的安全性。
二、传统密码技术的基本原理传统密码技术是指基于数论、代数学和信息论等数学基础的密码学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传统密码技术包括对称密码和非对称密码。
对称密码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解密操作,常见的对称密码算法有DES、AES等;非对称密码则是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解密,RSA算法就是一种非对称密码算法。
三、量子密码学与传统密码技术的比较3.1 安全性量子密码学相较于传统密码技术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更高的优势。
传统密码技术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长度和加密算法的复杂度,而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高和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密码技术逐渐变得脆弱。
相比之下,量子密码学通过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例如,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基于量子纠缠和量子测量原理,可以实现绝对安全的密钥分发,即使是量子计算机也无法破解。
3.2 效率传统密码技术在效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量子密码学涉及到量子态的制备和测量,所需的硬件设备和技术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较高的成本和资源消耗。
而传统密码技术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优化,具备了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在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比较
量子,作为量子世界中最小的能量单位;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但是,当两者合二为一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又该给21世纪的科研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量子通信,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的通讯方式。
而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
2004年的6月3日,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密码通信网络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正式投入运行。
这个由美国BBM技术公司研发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和现有的宽带网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也是采用普通光纤传输数据,并且与普通网络完全兼容;不同之处是该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采用了量子密码技术进行加密。
量子密码是利用量子存在状态作为信息加密、解密的密钥,其原理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神秘远距离活动”的量子纠缠态。
在量子世界中,量子作为最小能量单位,存在着一种“纠缠”效应。
而这种量子间的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
这种“纠缠”效应能够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某量子态粒子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当其中一个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也会发生相同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与时间和空间无关。
另外由于对粒子的任何测量都会导致其量子态的变化,所以同时这种变化时不可能被第三者所知获的。
利用量子的纠缠效应,我们可以进行绝密和瞬时的通信。
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密方法,是密码编制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
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 , 来以无法破译的密码传输信息。
任何想测算和破译密钥的人,都会因改变量子状态而得到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合法接收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而知道密钥曾被截获过。
单量子态有两个特殊的脾气,使它能“守口如瓶”:一是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未知的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复制,所以人们不能像复制钥匙一样复制量子态;二是由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任何试图对它“不轨”的举动,都会毁坏套在信息上的量子密钥“信封”,使盗贼自暴形迹。
从理论上来说,用量子密码加密的通信不可能被窃听,安全程度极高。
因此,量子密码通信是目前唯一被证明是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
美国《商业周刊》把它列在了“改变人们未来生活的十大发明”的第三位。
据美国权威机构估算,量子保密通信系统一旦商用,将形成高达10亿美元的市场。
1993年, 六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与量子相结合的方法将一粒子的量子态传递给另一个粒子, 而此粒子仍留在原处, 称其为量子远程传态。
目前的理论和实验
研究,量子远程传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子态的远程传态,它是基于分离变量的量子远程传态,以单光子态为信息载体,比如光子的两个偏振态,构成有限维的完备基,任何量子态都可以利用此完备基进行编码。
另一类是基于连续变量的量子远程传态。
它是以光场态为信息载体,比如光场的正交分量或偏振态,具有连续谱的量子变量,构成无限维的完备基。
在研究中发现,具有连续谱的量子变量比分离变量的量子比特更容易操作。
利用连续变量的量子信息的处理,只需要线性光电路来处理压缩光就足够了,而不象分离变量需要非线性的操作,而不像分离变量需要非线性的操作。
由于连续变量的易操作性,使得量子远程传态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然而光子纠缠对的产生具有随机性, 从目前的技术来说, 获得有效的纠缠光子对的效率以及单光子的探测效率很低, 使得信息传输的速率极低, 但是量子态的远程传输的保真度很高, 甚至可以达到卯% 以上, 单光子的远程传态更适合与量子密钥的分发。
由于光场不能够无限的压缩, 因此光场的纠缠态也不能达到最大, 而且光场态对损耗很敏感, 使得量子远程传态的保真度较低。
但是光场态的远程传态消除了光子对的随机性, 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 与现有的光通信系统的兼容性很好,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光通信系统和技术进行量子远程传态, 并且容易测量, 甚至可以直接测量。
因此,量子远程传态被认为是量子信息的重要环节, 传递量子信息是实现其它量子信息功能的基础之一, 比如量子计算, 量子信息处理等阴。
量子远程传态也为探讨量子力学基础理论, 如量子的非局域性的实验验证等, 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由于光场含有大量的光子, 其显著的量子效应为验证量子理论提供了宏观条件。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分离变量的远程传态适合于量子密钥分发,又因为连续变量的量子远程传态可以传输无限维的量子态,因此,它适合于量子信息传输。
说到量子密集编码,则不得不提到量子密码学。
量子密码体系采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经由量子通道在合法的用户之间传送密钥。
量子密码的安全性由量子力学原理所保证。
所谓绝对安全性是指:即使在窃听者可能拥有极高的智商、可能采用最高明的窃听措施、可能使用最先进的测量手段,密钥的传送仍然是安全的。
通常,窃听者采用截获密钥的方法有两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携带信息的量子态进行测量,从其测量的结果来提取密钥的信息。
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对量子态的测量会引起波函数塌缩,本质上改变量子态的性质,发送者和接受者通过信息校验就会发现他们的通讯被窃听,因为这种窃听方式必然会留下具有明显量子测量特征的痕迹,合法用户之间便因此终止正在进行的通讯。
第二种方法则是避开直接的量子测量,采用具有复制功能的装置,先截获和复制传送信息的量子态。
然后,窃听者再将原来的量子态传送给要接受密钥的合法用户,留下复制的量子态可供窃听者测量分析,以窃取信息。
这样,窃听原则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但是,由量子相干性决定的量子
不可克隆定理告诉人们,任何物理上允许的量子复制装置都不可能克隆出与输入态完全一样的量子态来。
这一重要的量子物理效应,确保了窃听者不会完整地复制出传送信息的量子态。
因而,第二种窃听方法也无法成功。
量子密码术原则上提供了不可破译、不可窃听和大容量的保密通讯体系。
量子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不同于以往理论基础是数学的密码学。
如果用量子密码学传递数据,则此数据将不会被任意撷取或被插入另一段具有恶意的数据,数据流将可以安全地被编码及译码。
而编码及译码的工具就是随机的序列,也可以称他为金钥。
当前,量子密码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利用量子技术在量子信道上安全可靠地分配金钥。
而随着量子密码研究的发展量子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也奠定了量子通信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前文主要概述了量子通信主要涉及的三个技术面,这些技术好比计算机中的各种需要计算机作为载体方可运行的“软件”,而一台标准的计算机还是需要一定配置的“硬件”的。
量子通信系统的基本部件(硬件)包括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
按其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
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
所谓隐形传送指的是脱离实物的一种“完全”的信息传送。
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送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
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
因此长期以来,隐形传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然而,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一个“潜力股”,它在保密性、通信容量、通信距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而且它同时又是目前唯一被证明是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使得量子通信不仅具有惊人的商用价值同时亦具有无与伦比的科研地位。
量子通信是通信技术的又一次划时代革命,是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
虽然量子通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单元技术和理论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目前无论是用光子还是电子做量子,设计者都要面对怎样长久保存量子信息的问题。
但是,这种保存技术一经研发出来,它能让许多数值并行计算,这将令量子电脑的计算能力变得空前的强大。
但目前实现这种功能的电脑,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相信不久的将来,量子通信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并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一步推动全世界的现代化步伐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