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之日本文学

一直怀着对日本文学的憧憬和向往,这学期有幸选修了您的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跟着老师一路从日本的古代文学到近现代文学,从中不仅接触了像《源氏物语》、《枕草子》、《伊豆的舞女》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更从这些作品中感悟了日文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觉得文学它高于文字本身是它赋予文字内在的精神内涵,不管是对人格本身的剖析、或是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文学一直作为人类思想的引擎灯,除了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之外,看似仅跟个人精神需求相关的文学却对社会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其对社会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学以人的整体发展为中介而间接发生社会作用,不断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变革。其二是文学没有直接功利性、同时又达到功利的作用。文学对社会的作用一有潜移默化性,即通过长期的文学修养的积累,涵养性情,美化心灵,不知不觉的改变人格和世界观,从而影响人的社会价值,发挥社会作用。二是有不可抗拒性,即满足人的心灵苛求,对人的非理智层面发生影响,打动人的情感,启迪智慧。因而能够突破理智的防线,顽强的改变人的思想。

对日本文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日本诺贝尔文学奖最早获得者。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最在接触他的文学主《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纸鹤》。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主题主

要包括爱情和死亡两个方面。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描绘了爱情,但他的爱情主题与传统的爱情主题有很大不同。川端既不偏重爱情的缠绵悱恻和欢乐气氛,也不侧重爱情的生离死别和悲剧结局,而是表现一种轻淡、感伤的爱情。如《伊豆的舞女》中“我”和阿薰自始至终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之情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察觉非察觉之间,这样的恋情,只是一种心心相印、不见言表的情愫,既没有狂热的海誓山盟,也没有心醉神迷的情话喁喁,没有冲动,没有骚怨,更没有断肠的痛苦,一切言行都是那么淡泊、含蓄。《古都》里,秀男与千重子、苗子,千重子同真一、龙助的爱情也十分纯真而淡泊,他们之间并没有因爱情而产生复杂的纠葛,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地发生和结束,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死亡,也是文学常表达的主题之一。由于川端自幼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所以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表现它。但他描写的死亡与其他作家不同,大多数作家是把死亡当作故事的终结,而川端却把死亡当作故事的起点来写的,“据统计,第一次全集中有34篇作品在开头五行里含有死或与死直接相关的话,占全集作品的三成”。《白色的望月》、《水月》及《山之音》等后期作品,一开始就在疾病或垂暮的人生氛围中透露出死的信息。更独特的是,川端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在作品中完全把死亡描写成绝美的意境。如《雪国》里叶子的死,是“内在生命在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是生命的延续,《千鹤》中太田夫人死后,菊治和文子都感到她似乎更美,真正是“美的化身”。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晚年于196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

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书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该小说写一对从出生起就由于物质邪恶而分离的孪生姐妹,在不同的家庭长大成人,偶然相遇又因社会地位的悬殊而再次分离的结局。作者以清淡朦胧的笔触,传达出对纯净不幸少女们的悲悯,同时也融入了自身对自然人生淡淡的哀感、深隐的惆怅。小说全篇贯穿描写的风物,既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人物的塑造和感情的抒发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千重子和苗子这两个人物形象,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其主旨并不在铺展男女间的爱情波折,所以既没有让他们发展成喜剧性的结合,也没有将他们推向悲剧性的分离,而是将人物的纯洁感情和微妙心理,交织在京都的风物之中,突出了其既定的宣扬传统美、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宗旨,这正是《古都》的魅力之所在。在《古都》里,作者独具匠心地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古都的风物时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写景来牵动情节,同时又把景物人格化,借景来塑造人物,表现感情。《古都》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小说里的人物在绮丽的大自然中获得抚慰,得到寄托。作者巧妙地把紫花地丁这一象征物作为展示千重子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艺术形象。紫花地丁在千重子看来是多么柔弱的花儿,孱弱无力的花枝依附于大树,遭受风吹雨打,其枝蔓是何等的脆弱!花的这些情状浓缩了主人公的无限哀情愁绪,人与物、心灵与外界交织在一起,“心物一体”表达出千重子微妙复杂的纤细心理。作者有意地进行主观化处理后,使主客合一,情景交融,从而达到审美的境界。在小说里所有的风物都已经不单是物象的存在,而是与人的心灵、精神以及人的命运相辅相成的。小说以四季为框架,把千重子和苗子的悲欢离合放在

同一平面上,让故事情节随着四季景物的变化有秩序地深入展开:春天的苦苦思念,夏天的不期而遇,秋天的北山相约,隆冬的不告而别。作者巧妙地使人物内在心理的演变依托在紫花地丁这一外在景物上,千重子从这种“自然的生命”勾起了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忧伤。同时它也隐喻了一个基本的矛盾,从而展开作品的线索——对失散的孪生姐妹不同的遭遇和情怀。千重子感情色彩的变化,许多时候是依托在紫花地丁的出现和变化之中,有时她会被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打动,有时她又为紫花地丁的“孤独”而感伤。小说中的紫花地丁已不单纯是物象的存在,而是与人的心灵、精神以及人的命运、性格相通了。景物变化和位移的过程,就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性格和人物情感心理的流程,人物性格的发展从忧到喜,又由喜转悲,完全使心灵融化进自然景物的变化之中,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川端康成的一生是孤独的,自幼是孤儿的他,情亲无疑是缺失的。他的一生又是丰富的。他一生致力于文学的创作,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已远超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川端康成的文学很少直接抒情,而多是移情于景,以景抒情。此时,不管是“我”还是“物”都超越了自身存在,而成为一种意外之象,情外之韵,也就是说,成为一种即深又远的,浸润人心的余情。使大自然蕴聚着一种人的情韵,同自然美的韵致达到一种内在的完美的契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灵动飘逸的氛围,形成情景交融的美的意境,不仅很好地凸现了人的情韵美,而且还将自然美提炼成为纯度极高的艺术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