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出一条光线表示成像原理。
23.(2 分)请画出图甲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及画出图乙中的折射光线。
24.(6 分)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 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第6页(共11页)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个小灯泡 a 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 b 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 a 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 b 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 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 b
到水面的距离为
mm。
(2)灯泡 a 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 b 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 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你所在考场的温度为 50℃
B.你答题所用 2B 铅笔的长度约 15 cm
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 1 min
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 30 dm
2.(2 分)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2:1,则甲、乙两车的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 2 所示),
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28.(6 分)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物体所 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
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B.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C.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D.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镜的焦距为 f,由此可判断( )
A.d 一定小于 f B.d 一定大于 2f C.d 一定大于 f,小于 2f D.d 可能大于 2f,也可能小于 f 10.(2 分)如图所示为测量一个锥体高度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2 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0km/h,
48cm 不变,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两个清晰的像,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
的位置向蜡烛移动 16cm 得到第二个像。她通过分析得出第一个像与蜡烛相比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第二次成像时物距为
cm。
三、解答题
22.(2 分)如图,水面下的潜水者眼睛在 E 处,他观察空中的小鸟 S,看起来小鸟在 S′处。
第2页(共11页)
8.(2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 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9.(2 分)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
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
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
传播;
(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
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

第5页(共11页)
21.(2 分)小花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发现,保持蜡烛和屏之间的距离为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若小红以 0.2m/s 向镜面靠拢,则像以
m/s 向她靠
近。
20.(2 分)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
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


第9页(共11页)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 a 的像重合,则
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 a 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 a 到水面距离 u 和灯泡 a 的
象中

25.(3 分)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 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
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
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小张同学的身高 1600
(2)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 5

(3)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 70

(4)一元硬币的厚度为 1.5

14.(2 分)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的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
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 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10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方(选填“前”或“后”),
故需配戴
透镜矫正。
(4)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

27.(5 分)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 1 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
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km( )
A.所用时间为 2.4h
B.所用时间为 2.6h
C.平均速度为 48km/h
D.平均速度为 50km/h
12.(2 分)a、b、c 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 a 车以速度 v 做匀速直线
运动到乙地;b 车以速度 v 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
,折射角的大小为

15.(3 分)如图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
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共运动了
cm 的路程,小球从 B 点到
F 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 合
km/h

16.(3 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后面的同学反映字太小,请老师把字变大些。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调节投影仪( )
A.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调节镜头远离投影片
B.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调节镜头远离投影片
C.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调节镜头靠近投影片
D.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调节镜头靠近投影片
7.(2 分)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
像到水面距离 v 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3.0
45.0
67.0
(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 A、B 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的实像。生
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
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 C 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
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17.(5 分)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 A 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声。
(2)图中 B 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 100m
至少需要
s。
(3)图中 C 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
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

像。
18.(3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
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第7页(共11页)
26. (9 分)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他 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 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 A、B 处像的位置)
v;c 车也以速度 v 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 v,三
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 ta、tb 和 tc,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3页(共11页)
A.ta=tb=tc 二、填空题
B.ta<tb<tc
C.tc>ta>tb
D.tc>ta=tb
13.(4 分)下列物理量缺少单位,请填上合适的单位

(3)为了让蜡烛在 C 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
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
焦距
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
A 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 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漓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
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 EO 照射到平面静上的 O 点。反射光线沿 OF 射出,则∠
NOF
∠EON (选填“>”、”<”或“=”)。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 FO 入射到 O 点,看到反射光线沿 OE 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
A.
露珠下的叶脉
B.
玩具在镜中的像
第1页(共11页)
C.
日食
D.
白光的色散
5.(2 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
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6.(2 分)在物理课上,老师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是
速度之比是( )
A.3:1
B.3:4
C.5:3
D.4:3
3.(2 分)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
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 v
﹣t 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4.(2 分)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2 )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将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
板的
(选填“A”或”B“) 侧观察,直到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改变 A 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 A 和 B 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实验次数
12 3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 OB 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

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
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第4页(共11页)
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处在
。物距
为 30cm 时,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
19.(3 分)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 2 m 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
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第8页(共11页)
0.2°),当入射角增大到引 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
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
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