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资料教案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社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单元备课资料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1.了解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3.学习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体会文章融情于景的特色

教学步骤:

一、课前收集资料:柳宗元的生平、作品

永州八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二、新课导入:

1.介绍永州八记导入

2.学生谈柳宗元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播放朗读磁带,学生跟读

2.小组交流:正音释词。重点掌握:坻堪怡然悄怆幽邃

3.学生自由口译,讨论交流;不明确的向老师提问。

4.教师补充提出重点词句,学生作答。

例:心乐.之:以……为乐以为

..:作为

皆若

..:都好象下.澈:向下

同乐.:快乐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形: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像蛇那样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以.其境:因为去.:离开

5.学生翻译接龙。一人一句,通译全文。

三.诵读全文,理解品味

1.理清思路,说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本文按游览顺序写,条理清楚: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2.赏析精彩的景物描写句段:

教师板书:水清,石奇,树茂,鱼乐。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并当堂背诵。

反复诵读第二段,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摹。学生各抒己见,重点品味: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清⑵“怡然不动,出而远逝,往来翕忽”的闲适自在。

3.一切景语皆情语。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笔下的景致和心境吗?

学生畅所欲言,各说理由。教师小结: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清”--冷清,凄清。形似写景,实则写心。透露出他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不得志的郁闷。

四、再读探究:

文章融情于景,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情感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何理解作者的先乐后忧?

讨论后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忧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感觉又会流露出来。

五、布置作业(自选其一)

1.为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小石潭设计景点,并作简要说明。

例:根据“隔篁竹”“伐竹取道”而设景点“竹径通幽”。说明:此处依山势地形,蜿蜒前行,两旁翠竹鸟鸣,流水潺潺。

2.设计《焦点访谈》采访柳宗元的问答材料

资料平台:

柳宗元的政治生涯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确是未老先衰。当他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人世时年仅47岁。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小石潭,不仅“下见小潭”,点出了“小”,而且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否则,潭的范围怎能尽在眼底,又怎能一览无余?又例如写“水尤清冽”,是从侧面写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又清晰地写出鱼儿的静态是“怡然不动”,动态中“傲尔远逝,往来翁忽”,而且“似与游者相乐”,又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柙态写得维妙维肖。

作者在写景之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3.理解文章的立意美,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范仲淹其人及《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3.收集有关岳阳楼的诗文、对联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出示江南三大名楼挂图,猜楼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补充:岳阳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建于唐初。北宋时,藤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练篆额,一时传为“四绝”。

1.学生介绍范仲淹其人

2.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课文阅读

1.初读课文,难字正音

2.诵读见义,初通文意

⑴诵读评议、指导(齐读、个读、范读)⑵找出自认为重要的词句,与同桌互相挑战发

问。

⑶小组提出有疑义的词句,老师解惑。

2.背诵佳句,品味语言:

寻找文中的对句,品其妙处,并当堂成诵。

三、诵读比赛:

请若干学生以段落为单位自选,师生共同点评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诗文,对联。

二、教师由名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引入讨论:

1.“四面河山”在文中可以具体到哪些段落?(第2、3、4段)

此乃写景部分: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展现在哪8字上?(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产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能用原文的字概括吗?(悲、喜)

2.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有何目的?古仁人的悲喜跟什么有联系?

3.如何理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写论,引出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引出了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的赞叹,自然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三、背诵课文,讨论总结:此文有何独到之处?

⑴思想上⑵语言上⑶写法上学生各抒己见。

二、拓展补充

1.一千年前的封建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是一种鞭策,一种教育。回望历史,数不胜数。你能从学过的诗文中找出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例:陆游《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教师补充: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