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中日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高兴代表0808401班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讨论成果

古代中日关系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部分

一、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这在汉书上有所记载。而后汉书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

三国时期,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关系密切。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中国使者四次赴日。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日本对中国输入的铜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图中左侧是中国的铜镜,右侧是日本的仿镜。

二、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

大和国在五倭王时代势力强盛,与中国保持朝贡关系不仅满足自己需要,而且能借此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鸟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三、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

日本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派遣遣唐使。遣唐使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留学生和留学僧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新任的遣唐使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采用他的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

奈良时期,佛教被日本统治阶级推崇为国家的主要统治思想之一。天皇仿效中国建筑寺院营造大佛,希望佛教成为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但现实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日本当时没有精通律学的高僧,没有正规的授戒大师。于是派人来请中国精通律学的高僧鉴真,邀请他们到日本来传播戒律

四、日本与宋关系的正常化和抗元斗争

公元979年太宗统一了中国。宋与日本恢复往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日本积极与南宋贸易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南宋的铜钱,因为那时日本自己还不能铸造铜钱。

公元1268年忽必烈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效令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末予回答。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征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而失败了。中日关系遂告中断。

五、倭寇、勘和贸易和复杂的日明关系

倭寇经常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长达300多年。明太祖遂绝日本贸易,严海禁,派兵剿御倭寇。

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明成祖允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易条约》。

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

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海的活动又继猖獗。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规定10年一贡,人员贡船都有了一定限制,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

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律宾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援朝军,但第一批轻敌失利。第二批援军入朝,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

德川幕府成立初期,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继续采取织田、丰臣时期的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

六、明治维新及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然而日本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开始对中国血腥的侵略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