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审批稿

合集下载

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

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

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复合微生物菌剂是一种通过混合多种微生物菌种而制成的生物制剂,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病原微生物等多种功能。

为了确保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原料选择。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原料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发酵基质等。

在选择微生物菌种时,应根据其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菌种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发酵基质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无有害物质残留。

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菌种的培养、发酵、提取等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发酵温度、PH值等参数,确保菌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产品的无菌状态。

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指标。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质量指标包括菌剂含量、菌种活性、杂菌含量、重金属含量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菌剂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四、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生长期进行调整。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化肥、农药等农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菌剂的效果。

同时,要根据菌剂的含量和活性进行合理施用,避免浪费。

五、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效果评价。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效果评价应包括对作物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多个方面的考察。

通过长期的试验和观察,评估菌剂的促进生长效果和土壤改良效果,为用户提供科学的使用建议。

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存储和包装。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存储和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存储过程中,要避免高温、潮湿等环境,防止产品变质。

在包装上要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使用方法等信息,方便用户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农药菌剂的制备工程

微生物农药菌剂的制备工程

微生物农药菌剂的制备工程发布时间:2021-07-05T11:25:42.9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崔希庆[导读] 摘要:微生物农药是农药行业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植物保护的方向。

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摘要:微生物农药是农药行业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植物保护的方向。

其优点是克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本文详细分析了微生物农药菌剂的制备。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组成;配方;生产工艺前言:微生物农药是一种生物源农药,其活性成分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或转基因微生物,同时,它也是化学农药的有益补充,具有环保、无化学残留等优点,可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包括细菌对细菌、细菌对病菌、细菌对杂草等的控制。

这些农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人、动物、农作物、自然环境安全,不会对天敌造成损害或产生抗药性。

这些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球孢白僵菌等。

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微生物农药无疑是农药今后应用发展的方向。

1 菌剂组成微生物农药菌剂由原药、表面活性剂、载体、助剂组成,合理的农药配方只能用于加工生产。

载体与助剂在配方选择上必须便宜、易得,资源丰富。

为了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最终产品必须低成本且高质量。

1.1 载体1)性能。

载体为加入的固体原料,可调节成品含量,改善其物理性能。

其主要特征是多网孔结构、片状或层状结构,比表面积大,对农药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载体用作农药活性物质的微小容器或稀释剂,从载体中释放活性成分。

不同类型的载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即使同一类型的载体因不同的来源与杂质组成,其性能差异也较大。

载体性能包括矿物分析、介质化学分析、来源、包装、价格、颜色、硬度、密度、堆积密度、粒径、筛分分析、最大吸油率、pH值、折射率、比表面积、流动性、润湿性、分散性、相容性、表面性质等。

2)常用载体。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微生物菌剂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有机废物、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生物制剂。

在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结尾三个部分来详细阐述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引言概述: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是指在生产车间中,根据微生物菌剂的特性和要求,进行生产操作的一系列步骤。

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保证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和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正文内容:一、原料准备1.1 原料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要求,选择优质的原料,并确保供应商的信誉度和原料的安全性。

1.2 原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气味、质量指标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原料符合要求。

1.3 原料储存:将合格的原料进行分类储存,并采取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防止原料受潮、变质或污染。

二、菌种培养2.1 菌种接种:将采购的菌种按照一定比例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选择要符合菌种的生长需求。

2.2 发酵过程:控制培养基的温度、酸碱度、氧气供应等条件,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达到最佳发酵效果。

2.3 菌种分离:将发酵后的菌液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菌种,以备后续的制剂生产使用。

三、制剂生产3.1 菌剂配方:根据产品要求和菌种特性,确定菌剂的配方,包括菌种的比例、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

3.2 混合操作:将菌种、添加剂和辅助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确保每个批次的菌剂质量均一。

3.3 灭菌处理:对混合后的菌剂进行适当的灭菌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菌剂的纯度和质量。

四、包装与存储4.1 包装操作:将灭菌后的菌剂装入适当的包装容器中,如瓶子、袋子等,并进行密封和标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追溯性。

4.2 包装检验: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外观、封装完整性等方面的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3 存储条件:将包装好的菌剂储存于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保持产品的活性和稳定性。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操作规范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操作规范

10m3 SS
菌体的形态、密度
芽孢形成率≧80%
储罐 腐殖酸 80吸目附搅拌槽
常温常压
液态菌剂固形物含量 10~20% 20m3 CS/SS
液态菌剂
复合肥
液态菌剂
轻质 CaCO3 或 吸附介质加料量 1~3:1 吸附后水分 25~50% 2m3 SS
螺旋蛟龙
SS
输送机
精心整理
干燥机
干燥热媒温度 100~120℃ 干燥后产品水分<10%
SS
常压
粉剂中微生物菌的含量 25~200 亿/g
粉状菌剂
复合肥 粉状菌剂
包装机
产品粉状菌剂
精心整理
121℃~125℃
0.103MPa~0.168 MPa 0.5h~1.0h
2m3 SS
25℃~35℃
常压
摇瓶菌种 物料量的 0.5%~5%
2m3 SS 2m3 SS
灭菌空气
种子罐发酵 消泡剂
25℃~35℃ 24~36h
镜检:
2m3 SS
菌体的形态、密度

芽孢形成率≧80%
精心整理
培养基发酵罐配料
发酵罐 加料体积 50%~75%
10m3 SS
发酵罐 PH 值检测 发酵罐灭菌 蒸汽
发酵罐降温 灭菌空气
PH6.5~7.5
10m3 SS
精密试纸或 PH 计
121℃~125℃ 0.103MPa~0.168 MPa
0.5h~1.0h
10m3 SS
常压
25℃~35℃
10m3 SS
消泡剂
发酵罐发酵
24~36h
灭菌空气
25℃~35℃
镜检:
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流程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其中: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铜绿假单胞菌5~15份;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该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0.8%~1%,经固体发酵得到该微生物复合菌剂。

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对油脂、蛋白、纤维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而且可以耐受一定浓度的盐分。

最优时,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

技术要求1.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制备而来,其中,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铜绿假单胞菌5~15份;所述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所述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体积重量比0.8%~1%;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CICC23686,所述淀粉降解菌为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66,所述蛋白质降解菌为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71,所述油脂降解菌为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10210,所述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CICC2110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分别培养所述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CICC23686,所述淀粉降解菌为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66,所述蛋白质降解菌为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71,所述油脂降解菌为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10210,所述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CICC21100;(2)按所述比例混合所述培养的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油脂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后的复合菌体加入固体发酵辅料中,经固体发酵,制得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含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工艺有固态法和液态法两种。

固态法生产适用于丝状真菌,如米曲霉、黑曲霉、绿色木霉、米根霉、白地霉等,优点是产孢量高,便于干燥和分离提纯,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占用场地大;液态法生产适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占用场地少,便于提高产能扩大规模,缺点是生产条件要求严格,配套设备多,投资资金大。

无论固态法生产还是液态法生产,为了提供微生物最适生长条件,保证制品质量和便于生产管理,一般都是采用单一菌种纯培养方式生产,再根据产品目的效果和质量要求,将多种菌剂进行加工复配,制成商品微生物菌剂,如秸秆腐熟剂、生物有机肥等。

现就各种生产方式及工艺简单介绍如下:1、固态法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试管菌种→试管扩培菌种↓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三角瓶菌种↓配料→蒸料→冷却→接种→装盒→培养→干燥→分离→菌粉2、液态法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试管菌种→试管扩培菌种↓配料→装瓶→灭菌→接种→摇瓶培养→三角瓶菌种↓种子罐配料→灭菌→冷却→接种→培菌↓发酵罐配料→灭菌→冷却→接种→培菌→浓缩→吸附→干燥→菌粉3、复合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以有机物料腐熟剂为例,其生产工艺为菌剂A 菌剂B 菌剂C 填充剂↓↓↓↓───────────────→混合均匀→分装→检验→成品4、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有机物料菌剂A 菌剂B↓↓↓腐熟───────────→混合均匀→分装→检验→成品由此可见,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即可以作为复杂的生物工程,又可以简化为简单地加工生产,尤其让微生物肥料生产变得简单易行、高效可控。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

微生物菌剂车间操作流程一、引言微生物菌剂是一种生物制剂,用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促进植物生长。

为了确保微生物菌剂的质量和效果,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进行生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菌剂车间的操作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发酵过程、菌剂提取和包装等环节。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采购:根据生产计划,采购所需的菌种、培养基、辅料等原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原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检验,包括菌种活力检测、培养基成份检测等,确保原料的质量可靠。

3. 原料配制:按照配方比例,将菌种、培养基、辅料等原料进行准确的称量和混合,制备出菌剂发酵所需的培养基。

三、发酵过程1. 发酵罐准备:对发酵罐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检查发酵罐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正常。

2. 接种菌种:将经过活力检测的菌种按照一定的比例接种到发酵罐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污染。

3. 发酵条件控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生长要求,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湿度、pH值、通气速率等参数,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发酵过程监测:定期对发酵罐内的菌液进行取样,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和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及时调整发酵条件。

四、菌剂提取1. 发酵结束判断:根据菌种生长曲线和代谢产物积累情况,判断发酵是否结束。

通常以特定的指标值或者时间为依据。

2. 菌液分离:将发酵罐内的菌液通过离心等分离技术,分离出菌体和发酵液。

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菌体处理:对分离得到的菌体进行处理,如洗涤、浓缩等,以获得高活力的菌体。

4. 发酵液处理:对分离得到的发酵液进行处理,如过滤、浓缩等,以获得高浓度的发酵液。

五、包装与质检1. 包装准备:准备好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容器、标签等,并对其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包装操作:将提取好的菌体或者发酵液按照规定的容量进行包装,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 包装密封:对包装容器进行密封,确保菌剂的长期保存和质量稳定。

4. 质检过程:对包装好的菌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菌种活力检测、菌剂浓度检测、杂质检测等,确保菌剂符合质量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计要求 (附简图) 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还有就是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 (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被杂菌污染,还需要进行菌种的纯化或或复壮。 (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PH,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分与比例;生长曲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的确定。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最佳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 二.实验室菌种的活化与种子培养阶段: (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7℃ 24h),并在平板中进行

纯化(37℃ 24h)。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 斜面培养基成份 葡萄糖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PH 组成比例 0.1% 1% 1% 0.5% 2.0-2.5% 7.0-7.2

(2)摇瓶培养阶段: 取一环纯化后的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 (37℃ 18h)。 分别取1mL的种子液 ,接入五个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置于180 r/ min摇床中 培养(37℃ 24h) 。接种量为三角瓶实际培养基装量的4-5%.PH控制在7.0-7.5之间。 培养基组成见下表: 摇瓶种子培养基成分 葡萄糖 尿素 硫酸镁 磷酸氢二钾 玉米浆 硫酸亚铁 硫酸锰 PH

各组成成分比例(%) 2.5 0.5 0.04 0.1 2.5-3.5 2ppm 2ppm 7.0

(注;1ppm=1mg/l) 三.生产车间多级种子罐发酵阶段: 工艺流程 工艺条件 中控 121℃~125℃ 蒸汽 0.103MPa~0.168 MPa 0.5h~1.0h

种子罐 培养基 加料体积50%~75%,实际为60% PH6.5~7.5 精密试纸或PH计

121℃~125℃ 蒸汽 0.103MPa~0.168 MPa 0.5h~1.0h

灭菌空气 25℃~35℃ 常压 摇瓶菌种 物料量的0.5-5%.实际接种量为1%

灭菌空气 25℃~35℃ 镜检: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全部设备灭一级种子

一级种子罐 一级种子罐

一级种子罐

一级种子罐一级种子罐发酵 消泡剂 芽孢形成率≧80% 搅拌转速:180r/min 二级种子罐重复上述操作和参数控制 其中,由摇瓶菌种向一级种子罐的接种量,控制在一级种子罐实际装料量的0.5%-5.0%;PH控制在6.5-7.5;发酵温度控制在25℃~35℃;装料

量控制在种子罐公称容积的60%左右。搅拌转速控制为180r/min. 二级种子罐的具体工艺操作和参数控制和一级种子罐大体相同。二级种子罐培养基成分应尽可能的接近主体发酵罐培养基成分。 通过上述二级种子罐发酵培养,我们大致可以得到450L的发酵种子液。(计算如下:0.6*0.01*V=0.225L由此可得V=37.5L即通过一级种子发酵,我们可以得到22.5L的发酵菌体或菌丝。二级种子罐的接种量为5%。即0.6*0.05*V=22.5L)即V=750L.即通过二级种子发酵,我们大致可以得到450L的二级种子发酵液。 二级种子罐培养基成分如下表 培养基成分 水解糖 玉米浆 磷酸二氢钾 硫酸镁 尿素 铁元素(mg/l) 锰元素(mg/l) PH

百分含 量(%) 2.5 2.5-3.5 0.15 0.04 0.4 2 2 6.8-

7.2

四.主体发酵阶段 (1)发酵罐主要部件的设计与选型(具体设计部分见附页) 主要部件包括:罐体,搅拌器,联轴器,轴承,轴封,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传动装置,消泡器,人孔试镜,以及管路等。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最佳装液量为(50%-75%)罐体公尺容积;最佳接种量(1%-5%)实际装液量;发酵温度控制在25℃

~35℃;PH控制在6.8-7.2;搅拌转速180-200r/min.转速过快会对菌丝体产生破坏,转速过慢易产生发酵泡沫,而且会因为溶解氧不足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具体发酵时间和发酵终点的确定,要通过镜检来观察微生物菌体的形态,密度,以及芽孢形成率≧80%。最终来确定发酵时间和

发酵终点。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末期的菌体菌丝做为发酵终点。因为此时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菌体数目最多。 (4)主体发酵罐培养基成分及比例: 培养基成分 水解糖 甘蔗蜜糖 尿素(初尿)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ppm) 硫酸锰(ppm) 水 PH

含量(%) 13 0.15 0.6 0.17 0.06 2 2 80-90 6.8-

7.2

(5)主体发酵罐操作工艺流程框图 二级种子罐发酵液 发酵罐 培养基 加料体积50%~75%

PH6.5~7.5 精密试纸或PH计

蒸汽 121℃~125℃ 0.103MPa~0.168 MPa 0.5h~1.0h

25℃~35℃

发酵罐配料 发酵罐 发酵罐灭发酵罐降 灭菌空气 常压 灭菌空气 25℃~35℃ 镜检: 消泡剂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芽孢形成率≧80%

常温常压 液态菌剂固形物含量10~20% 附页部分 一。复合菌剂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二。发酵罐主体部件的设计 发酵罐的种类很多,但是由于其他类型发酵罐应用的产品范围较窄,其流行程度远不如机械搅拌发酵罐,约92%的发酵工厂在使用机械搅拌发酵罐。它的主要部件包括:罐体,搅拌器,联轴器,轴承,轴封,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传动装置,消泡器,人孔试镜,以及管路等。 (一)几何尺寸 1.罐体计算:

设计月生产量270吨,则日平均产量为9吨。设计有效装液量为罐体公

称容积的60%。则可知V=15000L 一般H/D=2.5较好,现在发展趋势是H/D越来越小,已达1.8左右。现设计H/D=2(其中H罐体高度,D为发酵罐内径),则由

储罐 发酵罐发 22215.04)]61(2[4DHDDhHDVb

;H/D=2.可知罐体高度H=4m;发酵

罐内径D=2m。 罐体各部分材料多采用不锈钢,如1Cr18Ni9Ti,0Cr18Ni9,或瑞典316L。罐体必须能承受发酵工作时和灭菌时的工作压力和温度。通常要求耐受130度和0.25MPa的绝压。 2、搅拌器直径和几何尺寸 高径比:对于档数:通用罐D/D1=3,只能适合罐容积不太大的场合;当罐较大时,D/D1=3-4。根据需要,现设计采用圆盘涡轮

式搅拌器。搅拌器叶轮直径D1=1/3D=2/3m。 3、封头: 采用椭圆形或碟形封头,当V<5m3时,封头与罐体间采用法

兰连接;当V>5m3时,封头与罐体间采用焊接; 4、挡板: 挡板的作用是防止液面中央产生旋涡,促使液体激烈翻动,提高溶解氧。挡板宽度为(0.1-0.12)D。当满足全挡板条件时,增加罐内附件,轴功率不变。 WZ/D=0.5 即:(0.1-0.12)Z=0.5 即挡板宽度W=0.2m 5、管口位置: 人孔:为了便于操作和维修,封头上的人孔离操作层高度在0.7m左右,大小为500×450cm ;封头上其它管口,在满足工艺的同时应方便操作。 检测点:在下搅拌与第二档搅拌之间。 空气管:可开在封头上,也可开在罐身上。 取样口:开在罐身上。 冷却水管口:夹套冷却,冷却水进口在罐底,出口在罐身上部;冷却管冷却,进出口多在上部。 物料出口:开在罐底,稍微偏离罐底中心,也可开在罐身或罐顶,由一根管插入接近罐底最底处。 补料管:消泡、流加糖从罐顶加入;补氨水、液氨从空气管道加入。 消泡电极:接口在罐顶封头上。 6、罐装料容积的计算 公称容积:罐身部分和底封头的容积之和(与贮罐相区别)。 V=V1+V2=π ·D2(H0+ha+D/6)/4 (ha可忽略不计) 罐实际装料量:V0=V · η (η =0.6-0.85) 圆筒部分装料高度: HL=4( V · η –V封)/ πD2 液柱高度:H= HL + ha+hb 7、空气分布装置 (1) 单孔管:布置于罐底,结构简单,开口向下式可消除罐底固形物积淀,但对封头冲蚀严重;开口向上式对罐底物料混合不好; (2) 多孔环管:在环形管底部钻有许多小孔,气体分布比较均匀,但易使物料堵塞小孔,引起灭菌不彻底; (3) 环形多支管:在环形管底部设置4-6根“L”型支管,开口均朝发酵罐中心线,结构简单.但对罐底沉积物的清除往往不彻底。 (4)一般在发酵工业中通常采用单管空气分布器。空气分布器在搅拌器下方的罐底中间位置,管口向下,空气直接通入发酵罐的底部。管口与罐底距离为40mm,管径可按空气流速20m/s左右计算。 (二) 换热装置 (1)换热方式: 1、夹套换热:应用于V<20m3,结构简单,死角少,但壁厚,

降温效果差。加导流板可增大传热系数。 2、罐内竖式蛇管换热:传热系数高,但弯曲部位易蚀穿。 3、罐内竖式列管换热:适用于水源充足的地方,传热系数低于蛇管,用水量大。 4、罐外半圆管为主,罐内竖式蛇管补偿或板式换热器补偿。可增大罐内有效容积,减少死角,此为将来发展趋势。 除以上换热方式外,还可采用安装在罐外的板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2)发酵过程热量计算 通常以一年中最热的半个月中每小时放出的热量作为设计冷却面积的根据。 1、通过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进行计算 测定冷却水的流量及进出口的温度,按公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