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件第五章第三节
毛概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

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邓小平 于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 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 断。 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两大门类,包括自然、社会、思维三 个领域的知识。
• (一)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科学渗透于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可以转 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 2、在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科学对物质生 产不仅具有反作用,而且具有主导和超前的作用, 成为第一生产力。 • 3、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表现: • 第一,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率越来越高; • 第二,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 周期越来越短; • 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呈 加速的趋势。
(2)1961年1月 八届九中全会, 出台“八字方 针” (3)1962年1月, 召开七千人大 会,全面贯彻 “八字方针”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 ” ,是社会主
义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他指出,“社会主义是 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 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 总结其根据社会建设的长期实践进行 深刻思考和全面探索的结果,对社会 主义的本质作出了完整的概括。
• 3、直接原因:苏共二十大的推动
•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14日至25日在莫斯科 举行。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了总结报告, 并为此通过了决议。大会总结了苏联建设社会 主义,特别是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大 会着重批判了个人崇拜,对斯大林晚年所犯的 错误进行了批评。这有利于苏共党员和人民群 众从教条主义、个人崇拜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推动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 有利于各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克服教条主义的 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 大会闭幕前夕,赫鲁晓夫突然向全体代表作了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 批判斯大林的错误及其严重后果,对斯大林的 一生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帝国主义乘机掀起 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
毛概 第五章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 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节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978年,全国召开了 第二次科技大会。会上,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 技术是生产力”的英明论 断。这次会议是新中国科 学技术发展史上又一里程 碑。这是1978年4月,邓 小平同志接见出席全国科 技大会的代表时,与青年 数学家陈景润握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过去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 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 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两个讲 全了。”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2)新中国还没有大规模建设社会主 义的经验,需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 习;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它在工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高速度 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并且这种模式 又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 重工业的需要。
毛概 第五章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在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在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他强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 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理论 问题 •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 理论问题
•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进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 基本理论问题。 • 2、邓小平一再强调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 是基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
发展是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这一 重要命题是江泽民 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 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 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 讲话中首次提出的。 要务,通常是指 最重要而又最迫切的 任务。第一要务,是 相对其他各种要务而 言的。
为什么说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
• 1、这是时代主题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 2、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 要求。 • 3、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 题的根本要求。 • 4、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 的一条主要经验。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科学内涵
• (1)从生产力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社会。
• (这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体现社会主义的最高效率)
•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
2018毛概第五章课件

2019/4/23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29
华中农业大学
2010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名次 GDP(亿元) 名次 GDP(亿元) 名次 GDP(亿元)
1 广东 45472.83 12 福建 14357.12 23重庆 7894.24
2 江苏 40903.34 13北京 13777.94 24云南 7220.14
( 1986年9月回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
司记者华莱士提问)
2019/4/23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23
华中农业大学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社会主义不是少 数人富起来,大多数 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 性就是共同富裕,这 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的一个东西。”
2019/4/23
勤读力耕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我们的经济改 革,概括一点说, 就是对内搞活,对 外开放,……对内 搞活经济,是活了 社会主义,没有伤 害社会主义的本 质。”
(1985年8月)
22
华中农业大学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致富不是罪过。 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 们讲的致富。……社会 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 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 裕。”
(1990年12月)
立己达人
24
华中农业大学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 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 别。……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
2019/4/23
(1992年2月)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25
5 广东 20074.40 16 河北 9180.50 27新疆 7136.32
(毛概课件)5.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4
2.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若干理论观点 112,115
•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走中
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和比较发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目标取向: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享有的动态 实现过程;实行共富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12
邓小平南方谈话背景
• 年龄:88岁 • 季节:隆冬 • 国际事件:苏联解体 • 谈话目的:中国向何
9
思考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次失败、两次胜利的
经验及其启示?
• 社会主义建设的两次挫折及其突破和意义?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10
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17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
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 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是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原则(1986年) :第一是发展生
• 总之,该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14
7.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21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从经济制度到
根本目标,实现手段与目标统一
•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剥削、两
极分化应当克服,共同富裕应当努力实现 ,社会主义优越性方能体现
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偏差
1.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人 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等不符 合当时具体国情的实践偏差,造成了很多 不应有的损失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执教教师:XXX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
探索历程及取得的初步理论成果,懂得 这些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懂 得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957年2月, 毛泽东在第十一 次最高国务会议 上,作了《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 的重要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 全完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那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
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021年大学毛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精品课件(完整版)

范文2021年大学毛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1/ 28依据精品课件(完整版)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坚定学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3/ 28教学重点与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6、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科学把我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 28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也就是说,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7/ 28什么是国? 国情情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综合。
? 从结构的角度看,国情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国际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因素阶级状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政治制度国情地理状况民族构成以及传统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历史特点“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选第2卷第633页)9/ 28邓小平指出:“‘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
中国吃苦头不止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
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江泽民指出:“ 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毛概第五章课件

• 其次,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问题。
• 最后,国际竞争激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 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 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 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 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
——毛泽东
(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 提出的新课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 认识与实践 2.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实践
3.中国共产党对基本国情认识的曲折经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对 未 来 社 会 阶 段 的 论 述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划 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 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
要的内容,是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 标2.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是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