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作时间

合集下载

2021劳动合同(民法典版)

2021劳动合同(民法典版)

编号:劳动合同书甲方(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名称用人单位住所工商注册登记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乙方(劳动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现居住地址户籍所在地址居民申分正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就业登记证号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平等自愿、公平公正、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按下列种方式确定“劳动合同期限”: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并约定试用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起。

并约定试用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C、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劳动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完成本项工作任务之日即为劳动合同终止日。

二、工作地点甲乙双方约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为,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变动乙方的工作地点,乙方服从甲方的安排。

三、工作内容(一)乙方根据甲方要求,经过协商,从事工作。

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对乙方业绩的考核结果,按照合理诚信原则,变动乙方的工作岗位,乙方服从甲方的安排。

(二)乙方应当按照甲方安排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履行劳动义务,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否则甲方有权调整乙方的岗位或解除与乙方的合同。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一)甲乙双方经协商确认执行条款,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四十小时。

A、甲方实行每天小时工作制。

具体作息时间,甲方安排如下:每周周至周工作,上午,下午。

每周周为休息日。

甲方根据生产经营和季节需要,可调整具体的作息时间。

B、甲方实行三班制,安排乙方实行班运转工作制。

(二)甲方安排乙方的工作岗位,属于不定时工作制,双方依法执行不定时工作制规定。

(三)甲方安排乙方的工作岗位,属于综合计算工时制,双方依法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规定。

(四)甲方严格遵守法定的工作时间,控制加班加点,保证乙方的休息与身心健康,甲方因工作需要必须安排乙方加班加点的,应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同意,依法给予乙方补休或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2021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

2021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

2021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2021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供您参考!2021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三、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四、将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年的劳动合同日期怎么算

3年的劳动合同日期怎么算

劳动合同日期是指劳动合同开始生效和终止的日期。

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应当明确约定合同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方法。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双方约定了明确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的劳动合同。

这种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比较简单,只需按照双方约定的日期执行即可。

例如,甲公司与乙于2021年1月1日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的起始日期为2021年1月1日,终止日期为2024年1月1日。

则甲公司与乙的劳动合同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双方没有约定明确的结束日期或者约定了无效的结束日期的劳动合同。

这种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例如,甲公司与乙于2021年1月1日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双方没有约定具体的结束日期。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的终止日期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确定。

根据法律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日期为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用人单位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等法定原因出现之时。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双方约定了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劳动合同的终止日期以工作任务完成为准。

这种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例如,甲公司与乙于2021年1月1日签订了以完成某项工程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工程完成之日劳动合同终止。

如果乙在2023年6月30日完成了该工程,则甲公司与乙的劳动合同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劳动合同的日期计算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试用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订立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订立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订⽴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订⽴有哪些规定?法律⽅⾯是如何进⾏规定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合同法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订⽴有哪些规定
⽤⼈单位应当依法建⽴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劳动义务。

⽤⼈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保险福利、职⼯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事项时,应当经职⼯代表⼤会或者全体职⼯讨论,提出⽅案和意见,与⼯会或者职⼯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会或者职⼯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事项决定公⽰,或者告知劳动者。

以上就是⼩编总结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或者其他事项不明⽩的可以致电店铺在线律师解答,律师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你。

店铺温馨提⽰:
《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点击这⼉#进⾏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店铺律师#。

最新劳动合同法派遣规范2021

最新劳动合同法派遣规范2021

最新劳动合同法派遣规范2021XX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报酬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劳工合同法将于XX年7月1日起施行。

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的岗位范围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新严格限制了劳务派遣低工资岗位范围,并对“三性”岗位的具体含义作了进一步界定。

提高军役派遣单位的准入门槛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对设立用工派遣基层单位单位实行行政许可,注册资本多万元不得少于二百万元,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用人单位派遣管理制度等。

应与劳动者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作出切实维护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的规定,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用人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劳工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违法行为将倍受处罚新的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对劳务派遣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

修法前后明确规定法律实施作衔接规定新工作的劳动合同法对本法修改后的法律实施修改作出了衔接性规定。

劳动合同的注意内容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用人单位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互动关系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情形外,劳动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提出订立无未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用人单位。

对保险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不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规则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在职人员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也须支付两倍的工资(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2021年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解读

2021年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解读

Johan Wolfgang Goethe: Man errs so long as he strives.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解读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的生效和合同期限一、劳动关系的建立。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有报酬劳动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自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从事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之日起,劳动关系即确立。

二、劳动合同的生效。

劳动合同的生效,是劳动合同发生法律效力的起始。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本律师提示:劳动合同的生效与劳动合同的成立不是同一个法律概念。

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协议而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双方在劳动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即代表劳动合同成立,但是劳动合同的成立并不代表着合同生效。

劳动合同的生效,是指具备有效要件的劳动合同按其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了法律效力,此时这份劳动合同的内容才对签约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如果双方当事人根据特定的需要,在劳动合同中对生效的期限或者条件作出特别约定的,那么当事人约定的期限或条件一旦成立,劳动合同即生效。

《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五条指出:“劳动合同可以规定合同的生效时间。

没有规定劳动合同生效时间的,当事人签字之日即视为该劳动合同生效时间。

”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合同成立和生效是在同时的。

本条所规定的“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就是指在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劳动合同生效时间的情况下,劳动合同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时生效。

劳动合同如何算满三年

劳动合同如何算满三年

劳动合同如何算满三年在我国,劳动合同是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其中,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有明确具体的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的劳动合同。

对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计算,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算满三年。

一、劳动合同三年计算方法1. 起始日期:劳动合同的起始日期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当天。

2. 结束日期:劳动合同的结束日期为劳动合同约定的到期日。

3. 计算方式:劳动合同三年计算方法为从起始日期到结束日期的时间跨度,共计三年。

例如:劳动合同签订日期为2018年7月1日,约定到期日为2021年6月30日,则劳动合同满三年的时间为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共计三年。

二、特殊情况的计算方法1. 试用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计入劳动合同期限。

2. 社会保险缴纳:劳动合同终止日期为劳动者最后一天工作,但社会保险缴纳至当月工资发放日。

因此,在计算劳动合同满三年时,需考虑社会保险缴纳的时间。

3. 跨年度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起始日期或结束日期跨年度,计算三年时间时,应将跨年部分计入。

例如:劳动合同签订日期为2018年7月1日,约定到期日为2021年12月31日,则劳动合同满三年的时间为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计三年。

三、注意事项1. 劳动合同期限的计算: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在计算劳动合同满三年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

2. 续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的,应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在劳动合同上注明续签日期。

续签劳动合同的时间计入劳动合同期限。

3. 劳动争议处理:在劳动合同满三年计算过程中,如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六个月期限怎么算

劳动合同六个月期限怎么算

劳动合同六个月期限怎么算一、前言在我国,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劳动合同的有效期限是劳动合同依法具有法律效力的时间范围,也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服务的时间界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本文主要讨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六个月期限的计算问题。

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及特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一个明确的、固定的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这种劳动合同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到期后,不再具有劳动关系。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点如下:1. 合同期限固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有明确的时间界限。

2. 合同到期自动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后,自动终止,双方当事人不再具有劳动关系。

3. 可以续签: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续签劳动合同。

4. 适用范围广泛: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于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受行业、职业、工种等限制。

三、六个月期限的计算方法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六个月期限的计算方法如下:1. 起始时间:六个月期限的起始时间为准入职时间,即劳动者开始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时间。

2. 计算方式:六个月期限按照公历自然月计算,即从起始时间起到起始时间对应月的前一天止。

例如,劳动者于2021年7月1日入职,则六个月期限的计算方式为从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3. 特殊情形: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发生请假、离职、辞职等情形,导致实际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六个月期限。

4. 跨年度情况:若六个月期限跨越两个年度,如劳动者在2021年10月1日入职,则六个月期限为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

四、注意事项在计算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个月期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遵守法律法规:在签订和履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时间在我国的劳动法中是有相关规定的。下面是的劳动规定的工作时间,以供大家阅读。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劳动法请假工资规定》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 ___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加班时间 《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此外,《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

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加班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因此,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如果在“五一”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应当以不低于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加班工资,而在5月2日、3日加班应当以公休日加班的标准给予双倍支付工资。

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除以一个月计薪的天数,今年中国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以一个约定月薪为1500元的职工为例,他的日加班基数就是1500元除以21.75天即69元;如果企业安排他在5月1日加班,则应支付其不低于69元的3倍即207元的加班工资。

5月2日加班,单位首先应安排补休,否则须支付两倍的日工资基数。

此外,对于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休息时间的“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答:工时,又称为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在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 ___中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工时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时间,是劳动的自然尺度,是衡量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付给劳动报酬的计算单位。工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作日,即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内的工作时间长度。所谓标准工时制度,是指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而消耗时间的最长限度的一种工时制度。

答: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概念。 答:所谓不定时工作制是指劳动者因生产条件或工作的特殊性,在一段时间内必须进行连续生产或工作,而不受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不进行固定计算工作日而无定时工作,采用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的一种特殊工时制度。

答:根据 ___市劳动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___》“对不符合规定和未经批准而擅自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应坚决予以纠正。

答: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有关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按照《 ___劳动法》和 ___《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度。但是,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在保证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基础上,实行每周六天工作制。

答:加班加点,即延长工作时间。加班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要求劳动者在休息日或法定休假日从事工作的时间;加点是用人单位依法要求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日之外延长工作的时间。加班加点必然占有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为保障职工的休息权,《 ___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对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的条件规定为:一是生产经营的需要;二是在程序上必须在加班加点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三是加班加点的时间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即每日一般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总时数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答: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的规定,《 ___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延长工时时间的限制包括正常工作日的加点、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的加班,且每月工作日的加点、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的加班的总时数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所以,休假日加班的时间也应当计算在每月的总时数之内,所谓休假日加班不受法律规定每月不超过三十六小时限制的说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答:根据《 ___劳动法》和劳动部《关于贯彻〈 ___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并严格按法律规定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但是,用人单位出现以下特殊情形和紧急任务之一的,劳动者不得拒绝延长工作时间:(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四)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外安排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 ___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在上述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 ___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答:根据《 ___劳动法》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和 ___市劳动局《关于贯彻〈 ___市人民 ___办公厅关于实施 ___关于职工工作时间规定 ___〉 ___》“对实行计件工作的职工,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的规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在每日八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计件数量为标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计件报酬标准,是我国法律允许的合理劳动定额。但是,用人单位如果超过这一合理的标准确定的劳动定额,使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实际上等于延长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这是我国法律禁止的。

答: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和《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的规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用的是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答:依据《 ___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和 ___市劳动局《 ___市企业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在支付劳动者正常工资报酬外,另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一)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答:依据 ___市劳动局《 ___市企业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的规定,延长工作时间日工资的计算标准是:劳动者在正常情况下的本人月实得工资的70%,除以每月制度工作天数。按劳动部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月制度工作天数为20.92天。如果计算小时工资,则将日工资标准除以8小时。另外,根据《 ___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企业有权按照上述计算标准,在不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加点工资。但是,倘若低于法定标准的,是法律不允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