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从历年高考答题情况分析,基础不牢是丢分的主要原因,而能力不强、思维不活跃则是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此夯实基础、提高地理学科能力是决胜高考的必由之路。究竟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每个高三文科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教学实践,给同学们提一些复习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高考强调考查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从近几年各地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一轮复习阶段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在课堂上要跟住老师的节奏,有针对性的记好课堂笔记,特别是一些自己不太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要做好记录,而一些自己已经理解记住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做笔记了,否则就很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高一地理学得不太好,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

二、抓住三种图表,提高地理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高考中,往往运用大量的地图和图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可有计划地每天利用教材、复习用书、地图册进行地理图表的阅读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常见的地理图表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我们可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气候资料统计图、经济数据统计图、人口资料统计图等。它们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现在高考对区域空间定位要求降低,但还是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区域。如第36题往往是以世界某一区域为载体,第37题往往以中国某一区域为载体,对于这两个区域地图,我们要能快速确定它在世界和中国中的位置,从而确定该区域的总体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对主要区域地图的掌握,这些地图有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

界自然带分布图、板块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地形图等。

三、抓住四大要点提高得分能力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例如:时区与区时、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断裂与断层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学生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三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要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另外要多注意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抓“规范”成“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学会建立试题与知识点的联系。在复习某知识点时,要思考该知识点可能如何出题,在做题时要思考该题是考查了什么知识点。

四、走出五大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高三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是,事实上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方法的不同,复习效果相差很大,由于方法失当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容忽视的。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老是没有明显提高呢?”对于有这样疑问的学生,除了调整学习方法之外,还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几种复习误区:

误区一: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误区三: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高三复习一般有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的,但学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误区四: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