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复习要点:

1、注意网状格局,掌握各朝代重要的农、工、商、政策特点。整理各朝代关键词。

2、理解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政策对经济的反影响,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互相影响。

古代农业:

1、理解春秋战国时铁犁牛耕兴起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集体到个体(井田制,小农经济,苏联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耧车、曲辕犁、翻车等耕种和灌溉工具。(注意水排不是灌溉工具)

2、掌握著名水利工程的时代和地点: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井渠(坎儿井)等。联系古代官制:工部尚书。

3、古代小农经济的几个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再生性(顽强性)。

小农经济作用:农业是立国之本,与社会稳定、政治稳定联系密切,也与王朝兴衰更迭有关。近代前夜固守自然经济也阻碍了社会转型。

农业影响生活:性别观,乡土观念,节日,天文科技,民间信仰。

4、美洲作物:明清美洲作物引入导致人口暴增,西南山区荒地开垦破坏农业,秦巴山区开发,长江流域围湖造田。联系新航路开辟,导致清代后期社会危机——太平天国。

5、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古代史后期经济作物比例上升,更加重要,表明农业结构发生变化。还涉及地区的产业转移,如苏湖熟到湖广熟(江南手工业兴盛,粮食产区转移)。

6、古代农业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桑基鱼塘。

古代手工业:

1、理解三大类别的特点。——官营和近代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对比。

2、掌握名词含义,考一些具体的器物知识:青铜文明,素纱襌衣,五星织锦,蜀锦,后母戊鼎。五大名窑,瓷都景德镇,黄道婆,海陆丝绸之路,雇佣劳动。要结合史实背景。

3、理解明清时期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

4、其他考点:技术的封闭性。匠户管理各朝有松有紧,要具体分析。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商业:

1、贸易和商人:春秋时民间商业兴起,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明清出现会馆和商帮,代表是徽商和晋商。

2、货币:贝——秦统一为半两钱——汉代五铢钱——唐代开元通宝——宋代出现交子——元代使用纸币——明代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3、城市:早期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宋代以后城市职能转化明显,明清出现大量工商业小城镇。

4、文化方面:和商品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市民文化兴盛、价值观念转变:追求个性解放,重视消费娱乐,在南宋、晚明时尤其明显。俗文化兴盛,如宋词,元散曲,说书话本杂剧,明清的世情小说。

5、辩证法理解重农抑商:注意官府政策≠民间态度,不同人的态度也不一样,不同朝代的具体政策也不完全相同(宋、元商业政策比较宽松,典型抑商的是秦汉、明、清)。明清时民间崇商,但也不自觉受到田产思想和入仕思想的影响。

6、对外贸易:与手工业成就、交通路线、经济政策有关。汉唐宋元兴盛,明清压制。注意海禁只是禁民间贸易,仍存

在官府朝贡贸易,存在短时期的开放,也存在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考点:对外认识与中西交流;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联系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7、理解商业是近代前夜(指明清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主要力量,这些不利政策极大妨碍了社会进步。

经济与地理考点:

1、了解几大经济区和中心城市,理解地区经济不平衡这一特点,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差异,如南北饮食差异。

2、掌握大运河的基本情况,注意隋唐北宋和元明清的路线是不同的。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到江南地区的过程和原因,结合都城知识。

(1)先秦秦汉时北方经济发达,南方未开发。考点:九州分布和郡县南北数量差。——(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方持续开发,经济长远发展,联系六朝古都南京。——(3)隋开大运河,唐代立国西北而植根东南,北宋定都大运河沿岸的开封,都表明南方经济地位上升。——(4)宋金对峙导致南北经济一升一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元明清长期定都北方,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又一次分离(除明初短暂定都南京),依赖大运河为国家经济命脉。

4、人口迁移:民众躲避战乱而迁移(三次南迁),政府强迫向人口稀少区迁移(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民众寻求生存空间而主动迁徙(如近代的闯关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