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教学提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龙山一中胡晓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一些无孔不入的网上“垃圾”也让许多满怀希望的老师和家长忧心忡忡。据了解目前很多青少年学生整天沉迷于上网而直接影响学习,其中不少人还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了一些黄色的、不健康的信息和游戏。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内容不健康、不文明,已经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问题也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那么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来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呢?

一、应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指导态度

家长对孩子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教育指导态度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它总是表现在双方关系方面反馈信息的相互流通。在这个流通过程中,只要家长的教育指导态度一经转化为孩子的情感体验,孩子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回应来家长;而家长又从孩子的回应态度加以判断表现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反复地影响着、加深着相互之间的感情、态度和表现,由此逐渐形成或调节着种种形式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比如,当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指导态度一旦被孩子体验到是一种真诚的关怀时,孩子就会相应地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地加以接受,而孩子的积极的反应态度往往又引起家长更挚爱的态

度,由此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为一种互相信赖的和谐家庭关系;反之,家长的教育指导态度如果被孩子体验为是一种恶意限制,故意发难,那就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抵触和行动上的抗拒。长此以往,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就容易发展成一种情绪对立,互存戒心或相互猜忌的关系,使孩子逐渐形成孤僻内向,不善交际,感情淡薄,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导致家长的的道德教育难以实现。

凡此种种,说明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一经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关系之后,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状态。诸如:自己的父母是否值得尊敬?是否可以信赖?是否能够亲近?是否应该听从?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家长是否具有威信。孩子对家长形成了是否具有威信的心理定势之后,就会以一种所谓“先入为主”的心理状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影响,或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听从指导,或是阳奉阴违,抗拒顶牛,或是敬而远之,望而生畏,或是不以为然,漠然处之,也或者当面唯唯诺诺,背后依然故我等等。因此,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者的威信,运用奖励与处罚、表扬与批评、同意与否定等手段使孩子的某些需要获得满足或受到阻抑的力量,运用家长自己的学识经验,思想观点、道德品格等精神力量,对孩子进行道德意识渗透。家长在运用自己的威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通过柔性机制的建立,注意孩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鉴别能力的提高以及道德判断力与自制力的培养,以增强孩子网络道德的选择力和免疫力,最终达到孩子能利用内心的道德信念来自觉调节与控制网上行为。

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在网络中的交流

网络中的交流是孩子有组织的社会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传播知识和经验的重要媒介。但是又必须看到,网络交往,容易使孩子的户外活动减少,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靠手指敲击键盘来完成,有可能带来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长期沉溺网络的孩子来说,他们有可能迷失在虚拟世界中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造成他们个性社会化过程缺点的出现,妨碍其个性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网络交流作为孩子成长的必由之路,是要让他们健康成长,成熟起来,不是禁止他们上网交流,这里的关键是引导。这种“引导”主要从五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代际关系,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与社会的交流,让孩子更广泛,全方位的接触社会,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二是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上网,不耻下问,让孩子来教自己如何使用电脑,培养孩子的自尊,让他们给你看他们上什么网,和谁聊天;

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作好网上把关工作,运用一些封锁方法阻止孩子进入成人聊天室或访问色情网站;

四是经常提醒孩子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其信息的真实性要打折扣。不要轻易在网上泄露自己的情况,不与网上认识的人进行约会;

五是不要让孩子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上网,仔细选择家中电脑安放的位置,最好将电脑安置在家庭中的共用区域,不要放在孩子的卧

室。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认真对待孩子的网络中的交流活动,帮助、引导他们少受或免受网络交往中的负面影响,是家长在孩子网络道德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三、及时充电,为孩子做表率

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当及时学习充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识,并和孩子一起感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向孩子学习,当然,也可以请一些朋友或家教帮忙。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的话,小心了,你很有可能会受到孩子的欺骗。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古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孩子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旦有机会便会效仿。同样,如果家长抵制网络,不愿意学习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那孩子也会反感新技术,不愿意接触新事物。家长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包括“事前”引导和“事后”引导。“事前”,就是提前将一些上网、学习和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让他遇到事情能心中有数;“事后”,就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碰到麻烦后,父母能敏感地发觉到,并积极地同孩子沟通、采取对策,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困境。

四、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

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进行合理安排和计划,总的原则是:内容要取舍、时间要适度、关爱要到位。利用时间的效率决定了孩子未来成功与否。在网上漫无目的的闲逛最容易吞食孩子的时间和意志。因此,作为家长,决不能看着孩子无规律、无目的在网上打发时间(在哪儿

都一样),一定要从小帮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上网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那么,如果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呢?这里,我们不妨给孩子列一张“上网计划”。

1、“上网总计划”一定要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由孩子签名确认生效。有些事情不能通融,比如不能上黄色网站,不能打网络游戏;但有些事情可以灵活一些:什么时候上网、上网做什么等。征求孩子意见,就是帮他们形成自己的上网规律,这样他们才更容易遵守。如果父母和孩子达成一致,就需要由父母将上网的时间表写下来,交给孩子签字确认,让孩子明白:“这是我做出的决定,我要对它负责任。”

2、每次上网都要有上网计划和总结。孩子在家上网,一定要有记录,以避免孩子对网络形成依赖性,有什么事都要先开电脑到网上查。记录的内容首先是上网前的计划,主要包括:主要目的、计划上网时间以及上网时间的分配。主要目的要越详细越好,比如:查一下某类题型的做法;给一个同学写封信;听一节网上课程等。有了上网计划,就必然要有上网总结,总结的内容要应该比计划详细,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目的完成的程度、其它收获(发现什么新的好网站,学到了别的知识、联系到老同学等),上网时间及分配等。家长应该定期检查孩子的上网记录,考查孩子的上网效果,并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

3、培养孩子“个人事务管理”理念“个人事务管理”是西方提出的概念,但对中国人照样适用。主要是让孩子培养计划性,将每天、每周要做的大事列成表,并及时检查执行情况。这样既有纵向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