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合集下载

园艺植物育种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作业1绪论,第1~3章(要求:第三周末以前完成)一、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

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2.引种:把别的地区的动植物优良品种引入本地区,选择适于本地区条件的加以繁殖推广。

把外地的优良品种引入本地种植3.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指光照周期长短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4.选择育种:利用的是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的自然变异作为选择工作的原始材料杂交育种等是用现有品种先人工创造出变异,然后进行选择工作引种是以品种或杂交组合为单位进行比较选择选种首先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进行系统群体间比较5.遗传力:遗传力又称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遗传力分为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数量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那么表型的变异可能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甚至还有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填空题1.根据群体的遗传组成不同,品种可分为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杂交种品种、多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2.育种目标是指作物通过遗传改良后要达到的目的。

育种目标总的分为生物学目标和经济学目标。

3.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植物种资源研究工作重点仍将是“广泛收集、妥善保管、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

4.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引种成功与否以引入品种表现的适应性指标、效益指标和繁殖能力作为评定引种成功的主要指标。

5.育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从引种开始,其正确与否及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育种进展速度的快慢和获得成果的大小。

三选择题1.观赏的花卉有时要求同一品种中有不同的花色组成(但比例可控),指的是品种的(b)。

A.特异性B.一致性C.稳定性D.优良性2.利用绝对无融合生殖所产生的种子进行繁殖的群体是(d)品种。

小豆不定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小豆不定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小豆不定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小豆(Vigna angularis)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小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导致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对小豆进行不定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小豆的育种改良、基因转化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小豆不定芽诱导的研究现状不定芽诱导是植物再生体系建立的重要基础,对于小豆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小豆不定芽诱导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处理、组织培养方法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

植物激素处理是不定芽诱导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外源激素的处理可以促进小豆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增殖,进而实现不定芽的诱导。

二、小豆再生体系的建立针对小豆不定芽诱导的研究现状,我们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成功建立了小豆的再生体系。

我们优化了小豆的愈伤组织培养条件,通过对植物激素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的优化,最终确定了最适宜的小豆愈伤组织培养条件。

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小豆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与不定芽诱导相关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小豆不定芽诱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们成功实现了小豆在体外再生的过程,得到了大量的不定芽和愈伤植株,为小豆的遗传改良和基因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三、小豆再生体系的应用前景小豆再生体系的建立为小豆的育种改良、基因转化和抗逆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利用再生体系可以实现小豆的优良种质筛选和育种改良,可以快速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再生体系也可以为小豆的基因转化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可以实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为小豆的抗逆性研究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小豆不定芽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为小豆的遗传改良、基因转化和抗逆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小豆再生体系的建立机理,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为小豆的科研和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支持。

绶草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绶草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绶草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李慧玲;蒋倩倩;刘莉莉;高宁;程玉鹏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目的]建立绶草高频再生体系.[方法]以野生绶草的花序轴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和预培养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筛选最适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和IAA筛选最适增殖培养基;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NAA筛选最适生根培养基.[结果]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 6-BA2.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6-BA15+IAA0.4,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1.5.[结论]该研究对绶草优良品种的改良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6162,6176)
【作者】李慧玲;蒋倩倩;刘莉莉;高宁;程玉鹏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8
【相关文献】
1.青花菜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及芽再生机理的研究 [J], 吕金浮;王然;秦斐斐;刘燕;丁洁
2.不同基因型矮牵牛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J], 吕晋慧;王玄;王媛;杨明霞
3.绶草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J], 牛玉璐
4.黄花苜蓿高频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J], 李娟;张万军;王涛
5.藏药匙叶翼首草高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J], 袁芳;李晶;任海平;王大阳;兰小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

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

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 许会会;赵美爱;钤泰琳;刘维信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0(019)008 【摘 要】为了建立薹菜再生体系进而为转基因工作做准备,以薹菜无菌苗子叶-子叶柄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适于薹菜再生的外植体类型,以苗龄、AgNO3 的质量浓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建立了薹菜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5 d苗龄的子叶-子叶柄为最佳外植体材料.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为1/2NH4+浓度的MS+BAP 5 mg/L+ZT 2 mg/L +NAA 0.7 mg/L+AgNO3 7.5 mg/L,子叶-子叶柄再生频率达67.8%.

【总页数】4页(P198-201) 【作 者】许会会;赵美爱;钤泰琳;刘维信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634.7 【相关文献】 1.石蜘蛛组织培养与建立体外再生体系探究 [J], 张兰;罗睿;田晨;陈海丽 2.羊草幼穗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J], 邸桂俐;尤佳;高超;田春霞;申忠宝;潘多锋;边亚娟;王建丽 3.大豆整个子叶节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与子叶节、胚尖再生体系的比较 [J], 马晓红;姚陆铭;武天龙 4.OT百合Conca d'Or无病毒原原种直接再生体系建立 [J], 李雪艳;白一光;胡新颖;王伟东;周俐宏;杨迎东 5.不同类型甜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J], 张春秋;李斯贝;胡紫玉;吕桂云;王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癌农杆菌

根癌农杆菌
21
根瘤菌科,农杆菌属
(Agrobacterium):
——革兰氏阴性菌,侵染植物伤口进 入细胞后,将T-DNA插入植物基因 组中,导致植物产生冠瘿瘤或毛状 不定根,干扰植物的正常生长
-根癌农杆菌(A. tumefaciens)
Ti质粒(tumor-inducing plasmid) (广泛使用)
纯化和稳定遗传 -不需要特殊的专用设备
缺点: -只能以T-DNA插入的方式导入寄主细胞,没
有方向性
33
也称微弹轰击法:将外源DNA包 被在微小的金粒或钨粒表面,然后 在高压的作用下微粒被高速射入受 体细胞或组织。微粒上的外源 DNA进入细胞后,整合到植物染 色体上,从而实现基因的转化。
可将基因枪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以火药作为动力; 第二类是以高压气体作为动力; 第三类是以高压放电作为动力。
14
杀虫晶体蛋白的杀虫作用机理
当昆虫吞食后,ICP在昆虫中肠的碱性消化液和胰蛋 白酶作用下,变成有活性的毒蛋白,并与昆虫中肠 上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全部或部分嵌合于 细胞膜中形成离子通道,造成膜穿孔,细胞渗透平 衡受到破坏,代谢终止,昆虫停止进食,最后脱水 死亡。
由于ICP要形成有活性的毒蛋白,必须同时具备碱性 条件和特定的蛋白酶才能产生,因此人畜不受影响。
34
基因枪
35
1) 提高植物的农业价值(产量、品质、抗性)和园艺 价值(花色、花形、花期),eg. 抗虫棉、转基因 矮牵牛等;
2) 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某些重要蛋白质和次生代谢物 质,eg. 生长激素、干扰素、白介素-2、 乙肝疫苗、表皮 生长因子等;
3) 研究基因在发育及其他生理生化过程与代谢途径中 的作用
13
Bt能杀死宿主昆虫主要靠其芽孢和毒素(杀虫晶体蛋白, Bt)。

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收稿日期:2020 - 06 - 04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植物组培脱毒快繁技术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0KJ09)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璐璐(1982 - ),女,黑龙江兰西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医药学院讲师,硕士.张璐璐(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医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摘 要:以樱桃砧木品种“吉塞拉6号”为研究对象,对其茎尖进行剥离和组织培养,通过探讨不同阶段培养基的最佳激素配比,以期找到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等不同阶段的最佳培养基及培养程序,以及影响其脱毒快繁的关键因素,建立樱桃砧木品种“吉塞拉6号”的高效再生体系.关键词:再生;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20)04-42-04实验材料取自周至县风和日丽园艺站的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以茎尖为外植体进行本次实验.1.2 实验方法以MS+蔗糖(20 - 30g/L)+琼脂(6 - 10g/L)为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采用6 - BA (6 - 苄氨基嘌呤) 、NAA (奈乙酸)、IAA (吲哚乙酸)、IBA (吲哚丁酸)等不同梯度分别探讨;同时对环境条件进行设置:“吉塞拉6号”在分化和生根期适宜的温度为22 - 28℃,湿度为50% - 70%,光周期时间设置为14h/10h,在驯化移栽期适宜的温度为23 - 30℃,湿度为80% - 90%[5].2 实验过程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为半矮化砧,对不同品种的矮化效果为80% - 90%[1],适应各种类型土壤,萌蘖少,在粘土地上生长良好并且抗病毒病能力显著[2].目前樱桃砧木吉塞拉系列已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但该品种繁殖困难,扦插成活率很低,采用根蘖法繁殖也很慢[3].为了加快其繁殖,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苗木法,对吉塞拉6号组培快繁过程中的诱导分化、增殖快繁、生根、田间移栽等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不但能够起到快繁的作用[4],同时通过茎尖的剥离培养还可以达到脱毒的效果.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2.1 分化培养在4 - 5月春季萌芽期取材,选取无病害、生长健壮的吉塞拉6号新稍茎尖,将所选取的大叶去掉,并且剪成短枝,用自来水冲洗4 - 5个小时 ,将表面灰尘细菌等初步清理干净,将材料移至超净工作台上用70%的酒精浸泡30s,期间不停摇晃,用0.1%次氯酸钠消毒液浸泡12 - 18分钟,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 - 5遍,进行茎尖剥离和切取,培养材料的大小为0.5 - 1.0cm.2.1.1 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 在外植体取材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选取合适的消毒液种类和设置合适的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存活率和解决污染率有很大影响,本实验中采用0.1%次氯酸钠进行5倍稀释后,设置消毒时间的若干个不同处理,在操作7天后统计茎尖存活率和污染率.表1 不同的消毒液处理时间作用下的茎尖污染率和存活率茎尖个数消毒时间污染率存活率3012min80%90%3014nin50%80%3016min10%80%3018min020%3022min010%3025min00根据表一可知,茎尖处理时间与消毒效果成正相关,即处理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消毒效果越好,但是与存活率呈负相关[6],即处理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因此综合以上六个不同处理,选取3号处理即对茎尖消毒时间为16分钟为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2.1.2 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以MS + 蔗糖(20 - 30g/L) + 琼脂(6 - 10g/L)为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采用TDZ(噻苯隆) 、NAA(奈乙酸)、IAA (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等不同种类和梯度分别探讨;在以茎尖为外植体的再生过程中,需要每天观察茎尖的形态变化及再生情况.操作大约30d后,统计不同处理下茎尖的再生频率和每个外植体再生的不定芽个数,分别进行计算.公式如下:不定芽再生频率(%)=再生出不定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总数×100%;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外植体再生出的不定芽总数/再生出不定芽的外植体数×100%[7].试验数据需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分析,应用SAS8.0软件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P<0.05)分析.表2 不同激素配比对茎尖分化的影响处理激素组合平均不定芽再生率(%)平均分化芽数D1TDZ 1.0+NAA 0.0510.88 ± 0.09 g 1.99 ± 0.25 e D2TDZ 1.0+NAA 0.1 3.66 ± 0.13 h 1.26 ± 0.08 f D3TDZ 1.0+NAA 0.2 1.75 ± 0.13 h 1.20 ± 0.02 f D4TDZ 2.0+NAA 0.0552.82 ± 0.58 b 3.34 ± 0.08 a D5TDZ 2.0+NAA 0.148.89 ± 0.29 c 2.99 ± 0.09 bc D6TDZ 2.0+NAA 0.232.86 ± 0.55 e 2.77 ± 0.05 bc D7TDZ 3.0+NAA 0.0558.26 ± 1.71 a 3.59 ± 0.09 a D8TDZ 3.0+NAA 0.148.86 ± 0.40 c 3.48 ± 0.18 a D9TDZ 3.0+NAA 0.237.52 ± 1.50 d 2.86 ± 0.05 bc D10TDZ 1.5+IBA0.128.60 ± 1.13 f 2.69 ± 0.23 c D11TDZ 1.5+IBA0.231.52 ± 1.53 ef 2.32 ± 0.13 d D12TDZ 2.0+IBA0.133.99 ± 1.69 e 2.99 ± 0.10 bc D13TDZ 2.0+IBA0.237.50 ± 3.24 d 3.03 ± 0.14 b 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对本实验中的材料“吉塞拉6号”茎尖分化的影响,如表二所示, 在13种激素组合中,激素配比为3.0mg•L - 1 TDZ + 0.05mg•L - 1 NAA的7号处理组合对外植体“吉塞拉6号”茎尖的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达到了58.26%,其再生效果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合水平,每个茎尖的平均再生芽数高达 3.59个.2.2 生根培养2.2.1 不同激素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试管苗的生根过程是植物从异养状态进入自养状态的过程.植物利用根来进行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是植物的一种生存本能,因此在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在糖能满足的情况下,试管苗容易产生依赖性反而不易生根.所以减少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可刺激生根[8].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梯度在本实验中设置如下:表3 培养基配比种类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cm)平均根粗(mm)MS92.45±1.32 d8.43±0.11 d 3.24±0.05 a0.45±0.04 bc1/2 MS95.67±1.11 cd7.43±0.16 e 2.76±0.08 b0.59±0.00 c 1/2 MS+NAA 0.0596.71±1.11 bc9.34±0.11 c 2.39±0.08 c0.78±0.07 a 1/2 MS+NAA 0.195.67±0.39 cd8.79±0.13 cd 2.50±0.04 c0.79±0.06 a 1/2 MS+IBA 0.0598.41±0.47 ab11.41±0.41 ab 2.42±0.09 c0.82±0.08 a 1/2 MS+ IBA 0.196.98±0.66 bc11.21±0.19 b 2.51±0.05 c0.80±0.05 ab 1/2 MS+NAA 0.05+IBA 0.0599.29±0.45 a11.72±0.05 a 3.10±0.06 a0.83±0.02 a从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根粗等指标综合考虑,把“吉塞拉6号”茎尖作为外植体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本实验中的7号培养基处理组合,即1/2 MS + NAA 0.05mg/l + IBA 0.05mg/l.2.2.2 驯化移栽管理措施 选取生长健壮并生有3条以上1 - 5cm新根的试管苗进行炼苗.在自然光下驯化炼苗1周后揭开瓶盖,每天保持喷清水6 - 10次,保证空气湿度在80% - 95%,3天后用镊子轻轻取出幼苗,同时洗净附着在根上的残留培养基,蘸取配制好的杀菌剂,将试管苗移入营养钵内,置于小拱棚中(需要遮荫并加防虫网).驯化时期的管理:白天盖遮阳网,每天逐渐减少遮阳时间,直到十天左右接受全部光照,阴雨天不盖;每小时喷水雾一次,保持空气湿度在90%左右,每天逐渐减低;土壤保持见干见湿状态,注意不要积水,容易导致沤根.每7 - 10天在叶片正反面喷洒广谱性杀菌药液一次;每3天喷洒营养液一次.中午开风机3个小时,阴雨天打开膜两边通风.并逐渐增加光照,待营养钵苗有4 - 5片新叶,株高5cm以上时,移入温室常规管理.3 问题与思考外植体选取部位:樱桃病毒病种类复杂并且比较严重,因此选择茎尖作为外植体既能达到繁殖系数高、分化率高,又能达到脱除病毒的作用,因此茎尖是樱桃组织培养最常见的外植体部位.外植体处理方法: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和无菌切割过程中,由于取材部位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极容易失水死亡,导致接种失败,因此适宜在无菌操作过程中放置加湿机进行空间加湿促活.外植体消毒方法:本试验前期分别采用0.1%次氯酸钠进行2倍稀释、5倍稀释和8倍稀释,结果显示2倍稀释全部死亡,8倍稀释全部污染,5倍稀释效果最佳,因此本实验最终采用0.1%次氯酸钠进行5倍稀释用来消毒处理外植体材料.促进生根方法:生根阶段是组培苗在组培实验室内的最后阶段,生根达到标准后即可移栽到基质进入温室,因此生根情况直接影响着组培苗的最终成活率.本试验中分别采用有活性碳和无活性碳两种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发现加入活性碳的生根培养基长势良好,生根多且旺盛.因此可采用加入活性碳或者常规暗培养的方法进行促进生根.4 结论本试验表明吉塞拉6号茎尖组培快繁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6分钟,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3.0 mg•L - 1 TDZ + 0.05 mg•L - 1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NAA 0.05mg/l + IBA 0.05mg/l.[参考文献][1]徐世彦.樱桃矮化砧木Gisela - 5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4):152 - 159.[2]孟庆超.樱桃矮化砧吉塞拉5号组培苗的生产及成本控制策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1):38 -41.[3]郑巧娜.中国樱桃组培快繁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2):45 - 47.[4]叶露.高盆樱桃的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4):32 - 35.[5]荣冬青.野生早樱组织培养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3):39 - 41.[6]孙国利.不同基因型樱桃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9):48 - 51.[7]王关林,方宏筠.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Gisela的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4(4):52 - 59.[8]王均华.甜樱桃矮化砧木Ge148 - 8、RUS - 25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2):67 - 69.[审 稿:郭建宏,责任编辑:王磊强]Establishment of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of CherryRoot Stock“Gisela 6”ZHANG Lu-lu(Schoo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 710077, China)Abstract: In this study, cherry root stock variety "Gisela No.6"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s stem tip was peeled and the tissue was cultured. By exploring the best hormone ratio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ulture medium, we hope to find the best medium and culture program in different stages of primary culture and subculture,and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virus-free rapid propagation, to establish the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of cherry root stock variety "Gisela No.6".Key words: regeneration;cherry root stock;Gisela No.6。

水母雪莲的幼根培养及植株再生

水母雪莲的幼根培养及植株再生

水母雪莲的幼根培养及植株再生
李毅;王慧春;张怀刚;徐文华;张宝琛
【期刊名称】《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卷),期】2001(37)1
【总页数】2页(P39-40)
【关键词】水母雪莲;幼根培养;植株再生
【作者】李毅;王慧春;张怀刚;徐文华;张宝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1.903
【相关文献】
1.新疆雪莲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J], 杨林;覃筱燕
2.濒危药用植物天山雪莲的根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J], 江丽丽;赵红艳;马淼
3.水母雪莲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J], 杨金玲;赵德修;桂耀林;郭仲琛
4.雪莲果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J], 马杰;崔波;张仙云;袁秀云
5.新疆雪莲胚芽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J], 武利勤;郭顺星;肖培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1260131_菊花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211260131_菊花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生根
状况
B1
B2
期组培苗移栽驯化ꎮ
茶用等价值ꎬ 既可美化人居环境ꎬ 提升农村风貌ꎬ 又
有极高的药用价值ꎬ 医药行业对药用菊花的需求也日
益增长ꎮ 目前ꎬ “ 东湖” 菊花仍属于小范围、 小规模
根少ꎬ 根短ꎬ 根较细
生产ꎬ 并未实现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ꎬ 如何有效利用
东湖本地的菊花种质资源产出更多高品质的菊花ꎬ 成
图 1 不同质量浓度的 6-BA 对 “ 东湖” 菊花叶芽的诱导效果
表 1
“ 东湖” 菊花的增殖培养调查结果
污染率 / %
诱导率 / %
出芽指数
生长情况
丛生芽多ꎬ 叶色青ꎬ 长势好ꎬ 生长速度快ꎬ 新芽直立
A2
10
100
3 40b
4 38a
A4

4 42a
丛生芽多ꎬ 叶色青ꎬ 长势一般ꎬ 生长速度慢ꎬ 新芽较矮
达到 100%ꎻ 继代培养基选择 MS 加 6-BA 0 5mgL -1 ꎬ 增殖效果和新芽长势较好ꎬ 出芽指数达到 4 38ꎻ 生根培
养基为 1 / 2MS 添加 0 1mgL -1 的 IBA 或 NAA 时ꎬ 生根率均达到 100%ꎬ 根系多且长ꎬ 根系生长状态良好ꎮ 本研
究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为快速扩繁 “ 东湖” 菊花种苗ꎬ 解决菊花规模化生产问题提供重要参考ꎮ
-1
粉 5gL
-1
-1
-1
( A3) 、 MS 加 6 - BA 2 0mgL 加糖 30gL 加琼脂
-1
为诱导材料ꎮ
1 2 1 材料预处理
菊花茎段诱导培养 30d 后ꎬ 腋芽已经萌发成丛生
-1
-1
( A4) 、 MS 加糖 30gL 加琼脂粉 5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菝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对菝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探索。以菝葜的带芽茎段、茎段
及叶片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菝葜组织培养直接和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各个培养
阶段中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等因素的影响,筛选出了各阶段的适宜
培养基,成功地获得了菝葜再生植株,建立了系统的菝葜植株再生体系。
试验结果如下:①菝葜外植体最佳取材时间是4月初,启动率高,污染率和褐
化率相对其他月份较低。带芽茎段、茎段和叶片的启动率分别是:93.33%、75.00%、
53.33%;污染率分别是:13.33%、16.67%、21.67%;褐化率分别是:35.00%、43.33%、
51.67%。
②菝葜带芽茎段和茎段的最佳灭菌时间是0.1%HgCl2处理5min,
叶片最佳灭菌时间是0.1%HgCl2处理3min。③防褐化处理:叶片切割
成1.0×1.0cm2大小有利于减轻褐化,褐化率为35.00%;外植体进行
暗培养10天后,带芽茎段、茎段和叶片三种外植体的褐化率都降到最低,分别为
20.00%、26.67%、30.00%。
④带芽茎段腋芽的诱导:以当年生枝条上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最适合带芽
茎段腋芽诱导的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0mg/L+NAA0.01mg/L+IBA 0.05mg/L,
诱导率为75.00%,褐化率为16.67%。⑤愈伤组织的诱导:当年生枝条上的茎段和
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失败,而以无菌苗的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成功地诱导出了愈伤
组织。
适合无菌苗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分别
是:MS+6-BA2.00mg/L+NAA0.05mg/L+2,4-D2.00mg/L和
MS+6-BA2.00mg/L+NAA0.10mg/L+2,4-D2.00mg/L,出愈率分别为36.67%和43.33%。
⑥腋芽的增殖培养:适合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是:MS+6-BA2.00mg/L+NAA0.10mg/L,增殖倍数4.30,有效苗数2.40。
⑦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分化:适合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是:MS+6-BA2.00mg/L+NAA0.10mg/L+2,4-D3.00mg/L,增殖率是60.00%;适合愈伤
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0mg/L+NAA0.10mg/L,分化率是
48.89%。⑧壮苗与生根培养:适宜菝葜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是:1/4MS+NAA3.00mg/L+AC1.00g/L,生根率为80.00%,平均生根数为4.00。
添加活性碳的培养基对生根诱导的效果更好。⑨炼苗与移栽:适合菝葜炼苗
的最佳基质为珍珠岩、蛭石、河沙=3:2:1的方案,移栽苗成活率达到最高,为
8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