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32例

合集下载

黄仕沛经方医案——不孕案(温经汤加减案)三则

黄仕沛经方医案——不孕案(温经汤加减案)三则

黄仕沛经方医案——不孕案(温经汤加减案)三则病机数者,互为因果,从何着眼——不孕案(三则)案一、李某,女,28岁,已婚。

因月经不调1年,于2009年5月上旬前来就诊。

患者1年来月经不调,以月经后期为主,结婚4年未能怀孕,在外院妇科B超:多囊卵巢,西医予口服性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后,月经周期较前规律,但停药又复如故,且形体逐渐发胖。

患者自诉月经不调1年,以月经后期为主,末次月经4月25日,月经量少,下血色暗有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面色白,舌淡嫩,苔白润,脉沉无力。

黄师用温经汤加减,处方:麦冬60,丹皮15,吴茱萸10,川芎9,当归24,桂枝15,党参30,大枣15,法夏24,炙甘草30。

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再煎,日服2次。

2009年6月29日月经来潮,下血夹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等症减轻。

继服上方,7月、8月、9月、10月月经均按时而至,形体亦恢复如常。

第二年2月其夫告知,停经3月,准备前来求药。

前天在医院检查,已怀孕3月矣。

读后解析:本案婚后4年未孕,月经不调,用人工周期有效,但停药即复发,B超示多囊卵巢。

临床有以下特点:1、月经不调,以后期为主,经量少;2、下血色暗有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3、手心发热,唇口干燥;4、面白、舌淡嫩苔白润,脉沉无力。

黄师据此辩为虚寒兼瘀,用温经汤4个月,月经准,量色正常,第二年怀孕。

案二、麦某,女,38岁。

2009年6月求诊于梁淑贤师姐。

自诉结婚12年来,未避孕未孕。

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略少,色淡红,无血块,经来时有腹痛。

初诊月经干净。

刻诊面色咣白,神疲少气,失眠多梦,口淡,纳可,舌淡苔薄白,脉细。

予温经汤,5剂。

二诊:服上药仍觉口淡,守上方干姜15,5剂。

服药后复查: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

性激素六项(于月经干净7天检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6.61mlU/ml,促黄体生成素(LH):0.60mlU/ml,雌二醇(ESGⅢ):97.20pmol/ml,孕酮(PRGE)0.42hmol/L,睾酮(TSTO):L0.17hmol/L,垂体泌乳素(PRL):111.49mlU/L。

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

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

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
张文波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11
【摘要】@@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2007年9月~2008年12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rn1 资料和方法rn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来源于在本站门诊确诊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患者.共观察6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年龄14~37岁,平均(25.91±6.10)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25±4.59)年;对照组30例,年龄13~38岁,平均(25.45±5.97)岁,病程9个月~13年,平均(6.48±3.83)年.二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总页数】2页(P2038-2039)
【作者】张文波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计生宣技站,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雷火灸联合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55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3.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4.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5.温经止痛汤联合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温经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痛经

活血温经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痛经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70 活血温经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痛经马宝金 李岩华256219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卫生院资料与方法110例患者中,年龄14.5~40岁,平均27.5岁;已婚80例,伴有慢性炎症53例,伴有各种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20例;病程0.5~6年,平均3.2年;未婚30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2.6年。

治疗方法:活血温经汤药物组成:熟地黄25g,当归12g,赤芍12g,川楝子12g,制香附15g,延胡索12g,党参15g,黄芪25g,丹参30g,炒小茴香15g,川牛膝10g 。

自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至月经干净为止。

配合温针灸:经期取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子宫(双侧)、气海、中极,实证加太冲、地机。

患者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取1.5~2寸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把2~3c m 长的艾条段套在针柄上点燃,为防止烫伤,在针刺部位放纸垫待艾条燃尽凉后出针。

日1次,连续4/天,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结 果110例中痊愈(行经前后或经期无痉挛性疼痛)84例,好转(小腹疼痛减轻)23例,无效(腹痛无改变)3例。

总有效率为97.3%。

讨 论痛经是由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冲任二脉、胞宫经血流畅受阻,“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故在治疗上以调理冲任气血、活血、温经散寒通经为主。

方中丹参养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党参、黄芪补气温中,通经止痛;延胡索、制香附、川楝子、炒小茴香温下元,行气活血止痛;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诸药下行。

取足三里疏调脾胃经气而止痛;三阴交、关元统调经气通运下焦而温养冲任,太冲行气血而止痛,加艾条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通过温热作用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止痛之功效。

针药共同达到温经脉,调虚实,和脏腑,使冲、任、胞宫气血流畅而达到止痛之目的。

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46例

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46例
渐 增 多 , 练 运 用 温 经 汤 加 减 治 疗 痛 经 能 给 更 多 的 患 者 解 除 痛 熟
溏者加 山药 、 茯苓 ; 骶不适 者加 续断 、 仲 ; 腰 杜 血块 多者 加桃 仁 、
红 花 。每 日 1剂 , 煎 , 晚 温 服 。 水 早
2. 对 照 组 2
采用元胡止痛片 , 1次 1片 , 2次 , 1日 口服 。 两 组 均 在 月 经来 潮 前 5天 开 始 服 药 , 续 治 疗 6天 , 月 连 3个 经 周期 为 1 疗 程 。 个 3 治 疗 结 果
l 7—2 岁 ; 9 病程 6 个月 一 5年 ; 已婚 3 , 4例 未婚 6例 。两组患者临
床 资料 经 统 计学 分 析 , 显 著性 差 异 ( 00 ) 具有 可 比性 。 无 尸> .5 , 2 治 疗 方 法
2 1 治 疗 组 .
4 讨 论
现代 医学认为原 发性 痛经是 无盆 腔器 质性 病变 的痛 经 , 与 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 、 子宫收缩异 常 、 体痛 阈及 遗传 因素 个
3 1 疗 效 标 准 .
苦,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 ] 乐杰. 1 妇产科学 [ . 6版. M] 第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3 12 人 2 0 :9 .
[ ] 国 家中 医药管 理局 医政 司. 2 中医 内外 妇 儿科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 ] 南京 : S.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9 8 12 1 8 : 1.
前后 , 腹疼痛 , 痛引腰骶 , 痛难忍 , 心 呕吐 、 汗淋 漓、 小 或 剧 恶 冷 以
3 2 结 果 .
两组 临床疗效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 例

温经汤加减方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温经汤加减方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温经汤加减方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A clinical study on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the Hanning Xueyu type with the Wenjing decoction冯彦君(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272100)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20)32-0128- 证型:BGD 【摘 要】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将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以温经汤加减方)、对照组(30例,口服痛经宝颗粒)。

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 )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疼痛,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与正常范围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 <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论:温经汤加减方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明显降低V AS 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改善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能增加患者血液流动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子宫局部缺血缺氧状态。

【关键词】温经汤加减方;寒凝血瘀;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Wenjing decoction (温经汤)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the Hanning Xueyu type (寒凝血瘀型),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treatment mechanism to provide relevant evid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new medicine development. Methods: 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took the Wenjing deco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received the Tongjingbao granules (痛经宝颗粒)]. 1 course of treatment lasted for 3 menstrual cycles. Results: Pain intensity scores and TCM syndrome scores in the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0.05), and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reducing pain and improving TCM syndrom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morheology-related indicators, such as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and hematocrit, with the reference range of normal women ’s hemorheology (P <0.05). Th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blood rheology.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terms of comprehensiv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Wenjing decoction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the Hanning Xueyu typ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V AS score and TCM syndrome score, effectively ameliorat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improve blood flow,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ameliorate uterine ischemia and hypoxia state.【Keywords 】The Wenjing decoction; Hanning Xueyu; Primary dysmenorrhea; Clinical effect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32.047痛经为以伴随月经周期所产生的腹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见小腹部疼痛及腰酸为主,重者晕厥 [1]。

温经汤

温经汤

温经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吴茱萸9g 当归6g一川芎6g 芍药6g 人参6g 桂枝6g 阿胶6g 牡丹皮6g 生姜6g 甘草6g 半夏7.5g 麦门冬15g 上12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主证: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经来过多,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或一月再行,唇口干燥,暮即发热,手心烦热,腹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涩。

副证:小腹冷痛喜热熨,漏下暗黑有块,块去则痛止血止,淋漓而量少,少腹里急,或伴有刺痛、拒按。

(临证加减)1.子宫虚寒,少腹冷痛者,肉桂易桂枝,去丹皮、麦冬,加艾叶、橘核、荔枝核、小茴香,以散寒止痛。

2.气滞者,加香附、莱菔子、乌药,以理气止痛。

3、经血紫块,去阿胶,加桃仁、泽兰、红花,以活血化瘀。

4.漏下色淡,淋漓不止者,加熟地、杜仲、续断、狗脊,以补肝肾。

5.阴虚内热,去吴茱萸、桂枝、生姜、半夏温燥之味,酌加生地、地骨皮、桑白皮、女贞子、旱莲草,以滋阴清热。

6.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黄芪,以益气补虚。

7.经寒血虚不孕,加熟地、青皮各6g,香附6g,每次经期来潮开始服药,每日1剂,服至经期结束为1个疗程。

连用3—6个疗程,较易获效。

8.谈温经汤的方义:历代医家多认为此方为温暖经寒而设。

文中认为“温”不当“热”讲,应该当“和”讲,是温和经水的方子。

治妇女半产漏下等证如神。

从药物结构分析,吴茱萸、桂枝、生姜以温寒通气为主,阿胶、麦冬、丹皮、当归、川芎、芍药润燥补血,参草甘温扶正,半夏调和阴阳。

本方集温、润不同药,阴阳兼顾,故寒者温而燥者润,瘀者行而不断。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3)1239.加减温经汤治疗崩漏:本方用党参、麦冬、鹿角霜、鸡冠花各log,当归、清半夏、丹皮各6g,川芎、肉桂、吴茱萸、炙甘草各3g,白芍12g,阿胶15g(烊化)。

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l剂。

LN北中医,1985,(6):11]10.温经汤的临床运用:用温经汤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均获较好疗效。

加减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加减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m不循经 , 冲任不固 , 故月经先期 , 1个 或
月再行 , 甚则漏下不止 ; 血为寒滞 , 经脉不 畅, 故月经后期 , 经停 不至 ; 血不 去 , 或 瘀 新『不 生 , 『 Ⅱ 故唇 口干燥 ; 入暮发热 , 手心烦
热 为血 虚 发 热 及 久 瘀 化 热 之 象 。本 证 属
加减温经 汤治疗原 发性痛 经 冲任虚寒 证
患者 2 例 , 报告如下 。 3 现 资 料 与 方 法
疗效判定标准 : 包括症状 、 、 舌 脉等 变
化 。根据《 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 指导 原则》 进行疗效评定 : ①治 愈 : 经治疗 后症状
消失 , 月经恢复 正常 , 停药 后 3个 月无 复
7 % ) 4 。
发; ②有效 : 症状减轻 , 不服止痛药能坚持 工作 ; ③无效 : 服药后症状无改善 。
结 果
本组 2 3例 患 者 , 愈 1 痊 6例 , 效 4 有
诊断标准 : 根据第 7版妇产科教材 诊 断标 准 拟定 ‘ : 经期 或 绎行 前后 小 腹 ① 疼痛 , 痛及 腰 骶 , 至 晕厥 , 周期 性 发 甚 呈 作; ②多发 生于月 经初潮后 2~3年 的青 春期少女或 未生 育 的年 轻妇 女 , 龄 1 年 8
药及止痛药 口服 , 由于闭经等不 良反应及
温经汤
原发 性痛 经 中医 药
远期疗效不确定而不被年轻女性所接受 。
祖 国传 统医学认 为 , 痛经病 位在 子宫 、 冲 任 , 不通 则痛 ” “ 荣 则痛 ” 主要 以“ 或 不 为 病机 , 以冲任 虚寒所致痛经较为常见 。冲 为廊海 , 任主胞胎 , 冲任 二脉 与妇 女月经
虚实寒热错杂 , 侧重于寒 实 , 而 故治 当温 经散寒与活血 祛瘀并 用 , 使血 得温 则行 , 虹行瘀消 , 辅 以养 血、 热之 法。予 以 再 清 温经汤治之 , 中吴茱萸 辛苦 大热 , 肝 方 入 胃肾经 , 则能散 , 辛 苦能降泄 , 大热之性 又 能温散寒邪 , 故能散寒止痛 ; 桂枝辛甘温 , 能温经散寒 , 通行 血 脉。两药 合用 , 温经 散寒 , 通利血脉 之功 更佳 , 为君 药。 当 共 归 、I 、 川 芎 芍药俱 入 肝经 , 活血祛 瘀 , 能 养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

【《金匮要略》温经汤】此方根据妇女冲任虚寒、寒凝由经脉入里、形成瘀血阻滞的病机,经后人分型辨证加减药物,扩大了本方的治病范围,千百年来调治了女性各种疾病,解决了无以数计的妇人疾病疼苦,如果选制药物正确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妇人调经种子,古方流传甚多,然用之确有特效者,在本人经验中以温经汤为第一。

《金匮要略》:温经汤【处方】千金调经散(《万病回春》卷六)。

【制法】吴茱萸9克当归9克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门冬(去心)9克【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上十二味,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方下原有“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之语,可见此方不仅温暖子脏,且为治疗不孕症而设。

该方用药法度,多非后人思议所能及,故一般医家并不十分相信,偶然使用,妄以己意加减,如桂枝改为肉桂,阿胶用蛤粉炒珠等,且又缺乏信心守方,自然不能达成疗效。

甚至有所谓叶派医家,视本方如砒鸩,更不足与言矣。

《金匮》原文大意:女人进入五十岁左右,受内外因素干扰、冲任虚衰,天癸枯竭,大多月经渐绝,有的因外寒或内热或郁愁或湿毒或外寒内热俱下等等致“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推究病因,除因环境、压力、忧虑、饮食不当外,有的属于曾经半产,难产瘀血停留少腹所致。

此病又属带下病,带下一般指广义的妇科疾病。

如因瘀血浊毒停留于少腹,致使腹满里急,营卫阻滞伤阴,促进体虚滋生内热,傍晚发热,额头汗出、手掌烦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 不仅有效而且必要 。
参 考 文 献
【】 郑魁山 , 氏针灸全集【 . 1 郑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0 5 5 5 8 人 2 0 :3 — 4 .
( 收稿 日期 :0 9 0 — 7 20 — 8 1 )
温经 汤加 减治 疗痛 经 3 2例
黄 浩
( 无锡市东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江苏 无锡 2 4 9 ) 1 1 1
出冷汗 , 手足不 温。月经量少 , 色紫黯 , 面色淡 白, 气懒言 , 少 舌质淡 , 苔薄 白, 脉细 。B超 : 未见盆腔器质性病变 ; 给予温经 汤 7剂 , 日 1 。 每 剂 患者于 6月 2 2日复诊述 : 服药后 , 当月经量 增多 , 腹痛减轻 , 无腹 泻呕 吐 , 嘱其下 次月经来 潮前 5d 开始 , 照上方服 5 。连服 3个月经周期而痊 愈。停药后 , 随访半 剂 经 年, 未再 复发 。
月, 月经 正 常 为痊 愈 。有 效 : 药 后 痛 经 , 温经汤有改善微循环 、 镇痛 、 促进排 卵以及提高免疫力等 作用 。其 中吴茱萸 、 当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吴茱萸 、 川芎 、 当
归、 丹皮 均 可 扩 张 血 管 , 痉 , 加 血 流 量 , 善 子 宫 平 滑 肌 的 解 增 改
【 关键词 】痛 经 温经汤 中医药治疗 疗效
痛 经 是 指 随着 月 经 周 期 在 经前 、经 后 或 经 期 小 腹 疼 痛 , 或
5 讨 论
痛引腰骶 , 剧痛难忍 , 伴面色苍 白, 冷汗淋漓 , 四肢厥冷 , 心呕 恶 吐等全身症状 。 若不 治疗严重影响工作 、 习和身 心健康 。 学 痛 经的发生为气血运行不 畅所 致。笔者用温经 汤加减治疗痛经 3 , 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 2 1 年第 1 卷 7 00 4 月中旬刊
3 疗 效 观 察
以年轻女性居多(6岁 2 )经前小腹痛 , 1 5岁 , 喜温喜按 。温经 汤证属虚 、 、 、 寒 瘀 热错杂 , 以冲任虚寒 , 瘀血 阻滞为主 , 能温经
散寒 、 祛瘀养血 、 兼清虚热 。 中吴茱萸 、 方 桂枝温经散寒 , 通利血 脉; 当归 、I 活血祛瘀 , 川芎 养血 调经 ; 丹皮 活血散瘀 , 清血 分虚
春发育期 的女青年 , 由于思想情绪不稳定 , 行经 期进食生冷食 品、 受凉等因素 , 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及 内分泌功能紊乱 , 使子宫 内膜和血 液中前列腺素含量增 高 ,引起子宫肌 肉的强烈收缩 , 子 宫 内压增高 , 同时子宫 内血 管痉挛 , 血流减 少 , 造成子 宫缺 血、 缺氧 , 使子宫进一步处于挛缩状 态 , 而产生痛经 。发病年龄
3 2例中未婚 2 , 7例 已婚 5例 ; 年龄最小 1 岁 , 5 最大 3 9岁;
病 程 最 短 4个 月 , 长 6年 ; 最 已婚 者 均 经 妇 科 检 查 , 除 生 殖 器 排 炎症 及 器 质性 病 变 。 2 治 疗 方 法
温经汤药物组成 : 吴茱萸 9g桂 枝 6 、 、 当归 9g 川芎 6 、 g 、 g
【 摘要 】目的 观察传统经方对痛经的疗效。方法 采用
温经 汤加 减 ( 莱 萸 、 枝 、 吴 桂 当归 、 芎 、 皮 、 胶 、 川 丹 阿 白芍 等 ) 治 疗痛经 3 例 。 2 结果 温 经 汤 治疗 痛 经 总有 效 率 达 9 . %. 0 3 结论 6 本 方具 有 温 经散 寒 、 瘀 止 痛 、 本 兼 治的 功 效 。 祛 标
作用少 、 疗效显著 、 不易复发的优点 , 可以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患者 , ,1 , 女 2 岁 未婚 ,0 3年 5月 1 20 8日初诊 。患者 月经 初潮 l , 4岁 周期 2 ~ 0d 经期 3d 6d 末次月经为 2 0 7d 3 ,  ̄ , 0 3年
4月 9 日。 患 者痛 经 3年 , 重 1 , 加 年 每次 月 经 前 2d左 右 开始
热; 阿胶 、 白芍 、 麦冬滋阴养血 , 清虚热 , 制吴茱萸 、 兼 并 桂枝之 温燥 ; 人参益气健脾 , 以资生化之源 ; 半夏 、 生姜辛开散结 , 通降
胃气 , 以助 祛瘀 调 经 ; 草 缓 急 止痛 , 和 诸 药 。根 据 现 代 药 理 甘 调
31 疗效 标 准 .
治愈 : 痛经 症 状 消 失 , 观察 2 月 ~ 并 个 3个
[] ( ) 1 清 吴谦 , 医宗金鉴 ・ 等. 妇科心法要诀【 .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卒 十,
l 8 l. 9 0: 1
出现下腹部胀痛 , 喜按 , 热敷后疼痛减轻。 痛甚时, 面色苍 白, 身
作者 简介 : 黄浩 , ,4岁, 科学历, 男 3 本 毕业于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
丹皮 6g 阿胶 9g 白芍 6g 麦冬 9g 人参 6g 半 夏 6g 生 、 、 、 、 、 、 姜 6 甘草 6g 日 1 , 煎分 2次温服 , . 每 剂 水 于每次月经前 5d 开始服至月经来潮。1 个月经周期为 1 个疗程 , 2 3个疗程 。 服 - 服药期间忌食刺激食 物及生冷之品。
效不巩固。无效 : 痛经无减轻 , 或虽有减轻 , 但停药后又复发。
3 治疗结果 . 2 治 愈 2 例 ( 7 .8 ) 3 占 1 % ,好 转 6例 ( 8 占
1. %)无效 3 占 93 %)总有效率为 9 .3 87 5 , 例( . 7 , 0 %. 6
4 病 案 例举
营养和缺氧状态 , 使痛经得到缓解 。笔者体会 , 本方治疗痛经 标本兼治 , 与西医治疗痛经单纯使用止痛类 药物相 比, 具有副
■ 0固囤国国目固回囤
为巩 固疗 效 、 预防复发 , 应嘱患 者避免风 寒 , 坚持功 能锻 炼。 因功能锻炼 能加强关节活动度 , 促进血液循环 , 减少炎性反 应, 促进炎症吸收 , 防止粘连或再粘连 , 促进肌 肉骨骼的恢复 。
因此 对 患 有 或 已取 得 疗 效 的肩 周 炎 患 者 来 说 ,适 度 的功 能 锻
1 一般 资 料
痛经是一种青 春期女性常见 的子宫功 能性疾病 ,中医认 为, 痛经 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邪气 内伏 或精血素亏 , 更值经期前 后 冲任二脉气血 的生理变化急骤 ,导致胞宫 的气血运行不畅 ,
“ 不通则痛 ”或胞宫失于濡养 ,不荣而痛” 。 , “ 1 现代医学认为 , ” 青
治 医师 。 E malHu n h o O @ 1 3c m - i ag a2 2 6 。 : o
[] 吕兰薰 , 2 顿宝生 , 赵和熙. 中药药理 与临床新用[ . M] 西安 : 陕西人民
出版 社 ,0 3 1 、1. 20 :9 10 ( 收稿 日期 :0 9 0 —4) 20 — 9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