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造物中的先进设计思想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传统文化。
这种古老的文化中,有一种叫做“设计思想”的思想,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经历过时间流变而形成的设计思维。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带来
平衡,进而保证人类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古代的设计者们采用了遵循“五行”原则的设计思想来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五行”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宇宙生命
力学的共振规律的观念,有它的指导精神。
“五行”的概念将宇宙声动,时间流逝和四季
变换,以及对太极和立体空间的认识等等,作为基本参照,将它们作为设计思维的基础。
“五行”理论将建筑作品与宇宙、人类、自然三大类别有机联系,强调自然界与人类
心灵状态的相容性及建筑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和谐共生。
古代建筑设计旨在使设施在自然环
境中协调一致,与其他景观共存,发挥自然规律,使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状态。
此外,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还强调“简洁易用”为原则,着重提高建筑机械和空间设
计的使用效率,使其符合人类使用习惯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实际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结合基本概念,如“五行”理论、“和谐与共生”思
想以及“简洁易用”原则,在进行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上,具有独特的通用性与无穷的创
造性,具有历史意义。
它为当今广大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积极的灵感。
试从中国传统椅子设计谈中国现代家具创新

一、传统椅子是家具文化的重要载体1.传统椅子的文化理念传统家具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传统家具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传统文化的家具设计是没有文化传承意义的。
传统椅子具有强大的文化表现力,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传统椅子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接触得最为频繁的家具之一。
在我国,传统椅子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传统椅子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对传统椅子具有深厚的感情。
其二,传统椅子是人们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椅子是催生人们情感的重要物体。
古代女子出嫁之时,往往使用传统椅子作为自己的嫁妆,这足以证明传统椅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其三,传统椅子反映了人们的文化理念。
传统椅子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人们对传统椅子也有某种情感,因此,传统椅子反映了人们的文化观念。
2.传统椅子的文化价值传统椅子的文化价值较高,这种文化价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人们与传统椅子的长期接触中慢慢形成的。
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传统椅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从具体的实物载体出发,传统椅子就是很好的实物载体。
在研究传统椅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传统椅子的文化价值,唯有理解了传统椅子的文化价值,才能真正传承我国传统椅子,进而实现现代家具的创新。
3.传统椅子的设计理念通常来讲,任何家具设计都是在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诞生的。
换一种角度来说,传统椅子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家具的设计理念。
如,传统椅子上面的花纹往往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传统椅子上有许多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花纹,传统椅子为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提供了参考。
笔者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建立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传统椅子上面往往镶刻着一些纹样,这些纹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
传统椅子往往以传统文化为支撑点,很多传统家具设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影响着传统家具设计,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传统椅子的外观上,还体现在传统椅子的其他方面。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第⼀章1造物⽂化中国传统造物⽂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化的深厚⼟壤中找到契合点,从⽽可让我国的传统⽂化在这⼀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实现了“洋为中⽤,古为今⽤”的⽬标。
⼀、中国传统造物⽂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道家学主张“天⼈合⼀”,提出“道⽣⼀,⼀⽣⼆,⼆⽣三,三⽣万物”(《⽼⼦·四⼗⼆章》)的见解。
这⾥“天”即是⾃然,⾃然是天地的本性,⼈应顺天⽽⾏。
⼈和⾃然的关系不是对⽴的,⽽是亲密⽆间,互融互通的。
庄⼦是⽼⼦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观念与⽼⼦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
庄⼦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万物与我为⼀”(《庄⼦·齐物论》);主张不要⼈为地违背⾃然规律,并极⼒赞美天地万物的⾃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固有明矣,星⾠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固有⽴矣”(《庄⼦·天道》)这是⼀种⼈与⾃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在审视建筑营造、⼿⼯制作等⽣产实践与⾃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采取⾦⽟,砍伐树⽊修筑楼台所造成的⾃然资源⼤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存危机表⽰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疑在当今全球性的⽣态危机⾯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在相当长的⼀段时间⾥,设计在为⼈们创造了现代⽣活⽅式和⽣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态平衡造成了巨⼤的破坏。
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在近40年⾥仍然希望⽣活⽔平有所提⾼,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更多的废弃物。
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
现在⼈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常重要的作⽤,如何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化,其中“天⼈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的设计守则。
[其他论文文档]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其他论文文档]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b22cb0776a20029bc642d7d.png)
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关键词]榫卯结构;设计理念;现代设计1 榫卯结构的历史背景早在公元前5000-3000年的河姆渡时期,先祖们为了建造木房,灵机一动产生了可拆卸的创意,因此榫卯结构比汉字的发源更早。
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的部分被称为榫,凹的部分被称为卯,还可称为榫眼或榫槽。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榫卯结构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经历了各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在基本形制的基础上派生出很多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能够保持几百年而结构依然牢固,皆归功于榫卯结构的巧妙设计。
2 从设计的角度看榫卯2.1 榫卯结构所蕴含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榫卯结构的每一块木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古人们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追求将受力均匀的分散到每一个块木料上,在一些复杂的榫卯结构中,一块木料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的木料相接,这意味着这块木料要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力,这样既能节约用料,还能保证物件的牢固可靠,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的理解。
在产品报废后,其材料还可以回收,以作他用。
榫卯结构工艺还体现了“师法自然”的原则,榫卯的阴阳相依、凸凹相互的契合状态,体现出道家“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哲理意蕴。
一个方向的榫卯,由于木材水分变化,会不断地收缩和膨胀,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自动松脱。
而不同方向嵌接的榫卯,胀缩的作用力会互相抵消。
当多个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在复杂微妙的变化中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
2.2 榫卯结构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古代榫卯结构的红木家具耐用持久,维修方便,便于拆装,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特性,不用其他外物,运用自然接合的方式,不附加其他零件,不伤及材料本身的完整性。
其巧妙的结构限制了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移动,比铁钉连接的家具更结实耐用。
在现代社会来说,简单的榫卯结构还可以进行机械化、批量化生产,这样做可以降低成本,再以不同的材料展现,赋予它新的形式。
3 榫卯结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所谓现代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汉字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汉字设计的启示1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弘扬汉字文化中国汉字文化从古至今是一片瑰宝大家庭,其特殊的传统思想与造物习惯塑造出传承了千百年典籍精髓的汉字世界。
汉字文化在贯通中国历史发展经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弘扬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乃是华夏家园的强大生命力。
从古至今,中国的造物思想都伴随着压缩思想、把握先机和以保守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即在比较细微的变动中把握先机,把握视觉暗示、增减符号语义,包括加减、模糊、展开汉字词汇和结构中这几个概念。
另外在字体设计上,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体现出的对对比、环境、字形调研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汉字特殊的构][][][][][][][][][][]所有的比例的完整、完美的要求,以及更历史深远的设计理念。
当汉字深入社会、语言博大精深,这一思想观念在文化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现代汉字设计而言,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无疑是传承历史积淀,坚持创新、拓展发展的强大动力。
2现代汉字设计中体现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现代字体设计既引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又遵循了现代设计技术的规范,为汉字设计现代样式和技术手段。
无论是字体的构成形式,还是字体的色彩组合,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彰显出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特质。
针对现代汉字设计,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赋予了其浓郁的文化内涵,为字体细微之处增添了语气和情怀,体现出中国汉字文化的传统气息。
比如,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的变中寻常的精神,可以帮助现代汉字设计者研究字形的弯曲和包容度,控制字形的细微度,使之在尺寸和比例变化时,仍然保持准确和优美;传统有节奏的结构让设计增加一种表现力;而且变换字形、调节比例也是造物思想的体现,可以丰富不同长度和形式的汉字,这对于汉字设计也是一种创新。
3结论总而言之,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赋予汉字设计独特的灵魂,使中国传统汉字文化融入当代环境中得以保存,当代汉字设计也可藉此丰富汉字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汉字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根据。
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对我国企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对我国企业产品设计的影响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其中包括丰富的造物观念。
造物观念指的是对于创造和造物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造物观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理念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对我国企业产品设计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探讨这一影响。
一、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强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这一哲学观念对产品设计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在产品设计中,企业更注重产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谐调,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种理念在我国企业产品设计中体现出来,比如在材料的选择上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更加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
还可以在产品的整体造型设计与环境的协调、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及资源的节约等方面发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可见,“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刻影响着我国企业产品设计。
二、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企业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起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作用。
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对我国企业产品设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很多企业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汉服、传统绘画、传统工艺等,以此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魅力的产品。
在产品创新上,传统造物观念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意。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优势。
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被看作是人们生存的依托,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产品设计上,企业也会受到这种生态观的影响,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顺应。
在产品设计中,企业会选择符合自然环境的材料,遵循自然规律,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自然之美。
传统造物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造物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而在人们生活不断改变中,对人情的疏远与情感的失衡慢慢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推广,西方文明及物质方式的渗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内涵的消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不能无动于衷。
地方戏、泥人、年画、雕塑、民歌等传统元素文化在今天的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唤起了人们重新来审视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设计的本土化已成为当今设计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中的共识,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也已被认可为是实现“中国设计”的必经之路。
尤其是中国传统造物中的积极理念,在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上,其淳朴的风格,独特的个性形式,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将为现代设计注入新的思路,更为现代设计师的成长带来更多启发。
一、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一)中国传统造物观与儒家思想的渊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孔子《论语·雍也篇》中对文化与形式的阐述,将“文”与“质”作为辩证统一的关系。
荀子言“文貌情用,相为内外表里”,也是从对立统一的视角来阐述“内”与“外”的关系。
中国的儒家思想所阐述的美学观,更是从人对实用和审美的两者的融合。
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在传统造物观念中的影响是深刻的。
(二)中国传统造物观与道家思想的渊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对自然的造物观也给予了全面阐释。
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为日,故去彼取此”。
从五色、五音来作为对审美活动的意指,并从对生活层次的感官上来洞见真正的价值,从而可以得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道的境界。
由此得出的不违背自然,而顺应自然的自然观,在中国传统造物理念里也是深刻的。
(三)传统造物观与其他思想的渊源韩非是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虽然未成为治国兴邦的理论武器,但其对传统工艺的发展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中国古代设计中的实用思想

一、实用思想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就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天然的石器――根据石器与手握时的感觉来进行选择。
对这种石器尽管今天的人多从形式方面考查,但原始人却把它牢牢地锁定在了“实用”的要求之下。
可以说设计就是应“使用”而发生,是一种满足实际需要的实用行为。
有学者将其称为“原始功能主义”,它在人类过渡到新石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延续。
我们将这种思想称之为“实用”思想,它具体表现为“实用为主”、“朴素装饰”、“致用利人”三个方面。
二、古代设计中实用思想概述(一)实用为主实用为主,就是指设计产品首先着眼于功能的实现,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
原始社会时期的“谦益瓶”,又称尖底瓶,就是一种实用为主的器皿,瓶两面的耳钮保证了汲水的方便,而尖底也利于将装满水的瓶子放置在柔软的河滩上的。
到了诸子百家那里则共同表现为对“质”的推崇,重于对“文”的推崇。
墨子并不片面否定美和装饰,而是考虑当时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人们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强调必须先“质”后“文”。
其“实用”观其实是人生的最低生活观,他指出“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为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就是说墨子还是承认“美”也是人正常的追求,但首先是满足实用的前提下。
孔子主张的是“文质彬彬”,形式符合内容的要求,孔子是很现实的一个人,他从来不孤立地追求“文”,尤其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两者统一的情况下,他宁可要求内容而强调重视“质”而不以“文”为然。
在六朝时期,高度强调审美及后代不复见的独特生活方式形成的造型和装饰在门阀士族阶层流行,但这些并构不成社会生活的主流。
当时的傅玄著有《傅子》,其思想是反对奢侈,提倡俭仆,某些地方接近墨子的学说,他说:“天下之害莫甚于女饰,上之人不节,其耳目之欲,殚生民之巧,以极天下之变。
”这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为了恢复生产,工艺美术领域追求朴素,讲究功能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1 ~
关于中国传统造物中的先进设计思想
论文关键词:传统造物 设计 先进思想 考工记 天工开物 论文摘要:简要阐明“造物”的概念和特性之后,深入探讨和总结了《考工记》和《天工开物》等著作中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分析表明:中国传统造物观中很多先进的设计思想,如明确设计及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要求设计分工、强调设计规范、运用参数化设计方法、主张造物设计应该着重关心民生、遵循科学原则、重视“和谐”、追求实用等,它们应该被继承和光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设计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此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类的生活条件与生================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2 ~
存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改善。但与此同时,过于商业化的现代化设计与现代机器大生产又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还包括“人异化为物质的奴仆”等。“和谐”、“可持续”成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最强音[1]。 现代设计理论中“人本主义”的思想正日益浓厚,主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工业界提供新款式,而是关心社会,关心人类问题。产品设计的目标从单纯提供便利,向满足所有人(包括儿童、病人、残疾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转变,设计中力求人与物的和谐配合。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也造就了璀璨夺目的物质文明,并形成《考工记》、《工艺六法》、《漆经》、《木经》、《天工开物》等记载古代造物思想和工艺的文献。对这些文献稍加研究就会发现,我国传统造物中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设计思想,其主旋律——和谐对现代设计仍然具有积极================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3 ~
的指导意义。 1 造物的含义 所说的“造物”,既指通过人工劳动而获得的物态化产品,同时也包括人们得到这种物态化产品的劳动过程或动作。前者可称为“人工物”,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后者可称为“造物活动”,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包含人类造物的劳动工程、方式及其意义。 人从自然的物质世界出发,利用自然所提供的材料,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通过造物活动,创建了一个人造物的世界。人造物与自然物的本质区别是其“人工性”,人工性的基本特征是:(1)经人综合而成的;(2)可以模仿自然物的外表而不必具备被模仿自然物的本质特征;(3)可以通过功能、目标、适应性三方面来表征;(4)讨论时,主要着眼于描述性和规范性。这也就是说,人造物的本质特征是人工性以及人所赋予的目的性和价值。 人类造物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4 ~
类的需要,造物本质上是文化性的,它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人类的造物和造物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它与人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同步,并因为它的发生才证实文化的生成。二是人类通过造物和造物活动创造了一个属于人的物质化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世界[2]。 2 《考工记》中的先进设计思想 《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又名《冬官考工记》,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和一些具体的工艺制造技术,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涉及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源流[3-4]。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5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是古代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成就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奴隶社会制度与封建社会制度相交之际的剧烈社会变革,为知识分子和工匠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自空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空前繁荣的学术局面,为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础。更可贵的是《考工记》在总结前人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和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的设计理论,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和设计艺术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突出而重要的学术地位,东南大学张道一教授说:“凡是从事科学技术和设计艺术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考工记》。它不仅记录了2500年前的一些主要的造物活动,并且其中渗透着丰富的智慧,显示出一种科学与人文精神,能够给人以启迪,至今仍发出璀璨的光辉。”他归纳出《考工记》具有以下10个方面的“启示”: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智慧和经验;论述了“创物”与“造物”的关系;给出了“工艺”的完整定义;为工艺规定了设计和制作的================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6 ~
原则;具体体现出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强调制造物品,要分析其机制,发挥其功能,以收到最佳的效益;体现了美学原则;具有总体规划的设计思想;记录了当时科学技术成就;是工艺技术的综合运用[5]。事实上,《考工记》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就能挖掘出不同的珍宝。就拿“设计思想”来说,其内容也是特别深厚,下面仅以笔者的粗浅理解介绍其中的几个对现代设计仍然有价值的思想观念。
强调设计及设计者的重要性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3]。这是《考工记》的开篇部分,意思是说“百工”是国家6种分工(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之一,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创作产品,再经“巧者述之守之”加以传承和推广的。百工的================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7 ~
各项工作,不论是制兵器、烧陶、作车、造船等都属于“圣人之作”,都是神圣庄严的事情。它强调“百工”——传统手工艺设计者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古代社会人们不仅重视手工艺之设计创新,而且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推广。设计者(“知者”)的成果(“创物”)通过“巧者”述守,使其在整个手工艺生产活动中得以传承。 强调设计分工 《考工记》记载六大门类30个工种的手工艺技术,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包括木工7种、金工6种、皮革5种、染色5种、刮磨5种、陶瓷是2种。也就是说,一个具体的工艺往往就对应于一个工种,每一个工种有相应的称谓,例如:“木工”中包含了木制工艺的各项工种:制轮、造车厢(盖)、乐器、食器、弓箭、农具、建筑等,有“轮人”、“舆人”、“梓人”、“庐人”、“匠人”、“车人”等职。除上述这些专业分工外,书中还列举了各种交叉或更精细的分工;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事实证明:================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8 ~
分工有利于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磨练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而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6]。 强调设计规范,运用参数化设计方法 《考工记》对设计的“规范”思想是贯穿始终的。首先,在设计指导思想上,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的礼器制度和“天人合一”的造物观,体现了对自然法则的膜拜,这使得我国传统造物从一开始就重视规范。其次,从设计和技术上来说,《考工记》本身就是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而成书的。 《考工记》中强调“设计规范”的例子处处可见,例如:它用规范而统一的方式标示出产品及部件的名称用语;各种工艺规范里强化了标准的度量衡设计观的运用;从产品的制作生产到检验都有相应的工艺参数、要求和标准。 《考工记》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运用参数思想和方法进行设计的思想。《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