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半悬挂系统建模与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

专业:XXXX

一. 课题背景

汽车的振动控制是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涉及到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悬架系统是汽车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振动传递特性对汽车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设计性能良好的悬架系统以减少路面激励的振动传递,从而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汽车振动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悬架系统是汽车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撑系统,用于支撑车身,改善乘坐舒适度。而半主动悬架是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之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控制的悬架。

目前,半主动悬架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方面,即将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条件的变化以及车身的加速度,由ECU 根据控制策略发出脉冲控制信号实现对减振器阻尼系数的有级可调和无级可调。

二. 系统建模与分析

1.1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力学模型

以二自由度 1/4半主动悬架模型为例,并对系统作如下假设:

(1) 悬挂质量与非悬挂质量均为刚体; (2) 悬架系统具有线性刚度和阻尼; (3) 悬架在工作过程中不与缓冲块碰撞;

(4) 轮胎具有线性刚度,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始终与地面接触。

综上,我们将该系统等效为两个质量块M ,m ;两个弹簧系统Ks ,Kt ;一个可调阻尼器(包含

一个常规阻尼器Cs 和一个变化阻尼力F ),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力学模型

1.2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由减振器的简化模型得:N S =-+F C V F

对m 进行分析:()211201122()t s s d z dz dz m K z z K z z C F

dt dt dt ⎛⎫

=------ ⎪⎝⎭

即:()()1011212()t s s mz K z z K z z C z z F

=------

对M 进行分析:2212122

()s s d z dz dz M K z z C F dt dt dt ⎛⎫

=-+-+ ⎪⎝⎭

即:()()21212s s Mz K z z C z z F

=-+-+

选取状态变量:1102213142x z z x z z

x z x z =-=-==,,,

输入变量:u F = 输出变量:1122

y x y x ==,

综上可得,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10322143

31234

423411t s s s s s s x z z x x z z x x K K C C x x x x x F

m m m m

m

K C C x x x x F

M M M M

=-==-=-=-+-+-=-+-+

整理得:0

10000110110t s s

s s s s K K C C m m m m m K C C M M M

M ⎡⎤⎡⎤⎢⎥⎢⎥-⎢⎥⎢⎥

⎢⎥⎢⎥=+---⎢⎥⎢⎥⎢⎥⎢⎥

⎢⎥⎢⎥--⎢⎥⎢⎥⎣⎦⎣⎦

x x u

10000100⎡⎤=⎢⎥⎣⎦y x 三. 数值化分析

选取系统参数为:M=391 kg ,m=50.7 kg ,Ks=60KN/m ,Kt=362 KN/m ,Cs 取 1

KN·s/m 。

状态空间表达式变为:001000011071401183.4319.7219.72-0.020-153.45 2.56-2.560.0026⎡⎤⎡⎤

⎢⎥⎢⎥-⎢

⎥⎢⎥=+⎢⎥⎢⎥--⎢⎥⎢⎥

⎣⎦⎣⎦x x u

10000100⎡⎤

=⎢⎥⎣⎦y x 四. 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00100001101000,,71401183.4319.7219.72-0.0201000-153.45 2.56-2.560.0026⎡⎤⎡⎤

⎢⎥⎢⎥-⎡⎤⎢⎥⎢⎥===⎢⎥⎢⎥⎢⎥--⎣⎦⎢⎥⎢⎥

⎣⎦⎣⎦A b c

4.1 能控性分析

能控性矩阵:2

3

(,,,)M b Ab A b A b =

通过matlab 计算得:Rank(M)=4,满秩,故系统可控。

4.2 能观性分析

能观性矩阵:(

)

23

,,,T

N C CA CA CA

=

通过matlab计算得:Rank(N)=4,满秩,故系统可观。

五.稳定性分析

存在唯一平衡点x=0,对矩阵A进行特征值计算:

通过MA TLAB计算,我们得到特征值为:-10.2018+90.5683i,-10.2018-90.5683i,-0.9382+11.4463i,-0.9382-11.4463i。由于矩阵A的特征值均有负实部,所以系统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六.状态观测器设计

因为系统完全能观,所以可以设计状态观测器。

6.1 全维观测器

将系统极点配置为:-1,-2,-3,-4. MATLAB 程序:

>>A=[0,0,1,0;0,0,-1,1;-7140,1183.43,-19.72,19.72;0,-153.45,2.56,-2.56]; b=[0;0;-0.02;0.0026]; c=[1,0,0,0;0,1,0,0]; opt=[-1,-2,-3,-4]; G=(place(A,c',opt))’;

输出结果为:⎥⎥⎥⎥

⎤⎢⎢⎢

⎢⎣⎡---=7877.00131.08140.09822.03395.101621.13873.789405.1G 所以,全维观测器方程为:

00100 1.940578.387300110 1.162110.3395ˆˆˆ()71401183.4319.7219.72-0.020.98220.81400-153.45 2.56-2.560.00260.01310.7877y y -⎡⎤⎡⎤⎡⎤

⎢⎥⎢⎥⎢⎥--⎢⎥⎢⎥⎢⎥=+-⎢⎥⎢⎥⎢⎥---⎢⎥⎢⎥⎢⎥⎣⎦⎣⎦⎣⎦

x

x u +6.2 降维观测器

由于rank (c )=2,n=4,所以将系统极点配置为-1,-2.

构造变换阵作线性变换,设1

0100

010********,1000100001000

100T T -⎡⎤⎡⎤

⎢⎥⎢⎥⎢

⎥⎢⎥==⎢⎥⎢⎥

⎢⎥⎢⎥⎣⎦⎣⎦

则,119.719.771401183.42.6 2.60153.410001100A T AT ---⎡⎤⎢⎥--⎢⎥==⎢⎥⎢⎥

-⎣⎦, 10.020.00260010,000010B T B C CT --⎡⎤

⎢⎥

⎡⎤⎢⎥====⎢⎥⎢⎥⎣⎦

⎢⎥

⎣⎦。

MATLAB 程序:

>>opt2=[-1,-2];

T=[0,0,1,0;0,0,0,1;1,0,0,0;0,1,0,0; ]; Tni=inv(T); A_2=Tni*A*T; B_2=Tni*B; C_2=C*T;

A_11=A_2(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